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映殘陽·楊志傳第一章 五臺月冷照青鋒五更天,天色依舊暗沉如墨,
唯有那彎殘月高懸天際,灑下清冷的光輝,將五臺山的演武場照得一片銀白。
露水悄然凝結在槍尖,折射出點點微光,仿佛是星辰遺落人間。十六歲的楊志,
身姿挺拔如松,屹立于演武場中,手中長槍如龍蛇舞動,抖出七朵絢爛的槍花。那槍桿,
取自太行山百年白蠟木,質地堅韌,紋理細密,仿佛承載著歲月的滄桑;槍頭卻已換了三回,
每一回更換,都伴隨著楊志對祖父楊業(yè)碰碑殉國傳說的深刻銘記,每當憶起那段悲壯往事,
他手中的力道便不自覺地加重三分,仿佛要將滿腔的悲憤與壯志,都傾注在這槍尖之上。
“歇了吧。”智真長老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緩緩走來。他身著的袈裟隨風輕擺,
如一片流動的紅云,掃過滿地的落葉。長老俯身,拾起那斷成兩截的木人樁,
樁心的裂痕如同蛛網(wǎng)般密布,訴說著方才楊志那凌厲槍法的威力。楊志聞言,微微喘息著,
抬手抹去額間朱砂胎記上的汗珠。不經(jīng)意間,他瞥見師父腕間有道舊疤,形狀恰似雁翎刀痕,
在清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這道疤痕,仿佛是一個神秘的符號,
勾起了楊志心中無盡的好奇與疑惑。這個秘密,如同被歲月塵封的珍寶,
在三年后的盂蘭盆節(jié),終于得以揭曉。那日,藏經(jīng)閣內彌漫著一股古樸而厚重的氣息,
檀香裊裊,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楊志如往常一樣,在藏經(jīng)閣中翻閱典籍,尋找武學的真諦。
不經(jīng)意間,他的目光被一個陳舊的木匣所吸引。當他輕輕打開木匣,
一抹耀眼的光芒瞬間綻放——那是一柄鎏金錯銀的雁翎刀,刀身閃爍著清冷的光澤,
仿佛蘊藏著無盡的力量。就在此時,智真長老的身影悄然出現(xiàn),他正靜靜地給達摩像添燈油。
“那是你祖母的佩刀。”老和尚的聲音低沉而醇厚,混著松脂的香氣,在藏經(jīng)閣內緩緩回蕩。
“當年她帶著身孕突圍,臉上挨的這一刀...”燭光搖曳間,
楊志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祖母當年浴血奮戰(zhàn)的畫面,那慘烈的場景,讓他心中一陣刺痛。
他終于明白,自己額間那道朱砂胎記的來歷,原來,它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印記,
更是家族榮耀與苦難的象征。這一刻,楊志對家族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也對自己肩負的使命,有了更堅定的信念。第二章 武舉場上的青面郎宣和元年,
炎炎烈日高懸于空,炙烤著大地。武舉考場內,氣氛緊張而熱烈,一眾考生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楊志身處其中,那額間的朱砂胎記在烈日的映照下,宛如滴血一般醒目。
他手持一桿八十斤重的渾鐵槍,槍身烏黑發(fā)亮,透著一股凌厲的氣勢。只見他身形矯健,
如猛虎下山,瞬間挑飛七名對手的兵器。每一次出槍,都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呼嘯,
仿佛要將心中的壯志豪情,盡情宣泄。最后一輪考校弓馬,楊志跨上那匹棗紅馬。
駿馬嘶鳴一聲,如離弦之箭般奔騰而出,馬蹄踏著金明池畔的柳影,疾馳而去。
楊志穩(wěn)穩(wěn)地坐在馬背上,眼神堅定而專注,手中的雕弓如滿月般拉開。“嗖、嗖、嗖”,
三支雕翎箭接連射出,如同三道黑色的閃電,精準地貫穿二百步外的鐵鷂子。一時間,
考場內喝彩聲四起,眾人紛紛對楊志的武藝贊嘆不已。“好個青面獸!”高俅站在高臺上,
捏著白玉柄麈尾,嘴里雖如此稱贊,但那只手卻紋絲不動,臉上的表情也顯得有些冷漠。
當楊志滿心歡喜地接過從七品武翼郎的告身時,不經(jīng)意間瞥見太尉嘴角那抹若有若無的譏誚。
他心中頓時一涼,旋即明白,原來這武狀元的名號,早被樞密使的侄兒用三千貫買走了。
這一刻,楊志心中的希望如泡沫般瞬間破碎,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北宋官場的黑暗與腐敗。
然而,他并未就此屈服,心中的那團火焰,依舊在頑強地燃燒。次年春,
楊志受命在黃河渡口清點十艘花石綱官船。那夜,原本平靜的黃河,突然風云突變,
風雨來得蹊蹺。狂風呼嘯著,如猛獸般肆虐,浪頭如同一座座小山,不斷拍打著船舷。
此時的楊志,正抱著祖?zhèn)鲗毜度朊撸z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降臨。待到天明,風停雨歇,
黃河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然而,押運官兵的尸首與那珍貴的太湖石,卻都已沉入河底。
唯有那塊刻著“押送制使楊志”的朱漆木牌,在漩渦中孤獨地打轉,
仿佛在訴說著這場災難的無奈與悲哀。楊志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
自己的命運,從此將再次陷入無盡的波折之中。第三章 潑皮血染獅子樓東京城的暮色,
如一塊巨大的灰色幕布,緩緩落下,將整座城市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楊志失魂落魄地走進曹門大街,連日來的遭遇讓他身心俱疲。此時,
一個名叫牛二的潑皮盯上了他。牛二,這個專在酸棗門訛詐行商的破落戶,平日里橫行霸道,
無人敢惹。當他看到楊志腰間那柄散發(fā)著古樸氣息的祖?zhèn)鲗毜稌r,
眼中頓時閃過一絲貪婪的光芒。牛二故意尋釁,一次又一次地將啃剩的梨核砸在楊志臉上。
起初,楊志強忍著心中的怒火,并未理會。但當牛二第五次做出這般挑釁行為時,
楊志心中的怒火終于如火山般爆發(fā)。祖?zhèn)鲗毜兑讶怀銮嗜纾忾W爍,
仿佛在訴說著它的不甘與憤怒。這個不知死活的潑皮,根本不知道眼前這位青面漢子的拇指,
正輕輕摩挲著刀柄上“忠烈”二字的凹痕。這兩個字,代表著家族的榮譽與使命,
不容任何人褻瀆。“你說殺人不見血?”楊志怒目圓睜,反手揮刀。只聽“咔嚓”一聲,
路旁的垂楊柳應聲而斷,切口平整如鏡。然而,牛二不僅沒有絲毫畏懼,
反而更加囂張地把脖頸往刀口湊,嘴里還叫嚷著:“你今兒不砍,就是小娘養(yǎng)的!
”圍觀人群中爆發(fā)出一陣哄笑,那笑聲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著楊志的心。在這哄笑中,
楊志的眼前突然浮現(xiàn)出父親戰(zhàn)死蔚州時的血書,上面赫然寫著:楊氏子孫,寧折不彎。
刀光一閃,如同一道流星劃過夜空。牛二的頭顱順著瓦檐滾落,鮮血如泉涌般噴出,
血珠順著七星紋路滴落,在青石板上綻開八瓣梅花。這一刻,整個世界仿佛都安靜了下來,
唯有那鮮血滴落的聲音,在楊志耳邊不斷回響。開封府的鐵鏈很快套上了楊志的脖頸,
在被帶走的那一刻,楊志突然想起五臺山的晨鐘。那年,他曾問智真長老何為“放下”,
老和尚只是指著他的胎記,笑而不語。如今,他似乎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第四章 生辰綱之困楊志被從輕發(fā)落,充軍大名府。大名府梁中書久聞楊志武藝高強,
有心提拔他,便安排他押送生辰綱。這生辰綱,乃是梁中書為討好蔡京所備的壽禮,
價值連城。楊志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其中暗藏的巨大風險。接受任務后,
楊志陷入了深深的糾結與掙扎之中。一方面,
這是他重新證明自己、重振家族榮耀的絕佳機會。楊家將世代忠勇,為國家立下赫赫戰(zhàn)功,
他作為楊家后人,怎能甘心就此沉淪?押送生辰綱若能成功,或許他便能在這黑暗的官場中,
尋得一絲光明,為家族洗清恥辱。另一方面,他又深知此次押送困難重重,不僅路途遙遠,
沿途盜賊橫行,而且聽聞江湖上已有不少人對這生辰綱虎視眈眈。更讓他擔憂的是,
他隱隱察覺到,此次任務背后似乎隱藏著更深的政治陰謀。高俅等一干權臣,
對楊家將后裔一直心存忌憚,此次安排他押送生辰綱,是否別有用心?
萬一押送途中出了差錯,他必將成為眾矢之的,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在出發(fā)前的日子里,
楊志日夜難眠。他反復思索著押送的路線、人員安排以及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的策略。然而,
無論他如何精心謀劃,心中的不安卻始終如影隨形。他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身不由己,卻又不得不奮力掙扎。終于,押送生辰綱的隊伍出發(fā)了。一路上,
楊志緊繃著神經(jīng),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帶領著士兵們,避開大道,專走偏僻小路,
以防被賊人盯上。然而,炎熱的天氣、崎嶇的山路以及士兵們的抱怨,
讓整個隊伍的行進變得異常艱難。隨著行程的推進,楊志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看著士兵們疲憊不堪的樣子,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任務在身,他不得不嚴厲督促。
此時的他,內心充滿了矛盾與痛苦。他既想順利完成任務,
又擔心士兵們的情緒會影響到整個押送行動。同時,他對那些隱藏在暗處的敵人一無所知,
不知道他們何時會發(fā)動襲擊,這種未知的恐懼,如同沉重的巨石,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當隊伍行至黃泥岡時,楊志的不安達到了頂點。這里地勢險要,樹林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