“妾身的額娘曾說,阿瑪是取了瑯嬛福地,女中光華之意。”瑯嬅羞澀回道。
弘歷點點頭,不要臉的拉起了人家的小手:“本王的福晉,自是能擔得起此名。”
他話音才落,喜嬤嬤便端上來了子孫餑餑,示意瑯嬅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了。
瑯嬅右手執箸,左手掩唇,輕咬了一口子孫餑餑,而后眉頭一皺,直接將嘴里的東西,吐到了素練手里捧著的痰盂之中。
“生的……”瑯嬅聲音不大,臉上的緋色也愈發濃郁。
喜嬤嬤瞇眼笑了起來:“說得好,王爺就是要聽福晉這句‘生的’,呵呵呵。”
弘歷也高興,直接大手一揮,賞錢就這么從他的指尖流了出去。
待喝完了合巹酒,吃過了同牢飯,這才將屋里的一眾下人打發了出去,小兩口也說起了不為外人所道的悄悄話。
“瑯嬅,你今日才入府,有些事,我覺得還是要同你交代一番才好。”弘歷說話間神色嚴肅了起來,倒是讓瑯嬅多了幾分緊張。
“王爺但說無妨,妾身自當洗耳恭聽。”
弘歷又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這才接著道:“諸英是內務府送來的試婚格格,再加上她與你們祖上有些淵源,遂我自是不會薄待于她。可她身子不大康健,我亦不愿讓她早于你先誕育子嗣,便自作主張,賞了避孕香料。”
“此事她并不知情,我也不愿叫她多想。還望福晉能同我保守秘密,莫要叫諸英思慮過重。”
瑯嬅的眼睛瞬間睜大,正想開口說些什么時,弘歷卻再度開口,擋住了她的話頭。
“晞月為人不錯,沒什么心眼,應當也是個好相處的。只不過有些小女兒家的小性子,有時候說話口無遮攔,日后怕是免不了要福晉多多操心了。”
瑯嬅溫婉一笑,垂首回應道:“諸英妹妹那邊,妾身自會安排妥當。至于晞月妹妹,也曾與我交談過幾句,是個率真可愛的,妾身也定會照顧好她的。”
弘歷點頭,對自己的這個福晉愈發滿意。
“我們府上如今人口簡單,這兩人又都是好的,便只剩一個青櫻格格了。她……”
見弘歷欲言又止,瑯嬅瞬間福至心靈:“妾身明白,青櫻格格與王爺情誼深厚,妾身自然不會薄待了她去。再者,妾身作為一府主母,定不會做些拈酸吃醋的舉動,叫王爺后宅不寧的。”
弘歷:不,你不明白……
見瑯嬅的臉上再度浮現出了一絲憂色,弘歷趕忙開口,想要撇清自己與青櫻的‘孽緣’。
“瑯嬅,我自幼長于圓明園,青櫻卻是在江南長大的。你覺得我與她,會有很深的情誼嗎?”
放過他吧,他是真的不想說‘青梅竹馬’這四個字了。這根本不是情誼,簡直是對青梅竹馬的褻瀆啊!
瑯嬅聞言瞬間抬頭,就連眼睛里的光彩,都似清明了幾分。
弘歷知道她是個聰明的,遂趕忙趁熱打鐵:“后來的我作為一個阿哥,又怎么可能時常出入皇阿瑪的后宮?只不過與她多見過幾次,說過幾回話,便叫人們都覺得我與她情誼非凡了嗎?”
言罷,他再次轉身,直接抓起了瑯嬅的雙手,故作為難道:“瑯嬅,你可知我的無奈?就連此次納她入府,也實在是無奈之舉啊!”
“身為天家之子,卻傳出了如此謠言,我又豈能不管不顧的任它亂飛?再加上她被三哥拒婚,若我再拒,那烏拉那拉家的所有未婚女子,又該如何自處……”
瑯嬅聽了弘歷的這番‘肺腑之言’,眼圈瞬間就泛起了紅暈,聲音也不由自主的帶了一絲哽咽:“王爺……”
(看見沒,男人的嘴,騙人的鬼!所以,千萬不要心疼男人哇!!!)
兩人四目相對,弘歷心虛,直接將瑯嬅抱在了懷里:“瑯嬅,如今有了你,我才覺得真正有了一個家了。”
“王爺,妾身必不負王爺所托,定會好好打理這王府后院,不讓王爺再為這些瑣事操心。”瑯嬅在弘歷懷中輕聲說道,心中亦滿是感動。
同時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經營這個家,不讓弘歷為難。
弘歷抱著瑯嬅,心下也暗暗松了口氣,總算是暫時打消了她對自己和青櫻關系的顧慮。
聽著系統冰冷的電子音,匯報著瑯嬅的‘懿癥’已經被清除了80%,瞬間感動得吻住了瑯嬅的嘴……
須臾,羅衾輕覆,二人相依于榻。
但聞帳中嬌喘細細,淺笑喁喁,偶有錦被微顫,恰似春風拂過花枝,枝葉輕搖。
紅燭漸燃,蠟淚垂落,亦如二人情意,纏綿無盡。未幾,帳內歸于靜謐,唯余燭火跳躍,似在訴說這良辰美景、繾綣情長 。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輕柔地灑在床榻之上。
弘歷悠悠轉醒,看著懷中仍在沉睡的瑯嬅,她的面容恬靜,雙頰帶著一抹淡淡的紅暈,宛如春日綻放的桃花。
弘歷忍不住在她額頭輕輕一吻,小心翼翼地下了床,生怕驚醒了她。
瑯嬅似乎察覺到了動靜,微微皺眉,緩緩睜開了雙眼。看到弘歷正在一旁穿衣,她連忙起身,想要伺候弘歷洗漱更衣。
弘歷卻是制止了她的動作:“無妨,福晉多睡會兒,昨晚也累著了,這些事讓下人來做便是。”
瑯嬅臉頰一紅,躊躇片刻,卻還是撐著酸軟的腰肢起了身:“昨日大婚,今兒該是要去向皇阿瑪磕頭謝恩的,自是不能耽擱了。”
弘歷輕笑一聲,親自轉身扶了瑯嬅起身:“辛苦福晉了,待午后回來,定要好好休息休息。”
說罷轉身,直接朝著房外的李玉高聲吩咐道:“李玉啊,去轉告側福晉,本王與福晉今日事忙,便叫她們明日再來拜見吧!”
“王爺~”瑯嬅嬌嗔著喚了一聲,倒是叫弘歷直接酥麻了半邊身子。
聽聽,叫隔壁那個公鴨嗓過來聽聽,聽聽什么叫他媽的撒嬌!
青櫻:我百口莫辯……
小夫妻倆相攜而去,又在分岔口分開,一人前往了尚書房,另一人去后宮找了熹貴妃。
好在這兩位都沒留飯,兩人再次回到重華宮時,正好趕上了午飯的點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