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覺得這是一封求饒信?”
長孫皇后抿了口茶,語氣中帶著一絲笑意。
李世民道:“難道不是嗎?”
“朕都已經這樣嚇唬他了,他除了認錯求饒還能怎么辦?”
長孫皇后笑而不語。
她雖然沒見過陳衍,不了解陳衍是一個怎樣的人。
但她了解陳衍兩位叔叔,還有他父親。
長孫皇后不相信鐵骨錚錚的陳家,會出一個聽到一點風聲,就會嚇得求饒的后代。
“看來皇后有其他看法啊。”李世民笑道,“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看看這小子到底寫的什么。”
“無舌,把信呈上來。”
“是。”無舌上前,雙手把信件奉上。
李世民起初只是漫不經心地掃視,可當他越往下看,臉色就越黑。
當他全部看完時,直接冷哼一聲,把信丟到了桌上,氣得不行。
一旁的長孫皇后見他這個表情,心里就知道自己沒猜錯。
這信的內容肯定不是什么認錯、求饒,要不然不會把李世民氣成這樣。
長孫皇后淡淡一笑,隨手拿起桌上的信看了起來。
李世民也沒攔著。
【臣聞,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鞭笞公主,罪當萬死。】
【然則陛下天恩浩蕩,竟允罪臣留嗣延香,此等胸襟足令堯舜汗顏。】
【臣已托程公購置百畝桃林,待青兒有孕,便喚作‘御賜林’,歲歲結桃獻于太廟。】
【另,先父曾于家中留詩一首,此獻于陛下。】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罪臣陳衍,泣血頓首。】
【貞觀四年春。】
“噗呲。”長孫皇后看完之后,實在沒忍住,直接笑出了聲。
李世民氣急敗壞道:“這小子肯定猜到了朕在嚇唬他,居然還給朕寫這么一封信。”
“彼其娘也!”
長孫皇后笑著搖頭,“陛下,臣妾倒是覺得,渭南伯應該是猜到了你在嚇唬他,但是他又不敢確信,所以才寫了這么一封信。”
“這樣一來,就算你真想殺他,現在也殺不了了。”
“為何?”李世民怒道:“朕就不能真滿足他的愿望,讓他購置百畝桃林,然后年年結果獻于太廟嗎?”
長孫皇后拿起信紙,指著上面的詩,“陛下何不仔細讀一讀這首詩?”
“這首詩怎......”李世民話還未說完,就反應了過來。
長孫皇后輕笑道:“陛下,這首邊塞詩看似豪邁、大氣,又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勢。但陳衍卻是用他父親的名義呈上來的。”
“他這是在提醒你,他們陳家上一代全都為國捐軀,只剩他一個獨苗啊。”
李世民聽完后并沒有惱怒,而是長嘆一聲,又拿起信紙細細讀了一遍那首詩。
感慨道:“好一個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李世民啞然失笑:“他爹和程知節那廝一樣,是一個只會拿刀,不會拿筆桿子的莽貨。”
“朕若信這詩是他爹所作,不如信魏征那田舍翁以后不罵朕。”
長孫皇后道:“那陛下打算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李世民揮揮手,“再關他一天,明天就給他放出來吧。”
“與高陽定下的婚期就在下個月,朕總不能真砍了他,就這樣吧。”
長孫皇后頷首,“如此便好。”
李世民回身吩咐道:“無舌,安排下去吧。”
“陛下。”無舌猶豫了一下,躬身道:“據不良人打探,從大理寺獄出來后,程家大郎便回了宿國公府送信,可渭南伯那個侍女回了一趟家后,便四處拜訪諸多國公大人......”
李世民夫婦聞言皆是一愣,對視一眼后,李世民問道:“那個侍女拜訪諸多國公做什么?”
無舌趕忙回道:“聽說是送禮。”
“宿國公還給了奴才一份,說是一定要帶給陛下。”
說著,他從懷中拿出一個小錦囊遞給過去。
一聽是程咬金說一定要帶給自己,李世民表情嚴肅起來。
別人不知道,他難道還不知道嗎?
程咬金那廝看似大大咧咧,實則粗中有細。
能讓他說出一定要帶給自己的東西,估計不簡單。
李世民接過錦囊打開,一顆顆雪白細小的顆粒便映入眼簾。
“這是何物?”
無舌回道:“宿國公沒說,但奴才嘗了一下,好像是.......好像是鹽。”
“鹽?!”李世民剛坐下的身子又猛地站了起來。
長孫皇后亦是鳳眸一凝,有些震驚的看著李世民手中的錦囊。
剛剛里面的東西,她也瞧見了。
如果那真是鹽,豈不是要比官鹽還要純凈、細小得多?
李世民伸手從錦囊之中沾起一點細鹽送入口中,品嘗一番后,徹底震驚了。
“真是鹽!”
“竟然一點苦味都沒有,還如此雪白。”
“觀音婢,你嘗嘗看。”
李世民忙把錦囊遞到長孫皇后面前,后者沒有猶豫,伸手捏起一點品嘗。
“確實是鹽啊陛下。”長孫皇后難以置信道。
她從未見過這么細的鹽。
李世民抓著錦囊走到無舌面前,“你說那個侍女給大臣們送禮,送的就是這樣的細鹽?”
“回陛下,應該都是送的細鹽。”
“敗家啊。”李世民痛心疾首道:“那小子居然把這樣的細鹽白白送了出去,他難道真覺得朕要殺他的話,那些人能攔得住嗎?”
“這還不如直接送給朕呢。”
無舌突然想起不良人傳回來的情報上還有一條消息,小心翼翼道:“陛下,那個侍女每次送完禮,出門的時候都會說,這種東西他家少爺要多少有多少,以后若是家里缺少,盡管去渭南伯府取。”
這話一出,殿內突然就安靜了下來。
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已經無法繼續淡定下去了。
若是這細鹽只是少部分,制作困難,又或者成本高的話,只能拿來送禮。
他們倆最多只會覺得驚奇,并不會過多在意。
可要是真跟那侍女說的一樣,要多少有多少,那就不一樣!
因為這代表著,陳衍掌握著新的制鹽之法,而且應該成本極其低廉,要不然說不出要多少有多少這種話。
李世民抬手死死抓住無舌的肩膀,強壓下心中的激動,“要多少有多少?”
無舌急忙回道:“陛下,那個侍女確實是這樣說的。”
“好!好!好!”
李世民連說三個好,背著雙手,在殿內來踱步。
過了一會,他這才反應過來。
陳衍叫那個侍女給各位國公送禮,不是希望他們來跟自己求情,而是要告訴自己,他能做細鹽。
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
李世民憋了半天,最后笑罵:“這小子......是讓朕不管從感情上,還是利益上,都無法殺他啊。”
“好一個陳家獨苗,好一個渭南伯!”
“無舌!”
“傳朕旨意,即刻召渭南伯進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