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天未亮透,城市還沉睡在一層厚重的霧氣中。霧靄遮掩了遠處的建筑輪廓,宛如被遺忘的記憶碎片漂浮在空氣中,隨時可能消散。林致遠坐在車內,望著前方灰撲撲的工業區,臉上沒有一絲表情。那是Λ實驗室的遺址,一切都從那里開始。
三年前的爆炸仿佛一把利刃,將“Δ74項目”從現實中割裂,連帶著父親的死亡、妹妹的瘋狂與整個城市的秘密,一并埋入了黑暗深處。
“導航顯示我們就在目標點附近。”周正楠輕聲開口,打破沉默。
林致遠點了點頭,低頭確認平板上的地圖標注。他手指輕點紅色標記——那是李明德留下的“Node-9”坐標位置。U盤中的數據雖然殘缺,卻透露出一個關鍵信息:Λ實驗室表面被封,但核心區域仍暗中運行。更重要的是,“Node-9”被稱作“心跳存儲區”,是整個Δ74項目的備用主機點。
兩人下車。清晨的風帶著未散的濕氣和沉寂的焦土味。被封鎖的外圍圍欄已經倒塌,枯草叢生,小道上遍布碎石和廢棄機械殘骸。一輛生銹的推土機半倒在溝渠中,車身已被自然吞噬了一半。
“真不知道,他們當年是為了掩蓋什么,才炸掉這座基地。”周正楠將背包緊了緊,目光警惕地環視四周。
林致遠沒有說話。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那棟殘破的主實驗樓——如今只剩鋼筋骨架和坍塌的頂層,但地基仍堅固。他們找到了李明德圖紙中標記的一個廢棄排水口,外觀毫不起眼,隱藏在灌木和水泥板之間。
兩人扒開覆蓋物,果然露出一段向下延伸的維護通道。林致遠取出工具撬開閘門,發出沉悶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門下是一段長約十米的鐵梯,通向地下。
“走吧。”林致遠率先下去,頭燈亮起,將周圍黑暗驅散幾分。
空氣中彌漫著潮濕與霉味,還有腐蝕的鐵銹味。墻體上的油漆已經剝落,安全警示標志模糊不清,地上積水反射出斑駁的光斑。他們沿著通道前行約百米,前方出現一扇厚重金屬門,門上標有“Δ74 EXT ZONE”字樣,紅色油漆已剝落。
門鎖結構是電子加密鎖,但由于備用電源仍處于閉路循環狀態,林致遠使用破解設備進行繞過。幾分鐘后,門發出“咔噠”一聲輕響,緩緩滑開。
門后,是Λ實驗室的“Segment-3分控區”,這里明顯尚有能量供給。幾盞應急燈弱弱亮著,將實驗艙室照得昏黃而詭譎。墻面斑駁,地面散落著一些損壞的終端設備,控制臺多半斷電,但角落那組灰色主機塔竟然還閃著綠光。
“李教授說的‘Node-9’,應該就在這里。”林致遠走過去,拍去機箱上的塵土,發現一個仍在運行的微型服務器陣列。
“這批設備是冷存模塊。”周正楠蹲下檢查,“帶制冷芯,供電效率極高,能在沒有維護的情況下運轉好幾年。”
林致遠連接解碼設備,屏幕上浮現出操作界面。他輸入U盤中的備用權限碼,系統竟然識別成功,打開隱藏目錄:Node-9-47。
“編號47……”林致遠喃喃念出這個編號,心跳加快。
他們點開第一段數據記錄,屏幕顯示出大量腦波圖樣、心電同步線和高度復雜的神經活動模型。一段語音日志自動播放,屬于三年前的主導工程師,聲音經過處理卻仍帶緊張情緒:
“試驗編號47意識副本同步率達到91%,但情緒邏輯反饋異常,開始出現幻覺化反應,自述‘夢中有另一個自己’。暫停外部交互,轉入冷存模式。”
第二段語音中,變得更加混亂:
“編號47報告內心感知‘雙重死亡’——一次在現實中,一次在系統內。模擬人格開始拒絕外部命令,產生自我延展模型,嘗試從系統中‘逃離’……我們或許犯了錯,這不是復制,這是……第二生命。”
林致遠渾身一震,他從妹妹留給他的資料中,曾隱約看到過“副本產生逃逸意志”這類術語,但當時并不理解。現在他明白了——他們試圖把人的意識完全遷移至數據空間,卻沒考慮‘意識’并不是單純的數據結構。
“這些音頻……是人留下來的遺言,還是數據自我在向外求救?”周正楠低聲說。
“編號47……很可能不是單純的編號。”林致遠緊盯著第三段日志。
這段日志最短,只有十幾秒:
“……我不是你們的造物……我是我自己……”
林致遠死死盯著屏幕,喉嚨干澀。他下意識抓住周正楠的胳膊:“這些不是模擬對話,是自發語義生成……是‘副本意識’開始形成自我表達。”
這意味著什么?
意識模擬體正在形成第二人格,它能獨立思考、反抗、甚至逃逸。
他腦中不由浮現出妹妹林瑤死前留下的那句話——“城市是個迷宮,你看到的都不是唯一的出口。”
他們快速備份所有資料,但當林致遠嘗試導出某個名為“Mirage Protocol”的核心模塊時,系統彈出高危提示:
“檢測到未授權外部訪問,進入防御模式,系統將在30秒后執行清除。”
“快拷貝,時間不多。”周正楠看著屏幕閃爍的倒計時。
林致遠邊拷貝邊用備用芯片干擾系統識別進程。倒計時跳至“3”,拷貝完成。
他們拔下設備,飛快撤離。走廊盡頭開始響起輕微的“嗡嗡”聲,是遠程點火裝置啟動的前兆。
剛逃出Segment-3的封閉門,身后便傳來一陣轟鳴,火光夾著碎屑沖出縫隙,濃煙迅速在通道中彌漫。
他們一口氣爬上梯子,鉆出地面。地表的風帶著嗆人的塵味,但相較地下的壓迫感,已如重返人間。
林致遠跪在地上劇烈咳嗽,手中緊握著那枚U盤,額頭冒出細汗。他低聲說:“我們找到的……是意識存活的證據。”
而不是單純的數據。
他們沒有說話,站在黎明前灰色的天空下,看著昔日科技圣地化作廢墟,心中升起的不是勝利,而是未知。
這一夜,他們真正見到了Δ74項目的底牌。而編號47,或許并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一個思想的存在,它尚未死亡,仍在數據的深層空間中,以某種形式“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