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
神京城已經下雪。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今日不用上朝,新帝召了幾個大臣,商議年后改年號問題。
自從登基到現在,新帝做了八個月皇帝,年號還是太上皇時年號。年號事關重大,新帝沒有擅專。
“參見陛下。”
內閣首輔、次輔,六部尚書來到了皇宮:“陛下萬安。”
“諸卿請起。”
新帝臉上滿是微笑,盡可能要自己說話溫柔。
一共八個大臣,只有禮部尚書李衢是新帝的人,余者皆是太上皇的人。新帝也是感覺無力,登基八個月時間,朝堂他都沒有搞定。
太上皇是丁點權力不放!
有些事情,他只要過度插手,太上皇還會派來太監申斥。
這幾個月,他曾抓住各種機會安插自己的人,最終還是被彈劾罷黜。
再有,錦衣衛,如今還在太上皇手中掌控。錦衣衛不在手中,新帝無法知道天下事,甚至成了瞎子聾子。
而太上皇知道他一舉一動。
臉上含笑,內心已經憋屈萬分。新帝不得不忍氣吞聲:“已經進入十月,還有一個多月,就是新年,朕也應該考慮年號問題了。”
既然已經登基,他就是皇帝。
只要太上皇不明確讓他退位,年號問題必須要提上日程。
幾位大臣均是沉默,唯有禮部尚書奏道:“陛下,明年二月就是春闈考試,陛下年號問題,也必須要考慮。臣以為康治二字不錯...”
“蕭愛卿以為如何?”
康治...
新帝對于這個年號很是心動。
治為康平盛世!
內閣首輔蕭忱微微沉吟:“慚愧,李大人不愧是當年狀元郎,才思敏捷,臣才學不如李大人。”
新帝看向內閣次輔程昱,程昱拱手彎身:“臣思索這時間,還是李大人才學更勝我一籌。”
“臣等也認為,李大人才學驚人...康治二字寓意非常。”
其余幾個大臣,紛紛附和。
新帝衣袖中的手掌,握成拳頭,內心涌現陣陣怒氣。
好敷衍啊!
要不是禮部尚書李衢在,今日他這個皇帝必然出丑:“禮部尚書。”
李衢拱手:“臣在。”
“年號已定,你且準備,年后朕要舉辦祭天大典。”
他當初倉促登基,還沒有舉辦祭天大典...更是沒有來得及大赦天下,讓天下人沐浴皇恩。也是,向天下人告知,新帝登基。
只有如此,他才算是進一步坐穩龍椅。
否則,天下人尚不知新帝登基,太上皇隨時讓他退位,天下人亦不知,更不會引起多大波瀾。
年號定下,新帝忽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什么事情要詢問...國政不在他手中,他還真沒有事關國政的事情詢問。
這個時候,要尬聊?
“對了...”
新帝忽然想起一事:“可有上輕車都尉、昭勇將軍方常的消息?”
自從方常攻下吐魯番城之后,哈密衛遣兵接手防務時,并沒有見到方常,方常猶如消失了一般。
以至于最近新帝很是郁悶,他這才剛剛遇到一個可以培養的人,卻又沒有了消息。這前后已經三個月時間。
其余人不答,唯有李衢回答了新帝:“暫時沒有關于方將軍的消息,根據哈密衛傳來消息,據猜測,方將軍應該是抓到軍機,帶著兵馬離開。”
“陛下。”
這時候兵部尚書房基徽皺眉:“雖然方常奉命抵御察合臺游騎,奉命偵查吐魯番,卻又擅作主張進攻吐魯番,此時更是不見蹤影,此乃嚴重無視軍律!”
新帝眼神凌厲,轉而嘆道:“軍機不可失,方將軍能夠把握戰機,攻下吐魯番,此乃名將之姿啊。”
“陛下!”
兵部尚書房基徽繼續奏道:“一支兵馬,能夠百戰百勝,就是依靠軍中軍法。方常無視軍中軍法,處處擅作主張,將要制主將于何地?”
“如今,他僥幸攻下吐魯番,從而陛下對他進行封賞,可曾考慮過,萬一要是方常此舉失敗,引來察合臺全力進攻哈密衛,是否大罪?”
房基徽不卑不亢,似乎...剛正不阿。
但是,新帝很清楚,最不愿意方常重新崛起的人,就有房基徽。
當年方家獲罪,就是房基徽、戶部尚書秦崧...等朝中重臣,幾乎聯名彈劾方家,太上皇因忌憚方家,才有了抄家方家之事。
所以,方常崛起,在房基徽等人眼中,那絕對是最大的威脅!
他們,恨不得方常陷入萬劫不復!
“房大人言重了。”
李衢笑道:“要是戰勝將軍,都要以如此推論而定罪,天下將軍誰還敢打勝仗?戰機不可失,方將軍不過數百人,就抓住戰機,攻破吐魯番城,這可不是沖動之下才做出的事情。”
“你我均不在場,不知前方之事。”
李衢向新帝拱了拱手:“所以,我們沒有資格評論此事。”
新帝微微頷首,剛要說話,就見一個小太監匆匆而來:“報,陛下,陜西行都司戰報!”
“陜西行都司?”
新帝微微一愣,其他大臣也是不解。
最近西北軍事,除了方常滅殺察合臺八千騎兵,拿下吐魯番城外,幾乎沒什么大事。就算是察合臺反攻,那也是哈密衛的戰報。
怎么會是陜西行都司的戰報?
“陛下!”
兵部尚書房基徽臉色一變:“陜西行都司戰報,不出意外,應該與吐蕃有關。”
新帝嘆道:“諸卿,拿著戰報去見父皇吧。”
這種戰報,太上皇是不允許新帝插手的、涉及到軍事,新帝鑰匙插手,很容易從中抓住機會,從而掌控兵權。
一眾大臣,跟著新帝前往太極宮。
太上皇正在練字,看到新帝與一眾大臣,頓時凝眉:“什么事?”
“太上皇。”
房基徽將戰報遞給太上皇:“陜西行都司戰報。”
“嗯?”
太上皇年不足六十歲,發絲烏黑,看上去,也頂多四十多歲的模樣,近乎與新帝都差不多是哥倆。
對于養生,太上皇很有心得,是以容顏不曾太老。
“傳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僉事,都督同知,馮唐、牛繼宗等人入宮!”
太上皇面色凝重:“吐蕃興兵二十萬,進攻嘉峪關!因,從南突襲而來,如今陜西行都司已經丟失大半,吐蕃大軍,如今已經兵臨西寧衛城下!”
“吐蕃?!”
一眾大臣一驚。
大蒼四方夷狄,除了北方蒙元之外,對大蒼進攻最為頻繁的就是吐蕃。
幾乎年年興兵進犯,比盤踞遼東的靺鞨,還具有侵略性。
且,吐蕃兵馬戰斗力也很強悍!
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報!”
就在一眾大臣震驚之余,一個小太監拿著戰報再次到來:“太上皇、陛下,察合臺捷報!”
“捷報?”
正在震驚的君臣,頓時詫異。
太上皇接過捷報之后,快速拆開,看了一眼之后,滿臉錯愕:“方常帶兵攻入阿力麻里,生擒察合臺沙亦即汗、察合臺貴族王族,哈密諸衛,已經出動五千兵馬,前往阿力麻里接手察合臺防務。”
“察合臺被滅!”
察合臺被滅了?
察合臺可不是小小部落,這些年沒少襲擾大蒼,且察合臺兵馬雖少,卻戰力彪悍,兩萬騎兵,大破吐蕃七萬步騎,一萬五千騎兵,大破蒙元四萬騎兵...
大蒼,更是一直都被察合臺壓著打。
如今,方常僅僅數百兵馬,就滅了察合臺?
太上皇解釋:“方常攻破吐魯番城之后,收降八千余,帶著這些降兵,一路攻打到阿力麻里城,如今,他手下兵馬,僅僅察合臺騎兵,就有近兩萬!”
這下,新帝還有群臣無不驚詫。
這還真是一個能人!
幾百兵馬,做到這一步,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
太上皇瞇了瞇眼:“傳旨,八百里加急送往阿力麻里城。方常滅察合臺有功,冊封定西侯,驃騎將軍,領兵馬后方進攻吐蕃!”
眾臣心中一動,立即明白了太上皇的用意。
滅國之功不可忽視,非侯爵不可賞其功!
但是,太上皇這冊封,依舊是充滿了智慧。
一則杜絕了新帝拉攏方常,二則也杜絕了滅了察合臺的方常,因威望太高,從而割地稱尊!
三責,耗損方常麾下兵馬力量!
新帝瞇了瞇眼,內心卻嘆道:“父皇,當年方家落得那般下場,皆是你一道圣旨而為,全家數百口,只剩下他一個人...”
“如今,打破常規,先行封賞,是要斷我拉攏方常之念?”
“朕,不是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