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意中撿到一位受傷的將軍,幾年后他凱旋歸來,將我領到當今圣上面前。圣上夸我仁善,
問我想要什么賞賜。所有人都以為我會求一段姻緣,風風光光高嫁將軍府,
成為天下女子艷羨的對象。我卻說,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人們不會挨餓受凍,
小孩子們都能長大。至于我,麥子熟了,我該回去了。……我家的驢死了,我要去買驢。
路上救了個奄奄一息的男人,這男人我瞧著寬肩窄腰,一看就渾身力氣。我將人帶回家去,
讓他接了老驢的班。“春芒,咱家驢呢?”我奶奶瞇縫著眼睛在家里尋驢。“奶奶,驢沒了,
三天前就沒了。”我正忙著在院子里曬谷子。“啥,驢明個就走,要娶仨媳婦?
”我奶奶不僅耳朵背,腦子也糊涂。“驢死了。”我拔高了聲量。奶奶這回聽清了,
“家里沒驢咋行,和你爺爺說說,讓他弄只驢。”爺爺都埋十年了,我實在說不上話。
奶奶背著手顫顫巍巍地進了里屋,沒過一會顫顫巍巍地又出來了,“里屋那人是誰?
”我想了想說:“撿來的驢。”“哦,姓呂。”小老太太又進屋去瞧。灶上還熱著飯,
我尋思時間差不多,就端了飯進屋去。“這大身板子一看就結實,家里的驢可以歇了。
”奶奶拍了拍床上男人的后背,男人嘔了一口血出來。
我見狀眼疾手快扯過抹布按上男人的嘴,怕他弄臟了我新做的棉花被。“嘔!
”男人吐得更厲害了,我承認抹布是有點兒臭。“這是害喜了,至少兩個月了。
”我奶奶將手指搭在男人的手腕上,就這么一探就下了診斷。男人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來,
聽我奶奶這話又一口氣差點沒上了來。“奶奶您又說胡話了。
”我擺了桌子攙扶奶奶過來吃飯。“對,懷了崽子的咱們可不能要,家里都指著他干活呢!
”奶奶瞥了男人一眼又不放心地叮囑了我一句才拿起勺子喝粥。
我坐在桌邊給奶奶扒了一個咸鴨蛋,用勺子搗碎了半個拌進粥里。
我同榻上的男人說:“你也過來吃飯吧!睡了兩天兩夜也該餓了。
”男人慢慢走過來坐在桌邊,對著面前的粥慢慢喝起來,突然一個水煮蛋被放進了他的碗里。
“多吃點,好有力氣干活。”我十分欣慰地看著男人。男人沒說什么,安靜地在那邊吃飯。
我問:“你是哪個村的?”“不知道。”我又問:“你叫什么名字?”“不知道。
”我再問:“那你為什么會受傷?”“不知道。”一問三不知,是個傻子。傻子好,傻子秒,
傻子聽話又能干。我清了清嗓子,“既然是我救了你,你以后就得留在我家給我干活。
”男人抬起頭盯著我沒有吱聲。“知恩圖報,懂吧?”我又磕了一個水煮蛋在桌上。“嗯。
”男人輕聲應下。“吃吧!”我將扒好的雞蛋放進他的碗里,今日這頓真算得上是奢侈了。
這個來歷不明的人自此就在我這兒住下了,我叫他大呂。他也應下了這個稱呼。
我們村子壯年的男丁都被征兵的征走了,只留些老少婦孺守在這里。
大呂在地里打著赤膊干活的時候,從大姑娘到老太婆都要過來瞧。當然這不是白看的,
我挎著竹籃站在一旁收著賞錢,“雞蛋三枚,劉寡婦上座一位!”大呂直起腰朝這邊看過來,
汗水順著腹肌淌下,留下半透明的水漬,引得一些黃花大姑娘羞紅了臉。我瞧了瞧日頭,
然后朝大呂招手,“大呂,吃飯啦!”田埂上的娘們見狀也識趣地散了,
有大膽的朝大呂拋著媚眼,眾人哄笑后各自散去了。“三天了,我那褂子也該補好了。
”大呂接過我手中遞過來的汗巾擦了擦額頭。“被人多看幾眼也不會掉塊肉。
”我將飯盒給大呂遞過去,將話題岔過去。大呂接過飯盒慢慢地吃起來,不再說話。食不言,
寢不語,大呂恪守著有錢人家才有的規(guī)矩。大呂平時話也少,是個無趣的男人,
同我一天也說不上超過十句話。我扯過大呂頭上的草帽戴上,挽上袖子下了地,“你先歇著,
我去割一壟。”“不用,我自己能行。”大呂放下筷子就要起身。我按住他的肩膀,
“活多著呢!搶什么?”大呂聞言也沒再和我爭,又重新坐下來安靜地吃飯。
但還沒等我割完這壟地,大呂就神不知鬼不覺出現(xiàn)在我身后奪走了我的鐮刀。“你回去吧!
”大呂彎下腰又開始干活。我把草帽壓在他頭上,“大呂大呂力大如牛,蓋間瓦房迎娶好女。
”我胡謅了幾句玩笑話提著我的大竹籃蹦蹦跳跳地走了,
突然想起里面有劉寡婦給的幾枚雞蛋才穩(wěn)住步子。等秋收過了就讓大呂走,我如此打算著,
否則留在這里他就要去送死。麥子熟了一年又一年,我家的男人都沒能再回來。或者應該說,
村子里的男人都沒能再回來。日頭高高,曬在我的后背上,熱氣曬得我頭腦昏沉。
我娘親在我還小的時候便去世了,我爹隔年又娶了個女人回來。
無論是伺候公婆、服侍丈夫還是照顧兒女,我這位繼母樣樣都沒得挑。很可惜邊境戰(zhàn)亂,
朝廷開始強行征兵,父親上了戰(zhàn)場一去不回,在父親杳無音信的第三年繼母決定改嫁。
走得時候繼母抹著眼淚說:“不是我莊氏薄情寡義,實在是沒了男人,日子撐不下去了。
”后來哥哥逐漸長大,他成為了家里的頂梁柱,家中的日子總算有向好的勢頭了。
可那年麥子還沒抽穗,征兵的人再次來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小村莊。“哭什么?
男兒就要去上陣殺敵,沒準還能尋父親回來。”哥哥是笑著揮著手走的。然后又是三個春秋,
村口的女人盼了又盼,無人歸來。奶奶、我和驢,灰瓦木門的院子中只剩我們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