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穩定的反派點收入之后,朱雄英也開始自己的抱負了。
除了想要守護心中的美好,他骨子里還是個黑社會。
上輩子白手起家都能做到那種程度,這次背景滔天,系統滔天。
大明將會成為這世界上最大的黑社會!
他必將讓全世界記住大明的日月旗,記住日月所照皆為明土!
于是,洪武十六年夏。
拼音出世、大明皇家印刷廠、大明皇家希望學校及大明中央學府成立,以極低的價格售賣拼音識字書本并且免費授課。
希望學校以應天府為試點慢慢向外鋪開。
希望學校內優秀的畢業生,則會被大明中央學府錄取,根據天賦和興趣選擇專業,目前剛成立可以選擇的專業較少,日后只會越來越多。
大明皇家報社成立,應天府每日售賣大明日報,大到國家大事、大軍出征,小到平明百姓的日?,嵤?,都會選擇一些有熱度的事進行刊登。應天府外的城市則是周報。
同年秋末,眼看著壟斷書本學士的路子斷了,士族門閥終于行動了。
首先他們串通各地的豪強,在各地瘋狂囤積柴米油鹽布匹等民生物資,等市面上沒物資了,百姓買不到了,再加價賣出。
尤其是江南之地,暗中逼迫朝廷終止這個行為。
朱元璋龍顏大怒,大罵這些吸血蟲,隨后命涼國公藍玉及常家三兄弟率領五軍中左右兩軍去各地掃蕩。
誰也沒想到朱元璋這么雷厲風行,他們甚至沒來得及反抗,僅僅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被殺了個精光。
在他們家中查獲黃金白銀珍貴玉器無數,最后統計出來的數字居然比去年一年大明財政收入還多出數倍!
冬末,朱雄英拿出了鎮國神器--土豆,他拿的不是一般的土豆,都是系統優選中半個人頭那么大個的,就算在這個小冰河時期,畝產也會有三四千斤。
并于洪武十七年春種前推廣到應天府周圍的幾省。
十七年春末,大明水泥廠成立,大量招收各地流民難民,包吃包住,還給工錢,使水泥廠的產量在短短幾月內,從一開始的日產幾噸到日產上百噸。
十七年夏,大明速通驛站成立,選址在城郊的運河邊上,地基都是用鋼混凝土打造。
驛站一旁就是官道,還設立了幾個大倉庫用來存放來往的物資。
同月,朱雄英叫來工部尚書,把燧發槍和高爐煉鐵工藝的圖紙交給他,讓他自己去研究,因為他上輩子沒讀過幾天書,真看不懂這些東西。
十八年春,精鹽、白酒、珍妮織布機相繼出世,大量物美價廉的鹽、布流入市場,隨著白酒一起出現的還有各種精美的玻璃瓶。
朱雄英為了讓世家把錢都掏出來也是煞費苦心,他先是大肆宣傳精鹽白酒布匹等貨物,使其迅速在大明流通起來。
因為這些生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世家門閥的,動了他們的蛋糕他們自然不樂意。
奈何洪武爺才殺了一批,他們敢怒不敢言,只能苦苦忍著。
但是有天太孫殿下卻召見他們,說要和他們談合作之事。
心驚膽戰的來到了朱雄英的宮殿,沒想到還真是談合作,太孫殿下居然要拍賣白酒和布匹的售賣權!
一番交戰之后,還是幾家實力較強的世家獲得了這個權利,而朱雄英得到的則是白銀二百萬兩!
要知道當時大明一年的稅收也就八九百萬(包含糧食布匹)。
這一下就是四分之一的國庫了!
但是在洪武十八年年末,朝廷又發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增收商稅!
此前的商稅主要來源是鹽稅,其他都可忽略不計。
這次加收讓其他商品和鹽稅一個稅率,這讓剛開心了沒多久的世家商人又emo了。
洪武二十年,大明石油集團成立,早在宋朝時期,石油開采技術就已經逐漸成熟。
在元朝時,石油的開采技術是領先當時的西方國家的。
朱雄英不懂怎么開采石油,系統里的開采石油的工具又貴的離譜,加上現在沒有電。
所有目前的產量還是很低,石油開采后主要用來當做燃料,或者是提煉瀝青。
洪武二十二年,燧發槍和紅衣大炮相繼出世!
朱雄英帶著朱元璋朱標等人一同去試驗新武器。
結果也是讓人瞠目結舌,所有人都被這兩樣火器的威力震驚了!
尤其是紅衣大炮!
有效射程500米,最大射程達到了一公里開外!
這是妥妥的鎮國神器??!
這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由得露出向往的神情。
有了這兩樣東西,日月所照皆為明土這句話,必將得到實現!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皇家造船廠成立,由原先龍江造船廠改建而來。
此時大明的造船技術已經領先世界幾百年,朱雄英也只是簡單改造了一番,讓寶船更堅固,武器設備更多。
洪武二十四年,幾年前朱雄英廣羅天下匠人,加上他手里時不時傳出的圖紙。
這一舉動推動了大明工業的飛躍,于是。
在二十四年春末,第一臺簡易蒸汽機出世!
雖然還有很多如密封不足、燃料不充分等漏洞。
但這些都是材料的問題,相信不需要多久就能完全解決。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朱元璋和馬皇后認為朱雄英到了成家的年齡了,但看了一圈發現。
不是年紀太小就是已經出嫁了的,朱雄英聽到此事后又念叨著要自己尋找真愛的話。
二老也只好作罷,只能再等等看了。
時間回到現在的奉天殿。
朱雄英在說完讓倭國亡國滅族后。
文武百官的反應各不相同,文官們清一色的反對,紛紛站出來大聲說不可?。?/p>
而武官這邊雖然沒人站出來反對,但也沒人敢站出來支持。
滅國倒還好說,但滅族這種吃力不討好,還會背負罵名的事情,他們也不會隨便攬過來。
唯有太子太孫黨頭號鐵桿鐵頭藍玉站了出來,虎目圓睜看著周圍百官道大聲:
“陛下,臣認為太孫殿下說的對!”
“您忘了,咱們剛建國那兩年,派去倭國的使臣,都被他們那天皇小兒給砍了?!?/p>
“如此目中無人!居然還妄想進入我華夏地界!讓我帶兵十萬!不,五萬足以滅之!”
朱元璋皺眉看著他不說話,不知道在想什么。
大明剛建國那回確實派出使臣出使倭國,讓他們對大明進行納貢。
但倭國天皇囂張至極接連殺了兩波使臣,使得朝中一時間對倭國討伐之聲達到頂峰。
不過那時候剛建國,百姓和士兵都需要休養,倭國又是海中島國。
派兵過去勞民傷財不說,倭國在他眼中又是彈丸貧瘠之地,真沒必要派大兵進攻。
所以后來他也把倭國列入了不征之國中。
這時文官之首李善長緩緩出列,他這幾年多次請求歸隱,但都被朱元璋因為各種原因拉回來了。
因為他在治理國家和大局觀上確實有獨特的一面。
前世被清算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家門不幸,他自己并沒有參與到胡惟庸一案中,但家中卻有不少人參與。
再加上胡惟庸死后,李善長在文官中的地位無人能撼動,所以朱元璋為了皇儲的地位,也把他列入了清算人員里。
“陛下,臣認為,出征倭國,并不是明智之舉。”
“我大明的虎賁陸戰無敵,但對海上出征經驗太少,沿海的衛所士兵質量良莠不齊,海上天氣也是說變就變,這出征的費用,可比尋常多出數倍??!”
“更何況太孫殿下若是要滅其族的話,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將是極其龐大的,我大明國庫這兩年托太孫殿下福,才充裕了點,可不能這么揮霍??!”
“再者,倭國貧瘠島國小地,就算打下來也沒有什么必要派人去治理,太過勞民傷財啊!懇請陛下莫要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