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下一個視頻出現了。
【因為千年前和諸葛丞相的一個約定,佤族人民在邊疆守了一千七百多年。】
大秦。
“ 一個約定佤族人民守護邊疆千年,這個視頻又是和諸葛丞相有關。”
連續三個視頻和諸葛亮有關,秦始皇不敢想象諸葛亮一個丞相,在后世的影響有多大。 就這個視頻,和一個蠻族的約定更是持續了千年。
“朕越來越喜歡諸葛丞相了。”
視頻繼續播放。
【公元225年,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亂,之后將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種植技術傳到了當地。】
【當地的佤族百姓為了感謝諸葛亮的恩情,于是佤族的先祖和諸葛亮約定,佤族世代為蜀漢看守南部邊疆,永不反叛,這個承諾持續了一千七百多年。】
【公元1934年,約翰國想要侵占我國的云南地區,云南當地以班洪王為首的各個部落,聯名發布《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后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于后世耶!
敝王等早夜思籌,廢寢忘餐,剽牛同集,含淚面議,砍指自決,吾地雖地脊民弱,亦有數千方里之廣,百數十萬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性之勇。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 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自今而后,本自決自衛之精神,置死后生之決誓,何懼強敵野心之侵略--《阿佤敬告祖國同胞書》原文。】
【佤族所有部落以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做漂亮國殖民之辱。】
【佤族各部落為了團結起來共同抵御外族侵略,他們以‘諸葛亮’名義組建佤族抗約翰國聯軍,最后成功擊敗約翰國,保衛了華夏領土的完整。】
【即使到了今天,佤族人民依舊將諸葛亮視作神明,每年都會舉行祭祀諸葛亮的活動,同時為了紀念諸葛亮當地很多名山,風景都是以諸葛亮的門名字命名,比如‘諸葛山’、‘孔明山’等。】
彈幕。
--這就是諸葛武侯的偉大,即使死了一千多年依舊可以護我華夏,現如今的西南地區很多地方都每年都會舉行祭祀諸葛武侯的活動。
--我就是佤族的同胞,在我們佤族我們都叫諸葛武侯為阿祖阿公,在我們佤族人心中,諸葛武侯就是我們心中的神。
--武侯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要明白,華夏通史一百篇,三國一共就兩篇,諸葛丞相獨占一篇,可見武侯在后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堅守千年的約定,這種突破時間,跨越空間的約定,總是令人感動,就好像人類的感情從未輸給時間,仿佛諸葛先生一直都還在。
--當初中國兩叫道蠻族用滿頭代替活人祭祀,更是傳授佤族漢族先進的農耕文化,幫助佤族人民安居樂業,于佤族有大功德,而佤族人民一諾千年,真英雄也!
--諸葛亮一人將諸葛這個姓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從諸葛武侯之后,但凡姓諸葛的,哪怕是那個人叫諸葛蠢,人們也會覺得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丞相一千年后又一次守護了我們華夏一次, 一千多年后我們后人又是靠諸葛孔明之名統一了佤族的十七個部落。
--作為一個西南地區的人,即使到了今天,西南地區依舊有人頭纏白頭,謂之戴天孝,以此來紀念諸葛武侯。
--我是佤族同胞:要是沒有諸葛阿公,佤族統一可能還要流不少的血,諸葛武侯,功在千秋。
大秦。
秦始皇看到視頻里的內容,頓時心生敬佩。
“我本以為朕對諸葛亮已經足夠高看了,可是現在看來朕還是低估了諸葛亮的功績和他對后世的影響了。” 一族之人堅守一個約定一千多年,甚至是戴孝千年,這些已經超越了秦始皇的認知了。
“華夏通史一百篇,三國一共兩篇,丞相獨占一篇,雖然未曾見過諸葛丞相,可是贏政對丞相欽佩不已。” 一旁的李斯已經羞愧的低下了頭了。
作為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丞相,李斯的功績是不可忽視的,可是說秦朝的制度大多數都是秦始皇和李斯制定的,要是沒有之后的那些事情,李斯絕對是華夏千古第一明相的有力競爭者。
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步錯步步錯。
“諸葛丞相,李斯今后當以丞相為榜樣,為國盡忠!忠貞不二。”
大漢。
漢武帝看到視頻里的內容對諸葛亮越發敬佩了。
佤族這個民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和中原大地接觸了,現在的佤族名義上是歸屬大漢管轄,可是完全就是聽調不聽宣。
可是大漢幾代帝王都沒能收服的佤族卻被諸葛亮收服了,而且幾千年未曾背叛。
一個約定佤族人民堅守了一千多年,可見諸葛亮對其的影響有多大了。 那可是一千年啊!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可是唯獨千年之諾堅定不移。 可見諸葛亮的個人魅力有多高。
同時劉徹心中也衍生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效仿諸葛亮,將大漢的先進種植技術傳授給匈奴, 一 步步同化掉匈奴。
“衛青,你說朕效仿諸葛亮,可不可以將匈奴納入我大漢中。”
“陛下,臣覺得匈奴恐怕不會輕易同意。”
劉徹霸氣地說道:“那就打到他們同意為止。”
三國。
一群大佬全都坐在一起,可是此刻所有人的眼神都看向了諸葛亮。
諸葛亮一步步打破了他們的認知啊!這他么的還是人嗎?一個人死了一千多年竟然還有這么大的影響。
曹操看向一旁的劉備道“那個大耳賊啊!跟你商量個事,等到滅了倭國之后,我多給你一成的白銀,你把諸葛亮讓 給我。”
“滾!”
劉備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開什么玩意,來幾千萬兩白銀就想換我的孔明,你也配。
“大耳賊,咱們可以商量嗎?兩成行不行!” “滾!”
曹操不停地和劉備討價還價就想要劉備把諸葛亮讓給他,只差把自己家里的少婦拿出來了。
魯肅,程昱等謀士看向諸葛亮的眼神也是萬分復雜,他們都是頂級謀士,可是和諸葛亮相比完全就不值一提了,華夏通史一百篇,三國共兩篇,丞相獨占一篇,諸葛亮的功績已經不是一個臣子可以比的了,古往今來可以獨占一篇的君王除了那幾個千古一帝還有誰啊!
諸葛亮此刻倒是很平靜,看著光幕道。 “佤族堅守承諾千年,真君子也!”
大唐。
李世民對諸葛亮可謂是推崇至極。
“事君芝節,開國之才,立身之本,治人之本,歷史上同時具備這些能力的人,唯有諸葛孔明是也。”
“可是蜀漢基礎太差,即使孔明有通天之才,終究還是無力回天啊!”
李世民在之前的視頻中看到過,假如他穿越成劉禪,能否北伐成功。
李世民覺得自己若是劉禪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是有一個前提,那必須是諸葛亮還在世,只有諸葛亮在世將蜀漢內 部治理好,同時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不然即使他去了也很難成功,畢竟蜀漢國力有限,每失敗一次就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而有諸葛亮在這些就不要太擔心了。
大明永樂年間。
朱棣對于諸葛亮還是相當敬佩的。
“諸葛亮是個好臣子啊!把國家治理的好好的,后勤保障做的極好,兵馬糧草每次都給劉備備的足足的,劉備一要就給,一句廢話都沒有,從不抱怨。”
“朕有時都羨慕劉備了,每次打仗要糧給糧,要錢給錢,不像朕打個仗還要被兒子念叨好久啊!每次一打仗,就有人出來阻止朕,老爺子我委屈啊!。”
朱高熾聞言臉都黑了,老頭子這是在指桑說誰呢!
“爹,人家諸葛亮是丞相,我就是一個太子啊!我怎么可能和諸葛丞相比啊!”
“大明沒有丞相,但是有三書六部嘛,人家諸葛亮就一個人。”
朱高熾也硬氣起來了。
“爹你要是嫌棄我后勤做不好,那以后你自己來做好了,正好太醫剛剛給我檢查了一下,讓我最近要多注意休息, 我想了想最近北京天氣太冷了,我到江南去休養幾個月,政務就交給你了。”
聞言朱棣頓時就不敢再說了,嘴上埋汰埋汰朱高熾還好,要是他真擺爛不干了,那么苦的就是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