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一臉的陰沉,“得了權力,當真就忘了本了!”
李承乾趕忙跪下,“母后,還請您為常姐姐做主啊!”
馬皇后站了起來,“標兒,東宮的事情,你自己處理,然后到坤寧宮來。”
“兒臣遵旨,馬上賜死呂氏!”李承乾當即表態道。
聽到這話,常氏也大概明白了什么。
“母后,呂氏或許有錯,但允炆畢竟還小,她不能離了生身之母啊,呂氏或許只是一念之差,還請母后給她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馬皇后看向李承乾,“標兒,你的意思呢?”
“回母后,兒臣自然是不舍允炆年紀輕輕就母子分離的,所以,兒臣會送這個庶子跟她那妾室母親團圓!”
李承乾一臉陰沉的說道。
殺這個庶子,李承乾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
而且,這可不一定是自己兒子,說不定是自己兄弟呢!
縱觀明史,朱允炆在老朱活著的時候,是真的順風順水。
朱元璋自己那么注重嫡長之別,確立了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規矩。
但是在未來,哪怕呂氏扶正之后,以繼妃的身份又生了兩個嫡子的情況下,朱元璋還是要立朱允炆這個庶子。
你說朱允熥背后是淮西集團,不立他這個嫡子。
那呂氏生的呢?
朱允炆是庶子,但朱允炆那兩個親弟弟可是呂氏扶正之后生的嫡子。
法理上呂氏扶正了,那她之后生的可以算嫡子,只是這個嫡沒有朱允熥的那個嫡純正。
有嫡子的情況下了,為什么還要選擇庶子。
你說嫡子年幼,那大可去母留子。
而且朱允炆的嫡親弟弟朱允熞年紀并不小,出生于洪武十五年,乃呂氏扶正后所出之嫡子。
老朱駕崩是洪武三十一年。
那一年,朱允熞十六歲,完全不算幼帝,能以嫡出身份繼位。
朱允炆和朱允熞同是江南派系。
不能因為朱允炆是長子就立他,立長必須是立嫡長!
若無嫡長,按規矩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有嫡,且同為江南派系,朱元璋還是選了庶子。
論身份,朱允熞不比朱允炆高貴些?
古代可不是誰是長子誰就地位高,除非你是嫡長子。
否則長子地位還不如嫡出弟弟。
朱允炆是洪武一朝最順的人了。
母妃是妾室,好,常氏沒了,母妃成正妃。
自己不是長子,好,朱雄英沒了,自己成了長子。
身后支持的江南派系敵人太強,好,淮西集團遭清算了,文官集團乃至江南集團迅速崛起。
朱允熥這個嫡子可能成為對手,好,朱允熥廢了。
馬皇后暨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之死、洪武十五年朱雄英之死,可能她知道了什么,好,馬皇后睡覺時就突然生了病,然后病逝了。
病逝就病逝吧,還特意寫一下是因為馬皇后拒不服藥和配合治療而死的,給人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李承乾合理懷疑,野史記載朱允炆是朱元璋與呂氏私生子這事兒不是假的。
因為,眾所周知,野史很多都是是記載正史不敢記的東西。
正史不能全信,野史不能不信。
聽到朱標的話,馬皇后沉默不言,也不再說什么了,終究不過一個妾室生的庶子罷了。
皇家最不缺的就是孩子,尤其是庶子。
“就按你說的辦。”
馬皇后說完,離開了這里。
李承乾恭送了一聲,忙站了起來,“馬太醫,你也下去吧?知道出去怎么說嗎?”
“知道!知道!太子身體無恙,只是需要多加休息,喝點安神的藥,多休息就好。”
馬后炮連連點頭道。
李承乾嗯了一聲,“孤看這太醫院院首的位置與你挺有緣的,你覺得呢?”
聞言,馬后炮眼睛一亮,有些激動,得了馬皇后和太子的雙重保證,俺老馬發達了啊。
“臣愿為殿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馬后炮當即一個響頭磕在地上。
李承乾微微頷首,“鞠躬盡瘁自然是好的,要不然你也只能死而后已了,說不定怕你孤單,九族整整齊齊的下去。”
賞了恩,也得加威,恩威并施才行。
“臣明白!臣明白!太子放心,臣告退。”
馬后炮趕忙起身恭敬退下。
也猜到馬皇后和太子聯手,肯定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馬后炮離開之后,李承乾繼續琢磨玄武門之變開場的事情了。
“常姐姐,你好好坐月子,什么都別管,什么也別問,出了月子,你就是皇后!”
說完,李承乾也轉身離去,今晚玄武門大舞臺,自己得好好準備準備了。
李承乾剛一打開門,一張大臉懟到李承乾臉上了,把李承乾嚇一激靈。
那人趕忙行禮,“臣不良帥袁天罡,拜見太子殿下!”
聞言,李承乾一愣,這就是執掌不良人的不良帥嗎?
“平身,你來得正好,不良人可有辦法進宮?”
袁天罡回答道,“回殿下,臣并不是孤身一人前來,已經帶了十位不良人扮做太監進宮,就在東宮附近。”
李承乾點了點頭,“好好好,孤得愛卿 是乃如虎添翼也,馬上把他們調進東宮,替換掉東宮的太監,并貼身保護太子妃和嫡長孫朱雄英。”
“遵旨。”袁天罡領命,馬上退出去辦事。
躺在床上的常氏,這一刻仿佛不認識自己的這個枕邊人了。
他這么多年,是一直在藏鋒嗎?
“李福安,你也是孤身邊的老人了,自孤當年被立為吳王世子,你就在身邊伺候了,如今孤可以信你嗎?”
李承乾的目光幽幽看向李福安。
李福安趕忙跪下,“奴婢對殿下之忠心,可昭日月!”
“好,呂氏失足掉入井中溺死,朱允炆被奶娘抱著不小心失足掉入蓮花池溺死,一應伺候的太監宮女,全部殉葬。”
李承乾冷聲吩咐道。
李福安眼一閉心一橫,潑天富貴來了。
“奴婢明白!您就瞧好吧,奴婢保證做得天衣無縫!”
李承乾點點頭,“去辦。”
說著,李承乾便去了書房,先構思一下完整的玄武門計劃,等東宮穩定之后,自己再去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