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次家庭會議第一章:壽宴缺席,隱憂浮現秋意正濃,陽光透過斑駁的枝葉,
輕柔地灑在爺爺家那充滿溫情的小院里。今日,小院宛如被歡樂包裹,五彩的氣球隨風舞動,
像是在為爺爺的八十大壽歡快慶祝。大門兩側,鮮紅的壽聯熠熠生輝,“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的祝福躍然紙上。院中的大圓桌擺滿了豐盛的菜肴,香氣四溢,
那精心堆砌成壽字的壽桃,粉粉嫩嫩,散發著誘人的甜香。親人們從各處趕來,歡聚一堂,
歡聲笑語在小院中回蕩,交織成一曲溫暖的樂章。爺爺身著嶄新的唐裝,精神矍鑠,
端坐在藤椅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享受著這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
子孫們圍繞在爺爺身旁,孩子們嬉笑玩耍,為這喜慶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活潑。然而,
在這一片歡樂祥和之中,卻存在一絲異樣。爺爺的二女婿,也就是姑父,并未現身。
奶奶站在院子門口,眉頭微蹙,眼神中滿是擔憂,她不時踮起腳尖張望著,
雙手不自覺地在圍裙上揉搓,嘴里小聲嘟囔著:“這孩子平時最重視這些事兒了,
今兒個是咋啦?”姑姑同樣滿心憂慮,盡管她努力在壽宴上保持笑容,
但內心卻一直牽掛著姑父。她知道,姑父此刻正在家中,
與兄弟姊妹們進行第16次關于姑姥姥贍養問題的家庭會議。
一想到姑父家那復雜且棘手的狀況,姑姑便無法安心享受壽宴。終于,壽宴結束,
姑姑心急如焚,腳步匆匆地往家趕。一路上,她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姑父家可能出現的場景,
心中默默祈禱著一切都能順利解決。“希望他們能好好商量,別再爭吵了,
一定要找到一個妥善的辦法安置姑姥姥。”姑姑喃喃自語道。此時,
姑父家中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客廳里煙霧繚繞,煙灰缸已被煙蒂堆滿。
姑父面色凝重地坐在沙發上,他的兄弟姊妹們圍坐四周,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無奈與疲憊。
大哥建國已退休,年齡漸長且身體欠佳,各種病痛時常找上門來。他眉頭緊皺,
唉聲嘆氣:“我這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實在沒精力照顧媽了。上次照顧沒幾天,
這腰就疼得直不起來,去醫院一查,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叮囑得好好休息。
”三弟建業在外地打工,生活的重擔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他無奈地攤開雙手:“二哥,
我在外面打工,掙那點錢勉強夠家里開銷。每天從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
實在抽不出身啊。”四弟建強一臉愁容,語氣沉重地說:“二哥,
我媳婦前段時間突發腦血栓偏癱,看病花了不少錢,生意也顧不上了。現在經濟緊張得很,
自顧不暇,實在沒辦法好好照顧媽。”大姐秋霞從工商局退休后,便一心幫襯子女帶孩子。
她苦笑著說:“我那兩個孫子還小,一刻都離不得人,我實在騰不出手來照顧媽。
”小妹如意在外地四處漂泊打工,她無奈地說:“我在外面打工,居無定所,四處奔波,
實在沒法在媽身邊盡孝。”面對兄弟姊妹們的種種借口,姑父心中滿是無奈與苦澀,
但他深知親情的珍貴,不愿因此與大家起爭執。他強壓下心中的情緒,
耐心地說:“我理解大家的難處,可媽也需要人照顧啊。咱們再想想辦法,
總不能把媽丟在一邊不管吧。”然而,眾人各有各的難處,一時之間,會議陷入了僵局,
空氣中彌漫著壓抑和無助的氣息。第二章:姑母歸,暫做決斷姑姑匆匆趕回家中,
一踏入客廳,那壓抑沉重的氣氛便撲面而來。她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看到大家臉上的疲憊與無奈,心中不禁一陣刺痛。姑父看到姑姑回來,
眼神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既有見到妻子的安心,又有對當前局面的無奈。
他輕聲說道:“你可算回來了,正說著呢,這贍養媽的事兒,還是沒個定論。
”姑姑微微點頭,示意姑父先別著急。她靜靜地走到一旁坐下,
認真傾聽著兄弟姊妹們各自訴說的困難。聽完后,姑姑的心中滿是感慨與無奈,
但她深知此刻不是抱怨的時候,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姑姑環視一圈,看著大家,
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媽這一輩子,
含辛茹苦地把你們姊妹六個拉扯大,其中的艱辛,想必大家都清楚。
現在咱們就一個兩個孩子,照顧起來都覺得費勁,更何況媽生養了六個啊!她為了你們,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都是為了能讓你們過上好日子。”眾人聽了姑姑的話,
都不禁低下了頭,面露羞愧之色。姑姑頓了頓,接著說:“這樣吧,我也體諒你們。
這次就我們先照顧著,老二,你把媽帶去廠里,找個人先照看著。咱們走一步看一步,
之后再慢慢商量更好的辦法。”姑父看著姑姑,眼中滿是感激與認同。他知道,
姑姑這是在為大家著想,主動挑起了這份重擔。雖然這只是暫時的解決辦法,
但在當前的困境下,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大哥建國面露愧疚地說:“妹子,老二,
真是辛苦你們了。我們也不想這樣,實在是力不從心啊。
”三弟建業和四弟建強也紛紛說道:“二哥二嫂,謝謝你們,我們也會盡量想辦法的。
”大姐秋霞和小妹如意也表示了對姑姑和姑父的感謝。就這樣,在第16次家庭會議上,
大家暫時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由姑父帶著姑姥姥去廠里,找專人照顧。此后的日子里,
姑父將姑姥姥安置在廠里專門騰出的一間舒適房間里,
雇了一位細心的護工照料她的日常生活。姑姑也時常前去陪伴姑姥姥,給她帶去溫暖和關懷。
姑母常常對姑父說:“就當媽是你媽生了你一個,你是獨生子,咱得多擔待些。
”姑父深以為然,盡心盡力地照顧著母親。然而,照顧姑姥姥并非易事。姑姥姥脾氣不太好,
再加上身體肥胖行動不便,偶爾還會摔上一跤。之前找的好幾個保姆,
都因為難以承受這份壓力而離開。即便有護工照料,姑父和姑姑依舊不敢有絲毫懈怠,
時刻關注著姑姥姥的狀況。時間一晃,將近兩年過去了。在這近兩年的時間里,
姑父不僅悉心照顧著姑姥姥,對于其他兄弟姊妹的困難,也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四弟媳婦看病急需用錢,姑父二話不說,
拿出一筆錢幫他們解了燃眉之急;老三的孩子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姑父便讓他到自己的廠子里上班,憑借著廠子里不錯的待遇,老三的孩子每年也能掙不少錢。
姑父的這些舉動,讓兄弟姊妹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第三章:往昔回憶,
觸動心靈在姑父獨自承擔照顧姑姥姥責任的近兩年里,雖然生活充滿艱辛,
但他從未有過怨言。而他對家庭的付出,對兄弟姊妹的幫助,也在悄然間改變著大家的想法。
又一個周末,兄弟姊妹們像往常一樣來到姑父廠里看望姑姥姥。姑姥姥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
曬著太陽,姑父在一旁細心地給她剝著水果。看到這一幕,大家的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同時也夾雜著一絲愧疚。趁著這個機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回憶起了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大姐秋霞率先開口,眼中閃爍著淚光:“你們還記得嗎?小時候家里窮,
過年都吃不上一頓像樣的年夜飯。但媽總是想盡辦法,給我們做些好吃的,
自己卻一口都舍不得吃。”三弟建業也陷入了回憶,感慨地說:“是啊,
我記得有一次我生病,大半夜發起高燒。媽背著我就往醫院跑,一路上不停地安慰我,別怕,
有媽在。到了醫院,她又守在我床邊,一夜沒合眼。
”四弟建強接著說:“還有我上學的時候,因為家里沒錢交學費,差點輟學。是媽四處借錢,
才讓我能繼續讀書。她為了我們,真的是操碎了心。”大哥建國想起往事,
不禁老淚縱橫:“我這個當大哥的,一直沒起到好帶頭作用。這些年,對媽的照顧太少了,
還總是找借口推脫責任。老二,二妹,真的對不住你們。”小妹如意也哭著說:“二哥二嫂,
你們這兩年照顧媽太辛苦了。我們卻一直在逃避,真的不應該。”姑父看著大家,
眼眶也濕潤了:“咱們都是一家人,過去的事就別再提了。媽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
我們做這些都是應該的。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媽能安享晚年。”姑姑也在一旁說道:“是啊,
大家都別自責了。只要我們現在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一起努力,就不算晚。
”這次回憶往昔的交談,深深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大家意識到,在追求各自生活的過程中,
他們忽略了母親的付出,也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而姑父的默默奉獻,更是讓他們感到羞愧。
從這一刻起,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要共同承擔起照顧姑姥姥的責任,
讓這個家重新充滿溫暖。第四章:重提贍養,會議籌備經過那次促膝長談,
兄弟姊妹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大家心中對贍養姑姥姥的責任感也愈發強烈。于是,
他們決定召開第17次家庭會議,認真商討姑姥姥的贍養問題,
力求找到一個更為妥善、長久的解決方案。在會議召開前的幾天里,
每個人都在心中思索著合適的辦法。大哥建國雖然身體不好,
但他開始積極打聽周邊養老院的信息,
還讓朋友幫忙了解相關情況;三弟建業和四弟建強在工作之余,
也在網上查閱各種養老模式的資料,
一種既適合姑姥姥又能讓大家都滿意的方式;大姐秋霞和小妹如意則分別與各自的子女溝通,
爭取他們在時間和經濟上的支持,以便更好地照顧姑姥姥。姑父和姑姑更是忙碌,
他們既要照顧姑姥姥的日常起居,又要準備會議所需的各種資料。
姑姑細心地整理著姑姥姥的身體狀況報告、之前請保姆的經驗教訓等信息,
希望能在會議上為大家提供全面的參考。姑父則聯系了一些有過養老經驗的同行,
向他們請教養老院的選擇標準和注意事項。終于,到了第17次家庭會議召開的那天。
兄弟姊妹們早早地來到了姑父家,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認真和期待的神情。客廳里,
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嚴肅而莊重。姑父看著大家,清了清嗓子,說道:“今天把大家叫來,
就是想再次討論媽的贍養問題。經過這兩年,我們也都看到了,光靠我和你二嫂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