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豈不知?“曹軍南下在即。”周不疑一驚,隨即明了。曹操據八州之地,
占天下十三州之半!焉能不驕?然孫紹不羨,反嘆道:“人于巔峰,常失珍寶。
”周不疑若有所悟。孫紹遂賦詩回贈。“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許昌,滿城盡帶黃金甲。”劍拔弩張之勢盡顯!曹操覽之,大笑。
“這小子嚷著要打我許昌!”可能乎?曹軍天下無雙。八州之地,八倍于交州!“粗俗之作,
貽笑大方!”曹丕冷嘲。曹操不悅,他可笑孫紹,因其為婿。他人不行!縱然親子亦不可。
曹丕見父色變,噤聲。內心咆哮:我何錯之有?連曹操亦未察。孫紹僅遜其一籌。
八歲襲交州,奪七郡。戰功超其父孫策。若為己子,曹操何憂繼承?夢中笑醒!“孫紹,
吾婿,十五歲能為此詩,你有何資格笑他?”曹操正色。曹丕被斥,手足無措。
“父親言之有理!”只得低頭,心不服。“少與司馬懿往來,他聰慧,你不配。
”“駕馭不了他,必被利用,我兒豈能如此無能!”曹操冷笑。曹丕、曹植爭斗,
他盡收眼底。一依河內司馬,一傍弘農楊。外人還以為他已殞地。忽一人踉蹌沖入,
泣道:“丞相,大事不妙!”曹操一看,乃郭奕,心頭劇震。“家父病故!”郭奕慟哭,
悲聲刺耳。“怎可能……”曹操難以置信。天塌之感襲來!眼前浮現與郭嘉君臣歲月,
難得知己!袁紹官渡來襲,郭嘉無懼,書“十勝十敗”。“紹十敗,公有十勝,兵強無用。
”“紹繁禮,公自然,此道勝一也。”……此論大振當時絕望之曹操。朝臣暗通袁紹,
書信如織。曹操強撐士氣,實無勝算!然為主,必堅信。郭嘉挺身而出,硬編十勝。
連曹操自感牽強!此乃最大支持!“奉孝歿矣……奉孝竟歿。”曹操魂不守舍,栽倒在地。
“父親!”曹丕急扶。鄴城風聲鶴唳。風雨將至!郭嘉生性灑脫,陳群屢劾其不羈,求懲。
曹操一笑置之,未嘗聽從。不料反害之!醫圣張仲景抗傷寒,九成親歿于疫。多年鉆研,
創“五石散”,載《傷寒雜病論》。常人服之,身熱如仙。士人稱“行散”。經何晏改良,
流傳魏晉。郭嘉三十七病殞,或因行散。曹操若約束,或可改命。“是我誤奉孝!
”建安十二年(207)。軍師祭酒郭嘉歿,謚“貞侯”。曹操葬禮后,精神煥發。
人生新志浮現。南下!南下!此念膨脹欲溢!“吾曹孟德必平亂世!奉孝,你看好了,
此吾與汝之約!”意志愈堅。同年,愛子曹沖病倒,臥床不起。曹沖穎悟絕倫,
與孫紹、周不疑并稱“神童”,惜體弱。比孫紹幼二歲,幼時有“稱象”之智。曹操甚愛,
欲立為世子,與孫紹爭鋒。奈何不可比。孫紹在交州龍騰虎躍,文武雙全,近滅烏戈,
威震南蠻。曹沖唯智,體不支。此刻病倒,對失郭嘉之曹操,乃致命一擊!朝堂上,
他咆哮:“天命予我曹孟德!”“當承前啟后,復興大漢!”曹軍備戰南下。八州動員。
……與此同時,劉備亦奮起。徐庶被騙走,薦“臥龍”。劉備三顧茅廬,得見諸葛亮,
相談甚歡。“漢室衰,奸臣竊命,備不才,欲興大業,匡漢室。”“吾有云長、翼德義弟,
趙子龍猛將,獨缺先生謀士!”劉備真情動人,感諸葛亮。諸葛亮獻“三分天下”之策,
即《隆中對》。“曹操擁百萬眾,挾天子令諸侯,不可爭鋒。”“孫權據江東,險固民附,
可援不可圖。”“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將軍可取!”劉備血脈賁張,
似荊、益在握。“交州孫紹如何?”諸葛亮一怔,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將軍最大敵,
乃孫紹!”“何也!”劉備驚。“曹南下之日,即孫北上之時。”諸葛亮道。“亂賊!
皆亂賊!欲竊我大漢山河!”劉備怒。“將軍勿急,孫紹少壯雄心,必不甘居曹下,
此乃將軍之機!”諸葛亮從容。“夾縫求存?兩面搖擺?俺大哥非草包!”張飛不滿。
諸葛亮臉黑。“翼德,休得無禮!”劉備斥。斥畢,卻覺張飛有理。這日子怎過?
建安十二年末。韓遂與馬騰爭斗加劇,兵戈相向。韓遂勢強,馬騰難支。
司隸校尉鐘繇趁機出使西涼,召馬騰至許昌任衛尉。九卿之一!實為空銜,霸府在鄴城,
許昌徒有其表。馬騰欣然赴任,軍交長子馬超,入許昌享福。子馬鐵為騎都尉,
居鄴城為人質。子馬休為奉車都尉,亦在鄴城。鐘繇策下,韓遂表忠朝廷。曹操西憂盡釋。
建安十三年(208)初。曹操命夏侯惇征新野,為南下開路,被諸葛亮破之。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