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國軍艦大部分被并入德國艦隊】
【B絕大多數法國軍艦以自由法國名義加入英國艦隊,繼續與德國戰斗】
【C絕大多數法國軍艦被英國擊沉】
【D一部分被英國擊沉,其余大部分法國軍艦選擇了自沉】
--
“一定要留下法國軍艦,那怕?”這是天幕下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想法......
“一定不能讓法國軍艦并入德國艦隊,否則......寧肯.....”這是天幕下幾乎全部英國人的想法.....
雖然從前面第一題就知道法國投降后,大英帝國仍然存在,甚至最后還解放了巴黎.....
但是這中間的過程將會無比艱辛。
這時絕大多數英國人心中已經有了準備:“如果法國軍艦被德國獲得,那么無疑我們今后的日子將會過得更加艱難?”
--
“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這是一個生死存亡國問題?”與英德兩國不同,法國人對于自家軍艦命運如何分成了好幾派。
對于貝當、霞飛、福煦這些法國軍人而言,這些軍艦不僅是法國未來談判的底線,而且是其東山再起的本錢。
畢竟在歐洲打敗了,割地賠款而已,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如果這支龐大的艦隊沒有了,再建一支可就難了。
“德國人從1880年開始進行造艦競賽,整整三十年也不過達到英國一半的水平,如果我們法國失去這些艦隊,尤其是數量多達十萬人的海軍,那么......”福煦很想說,法國將喪失未來,但最終變成了“未來難測”。
而對于普通法國人來講,此時或許保障英國與自由法蘭西仍然可以繼續抵抗,要遠比一支艦隊更有價值。
--
【法國投降后,德國力圖控制法國艦隊,但同時擔心逼迫過急而導致大量軍艦投奔到英國一邊】
【英國人則很明白,一旦這些軍艦被德國人所掌握,那將是英國人的惡夢】
【與此同時,貝當維希政權也希望能夠掌握這支艦隊,增強其討價還價的力量】
【就在這場博弈之中,英國人首先采取了行動,時任英國首相制定了一個備受非議的“弩炮行動”計劃】
【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簽署停戰協議。條約第8款規定:“法國艦隊應立即解除武裝,在德國監督下返回本土港口。”此刻,法國海軍力量的去向,將直接改寫戰爭天平。】
--
就在英德法三國人民都深懷忐忑之心的時候,天空中傳出了一個令人熟悉的聲音.....
“這不是那個大煙斗的聲音嗎?他什么時候回到了議會?”正在倫敦焦急著地等著天空公布答案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非常詫異于這個令他不快的聲音。
“是啊,大煙斗這個家伙搞砸了土耳其之戰,不是自己辭職了嗎?后來他說要上前線.....”第一海軍大臣解釋著這個前任的下落 。
“他說去前線,不過是度個金而已,沒多久就回倫敦了。前些日子我還見到他了呢?”
“怪不得這次天幕之中,我們整個大英帝國只有國王陛下、首相閣下,還有他有競猜權,原來如此?”這是第二海軍大臣的聲音。
不說英國人的猜測,天空中繼續傳來大煙斗的聲音........
--
【如果法國海軍落入德國人之手,我們大英帝國的航線將在六個月內徹底窒息!不列顛將面臨比拿破侖時代更絕望的封鎖!】
--
“雖然我不喜歡大煙斗這個人,但我不得不說,他說的對!”
勞合喬治此時反而輕松了一些,他已經猜出了大煙斗要干什么?
對于這種要被法國人罵幾輩子的事情,他勞合喬治真還不愿意干。
但是如果要因此將首相之位讓給了大煙斗,他同時還真舍不得。
“只是未來的戰爭,恐怕很難打了。按著天幕所示,我們可能要打二十多年吧?面對壟斷歐洲大陸的德意志帝國,恐怕這個首相也不好當了?”
此時的勞合喬治已經深信,在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結局甚至可能比打敗了還可怕。
畢竟打敗了簽個條約,割地賠款也就完了。
但如果要是被整個歐洲大陸封鎖,雖然英國背后還有美國,但是美國經濟本來就比英國強,英國難道要靠印度來養活嗎?
--
【隨著英國首相親自制定的,代號“弩炮行動”的絕密指令連夜發出。在法國貝當簽定投降協議的第十天拂曉,三支英國艦隊同時撲向地中海、北非與英吉利海峽的法國軍港】
【在樸茨茅斯,法國軍艦被突然登艦的英軍繳械】
【在亞歷山大港,雙方指揮官徹夜談判避免交火】
【而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港,等待法國軍艦的卻是最慘烈的結局......】
【英國艦隊封鎖了奧蘭港,并向法國艦隊發出了最后通牒:加入我們、解除武裝駛往西印度群島,或在六小時內自沉】
--
“一定要阻止自沉這件事情的發生,未來停戰協議絕對不能讓法國人感覺到了絕望,否則.....”
威廉二世非常痛恨自己“未來的決定”:“當時自己難道腦袋被驢給踢了,為什么要逼法國人簽定如何苛刻的協議呢?我真希望當時的德國皇帝不再是自己!”
--
“如果是我擔任德國元首,我一定要讓法國人同意,只要交出艦隊,那么法國可以繼續保留包括巴黎的絕大多數領土,并且可以加入德意志陣營,一起分割戰爭的勝利成果?”
在索姆河戰壕中的落榜生對著自己視為好友的瓦爾德馮說道。
“嗯~”馮森林面對落榜生如此堅定的語氣,只能嗯了一聲,在他心中有無數匹羊駝在奔跑——
“這就是你自己做的蠢事兒!你還以為這是威廉二世那個家伙做的呢?那時候威廉二世早就不是皇帝了。我的元首!”
--
【面對英國艦隊的逼迫,法國艦隊司令發出了最后一次電報,電報文中寫到:法國軍艦永遠不會向昔日盟友開火,但也絕不會不戰而降!】
隨著天空中傳來這么一句話,地上的法國人突然間流下了眼淚。
在天幕出來之前,法國人為了一血普法戰爭之恥,可以說出盡了全力。
凡爾登之戰,法國巴黎市民整整出動了幾萬輛出租車將軍人送到了前線。
這一壯舉恐怕整個世界都要震驚,但結果卻是......
【17時54分,這個時間將永遠被法國人所記住,隨著英國戰列艦主炮發出第一聲怒吼。法軍艦甲板瞬間化為火海,彈藥庫被引爆,1277名法國水兵在鋼鐵棺材中沉入海底】
【在倫敦,自由法蘭西領袖顫抖著寫下:“沒有比這更令人心碎的戰斗?”】
【在維希法國,貝當將這天定為“國恥日”】
【甚至連大煙斗在辭去首相職務之后也在其回憶錄中承認:“這是我平生最艱難的決定,但正是這份殘酷,讓德國始終未能奪取大西洋制海權,為大英帝國保住了生命線。】
--
“看來法國人的絕大多數軍艦都被英國人給摧毀了,這個大煙斗,我記住他了。等著.....”
福煦很想說,當我見到他非狠狠揍他一頓不可,然后還不得不說,你做得好。
只是他突然間想起,隨著法國的投降,他的職業生涯也就快要結束了。
此后英國繼續為自由而戰,而作為法國元帥,如果不想跟貝當站在一起,那恐怕從此就只剩下解甲歸田或者加入自由法蘭西這兩條路了,而后者將意味自己再也不能活著回不到法國領土了。
--
就當絕大多數人認為答案必將是【C絕大多數法國軍艦被英國擊沉】這個答案之時,天空中又傳來了幾句話......
--
【然而,被英國弩炮行動摧毀的軍艦僅占法國軍艦的不到五分之一。在法國最大的軍港土倫港。當它面臨被德軍強占時,法國海軍踐行了最后的尊嚴——77艘主力戰艦集體自沉,寧葬身大海也不想讓他加入到德國入侵英國的行動之中】
【英國首相親自制定的弩炮行動僅僅擊沉或重創了7艘法國主力艦,而超過80%的法國海軍則選擇了自沉......】
【1944年,自由法蘭西軍隊最終解放了巴黎,一位已經風燭殘年的法國海軍老兵夾雜在歡迎的人群中,他流著眼淚說了一句話:“我畢生無法原諒那天的炮火,但我至死都理解那個決定】
--
天幕之下,幾個競猜者中只有大煙斗選擇了正確的答案。
因為他相信,換成英國人投降了,那么絕大多數英國海軍軍人也會選擇自沉。
因為他曾經擔任過第一海軍大臣,他無比了解一個海軍軍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