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瀅仔細的看著上面記載的賈鈺的籍貫等等信息。
“消息可有誤?”
劉瀅問道。
“回殿下,準確無誤。”
下面的侍女說道。
看著賈鈺的資料,劉瀅嘴角露出了笑容,姓賈非賈,那就是說賈鈺還沒有加入任何勢力,這是一個機會。
“把太子叫來。”
劉瀅說道。
“是。”
一個侍女立刻說道。
……
在完成一切事情之后,賈鈺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開始鍛煉,這是自己來到了這里之后的必備項目。
石鎖,壕溝,跑道,圓木等等,是賈鈺從后世看電視手機學來的,不過效果十分有效,自己的身體鍛煉的很好,這也是為什么自己五年時間當上了百戶,其余的人還是大頭兵的原因。
“扣扣扣!”
這個時候,有人敲門。
“來了。”
賈鈺一邊說一邊過去開門。
賈鈺打開門,發現門口站了幾個人,其中一個還是一個太監,臉上全是諂媚的笑。
“敢問可是賈鈺賈百戶大人。”
一個人臉上帶著笑問道。
“是我。”
賈鈺點點頭說道。
“那就沒錯了,太子有令,賈鈺聽令。”
那個太監說道。
“賈鈺接令。”
賈鈺立刻跪在地上說道。
“賈鈺,在七天前擊破韃子戰斗之中,斬首哈虎兒,圖錄,斬斷大旗兩桿,擊殺無數韃子,孤心甚慰,是以少年英雄,特晉升賈鈺為游擊將軍,賞銀五百兩,特此。”
那個太監拿出一張紙說道。
“賈將軍,接令吧。”
那個太監說道。
“賈鈺接令。”
賈鈺跪拜了一下說道。
隨后,賈鈺接過了那張令紙和那個托盤,上面放了五十兩黃金,要是白銀足足五十斤,得拿一個箱子。
“恭喜賈將軍了,太子也說了,以后將軍也可以進入軍帳議事。”
那個太監說道。
“有勞公公了。”
賈鈺說完,拿起一根十兩重的金條塞進了太監的袖子里。
感受到了袖子里面的重量,那個太監滿意的點點頭,離開了這里。
而賈鈺則是看著手上的令紙,臉上有些疑惑。
“奇怪了,升職將軍給我就可以了,怎么是太子呢?”
賈鈺說道。
太子來到了邊關,這件事情賈鈺昨天就知道了,但是親自下令給自己升官,這還是有些奇怪。
忽然,賈鈺想到了一個傳聞,說是朝堂上面各個皇子之間明爭暗斗,都想要坐上皇位,太子來這里,應該是積攢軍功,積累自己的勢力,自己的表現應該是進入到了太子的眼睛里面。
這對于賈鈺來說不是壞事,至少沒有關系,僅靠殺敵軍功,晉升太慢了,有個大腿抱著倒是不錯。
但是賈鈺沒有想到,自己抱著的是更大的大腿。
隨后,賈鈺看了看令旨后面,寫著自己可以指揮的人。
“三千人!”
賈鈺吃了一驚,要知道,一個游擊將軍也就指揮一千多人,兩千人最多了,自己則是可以指揮三千人。
賈鈺看了一下,是進攻韃子左翼剩下的二千多人,剩下的五百多人稍后會補過來。
幾天之后,五百新兵補了回來,賈鈺看了一下,還算是結實,賈鈺讓人帶下去休息。
賈鈺把這五百新兵打散,老兵帶新兵,首先是盡快讓這些新兵聽從命令。
隨后,賈鈺去看了看自己的馬,賈鈺取名踏雪,不過他的飯量也很大,一天就要吃一擔糧食。
但是大軍能夠承擔的起。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一個紅衣信使騎著馬跑了進來,門口守將根本不敢阻攔。
“大捷,邊關大捷,擊潰韃子十萬,斬首三萬余。”
信使跑進來之后大喊。
隨后,信使一騎絕塵向著皇宮而去。
此時,在御書房里面批閱奏折的劉暢放下了手里的奏折,邊關的戰事讓他心煩意亂,現在天降大雪,到處都是受災的消息,到處都是要銀子糧食賑災,而朝堂上面的爭斗也讓劉暢有些心煩意亂。
“皇上,皇上,大喜啊,邊關大捷。”
這個時候,一個太監拿著一個盒子走進來說道。
“拿過來吧。”
劉暢說道。
當皇帝六年,他早就已經喜怒不形于色。
太監立刻把盒子里面的奏折文書拿了出來,遞給了劉暢。
劉暢看了一眼,也是微微點頭。
“太子干的不錯,傳旨嘉獎有功之臣。”
劉暢說道。
“是。”
太監說道。
“對了,江南林如海來消息了嗎?”
劉暢問道。
“沒有,也許是運河被凍住了,來的有些慢了。”
太監說道。
劉暢點點頭,江南的稅銀不能有任何閃失啊。
而在邊關,賈鈺正在訓練新兵,忽然有人來叫賈鈺,讓賈鈺盡快去軍帳議事。
賈鈺立刻跟著那個人去了軍帳,而在里面,已經坐滿了人,賈鈺都認識,而最上面則是一個年輕人,賈鈺知道,這個人就是大乾太子,劉杰。
“末將賈鈺,拜見太子,拜見諸位將軍。”
賈鈺立刻行禮說道。
“好了,賈將軍,坐下吧。”
太子看著賈鈺說道。
“謝殿下。”
賈鈺說完,在最后一個座位上面坐下了。
“諸位,前些日子,仰仗諸位將士,我們擊敗了韃子大軍,但是這并不是韃子的主力,韃子的主力依然在寧遠城和錦州,本太子決定,集中九邊主力,一鼓作氣,拿下寧遠城。”
劉杰說道。
聽到這話,眾人都被嚇了一跳,他們只是想要守住山海關就好了,沒有想到太子玩的這么大,連寧遠城都想要拿下。
“太子殿下,寧遠城防備嚴密,不僅有韃子大軍,還有十幾萬綠營,想要拿下,很難。”
一個將軍起來說道。
“是啊,太子,我認為還是據守這里,畢竟韃靼和韃子已經結盟了,我們一旦出擊,他們很可能趁虛而入。”
另一個人說道。
“不止是這樣,還有糧食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解決,也需要時間。”
又有一個人起身反對。
看著所有的人起來反對,劉杰的臉色也不好看,這些人都是四王八公的人,安于現狀,不愿打破,處處掣肘朝堂的政策,讓人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