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緬甸軍政府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中取得階段性勝利后,林遠的名字如同響亮的戰歌,在周邊地區廣泛傳頌,他的勢力也因此聲名大噪。此時,國內的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白崇禧部隊在大陸戰場上全面潰敗,如同被狂風席卷的殘葉,部分潰兵慌不擇路,一路逃竄至緬甸境內。這些潰兵遠離故土,置身異國他鄉,猶如喪家之犬,眼神中滿是迷茫與無助,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困境。
在這群潰兵中,有一位名叫趙喜子的營長。趙喜子身材魁梧,面容堅毅,即便此刻衣衫襤褸,卻依然難掩滿臉愁容。他驟然聽聞林遠在緬甸憑借著他領導的士兵闖出了一片天地,趙喜子對戰友關懷備至,不由得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帶著手下幾百號殘兵,歷經千辛萬苦,輾轉找到了林遠的根據地。
當趙喜子見到林遠時,他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與期待,趕忙行禮,聲音中帶著疲憊與堅定說道:“林團長,我們是白崇禧將軍麾下的殘部。國內戰敗,我們已走投無路。聽聞您在此地發展得有聲有色,特來投奔,希望您能給弟兄們一條活路。”
林遠目光溫和而帶有喜色地看著眼前這群士兵,他們雖衣衫破舊,但眼神中仍透著歷經戰火洗禮后的堅毅。林遠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同情,他深知這些士兵都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在戰場上拼殺過的勇士,若能將他們收歸麾下,不僅能為這些士兵提供安身之所,更能大大增強自己的實力。
林遠微笑著,語氣誠懇地說道:“歡迎各位弟兄的到來,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奮戰過的英雄,在我這里,就是一家人。”說完,他立刻安排人手,為這些潰兵提供熱氣騰騰的食物、干凈整潔的衣物以及溫暖舒適的住所。潰兵們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滿是感激,原本低落的士氣也開始漸漸回升。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開,越來越多白崇禧的潰兵聽聞后,紛紛慕名而來。林遠秉持著來者不拒的心態接納著來自五湖四海同胞,一一接納了他們。為了讓這些潰兵盡快融入自己的部隊,他安排專人對他們進行整編和訓練。林遠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將他們與自己原有的部隊混合編隊,讓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帶這些原來在這里招募的新兵,傳授戰斗經驗和生存技巧。
在這個過程中,林遠特意找到了趙喜子。他深知,若要真正折服這群潰兵,關鍵在于收服他們的主官。林遠與趙喜子促膝長談,從人生未來到個人的抱負,林遠言辭懇切地說道:“趙營長,如今我們身處異國他鄉,雖然處境艱難,但這也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可以在這里建立一個新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同胞和戰友,為了我們有個容身之地。您和您的弟兄們都是有血性的漢子,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趙喜子被林遠的真誠和遠大抱負所打動,他看著林遠堅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壯志。他緊握林遠的手說道:“林團長,您說得對。從今天起,我趙喜子和弟兄們就跟您干了!”
隨后在短短幾個月內,林遠收容的白崇禧潰兵數量達到了數萬人,但是林遠在不動聲色的剔除點團長以上的高官,禮送他們金錢,送他們出去之后,穩定了這些后加入的部隊,加上他原有的部隊,兵力擴充到了三萬之眾。隨著兵力的大增,林遠深知,必須重新規劃軍事布局。他將這些部隊打亂分為三個軍,每個軍負責不同的防御和作戰任務,確保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同時,他加大對武器裝備的投入,充分利用根據地的初步工業基礎,不斷研發和制造一些比較先進一點的武器,提升部隊的戰斗力。
這三萬大軍的形成,讓林遠在與緬甸軍政府的對峙中有了更充足的底氣。而緬甸軍政府得知林遠勢力大增的消息后,猶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開始謀劃更為周密的圍剿計劃,一場更大的戰爭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