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一來,群臣心里立馬就有了定海神針。
只要事情是對的,哪怕自己下了獄,馬皇后一定會撈自己的,而且自己還能博個忠臣的賢名,何樂而不為?
劉伯溫也是開口道,“陛下!您若再歧路徘徊,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啊!懇請陛下遵父言,下詔罪己,以全圣德!”
朱標也上前勸道,“父皇,您就下一道罪己詔吧,唐太宗不也下過罪己詔嗎?”
“臣等附議,請陛下罪己!以謝天下!”
一群臣子跟著嘩啦啦站出來跪下,要朱元璋下詔罪己。
“陛下,雷劈奉先殿之事,陛下若不下詔罪己,恐怕江山動搖,宗廟傾覆就再轉瞬之間啊!”
“是啊,陛下,若不下詔罪己,民間恐怕就要言陛下德不配位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天命不佑,華而不實,不敬祖宗,寵妾滅妻,焉得敬承宗廟,撫御天下,當退位讓賢!這類言論陛下也不想民間出現吧?”
“當下,唯有下詔罪己啊!”
“陛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你去年都能建帝王廟把你驅逐的韃虜一起供在里面,那今年下個罪己詔算啥?”
“請陛下罪己,以謝天下!”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個個都是一副為國為民的忠臣模樣。
朱元璋被這些家伙的操作險些氣得暈過去。
剛剛叫你們護駕的時候,你們咋不出來呢?
媽的!
馬皇后也開口道,“重八,天譴降下,今日劈的是奉先殿,你就敢保證明日劈的就不是你嗎?還是下個罪己詔吧。”
眼見局勢至此,自己老爹還掄著個鐵錘在那看著。
要是不下罪己詔,這頓打怕是跑不掉了。
不就一張罪己詔嘛,咱下就是了。
反正內容咋寫,到時候還不是朕說了算?
先把這個活爹給送走再說吧。
“咱,接受群臣的諫言,下詔罪己。”
朱元璋閉上了眼,還是松了口。
見朱元璋同意,群臣也都松了口氣,忙高呼道,“陛下圣明!”
朱樉輕咳一聲,“爹,你沒讀多少書,這罪己詔我來幫你寫吧。”
“你?”朱元璋一時間愣了愣,這個逆子又鬧哪樣?
朱樉輕咳一聲,腦海中整理一下措辭,緩緩道。
“ 罪己詔:
朕起于微末,提三尺劍,逐鹿中原,以眇眇之身,終定乾坤,開國建基。
本應秉持公正,敦睦后宮,然朕卻犯下不可饒恕之錯,致使后宮失序,有違綱常,今特下罪己詔,以告天下。
朕一時昏聵,寵溺妾室,竟做出滅妻之舉,結發之妻,與朕相伴多年,曾共患難,為朕操持后宮,功績卓著。
朕卻為妾室之媚態所惑,忘卻夫妻情分,罔顧其賢德,此皆朕不能明辨是非、自制私欲之故,致使家國蒙羞,祖宗顏面受損。
此等惡行,上愧于祖宗神靈,下負于黎民百姓。
朕之過錯,不僅傷害了皇后,更使后宮陷入混亂,令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如今追悔莫及,深知己罪,實乃昏庸無道之君。
朕決心痛改前非,以此次慘痛教訓為誡,望天下臣民,以朕為鑒,亦望祖宗神靈、天地萬物能寬恕朕之罪孽,助朕改過自新,興盛家國。
朕愿以余生,補前愆之失,還天下繁榮之景。
愿上蒼憐我百姓,賜福社稷,朕必以身作則,勤勉政事,若再有失,愿受天譴。
望天下臣民,念朕改過之心,共襄興盛之業,欽哉!”
朱樉說完之后,朱棡馬上鼓掌,“好!二哥這昏庸無道之君罵得好……啊不是,二哥這罪己詔說得好!就是有些詞,還是要潤色一下的。”
朱樉嘿嘿一笑,“這是初稿,又不是定稿,肯定要稍加潤色的,爺爺您覺得怎么樣?”
朱橚認真的點了點頭,“好!俺看不用改了,就這么發吧,咱老百姓沒讀什么書,咬文嚼字的沒用,不用潤色了。”
朱元璋忙道,“不行!爹,這不行!”
朱橚眼睛一瞪,“你有意見?看來這鐵錘沒打到你身上,不知道痛啊。”
說著,掄起鐵錘又要打。
朱元璋趕忙后退,“行行行,就這樣,就這樣。”
媽的,等把你這個活爹送下去的。
到時候罪己詔咋發,那不還是咱說了算嘛。
朱橚點點頭,“那就這樣!二孫子啊,以后這個朱重八再欺負我孫子和我兒媳婦,你就給我燒香,我有空了就還上來揍他!”
朱樉眼睛一亮,“是!爺爺!我保證替您好好監督這個逆父!孫兒待會兒就給您多燒點紙錢,孫兒以后請您上來,您一定要經常來啊。”
朱橚點點頭,“知道了,讓我上這小孫子的身吧,你們身上殺氣重,俺的魂魄上不了你們的身。”
朱樉點了點頭,“好!好!爺爺,都聽你的。”
朱橚嗯了一聲,“我上來得也夠久了,就先走了!下回見。”
“哎,爺爺慢走。”朱樉點頭哈腰的。
說完,朱橚當即又是一陣手舞足蹈,渾身抽搐個不停。
“臣等恭送仁祖皇帝。”
群臣異口同聲的高呼道。
突然間,烏云盡散,天空頓時萬里晴空。
金色的陽光照射了進來,從那屋頂的破洞里照進了奉先殿。
朱元璋咽了咽口水,“爹走了吧?”
朱樉當即一拍腦袋,“完了!忘了!爺爺光給母后和老五做主了!他還沒給我做主呢!不行不行,我得再把爺爺請回來,快拿香來,我要請爺爺!”
“混賬逆子!你給咱住嘴!”朱元璋當即上前喝道。
我那活爹還不知道走遠沒,別真被你給叫回來了。
此時,朱橚一臉迷茫,“母后,您怎么來了?兒臣剛剛怎么了?”
馬皇后一聽朱橚這話,將朱橚擁入了懷中,“兒啊,你今天嚇死娘了,嗚嗚。”
朱橚認真的說道,“母后,兒臣只有你一個娘,絕不給別人當兒子,您別怕,兒臣會保護您的。”
“母后有你,母后不怕。”馬皇后欣慰的說道。
朱樉忙湊上前道,“母后,還有兒臣!兒臣也不給孫貴妃戴孝,只有大哥給孫貴妃穿孝衣,系孝布,當孝子賢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