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猛然睜開眼,額頭冷汗涔涔。"押司,押司?您沒事吧?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宋江轉頭,見一青衣小吏正滿臉憂色地看著自己。
"我……"宋江欲言又止,只覺頭痛欲裂,
腦中卻涌入無數陌生又熟悉的記憶——鄆城縣押司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
日后將聚義梁山,率領一百單八將替天行道,最終卻被高俅設計,服毒而亡。"這是哪里?
"宋江低聲問道。1"大人,這是鄆城縣衙啊,您方才批閱文書,突然昏倒,可嚇壞了我們。
"宋江環顧四周,案上堆滿公文,墨跡未干。窗外,是一片陌生又熟悉的宋朝景象。
"我這是……穿越了?"宋江心中震驚,卻不敢聲張。他記得清清楚楚,
自己原本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名歷史學者,專研宋代民間起義,尤其癡迷《水滸傳》。
一場車禍后,竟魂歸宋江,成了這鄆城縣押司。更令他震驚的是,
腦中竟清晰記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命運——林沖將被高俅陷害,武松會血刃潘金蓮,
李逵終被毒死,魯智深醉死六和塔……"大人,您沒事吧?要不要請大夫來看看?
"小吏見宋江神色恍惚,更加擔憂。"不必。"宋江擺擺手,強自鎮定,"我只是有些累了。
今日公務可還有要事?""回大人,只有幾樁小案未結,都不急。""那便先行散衙吧。
"待衙役退下,宋江獨坐案前,心潮翻涌。"既然上天讓我成為宋江,
難道是要我改變這些兄弟的命運?"他喃喃自語,"可我一個小小押司,如何能與朝廷抗衡?
"夜深人靜,宋江獨坐燈下,翻閱著鄆城縣的地圖和卷宗,
漸漸理清了現狀——此時的梁山尚未聚義,晁蓋還在村中,林沖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武松尚未赴陽谷……"若我能提前干預,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宋江心中暗想,
"但若貿然行事,恐怕只會打草驚蛇。"思前想后,宋江決定先低調行事,暗中布局,
待時機成熟再出手相助。"既入此身,便當盡心盡力。"宋江對著燭火拱手一禮,
仿佛是對未來的兄弟們許下承諾,"我宋江,定不負這一場因緣。"2清晨,
鄆城縣衙門外已聚集了不少百姓,多是為了告狀或請求幫助。宋江早早升堂,
耐心審理每一樁案件。他發現,與《水滸傳》中描述的不同,這個時代的百姓生活更加艱難,
官府的壓榨更加嚴重。"大人,我家三畝薄田,已交了兩次稅,如今縣丞又派人來收,
實在無力承擔啊!"一位老農跪地哭訴。宋江皺眉,翻閱賬冊,果然發現有重復征稅的記錄。
"來人,傳縣丞問話!"不多時,縣丞戰戰兢兢地來到堂上。宋江不動聲色地指出賬目問題,
命其立即退還多收的稅銀,并警告不得再有類似行為。"多謝大人明察秋毫!
"老農磕頭謝恩。"大人真乃青天啊!"堂下百姓紛紛贊嘆。一連審理了十余樁案件,
宋江都秉公斷案,不偏不倚。這與縣衙往日的作風大相徑庭,很快在鄆城傳開。
正當宋江準備收衙,忽有一名衙役匆匆跑來:"大人不好了!城東李家村被山賊洗劫,
現有數十村民逃至縣城,情況緊急!"宋江立刻帶領衙役趕往城門。
只見城門外聚集了約五十名村民,個個衣衫襤褸,面帶驚恐。"諸位鄉親請起。
"宋江上前扶起一位老者,"山賊幾時來的?有多少人?""回大人,昨夜三更時分,
約有二三十賊人突襲我村,搶走糧食財物,還放火燒了幾戶人家。"老者哽咽道,
"我們逃得匆忙,許多老弱婦孺還被困在村中啊!"宋江當機立斷:"傳令,集合縣衙壯丁,
備馬二十匹,弓箭刀劍各二十副,即刻隨我前往李家村!""大人,"縣丞上前勸阻,
"那山賊兇悍,我們人少勢弱,不如上報府衙,請求援兵。""等援兵到時,村民性命堪憂。
"宋江斷然道,"我自去,誰愿隨我?""卑職愿往!"幾名年輕衙役挺身而出。
一個時辰后,宋江率領二十余人趕到李家村。遠遠望去,村中幾處房屋仍在燃燒,
哭喊聲不絕于耳。"分兩隊,一隊救火救人,一隊隨我追賊!"宋江下令道。循著村民指引,
宋江帶人追入山林。行不多時,便聽見前方傳來喧嘩聲。"都藏好,別出聲。
"宋江示意眾人隱蔽,自己悄悄前行偵察。只見一片空地上,約二十名山賊正在分贓,
地上堆滿了搶來的財物和糧食。宋江回到隊伍中,低聲布置:"他們正在分贓,警惕性不高。
我們分散包圍,一起發難,務必生擒賊首!"眾人按計行事,悄悄包圍了山賊。
宋江一聲令下,眾人齊射箭矢,接著吶喊沖出。猝不及防的山賊頓時大亂,雖有反抗,
但很快被制服。賊首被宋江親自生擒。"大人饒命啊!"賊首跪地求饒。"饒命?
你可曾饒過村民的命?"宋江冷聲道,"帶回縣衙,依律處置!"將山賊悉數拿下,
宋江命人收集被搶財物,一一登記,準備歸還村民。回到村中,宋江又拿出自己的俸銀,
分給受災最重的幾戶人家,并承諾縣衙會協助重建家園。"宋大人,您就像及時雨一樣,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來了!"一位老者感激地說。"及時雨?"宋江一怔,
這不正是日后江湖上對他的稱呼嗎?"是啊,旱時盼甘霖,難時盼大人啊!
"村民們紛紛跪謝。宋江扶起眾人,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
這"及時雨"的名號將伴隨他一生,而今日的舉動,也許正是他命運的開始。3一個月后,
宋江的名聲在鄆城縣已是家喻戶曉。"及時雨"的稱號不脛而走,甚至傳到了附近幾個縣。
這日清晨,宋江正在縣衙處理公務,忽有一封急信送到。"東京來信?
"宋江疑惑地拆開信封,只見信中寫道:"江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因得罪高太尉,
恐有性命之憂。林沖為人正直,不該遭此橫禍。望江兄設法相救。"落款是"東京舊友"。
宋江心頭一震。他知道,按照《水滸傳》的情節,
林沖將因高俅之子高衙內調戲其妻而怒打高衙內,繼而被高俅設計,發配滄州。
途中又遭人設計,險些死于火燒草料場,最終流落梁山。"林沖之事已經開始了嗎?
"宋江喃喃自語,"我得盡快想辦法救他。"思索片刻,宋江決定親自前往東京,
看能否利用自己的官職身份幫助林沖。"備馬,我要即刻啟程前往東京。
"宋江對門外的衙役喊道。"大人,您這是要去哪?"縣令聞訊趕來。"東京有急事,
我需速去。"宋江簡單解釋,"縣中事務,煩請縣令大人暫代。"縣令雖有疑慮,
但見宋江去意已決,只得應允。三日后,宋江抵達東京。這座北宋都城繁華壯麗,
遠超他想象。按信中所述,宋江先去禁軍營尋找林沖。"請問林教頭可在營中?
"宋江向門口守衛詢問。"林教頭昨日已被革職,發配滄州。"守衛回答。"什么?
"宋江大驚,"為何革職?""聽說是得罪了高太尉,具體緣由不敢妄言。"守衛壓低聲音。
宋江心沉如鐵。看來他來晚了一步,林沖已經陷入高俅的圈套。"林教頭何時啟程前往滄州?
""今日午時。"宋江立刻趕往刑部大牢。憑借押司身份,他順利見到了林沖。牢房中,
林沖身著囚服,面容憔悴,但眼神依舊剛毅。"林教頭,在下鄆城縣押司宋江,特來相見。
"林沖抬頭,疑惑地看著宋江:"宋押司,我與你素不相識,為何前來?"宋江環顧四周,
確認無人監聽,低聲道:"林教頭,我知道你是被高俅陷害。我來是想幫你。
"林沖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苦笑:"宋押司好意,林沖感激。但高俅權勢滔天,
你一縣押司,如何與之抗衡?""我自有辦法。"宋江堅定地說,"你此去滄州路途遙遠,
途中恐有危險。我會暗中派人保護你。"林沖感動不已:"宋押司為何如此相助?
""我敬重林教頭為人正直。"宋江誠懇道,"況且,天下有志之士,理應互相扶持。
"兩人又交談片刻,宋江了解到林沖妻子已被送回娘家,暫時安全。離開大牢,
宋江立即著手安排。他找到東京城中一位舊識,托其暗中跟隨林沖的押送隊伍,以防不測。
然而,宋江不知道的是,他的一舉一動都落入了高俅的眼線之中。當晚,高府。"大人,
有個鄆城縣押司宋江,今日去見了林沖,似有救人之意。"一名密探跪地稟報。
高俅冷笑:"一個小小押司,也敢管本官的事?""此人在鄆城頗有名聲,
百姓稱他為'及時雨'。""哦?"高俅來了興趣,"既然他要多管閑事,
那就讓他也嘗嘗苦頭。"高俅思索片刻,對身旁心腹道:"去,給這位宋押司送封'請柬',
就說本官明日設宴,請他務必赴會。"4次日清晨,宋江正準備去城外查看林沖的押送情況,
忽有一名高府家丁送來請柬。"高太尉請宋押司今日午時赴宴。"宋江心中警覺,
但表面不動聲色:"請回稟太尉,宋江定當準時赴約。"家丁離去后,宋江立即修書一封,
交給可靠的人,囑咐道:"若我今日未能脫身,請將此信送往鄆城縣衙。
"正當宋江思索對策時,一位身著素衣的年輕女子悄然來訪。"宋押司可在?
"女子輕聲問道。"我便是宋江,姑娘是?""在下李娘子,鄆城縣李判官之女。
"女子行禮道,"家父與押司相交甚厚,得知押司來京,特命我前來相助。"宋江恍然,
李判官確是鄆城縣中與他交好的官員,只是不知其有女兒在京。"李姑娘遠道而來,
有何見教?"李娘子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押司可知,高俅已設下圈套,欲害押司性命?
"宋江心頭一震:"姑娘何以得知?""家父在京中有舊友,得知高俅已命人在宴席上下毒。
"李娘子急道,"押司若赴宴,恐有不測。"宋江沉思片刻:"多謝姑娘相告。
只是林教頭之事,我不能不管。""押司放心,家父已安排人手,暗中保護林教頭。
"李娘子道,"至于高俅之邀,押司可佯裝應允,實則避而不見。
"宋江搖頭:"高俅權勢滔天,若我不去,他必會追查。不如我去,但提前做好準備。
"李娘子見宋江去意已決,從袖中取出一個小瓶:"此乃解毒丹,可解百毒。
押司赴宴前服下,可保無虞。"宋江接過小瓶,感激道:"多謝姑娘。
只是不知姑娘為何如此相助?"李娘子微微一笑:"家父常言,押司為人正直,乃當世豪杰。
況且,這朝堂之上,正人君子本就該互相扶持。"兩人又密談片刻,商定應對之策。
李娘子承諾,若宋江有事,她會設法相救。午時,宋江準時抵達高府。
高俅滿面笑容地接見了他:"久聞宋押司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
"宋江拱手行禮:"下官不過一縣小吏,何德何能讓太尉如此看重?""宋押司過謙了。
"高俅笑道,"你在鄆城為民請命,深得民心,朝廷正需要這樣的好官啊!"宴席間,
高俅頻頻勸酒,宋江不得不飲下。幾杯過后,宋江感到頭暈目眩,知道酒中有異。
幸好他提前服下了李娘子給的解毒丹,才沒有立刻倒下。"太尉盛情,下官感激不盡。
只是身體不適,恐怕要先行告辭了。"宋江強撐著站起。"宋押司何必急著走?
"高俅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本官還有要事相商呢。"就在此時,外面突然傳來喧嘩聲。
"報!城南發生大火,情況緊急!"高俅臉色一變,匆忙起身:"宋押司稍候,
本官去去就來。"宋江趁機離開高府,但剛出門,就被幾名官兵攔住。"宋押司,太尉有令,
請您移步東廂房稍候。"宋江知道自己已陷入高俅的圈套,但此時反抗只會更加危險。"好,
我隨你們去。"東廂房內,宋江被軟禁起來。他環顧四周,尋找逃脫的可能。窗外,
天色漸暗,高府內外卻異常安靜,沒有任何火災的跡象。
"看來'城南大火'不過是調虎離山之計。"宋江心中暗想,"高俅究竟要做什么?
"5夜深時分,高俅回到府中,徑直來到東廂房。"宋押司,聽說你與林沖交好?
"高俅冷笑道。"下官與林教頭素不相識,只是敬佩其為人。"宋江鎮定回答。"是嗎?
"高俅不置可否,"那你可知林沖已在途中遇害?"宋江心頭一震:"此話當真?""當然。
"高俅得意道,"不過是一場意外的火災罷了。"宋江強忍怒火,
他知道高俅說的就是火燒草料場的事。但按照原著,林沖應該逃過此劫。
難道因為自己的干預,改變了歷史進程?"太尉為何告訴我這些?"宋江問道。
"因為你也將遭遇不測啊。"高俅陰森道,"一個小小押司,也敢與本官作對?
"高俅離去后,宋江陷入沉思。就在此時,窗外傳來輕微的響動。"是誰?"宋江警覺地問。
"押司,是我。"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李娘子的臉出現在窗邊。"李姑娘?你怎么來了?
""來救押司。"李娘子遞進一把匕首,"我已賄通守衛,押司可從后門離開。
"宋江接過匕首:"林教頭如何了?""已安全脫險,現藏于城外客棧。"宋江松了口氣,
迅速跟隨李娘子離開高府。城外客棧,林沖正焦急等待。見宋江安然無恙,
他激動地上前:"宋押司,多虧你派人相救,否則我已命喪黃泉!""林教頭無恙就好。
"宋江欣慰道,"只是你我如今都已得罪高俅,恐怕難以在官場立足了。""我已無官可做,
只想帶妻子遠走高飛。"林沖嘆道。宋江沉思片刻:"林教頭,我有一計。
你可先去清風山暫避,我回鄆城安排后事,再來尋你。"林沖點頭應允。臨別時,
宋江鄭重道:"林教頭,記住,無論遇何困境,都要保全性命。他日相見,再共謀大事。
"林沖拱手一揖:"宋押司大恩,林沖銘記于心!"宋江與李娘子連夜離開東京,踏上歸途。
路上,李娘子問道:"押司此去鄆城,打算如何?"宋江目光堅定:"高俅必不會善罷甘休。
我需盡快安排后事,以免連累鄆城百姓。""押司可有去處?""梁山水泊。"宋江輕聲道,
仿佛在說一個預言。6回到鄆城,宋江發現縣衙已有高俅派來的人在暗中監視。他知道,
自己在官場的日子已經不多了。這日,宋江微服私訪,來到鄆城郊外的一處村莊。
這里住著一位名叫晁蓋的鄉紳,江湖人稱"托塔天王"。
晁蓋熱情接待了宋江:"久聞及時雨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兩人相談甚歡,
宋江發現晁蓋為人豪爽,深得鄉民愛戴。酒至半酣,晁蓋突然壓低聲音:"宋押司,
聽聞你得罪了高俅?"宋江苦笑:"不過是救了一個被他陷害的好漢。""高俅權勢滔天,
押司恐怕難以善了。"晁蓋憂心道。宋江點頭:"我已做好最壞打算。"晁蓋沉思片刻,
突然道:"押司可知,近日有一批生辰綱將從這里經過?""生辰綱?"宋江心頭一震,
這不正是晁蓋等人在原著中劫取的財物嗎?"正是。那是蔡京送給高俅的壽禮,價值十萬貫。
"晁蓋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若能劫了這批財物,不僅可解燃眉之急,
還能給高俅一個教訓。"宋江心知這是歷史的關鍵點。按原著,晁蓋劫取生辰綱后逃往梁山,
成為第一代山寨之主。"晁兄此舉風險太大。"宋江勸道,"高俅不會善罷甘休。
""宋押司放心,我已有周密計劃。"晁蓋自信道,"吳用、劉唐、三阮已經準備就緒。
"宋江知道無法改變晁蓋的決心,只得嘆息:"晁兄既已決定,我不便多言。只是事成之后,
去處可想好了?""梁山水泊。"晁蓋笑道,"那里易守難攻,正適合落草。"宋江點頭,
沒有再勸。他知道,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始轉動,而他能做的,就是在關鍵時刻給予引導。
離開晁蓋家,宋江心事重重。他明白,一旦生辰綱被劫,朝廷必將大肆搜捕,
而自己因得罪高俅,也將成為嫌疑對象。"看來,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宋江喃喃自語。
回到縣衙,宋江開始暗中安排后事。他將積蓄分成幾份,一部分救濟貧民,
一部分交給可靠的下屬,囑咐他們繼續為民辦事。同時,他秘密聯系了李娘子,
請她幫忙照顧自己的家人。"押司是要離開了嗎?"李娘子擔憂地問。"形勢所迫,
不得不走。"宋江苦笑,"只是放心不下鄆城百姓。""押司放心,我會盡力而為。
"李娘子鄭重承諾。7三日后,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遍鄆城——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被劫!
縣衙內,宋江正在處理公務,忽有衙役匆匆來報:"大人,府衙來人,
說是要調查生辰綱一案!"宋江心知不妙,但表面不動聲色:"請他們進來。"不多時,
一隊官兵在一名官員帶領下進入縣衙。"下官乃府衙緝捕使,奉命調查生辰綱一案。
"官員傲慢地說,"聽聞賊人可能藏匿于鄆城境內,特來搜查。
"宋江拱手道:"本縣定當全力配合。""聽說宋押司與晁蓋交好?"官員突然問道。
宋江心中一驚,但面不改色:"晁蓋乃本縣良民,與本官并無特殊交情。
"官員冷笑:"是嗎?那為何有人看見你前日去過晁家?"宋江鎮定回答:"本官微服私訪,
體察民情,曾去過不少村莊。"官員不再追問,但宋江知道,自己已被列為嫌疑對象。當晚,
宋江正在思索對策,忽聽窗外有人輕叩:"宋押司,是我。"宋江打開窗戶,
只見劉唐站在窗外,神色慌張。"劉兄,何事如此驚慌?""晁頭領讓我來報信,
官府已查到線索,即將捉拿我等。"劉唐急道,"頭領已率眾人前往梁山,
讓我來請押司一同前去。"宋江心知大事已成定局,沉思片刻后道:"你先回去,
告訴晁頭領,我隨后就到。"劉唐離去后,宋江迅速收拾細軟,寫下一封辭官信,放在案頭。
"既已無路可退,不如壯志凌云去。"宋江自語道。他悄然離開縣衙,騎馬向梁山方向疾馳。
途中,宋江遇到了同樣逃亡的吳用。"宋押司,總算找到你了!"吳用欣喜道,
"晁頭領已在梁山安頓下來,就等押司前去。""吳先生,此去梁山,你有何打算?
"宋江問道。"輔佐晁頭領,聚義梁山,抗擊暴政。"吳用堅定道。
宋江點頭:"我與吳先生志同道合。"兩人連夜趕路,終于抵達梁山腳下。山上已有人接應,
將他們帶到聚義廳。晁蓋見宋江到來,大喜過望:"及時雨來了,我等如虎添翼!
"廳內已聚集了不少好漢——阮氏三兄弟、劉唐、白勝等人,都是劫取生辰綱的參與者。
晁蓋向眾人介紹宋江:"這位就是鄆城及時雨宋押司,為人仗義疏財,深得民心。
如今也因得罪高俅,被迫上山。"眾人紛紛拱手相迎。宋江一一回禮,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這是梁山好漢聚義的開始,而自己,將在這里改寫歷史。8梁山水泊,四面環水,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確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寶地。晁蓋帶領宋江、吳用等人巡視山寨,
詳細介紹地形地貌。"這梁山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晁蓋自豪地說,
"我已命人在要道設卡,加強防守。"宋江點頭贊許:"晁兄考慮周全。只是山寨初建,
還需完善規制。""正要請教押司。"晁蓋誠懇道。回到聚義廳,眾人開始商議山寨事宜。
"我提議推晁兄為山寨之主。"宋江首先發言,"晁兄仁義為先,足以服眾。
"眾人紛紛附和。晁蓋推辭再三,最終接受了大家的推舉,成為梁山第一任寨主。
"既然諸位抬愛,我定當盡心盡力。"晁蓋鄭重道,"不過山寨事務繁多,
還需宋押司、吳先生輔佐。"宋江欣然應允:"我愿為晁兄分憂。"接下來,
眾人開始討論山寨規制。吳用提議設立各項職務,分工明確。
"寨中需設總管、軍師、頭領等職,各司其職。"吳用建議道。宋江補充:"還需立下規矩,
不欺良善,不害百姓,專抗貪官。"晁蓋大為贊同:"正合我意!我等上山,本為抗擊不公,
若也欺壓百姓,與貪官何異?"眾人商議一整日,終于確定了山寨基本規制:晁蓋為寨主,
宋江為副寨主,吳用為軍師,其余好漢各有職司。同時,立下三條鐵律:不得欺壓百姓,
不得奸淫擄掠,不得內訌爭斗。違者,重則處死,輕則逐出山寨。"我提議,
我等既在梁山聚義,不如取個名號,以昭眾志。"宋江提議道。"及時雨有何高見?
"晁蓋問。宋江思索片刻:"梁山四周多水,不如稱'水泊義軍',以示我等替天行義之心。
""水泊義軍?"眾人品味著這個名號,紛紛點頭贊同。"好!就叫水泊義軍!
"晁蓋拍案叫好,"我等今日在此結義,共同進退,同生共死!"眾人舉杯同飲,誓同生死。
宋江望著眼前這群豪杰,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只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好漢加入,
而他的使命,就是引導他們走向不同于原著的命運。當晚,宋江獨坐山頂,望著滿天星斗,
思緒萬千。"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宋江輕聲念著這些尚未相遇的兄弟名字,
"這一次,我一定要讓你們有個好結局。"9梁山水泊義軍初立,很快在附近傳開。
不少受欺壓的百姓前來投奔,山寨人數迅速增長。這日,宋江正在山下村莊體察民情,
忽聽一陣喧嘩。"打死這狗官!"一個粗獷的聲音怒吼道。宋江循聲望去,
只見一個渾身漆黑、手持雙斧的壯漢正追打一名衙役。那衙役嚇得魂飛魄散,連連求饒。
"住手!"宋江喝止道。黑漢停下腳步,轉頭怒視宋江:"你是何人,敢管爺爺的事?
"宋江一眼認出這人正是日后的黑旋風李逵,心中大喜,但表面不動聲色:"在下宋江,
請問壯士為何追打官差?""宋江?"李逵一愣,"可是鄆城及時雨宋江?""正是。
"李逵立刻變了臉色,放下板斧,抱拳道:"原來是及時雨大哥!小弟李逵,久仰大名!
"宋江微笑:"李兄何故追打官差?"李逵憤怒地指著那衙役:"這狗官仗勢欺人,
強搶民女,我李逵見不得這等惡行!"宋江轉向衙役:"此言當真?
"衙役跪地求饒:"小的只是奉命傳喚,并無惡意啊!"一旁的村民站出來道:"大人,
這衙役確實欺人太甚,常仗勢索賄,今日又調戲李家女兒,被李壯士撞見。"宋江點頭,
對李逵道:"李兄義憤可嘉,但也不可隨意傷人。"李逵撓頭笑道:"及時雨教訓的是。
只是這等狗官,不打不長記性!"宋江安撫村民,警告衙役不得再犯,這才平息事端。事后,
李逵熱情邀請宋江到家中做客。李家是個貧寒之家,李逵與老母相依為命。"娘,
這位就是及時雨宋大哥!"李逵興奮地介紹。李母是個慈祥的老婦人,熱情招待宋江。席間,
宋江了解到李逵因脾氣暴躁,常與官府沖突,如今已是官府通緝的對象。"李兄,
你這樣下去恐怕難以善了。"宋江憂心道。"我也知道,只是氣不過那些狗官欺壓百姓!
"李逵憤然道。宋江沉思片刻:"李兄若信得過我,不如隨我上梁山如何?""梁山?
"李逵眼睛一亮,"就是那個替天行義的水泊義軍?"宋江點頭:"正是。我等在山上聚義,
專抗貪官,不欺百姓。"李逵大喜:"好!我早就想加入!只是..."他看向老母,
面露難色。宋江理解他的顧慮:"李母可隨我等上山,山寨自有安身之處。
"李母卻搖頭:"我老了,不愿拖累孩子。我有親戚在附近村莊,可去投靠。
"李逵不忍離開母親,但李母堅持道:"孩子,你命中注定要闖蕩,娘不能拖累你。
只要你平安無事,娘就安心了。"最終,李逵含淚送母親去了親戚家,自己則跟隨宋江上山。
梁山上,晁蓋熱情接待了李逵。見李逵膂力過人,武藝高強,便封他為先鋒頭領。
李逵憨厚地抱拳道:"謝頭領提拔!我李逵雖粗魯,但講義氣,定當盡心盡力!
"宋江看著眼前的李逵,心中感慨。在原著中,李逵最終被宋江下毒而死,這一次,
他一定要改變這個結局。"李逵兄弟,"宋江拍著李逵肩膀,"從今往后,
我們就是生死兄弟了。"李逵咧嘴一笑:"及時雨大哥,李逵這條命,從今往后就是你的了!
"10梁山水泊義軍日漸壯大,聲名遠播。附近百姓有冤屈,多來山上申訴,
晁蓋、宋江等人秉公斷案,深得民心。這日,山寨舉行大會,商議擴建事宜。
"如今山寨人數已近三百,原有營寨已顯擁擠。"晁蓋說道,"需擴建營房,增設哨所。
"宋江提議:"可在山頂建造聚義廳,四周設立寨柵,分東西南北四個寨門,加強防守。
"吳用補充:"還需在水泊四周設立水寨,以防官兵水路進攻。"眾人紛紛贊同,
立即著手擴建。正當眾人忙碌之際,哨探來報:"山下來了一隊人馬,打著官府旗號,
約有百余人。"晁蓋立刻警覺:"可是官兵來犯?""不像。"哨探回答,"他們沒有列陣,
似乎是來求見的。"宋江思索片刻:"我與李逵下山看看。"山腳下,
宋江見到一位中年文士帶領著百余名男女老少,個個面帶菜色,衣衫襤褸。
"在下鄆城縣教諭趙明,特來求見宋押司。"文士拱手道。"趙先生,這些百姓是?
"宋江問道。趙明嘆息:"都是逃難的。鄆城新任縣令貪婪成性,加征苛捐雜稅,
百姓難以為生。聽聞水泊義軍替天行義,特來投奔。"宋江心中一震,沒想到自己離開后,
鄆城竟變成這樣。"趙先生請上山,我等自當接納這些鄉親。"晁蓋聽聞情況,
立即下令安置難民,分發糧食衣物。趙明感激涕零:"多謝頭領仁義!這些百姓若能活命,
皆是頭領之恩!"晁蓋擺手:"我等上山,本為抗擊不公。這些鄉親能來,是我等的緣分。
"宋江詢問鄆城近況,趙明詳細道來:新縣令上任后,大肆搜刮民財,稍有不從,
便以"通匪"罪名逮捕。許多百姓家破人亡,被迫逃亡。"這等貪官,人人得而誅之!
"李逵怒道。宋江沉思片刻:"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晁蓋點頭:"正該替天行道,
懲治這等貪官!"當晚,聚義廳內,眾頭領商議對策。"我提議直接攻打鄆城縣衙,
擒拿貪官!"李逵激動道。吳用搖頭:"貿然出擊恐怕不妥。鄆城有駐軍,若驚動官府,
恐引來大軍圍剿。"宋江思索道:"可派人暗中進城,調查虛實,再做定奪。
"眾人商議許久,最終決定:先派人暗訪鄆城,了解情況;同時加強山寨防御,以防不測。
會后,宋江獨自站在山頂,望著遠處的燈火,心事重重。"宋大哥,在想什么?
"李逵走來問道。"我在想,我們這水泊義軍,究竟該走向何方。"宋江輕聲道。
李逵撓頭:"這還不簡單?替天行道,誅殺貪官,不就得了!
"宋江微笑:"若只是誅殺貪官,終究治標不治本。我想的是,
如何讓百姓真正過上太平日子。"李逵沉默片刻,突然道:"宋大哥,我雖粗人,
但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非得用斧頭劈開路來,才能走向太平。
"宋江拍拍李逵肩膀:"說得好!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走到底。從今日起,
我們就叫'水泊義軍',立誓替天行義,為民請命!"山風呼嘯,似乎在見證這一莊嚴時刻。
水泊梁山,一個傳奇的名字,從此正式誕生。11水泊義軍名聲日盛,
引來不少英雄豪杰投奔。這日,哨探來報,山下有一彪人馬求見。"為首的是個青面大漢,
自稱'青面獸'關勝,說要挑戰我們山寨第一勇士。"哨探稟報道。"關勝?
"宋江心中一動,這不正是日后梁山的五虎將之一嗎?晁蓋皺眉:"這關勝是何來歷?
"吳用解釋:"關勝乃河北名將,使一把青龍偃月刀,武藝高強,曾在三關立下赫赫戰功。
""他來意如何?"晁蓋問。"說是慕名而來,要見識我們水泊義軍的本事。"哨探回答。
李逵拍案而起:"讓我去會會他!"宋江制止道:"關勝武藝高強,我們不可輕敵。
我親自下山一見。"山腳下,關勝率領數十騎兵列陣等候。他身材魁梧,面如青靛,
手持一把偃月刀,威風凜凜。"可是水泊義軍宋江?"關勝高聲問道。
宋江上前拱手:"正是。不知關將軍光臨,有何貴干?
"關勝傲然道:"久聞水泊義軍替天行道,今日特來見識。我要挑戰你們山寨第一勇士,
若我勝了,你們須得解散;若我敗了,我便加入水泊。"宋江微笑:"關將軍何必如此?
我水泊義軍一向禮賢下士,將軍若有意加入,我等自當歡迎。
"關勝冷笑:"我關勝行走江湖,從不輕易臣服。要我加入,先得勝我!
"宋江知道關勝性格剛烈,不可強求,便道:"既如此,請將軍上山一敘。"聚義廳上,
關勝見到晁蓋等人,簡單寒暄后,再次提出挑戰。"我要連戰三員大將,若勝,
我便離去;若敗,我便留下。"關勝傲然道。晁蓋看向宋江,宋江微微點頭。"好!
"晁蓋應允,"我派三位頭領與將軍比試。"第一場,李逵出戰。他雙斧在手,
如旋風般沖向關勝。關勝偃月刀橫掃,勢大力沉,李逵雖勇猛,卻招架不住,
三十回合后敗下陣來。第二場,宋江親自上陣。他不擅武藝,但劍法精妙,以巧破力,
與關勝戰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勝暗暗驚訝:"宋江武藝竟如此了得!"第三場,
晁蓋命人請來一位神秘客——正是林沖。"林教頭?"關勝驚訝道,"你怎會在此?
"原來兩人曾在軍中相識。林沖簡述了自己的遭遇,關勝聽后,對高俅恨之入骨。
"高俅這等奸賊,人人得而誅之!"關勝憤然道。比試開始,林沖槍法如龍,關勝刀法凌厲,
兩人戰了百余回合,不分勝負。最終,關勝收刀抱拳:"林教頭武藝不減當年,關某佩服!
"晁蓋笑道:"三場比試,將軍未嘗全勝,按約定,該留下了。"關勝猶豫片刻,
終于點頭:"我關勝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從今日起,愿追隨水泊,替天行道!"眾人大喜,
設宴慶賀。席間,關勝詢問水泊義軍的理念和規矩。宋江詳細解釋:"我等上山,
為的是抗擊不公,保護百姓。山寨有三條鐵律:不欺良善,不害百姓,不得內訌。
"關勝聽罷,肅然起敬:"宋押司高義,關某佩服。我愿追隨諸位,同生共死!"自此,
關勝正式加入水泊義軍,被封為先鋒大將。水泊義軍實力大增,聲威更盛。
12水泊義軍聲名遠播,引來官府注意。這日,探子來報,朝廷派兵圍剿水泊,
已在山下扎營。"官兵約有三千,分四路圍山,意在斷我等糧道。"探子稟報道。
晁蓋召集眾頭領商議對策。"官兵人多勢眾,我等不可硬拼。"吳用分析道,"應以守為主,
伺機出擊。"宋江補充:"我們糧草充足,可堅守一月。但需派人突圍,聯絡外援。
"正議間,又有探子來報:"東路官兵被一支女兵擊退,首領自稱'一丈青'扈三娘,
說要見宋押司!""扈三娘?"宋江心中一動,這不正是日后梁山的女將嗎?"女兵?
"李逵不屑,"能有多大本事?"宋江制止道:"不可小覷。我去會會她。"東寨門外,
宋江見到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子,身著輕甲,手持長槍,身后跟著數十名女兵,個個英氣逼人。
"可是及時雨宋江?"女子高聲問道。宋江拱手:"正是。姑娘可是扈三娘?
"扈三娘點頭:"我乃扈家莊莊主之女。聽聞水泊義軍替天行道,特來相助。
"宋江大喜:"多謝姑娘援手!請入寨一敘。"聚義廳上,
扈三娘道明來意:扈家莊世代行俠仗義,與官府多有沖突。近日得知水泊被圍,特來相助。
"我帶了五十名女兵,雖人數不多,但個個精通武藝。"扈三娘自信道,
"適才已擊退東路官兵,繳獲糧草輜重。"晁蓋大喜:"扈姑娘仗義相助,我等感激不盡!
"宋江詢問扈三娘的計劃,她胸有成竹:"官兵雖多,但多是新兵,不堪一擊。
我建議分兵出擊,各個擊破。"吳用贊同:"扈姑娘見識非凡!我正有此意。"商議已定,
水泊義軍分四路出擊:關勝領北路,林沖領西路,李逵領南路,扈三娘領東路,
宋江、晁蓋坐鎮中軍。次日拂曉,四路人馬同時出擊。扈三娘率女兵如旋風般沖入敵營,
官兵猝不及防,大敗而逃。關勝、林沖、李逵三路也捷報頻傳,官兵潰不成軍。傍晚,
四路人馬凱旋,共斬敵將三名,俘虜百余人,繳獲糧草輜重無數。晁蓋大擺慶功宴,席間,
眾人紛紛稱贊扈三娘的勇猛。"扈姑娘不愧'一丈青'之名,武藝高強,智謀過人!
"宋江敬酒道。扈三娘謙虛回應:"宋押司過獎了。我不過是盡綿薄之力。"酒至半酣,
晁蓋提議:"扈姑娘若無去處,不如留在水泊,我等共同替天行道。
"扈三娘沉思片刻:"我本就慕名而來,今日一見,更覺水泊義軍理念高尚。我愿留下,
但有一請求。""姑娘請說。"晁蓋道。"我愿帶領女兵,單獨設立女將寨,專司東路防守。
"扈三娘堅定道。宋江立即支持:"此議甚好!水泊東路正缺得力將領,有扈姑娘坐鎮,
我等可安心。"晁蓋欣然應允,封扈三娘為東路先鋒,賜號"破陣將"。自此,
水泊義軍首次有了女將,實力更加多元。扈三娘率領女兵駐守東寨,訓練有素,紀律嚴明,
成為水泊一道亮麗風景。宋江看著意氣風發的扈三娘,心中欣慰。在原著中,
扈三娘最終被迫嫁給王英,淪為附庸。這一次,他要讓她成為真正的女將,有尊嚴地活下去。
13水泊義軍聲名日盛,吸引了不少英雄豪杰。這日,山下來了一位壯漢,
自稱"行者"武松,要見宋江。"武松?"宋江心中一動,這不正是日后的"行者武松"嗎?
武松被帶上山來,只見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中透著殺氣。"可是及時雨宋江?
"武松冷聲問道。宋江點頭:"正是。武兄有何貴干?"武松直言不諱:"我要殺人,
需要幫手。"宋江心知武松必是為兄長武大郎報仇而來,但仍問道:"武兄要殺何人?
""陽谷縣西門慶,還有我那不貞之嫂潘金蓮。"武松咬牙道,"他們合謀害死我兄長,
我必殺之!"宋江嘆息:"武兄義憤可嘉,但殺人犯法,恐怕不妥。"武松冷笑:"法?
那西門慶仗勢欺人,勾結官府,我兄冤死,官府不查,何來的法?"宋江不再勸阻,
轉而問道:"武兄可有計劃?"武松搖頭:"我只知道要殺他們,但西門慶有官府撐腰,
不好下手。"宋江思索片刻:"武兄若信得過我,不如先留在水泊,待我派人查明虛實,
再做定奪。"武松猶豫片刻,終于點頭:"好,我信宋大哥。但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
"宋江安排武松住下,暗中派人前往陽谷縣調查。數日后,探子回報:西門慶確與官府勾結,
作惡多端;潘金蓮與西門慶私通,毒死武大郎后,已嫁入西門家。武松聽聞,
怒不可遏:"我這就去殺了他們!"宋江勸道:"武兄稍安勿躁。西門慶有官府撐腰,
貿然行事恐有不測。""那宋大哥有何良策?"武松問道。宋江沉思片刻:"我有一計,
可保武兄既報仇雪恨,又全身而退。"宋江的計策是:派武松喬裝打扮,潛入陽谷縣,
先暗中調查西門慶的罪證,再借官府之手懲治他。"官府?"武松不屑,
"他們早已被西門慶收買!""陽谷縣令或許已被收買,但府衙未必。"宋江解釋道,
"若能收集西門慶貪贓枉法的證據,呈報府衙,必能將其繩之以法。"武松思索片刻,
終于點頭:"好,我聽宋大哥的。"宋江又道:"至于潘金蓮,
若有確鑿證據證明她謀害武大郎,自會受到法律制裁。"武松冷笑:"若法律不能制裁她,
我自會手刃此賤人!"宋江不再多言,安排武松化裝成商人,潛入陽谷縣。臨行前,
宋江囑咐:"武兄此去務必小心,切勿沖動行事。若有危險,立即回山。
"武松鄭重點頭:"宋大哥放心,我會謹記教誨。"武松離開后,
晁蓋問宋江:"你真信他能忍住不殺人?"宋江嘆息:"恐怕難。但我已派人暗中跟隨,
若有不測,可及時相助。""你為何如此看重他?"晁蓋不解。宋江微笑:"武松義氣深重,
武藝高強,是難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正義,只是一時被仇恨蒙蔽。
若能引導得當,必成大器。"晁蓋點頭贊同:"宋賢弟慧眼識英才,實乃我水泊之福。
"一個月后,武松回到水泊,帶來了西門慶的罪證:賄賂官員、強占民田、欺壓百姓等。
這些證據被呈報府衙,西門慶很快被捕入獄。至于潘金蓮,在官府調查中,
她對毒殺武大郎供認不諱,最終被判處斬刑。武松親眼見證了仇人伏法,
心中的仇恨得以平息。他回到水泊,向宋江深深一拜:"宋大哥,多謝指點。若非你,
我恐已成為殺人犯,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宋江扶起武松:"武兄重情重義,
我十分敬佩。如今仇已報,你有何打算?"武松毫不猶豫:"我愿留在水泊,追隨宋大哥,
替天行道!"宋江大喜,任命武松為水泊諜報頭目,負責收集情報,監視官府動向。
武松從此脫離了原著中的血腥復仇路線,成為水泊的重要一員,用智謀而非暴力,
實現了真正的正義。14水泊義軍名聲日盛,引來不少英雄豪杰。這日,
山下來了一位魁梧的和尚,自稱"花和尚"魯智深,要見宋江。"魯智深?"宋江心中一動,
這不正是日后的"花和尚"嗎?魯智深被帶上山來,只見他身材魁梧,面色紅潤,
一雙虎目炯炯有神。"可是及時雨宋江?"魯智深高聲問道。宋江點頭:"正是。
魯師父有何貴干?"魯智深爽朗大笑:"俺聽聞水泊義軍替天行道,特來投奔!"宋江大喜,
忙請魯智深入座,詳細詢問其來歷。魯智深道出自己的經歷:本是渭州經略府提轄,
因打抱不平,得罪權貴,被迫出家為僧。后在五臺山出家,法名智深。因性格豪爽,
不拘小節,又被稱為"花和尚"。"師父武藝高強,又有俠義之心,正是我水泊所需!
"宋江誠懇道,"不知師父愿否留在水泊,與我等共同替天行道?
"魯智深沉思片刻:"宋押司,俺有個問題。""師父請說。""你們上山,最終為何?
"魯智深直視宋江,"是為名?為利?還是真為百姓?"宋江坦然回答:"我等上山,
初為避難,繼而為抗擊不公。我們不欺良善,不害百姓,只為天下太平。
"魯智深點頭:"好!俺最恨那些欺壓百姓的狗官,若能替天行道,俺愿意留下!
"晁蓋大喜,當即封魯智深為水泊先鋒,賜號"花和尚"。魯智深在水泊住了數月,
參與了多次行動,深得眾人敬重。然而,他漸漸發現,水泊雖有替天行道之心,
但終究是以武力對抗朝廷,難以長久。這日,魯智深找到宋江,道出心中憂慮:"宋押司,
俺覺得咱們這條路走不長遠。"宋江嘆息:"師父所言極是。我也常思此事,
但一時難有良策。"魯智深沉思片刻,突然道:"宋押司,俺有個想法。""師父請說。
""與其在山上與官府對抗,不如下山做些實事。"魯智深誠懇道,"俺想去杭州六和寺,
開設義塾,收留孤兒,教他們讀書習武,長大后為民請命。
"宋江眼前一亮:"師父此舉甚好!培養下一代,才是長久之計。
"魯智深繼續道:"俺在五臺山學過佛法,也略通文墨。若能以佛法感化人心,
以武藝保護弱小,或許比在山上打打殺殺更有意義。"宋江完全贊同:"師父高見!
我水泊雖能一時替天行道,但終非長久之計。若能培養更多正義之士,才是真正的替天行義。
"晁蓋聽聞魯智深的想法,雖有不舍,但也支持他的決定。臨行前,
水泊眾頭領為魯智深餞行。"師父此去,若有需要,我水泊義軍隨時相助。"晁蓋誠懇道。
魯智深感激不已:"多謝頭領!俺魯智深雖離開水泊,但心仍與諸位同在。日后若有需要,
俺定當相助!"宋江特意送魯智深下山,臨別時,鄭重囑咐:"師父,切記保重身體,
勿要貪杯。"魯智深疑惑:"宋押司為何如此說?"宋江沒有解釋,
只是再三叮囑魯智深要戒酒。魯智深雖不解其意,但還是答應了。魯智深離開水泊,
前往杭州六和寺。在那里,他得到方丈支持,開設了"六和義塾",專收孤兒和貧困子弟,
教他們讀書習武,傳授做人道理。義塾漸漸有了名氣,吸引了不少孤兒前來。
魯智深以佛法感化他們,以武藝保護他們,成為孩子們敬愛的"魯師父"。
宋江時常派人送去資金和物資,支持義塾發展。魯智深也按照宋江的囑咐,逐漸戒了酒,
身體越發健壯。這一次,魯智深沒有醉死在六和塔,而是在六和寺開創了一番新天地,
培養了一批批正義之士,為天下太平貢獻自己的力量。15水泊義軍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