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甘露殿內燭火搖曳。
李世民緊縮著眉頭,端坐在龍椅之上,專注地批閱著從各地快馬加鞭傳來的奏折。
奏折中的內容如同一記記重錘,不斷敲擊著他的心。
關中大旱,土地干裂,蝗蟲肆虐過境,三成的耕田皆已龜裂,莊稼顆粒無收。
去而復返的春雪卻又毫無征兆地壓塌了隴東數百間茅屋。
百姓們流離失所,凍殍載道,景象凄慘至極。
太史令觀星后奏報“箕犯星尾”,預言一場更大的饑荒正在悄然醞釀。
這無疑給本就艱難的局面又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為了賑濟災民,戶部無奈之下,只得臨時加征了“義倉稅”,規定每丁增納粟二斗。
要知道,這本是貞觀元年他登基時廢止的苛捐雜稅。
如今卻又不得不恢復,李世民心中滿是無奈與苦澀。
江淮的漕船載著南方的稻米晝夜不停地北上,試圖緩解北方的糧荒。
然而,汴水淺窄,每至三門峽,必有十船翻覆。
大量的糧食還未送到災民手中,便沉入了河底。
長安東市的波斯商人趁機抬高糧價,牟取暴利。
西市坊間甚至出現了以妻女抵債的慘劇,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今歲賦入僅及武德末年七成,邊鎮軍費卻增三成!”魏征的諫言仿佛還在耳畔回響。
如今國庫空虛,賦稅收入銳減,可邊鎮的軍費開支卻不斷增加,這讓李世民倍感壓力。
漠南的突厥殘部趁著中原災荒,頻頻叩關侵擾,代州、云州八百里加急文書如雪片般飛進長安。
李靖駐節的定襄城下,唐軍與突厥游騎已對峙月余,戰事膠著,局勢緊張。
軍器監的工匠們晝夜趕制明光鎧,可鐵礦不足,為了應急,竟拆毀長安城中的銅像來補充原料。
朔方的折沖府開始征發府兵,甚至連長安縣的不良人都被編入輜重營,可見兵力之緊張。
在堆積如山的奏折旁,還擺放著幾份不良人呈上的密奏。
這些秘奏里,記錄著長安城中不為人知的暗流涌動。
朱雀大街的胡姬酒肆依舊笙歌不絕,達官貴人們依舊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可東市賣胡餅的老漢已把價錢從三文漲到五文,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生存愈發艱難。
皇城外的含元殿工地上,數萬民夫正在夯筑臺基,石料取自驪山華清宮舊址。
據說那是前隋煬帝未竟的奢念,可如今百姓們卻在為這宏大的工程付出艱辛的勞動。
終南山下的佛寺里,香火比往年旺盛了十倍。
求雨祈福的百姓從山道一直排到韋曲鎮,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神靈身上。
“哎,多事之秋啊!”不知批閱了多久,李世民長嘆一聲。
將手中的奏折重重放下,眼神中滿是憂慮與疲憊。
人人都道皇帝好,可只有當了皇帝后,才知曉何為“欲承其冠,必承其重。”
李世民舉目望向窗外那深沉的夜色,心中思緒萬千。
這萬里江山,此刻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飄搖的巨輪。
而他,就是那位掌舵人,稍有不慎,便可能讓這艘巨輪傾覆。
明明自從登基以來,他勵精圖治,輕徭薄賦,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而且還廣納賢才,虛心納諫,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賢臣皆被他委以重任。
朝堂之上,君臣齊心,共商治國大計。
他推行均田制,讓百姓有田可耕;
完善科舉制,選拔人才不論出身貴賤,使得寒門子弟也有了入朝為官、施展抱負的機會。
武治方面,他更是戰功赫赫。
貞觀四年,他果斷出兵,一舉滅亡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
這一壯舉,不僅消除了北方多年的大患,更讓大唐的疆域開疆擴土數千里,威震四方。
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心想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大唐走向繁榮昌盛。
可如今,這大唐的江山卻處處是危機,天災不斷,人禍頻生。
百姓們流離失所,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國庫空虛,賦稅收入銳減,而軍費開支卻如流水般不斷增加。
他日夜操勞,殫精竭慮,卻依舊感覺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悠悠蒼天,何薄于朕?
朕自問登基以來,兢兢業業,一心為民,從未有過絲毫懈怠。
為何我大唐還是如此飄搖不定?
莫非是老天對朕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懲罰不成?”
李世民望著窗外那無盡的黑暗,心中滿是悲憤與無奈。
他想起當年為了爭奪皇位,與兄長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兵戎相見。
那一場血腥的廝殺,讓他登上了這至高無上的皇位,卻也讓他背負了一生的愧疚。
無數個夜晚,他時常在夢中見到兄長和弟弟那滿是怨恨的眼神。
醒來后,冷汗濕透了衣衫。
“難道真的是朕的錯嗎?朕只是想讓這天下太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啊。”
李世民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盡管他對當初的選擇從未后悔,但心中卻時常難免泛起陣陣苦澀。
“陛下,長樂公主殿下求見!”
內侍張阿難的聲音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寂靜,將李世民從痛苦的思緒中拉回現實。
“哦?麗質?!!”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抹詫異,心中暗自思忖:
這深更半夜的,麗質怎會突然前來?
莫不是發生了什么緊急大事?
“快讓麗質進來!”
話剛出口,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起身,腳步匆匆地朝著殿外走去。
對于李世民而言,唯有長孫皇后給他生的這幾個子女是他的心頭肉。
哦,還有個李恪,也能算上半個。
而這些子女中,李麗質作為長女,更是被他視作掌上明珠。
她自幼聰慧伶俐,乖巧懂事,深得李世民的寵愛。
“阿耶,都已經深夜了,您怎么還在批閱奏折呢?”
李麗質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殿內,看到李世民,眼中滿是心疼,輕聲問道。
李世民快步迎上去,拉著李麗質的手,上下打量著她,關切道:
“麗質,這么晚了,你怎么來了?可是有什么要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