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樣啊,好像跟他們玩也不是一無是處哦,可是沒見過誰寫這手字體啊?”
“行楷東漢就有了,我只是看著順眼,隨意練練而已。”
張志虎沒說假話,行楷字體確實出現在漢代?。行楷是楷體以后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只不過在漢代,行楷還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筆畫簡單,結構松散,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特點。?到了隋唐時期?:行楷的黃金時期,字形嚴謹工整,筆畫清晰有力。像房謀杜斷里的杜如晦就是一手的行楷。只不過很像楷體,有時候就像楷體寫快了一樣。到了宋代?:行楷追求筆觸的流暢和墨跡的韻味,更加工整秀麗。到了明代?:行楷在筆畫感覺和構造上更加完善,廣泛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清代以后?: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發展,注重結構的準確性和細致入微的筆法。
而后世張致虎練的就是行楷大成以后的版本,集流暢,秀麗,結構完善,比劃構造更加完美,更注重細節。這樣的字體當然大唐很少見。雖然巧兒識字,也看過字帖,可是她肯定沒有見過后世的行楷寫的字體。
“變化不小嗎,今日午飯給你加肉。”
“謝了,巧兒姐。”
張志虎謝過巧兒,突然不敢寫了。隨后拿過來一本《中庸》開始抄寫。用來熟悉簡體文跟繁體字的不同。巧兒盯了張志虎一天多,看到他確實醉心于學習,就不再盯著他了,雖然她是丫鬟,可是每天待在一個屋里也不好。
“小八,照顧好你家公子。你做不了的就叫我,我在右廂房繡女紅。”
“知道了姑奶奶。”
送巧兒出去,張小八一邊給張志虎研墨一邊說:“姑奶奶太厲害了,惹不起。”
張志虎笑了:”惹不起就不惹,干嘛惹她,你屁股癢了?”
“沒有,老爺可是真打的。”
小八果斷否認。張志虎嘆口氣合上《中庸》。隨后拿起一張新紙,在上面用小字寫下《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貴以專……
沒多久一篇三字古文就寫了出來,看著一張清秀流暢,瀟灑的行楷,張志虎滿意的點頭,可看到后面幾句,嚇得張志虎頭皮發麻,果斷的撕碎。然后拿了一張紙,再次寫了一遍,可這一次,就卡到隋末唐初,然后再也不敢往下寫了。寫完讓小八晾干,收起來,不得給人看。
第二天,張志虎又寫了一些東西,可是這次他直接用簡體文寫,就算他們無意中看到也不認得。突然他想起來自己的空間,隨后把寫的東西放在一個箱子里鎖好,然后收了起來。
第三天上午,張志虎正在學習,外面人喊馬嘶,好像來了好多人。張小八不敢出門,怕張志虎找他有事。可是巧兒早就跑出去看熱鬧了。
午飯的時候,比平時晚了半個時辰。張志虎沒問,可是巧兒開心的說道:“小虎,今日皇帝陛下舉行‘祭農禮’,好多大臣武將都來了。老爺也在一邊候著。”
張志虎點頭,這個他知道,學過歷史,都知道大唐陛下主張鼓勵農耕,每年三月二十一舉行祭農大典,但凡文武大臣和直系親屬都需要回來參觀學習。這個不管是后唐書還是幾本書上都有記載。看來是跟著李淵學的。
作為文史系的學生,張志虎早就學過在漢文帝的時候就主張重農抑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文帝采納建議,又下詔效法古制開耕藉田,曰:“夫農,天下之本也, 其開籍田, 朕親率耕”。漢武帝時期,在與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對話中,也提到“朕親耕藉田,以為農先”。
貞觀三年正月三十日,是精心挑選的大唐先農壇建成開壇的良辰吉日,在此舉行了盛大的親耕禮。這場盛況在《新(舊)唐書·太宗本紀》有記載。親耕禮以祭祀大典開始,太宗登上先農壇,向先農神禱告,祈求先農保佑天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祭祀的犧牲,用的是太牢之禮,要殺豬牛羊各一頭,是古代等級最高的祭祀禮。
祭祀先農完成之后,太宗走下先農壇,來到藉田邊,開始親耕。主管農業的官員,將早已準備好御用耒耜獻了上來。陪同皇帝一起耕藉田的,還有12名王公大臣,他們每人一套耒耜。當然由皇帝先耕,耕田的次數是三推,就是耕三個來回。陪耕的王公大臣,地位越低耕得越多,最多要耕九推。就算一畝見方的地,耕九個來回也要累個夠嗆,但跟皇帝參加親耕,朝臣們都感到莫大的榮耀。
今年還沒有建農壇,只是在天壇完成祭祀儀式以后,李淵帶著文武大臣來到了這里的皇莊開始表演耕地。附近的百姓都來觀看,李二也親自耕了一畝地,在為自己拉人氣值。
張志虎突然想起大唐的農具,那真的是太難用了,一年前他連犁都扶不住。因為這時的犁太笨重,一個大人才勉強能扶住,更別說去耕地了。現在還沒有曲轅犁,張志虎突然覺得干勁十足。
拿起筆,畫了一個三齒耙,一個鐵鍬,一個九齒叉,一個鋤頭,一個洋鎬。當然都是按照后世的模樣畫的。安排小八給松叔送過去,讓他派人打造。
沒過多久,松叔就找上來了。
“大公子,這個做啥用……”
“刨地,鋤地用的。你別管了,照著做就行。”
松叔也聽話,看到這幾天張志虎真的老實,他直接答應了這件事。不就是幾十斤鐵嘛,他們張家還不怕。三天后,第一套打出來了。張志虎告訴松叔怎么用,結果松叔來到后院試了試。一試不要緊,驚為天人。不管是鐵鍬,鋤頭,三齒耙,九齒叉都很好用。如果用于農耕那可以提升很多效率,相當于節省了好多時間。
“小虎,你怎么知道這些東西的?”
聽巧兒問,張志虎把早就準備好的答案拿了出來。
“這幾日看到莊戶干活很勞累。看到好多農具太落后就修改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