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斗膽,以為……”
其他皇子見大哥扶蘇直言朝政弊端,非但未受責罰,心情放松不少,總算找到了方向。
于是紛紛開口,嚴肅指出朝中問題。
但相較扶蘇,他們的觀點毫無新意,不過是些減少勞役、讓百姓安居之類的話。
這些陳詞濫調讓嬴政怒不可遏,臉色鐵青。
看著這些皇子,嬴政心中充滿失望,一股蒼涼之意涌上心頭。
輪到胡亥了。
“兒臣以為,南征百越不但不可停止,還應增派兵力,大軍壓境,一舉擊潰!”
“我大秦乃統一六國的王朝,開疆拓土天經地義,小小百越怎可阻擋秦朝前行!”
“幾位兄長提到的勞民傷財之論,兒臣以為,拖延下去才是真正的勞民傷財!”
“速戰速決,吞并百越,以壯我大秦!”
胡亥言辭堅定,氣勢十足。
先前,胡亥的老師趙高曾向嬴政提及其稱霸天下的野心。
此刻,胡亥不管對錯,只求嬴政歡心。
因此,在南征百越的問題上,他毫不猶豫地迎合。
跟從趙高的教導,胡亥在治國才能上并無顯著提升。
胡亥在揣摩圣意、觀察言行上倒是學到了不少技巧,而這些手段竟讓他在朝堂上顯得格外搶眼。
“嗯,不錯!”
與其余皇子的默默無聲不同,胡亥的回答得到了嬴政難得的表揚。
就在嬴政準備宣布問政結束時,朝堂上突然有人出聲:“父皇稍等,兒臣還未發言。”
眾人循聲望去,發現是嬴子云——那個素來被稱為廢柴的九皇子。
嬴子云這一喊讓所有人都震驚了。“你……”嬴政皺眉,欲言又止。其實嬴政并非無視他,而是有意避開,畢竟嬴子云一直被認為是無能之輩,這種家國大事上開口只會出丑。但即便嬴子云如此無用,作為親生父親,嬴政也不想讓他當眾出丑。
然而,嬴子云不僅沒有察覺到父皇的心思,反而主動站了出來。這讓馮劫冷笑一聲,“真是無知者無畏。”
整個朝堂都屏息以待,顯然這是一個尷尬的局面。胡亥和眾臣工都帶著幸災樂禍的目光看著嬴子云。
“父皇,兒臣同樣是皇子!”嬴子云冷靜開口,“今日問政面對的是皇子,兒臣自然有資格參與。”
趙高在旁冷笑,心中罵道:“真是個十足的傻瓜。”
“好,那朕問你!”嬴政忍住怒火,“是要指出國事弊端,還是彈劾大臣?”
嬴子云卻給出了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答案:“都不是。”
嬴政更加疑惑了,“那你為何要站起來?”
嬴子云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兒臣的意思是今日既非指出國事弊端,也非彈劾大臣,而是……”
說到此處,他故意拖長了語調。嬴政實在忍不住了,“你說,到底是什么?”
嬴政臉色陰沉,聲音提高了不少。這朝堂之上豈容玩笑?若嬴子云說不出個所以然,他恐怕得動真格了。整個朝堂的氣氛也隨之緊張起來。
若贏子云真是在胡來,今日這場廷議便不再是看熱鬧那么簡單,搞不好會鬧出人命。那可是始皇帝啊,自古至今,誰敢對始皇帝這般戲謔?
片刻的寂靜后,贏子云微一拱手,緩緩說道:
“兒臣今日要彈劾父皇!”
……
“這家伙竟敢說出這種話!”
贏子云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頓時陷入沉寂。
先前那些等著看戲的大臣們,此刻眼睛都快瞪出來了,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人人都知道,秦朝的九皇子向來是廢物一個,可誰能料到,他竟到了這一步!
彈劾始皇帝!
就算是連吃三天熊心豹子膽的人也不敢這樣做啊!
“什么?”
“要彈劾朕?”
不僅是大臣們,連嬴政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懷疑是不是聽錯了。
“沒錯,兒臣就是要向父皇提出彈劾!”
贏子云語氣清晰,再次肯定。
嬴政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難得沒發怒,反而帶著笑意。
“好,既然你想要彈劾朕,那就說出來吧!”
在他看來,贏子云終究是他親生的兒子。
就像從前那樣愚笨不堪,即便如此,他也覺得臉上無光。
但至少現在膽量不錯,讓他彈劾又有何妨?
始皇帝何懼天下之人,難道還會害怕自己的親生兒子不成!
“首先,兒臣彈劾父皇太過仁慈,行事軟弱,身為一國之君,如此柔弱,如何樹立威嚴!”
“其次,兒臣彈劾父皇不但誤了自身,更是誤了我大秦!”
看著贏子云擲地有聲的質問和鎮定自若的表情,嬴政心中有些發懵。
要知道,按他對贏子云的了解,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仗著朝廷的勢力,在外橫行霸道。
可是一見到他,就膽小如鼠,甚至不敢直視。
如今這般冷靜從容,變化實在太大,仿佛換了一個人。
難道他真的開竅了,即將有所作為,讓人刮目相看?
想到這里,原本怒火中燒的嬴政,此刻反倒沒了那么強烈的憤怒,反而來了興趣。
“那你倒說說,朕究竟哪里軟弱了。”
“又是如何耽誤自己,耽誤大秦了!”
對于贏子云的指控,嬴政實在無法理解。
什么叫仁慈軟弱?這個詞語用在自己身上,合適嗎?
當年掃平六國時,嬴政殺了多少人,世人不是都說他嗜血成性嗎!
如今百官戰戰兢兢,不正是因為他們畏懼他那無上的皇威嗎?
哪里還有半點仁慈可言!
再說耽誤自身于大秦,更是荒謬至極。
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足以支撐他嬴政以及整個秦朝,絕不能說是耽誤。
這時,贏子云也開口了。
“父皇為了擴張秦朝疆域,向南越出兵,又為防備匈奴修建長城。”
“這兩項壯舉本身并無過錯,即使有錯,也是罪在當時,功在后世!”
“然而,那些腐儒儒生卻對父皇窮兵黷武的行為百般非議,說是殘害百姓!”
“他們目光狹隘,將父皇赦免六國舊臣、減輕賦稅等善政視而不見。”
“更荒唐的是,有人還將天災歸咎于父皇,說什么征伐六國導致殺戮過多,招致天譴!”
“面對這些儒者的蠱惑人心之言,父皇不僅不加制止,反而一味退讓,這難道還不算是仁慈過度嗎!”
在眾多大臣的注視下,贏子云直言彈劾的緣由。
就在百官尚未從震驚中回過神時,有一人慌了,這人便是淳于越。
“荒謬!你這乳臭未干的小子,怎敢顛倒黑白、胡言亂語!”淳于越因憤怒已全然忘了君臣禮儀,大聲咆哮,竟稱呼秦九皇子為乳臭未干之人。
這并非是他控制不住情緒,而是嬴子云所言之事足以引發巨大后果。一旦這些話傳開,儒家可能面臨毀滅性打擊!
此刻群臣無不震驚。
“這位九皇子實在膽大妄為!”蒙恬與李斯心中同時浮現這樣的念頭。
事情已經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挑起這一切的正是眾人公認的廢柴——九皇子!
表面上看似針對祖龍,實際上是要將整個儒家連根拔起!
要知道,儒家的勢力雖不及皇家,但也相差無幾。雖無兵戈之利,卻有遍布天下的儒生與無數學府。
朝廷中的官員也有不少是儒家出身,而儒家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
天下讀書人大多渴望成為圣人門徒,而在當今時代,讀書并非易事,需花費大量財富。因此,能夠讀書者多為富貴人家,大秦權貴幾乎都以儒學為紐帶緊密相連。
這一勢力不可小覷,即便如此,秦王對儒家也是多方忍讓。
然而,今日嬴子云卻毫無顧忌,公開向秦王發難!
聽聞淳于越的呵斥,嬴子云頓時怒不可遏。
“老匹夫,你才是胡來!”
“你目無君王,責備本皇子,難道想以下犯上不成!”
嬴子云正專注地與秦王對話,卻被淳于越突然打斷,劈頭蓋臉地辱罵。
這如何能容忍!
況且,現在的嬴子云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無能之輩,敢于在朝堂上質問秦王,必是有備而來,絕不會讓秦王動怒。
畢竟史載秦始皇曾焚書坑儒,嬴子云認定秦王對儒生毫無好感,這才敢直言進諫。
被嬴子云反唇相譏,并被斥為老匹夫,還被扣上以下犯上的帽子。
淳于越一時惱羞成怒,卻又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漲紅了臉,手指顫抖地指向嬴子云。
“你……”
就在這個時候,龍座上的嬴政開口了。
“安靜!”
嬴政二字出口,百官皆驚,迅速站定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他們發現,嬴政斥責的對象并不是嬴子云,而是淳于越!
淳于越身為老臣,一時也愣住了,下意識說道:
“陛……陛下……”
但嬴政根本不容他多言。
“此乃議政之時,眾人都不得喧嘩!”
見嬴政都這樣說了,淳于越只能將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
接著,嬴政轉向嬴子云。
“繼續講。”
淳于越聽得真切,方才嬴政訓斥自己時語氣帶著怒意,如今對嬴子云說話竟顯得溫和,甚至透著些許慈愛。
這說明了什么?
淳于越瞬間感到不妙,預感儒家恐怕要遭難了。
再看嬴子云,神色從容地說:
“兒臣要責備父皇,行事糊涂,耽誤大秦!”
嬴子云此言一出,朝中大臣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何謂糊涂?何謂耽誤?”
嬴政也困惑地詢問。
“你且說說,朕究竟哪里糊涂,如何誤國了。”
嬴政此刻的好奇心已被完全點燃。起初,他以為這位九皇子又在胡說八道。然而,每句話都切中他的心思。
他何嘗不想解決儒家?但放眼四海之內,權貴豪富、達官顯貴,乃至多數讀書人,皆受儒學熏陶。若他要動手,便是向整個上層社會宣戰。眼下,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反秦勢力蠢蠢欲動,局勢已然危急,再對儒家下手只會引發更大的動蕩。
正因為如此,即便嬴政清楚儒家弟子暗中散布反秦言論,他仍選擇隱忍。他也明白,大多數儒家弟子依然忠于秦國,只有少數與朝廷對抗。這也是他遲遲未對儒家采取行動的原因之一。
然而,嬴政的態度已因贏子云的話而悄然改變。他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
這時,主角再度發聲:“父皇雖知世間無長生之道,卻仍沉迷其中,被江湖術士的謊言所惑,豈非愚哉!”
此言一出,群臣無不震驚。長生之說虛無縹緲,人人皆知其不可信,然而始皇深信不疑,百官又怎敢質疑?
眼前的紅人如盧生、徐福,皆為方士,嬴政對他們言聽計從。誰若敢說長生為妄,必觸犯方士的利益。一句話,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長生成為嬴政的心結,誰若質疑,便是冒犯龍威。就連蒙毅、王綰、馮劫、李斯等重臣,也不敢吐露半點異議。而如今,主角竟公然揭穿,毫無遮掩!
此舉已是大膽至極,更何況這已經是第二次冒犯,直言嬴政不明事理。真是膽大包天還是故意挑釁?
不過,百官對主角倒是有幾分欽佩,因為他道出了大家不敢言之事。昔日被視為廢材的他,如今置生死于不顧,試圖匡扶朝綱,糾正弊端,實屬悲壯之舉。
“繼續說吧,朕究竟哪里錯了?”嬴政的語氣已帶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