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深夜的困獸凌晨一點十七分,林夏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
電腦屏幕上的PPT還剩最后兩頁。她看了眼微信,項目群里還在跳動著消息,
總監說客戶臨時改需求,明早九點前要新版本。"真是要把人榨干啊。"她輕聲嘟囔,
活動著僵硬的脖頸。辦公室只剩下她一人,中央空調的嗡鳴聲格外清晰。落地窗外,
城市的霓虹燈在夜色中暈染成模糊的光斑,遠處高樓的幾點燈光像是漂浮在黑暗中的螢火蟲。
林夏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廣告公司,而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文案策劃。
每天面對電腦屏幕,絞盡腦汁地構思廣告詞,反復修改PPT,
只為能在激烈競爭中保住這份工作。她站起身,走到茶水間準備泡杯咖啡提神。茶水間里,
自動販賣機發出幽微的藍光,冰柜嗡嗡作響,似乎在訴說著這個城市的夜晚永不眠。
"這公司也太沒人性了,"林夏小聲抱怨。"上周剛通宵,這周又加班到這么晚。
"她掏出手機,機械地劃著朋友圈。同事們曬著各種美食、旅行、家庭照片,
而她的生活只剩下了工作和加班。"真羨慕他們啊,"林夏喃喃自語,
"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正當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便利店的自動門開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背著一把老舊的二胡走了進來,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
腳下的布鞋已經磨得發亮。林夏看著老人,莫名地心生好感。她從沒想過,
會在這深夜的便利店遇見這樣一位帶著歷史感的老人。老人走向角落的桌椅,
將二胡放在一邊,坐了下來。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皺巴巴的豆漿杯,
在自動販賣機上買了杯熱水。"歡迎光臨。"店員懶洋洋地打著哈欠,
目光在老人和林夏之間掃過。林夏猶豫了一下,也走向柜臺買了瓶礦泉水和一袋飯團。
她本想立刻離開,可不知為何,腳步卻不由自主地走向了老人的桌子。"可以坐這里嗎?
"林夏問。老人抬頭,露出一張布滿皺紋卻溫和的臉:"當然,姑娘。"林夏坐下,
從包里拿出飯團開始吃。老人則默默地喝著豆漿,偶爾抬頭看她一眼。"我叫老張頭,
以前是音樂老師。"不知過了多久,老人開口打破了沉默。林夏有些驚訝,
沒想到這位衣著樸素的老人曾是音樂老師:"那您怎么...""后來劇團解散了,
"老人搖搖頭,目光投向窗外,"就靠拉二胡維持生計了。"便利店柔和的燈光下,
老人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他曾是市話劇團的首席二胡手,后來劇團因經營不善解散,
他失業了。妻子因無法忍受生活的拮據離開了他,留下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
為了養家糊口,
他什么活都干過——在工地搬磚、在餐館洗碗、在街頭賣藝..."最難的時候,
我在橋洞下睡了一冬天,"老人輕聲說。"但第二天醒來,我還是會去碼頭扛水泥,
因為女兒要上學。"林夏聽得入神,一種復雜的情緒在她心中交織。眼前的老人,
曾經是舞臺上的焦點,如今卻只能靠街頭賣藝為生,但他的眼神里沒有怨恨,
反而透著一股堅韌。"那您現在生活怎么樣?"林夏忍不住問。老人笑了笑:"湊合吧。
每天下午在人民公園拉琴,晚上來這附近賣藝,能賺個飯錢。有熱心人會給點錢,
但大多數人只是過來拍個視頻就走了。"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
林夏感到一陣心酸:"社會對您的貢獻沒有足夠的認可。""算了,"老人擺擺手,
"人活一輩子,總要有點寄托。拉二胡是我的命,也是我的樂子。"就在這時,
便利店的白熾燈突然閃爍了一下,吸引了兩人的注意。一位穿制服的保安匆匆走過,
手里拿著手電筒檢查著電路。"那是王師傅,"老人指著保安說,"二十年了,
他一直在這一片巡邏。年輕時候當過兵,后來轉業做了保安。"林夏順著老人的手指看去,
只見那位王師傅正仔細檢查著每一排貨架,時不時和店員交談著什么。"那您覺得,
人生該追求什么?"林夏突然問道。老人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問住了,
沉吟片刻才說:"我年輕時追求藝術,向往舞臺。后來發現,
能活著、有尊嚴地活著才是最實在的。就像這二胡,"他指了指放在一旁的琴,
"不管是在金碧輝煌的大劇院,還是在街頭巷尾,只要能發出聲音,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林夏感到老人話中有話:"所以,您是在開導我?"老人笑了:"我只是個糟老頭子,
哪有什么資格開導年輕人。只是看你一臉疲憊,猜你心里有事兒。"就在這時,
便利店的自動門又開了。一位穿著藍色制服的清潔工推著清潔車走了進來,
她約莫五十歲左右,頭發大部分已經白了,但梳得整整齊齊。"桂芳!
"老人向清潔工打了個招呼。"張老師,這么晚還在啊?"王桂芳笑著回應,
將清潔車停在一旁。林夏注意到,王桂芳雖然穿著工作服,但腰板挺直,
臉上始終帶著和藹的笑容。"這是我老同學,王桂芳,"老人向林夏介紹道,"清潔工,
做了**十年了。"王桂芳有些驚訝:"老張頭,你在這兒拉二胡賣藝呢?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混口飯吃唄。小姑娘是廣告公司的,加班加到現在。
"王桂芳上下打量了林夏一番,笑著說:"看著就累,年輕人別把自己逼太緊。
"林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沒辦法,工作需要。""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體,
"王桂芳說,"當年我年輕時也是拼命三郎,結果年紀大了,一身病。"四人圍坐在小桌旁,
喝著各自的飲料,聊著各自的人生。老張頭和王桂芳的經歷讓林夏大開眼界,
也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桂芳姐,您做了幾十年清潔工,不覺得辛苦嗎?
"林夏忍不住問道。王桂芳笑了笑:"辛苦是肯定的,但再辛苦也要過日子啊。再說了,
"她神秘地笑了笑,"我們的工作可不是簡單的打掃衛生。""哦?還有什么特別的?
"林夏好奇地問。"你想想,"王桂芳認真地說,"早上六點,
我們的掃帚已經把街道打掃干凈,讓上班族能有個好心情;晚上十點,
我們還在商場清理垃圾,讓城市保持整潔。沒有我們,這個城市的面貌會變成什么樣?
"林夏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確實如此,只是很少有人意識到。
"王桂芳接著說:"我女兒明年高考,我就跟她說,無論你將來做什么工作,
都要尊重每個職業,因為每個職業都值得尊重。"老張頭點頭贊同:"說的是。
就像我這二胡,不也是一份職業嗎?雖然比不上大明星,但也有它的價值。
"林夏聽得心潮澎湃,她第一次意識到,這些看似平凡的人,其實都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價值。
"桂芳姐,"林夏突然問道,"您知道有那種幫助底層勞動者的組織嗎?
"王桂芳想了想:"我參加過社區的志愿者互助會,大家互相幫助,交流工作經驗,
還組織技能培訓。"林夏眼前一亮:"那我能去參加嗎?""當然可以,"王桂芳笑著說,
"下周三晚上,社區活動中心有活動,你要是有興趣,我可以給你打電話。
"林夏高興地點點頭:"謝謝桂芳姐!"時間不知不覺已近凌晨三點,便利店要打烊了。
三人起身準備離開。"年輕人,記住,"老人臨走前拍了拍林夏的肩膀,"生活就像這二胡,
有兩根弦,一根是希望,一根是堅持。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松弦。
"林夏認真地記下了老人說的話。夜色中的城市依舊燈火通明,三位來自不同生活軌跡的人,
在這個深夜的便利店邂逅,又各自散去。他們的相遇,將如何改變林夏的人生軌跡?
第二章:清晨的邂逅周日清晨,林夏早早起床,按照王桂芳給的地址,來到了社區活動中心。
這是一棟有些年頭的舊樓,看起來已經有些年頭了,但被擦拭得干凈整潔。"你就是林夏吧?
"一位戴著紅袖章的大媽熱情地迎上前來,"我是社區志愿者服務站的負責人劉大媽,
桂芳提起過你。""劉大媽好,"林夏微笑著打招呼,"叫我小林就行。
"活動中心里已經聚集了二十多位社區居民,有老人、有年輕人,甚至還有幾個孩子。
一張大桌子上擺滿了書籍、工具和小物件,顯然是為技能交換準備的。
活動中心的各功能區域——圖書角、手工室、電腦培訓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榮譽墻,
上面貼滿了志愿者在各種活動中的照片,有清理河道的,有幫助孤寡老人的,
還有組織社區文化活動的。"這些都是我們志愿者做過的事情,"劉大媽自豪地說,
"我們社區有自己的環保隊,每周都會組織環保活動;還有技能培訓小組,
幫助居民學習新技能,尤其是那些失業或者需要提升技能的人。"活動正式開始前,
王桂芳拉著林夏到一旁,輕聲說:"小林,你今天就是普通學員,有什么不懂就問,
這里的人都很好相處的。"林夏點點頭,感到一種莫名的溫暖。首先開始的是技能展示環節。
一位看上去六十多歲的老人拿出一張用舊T恤改造的帆布包,引得眾人一片贊嘆。"老周啊,
"劉大媽笑著介紹,"退休設計師,現在教大家舊衣改造,既環保又能省錢!
""我這叫廢物利用,"老人謙虛地擺擺手,"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一件舊衣服其實能變成很多東西。"接著是一位年輕人,
展示他在家制作的各種簡單木工制品。"我叫小張,"年輕人靦腆地說,"失業半年了,
一直在家做木工打發時間。后來發現這也可以成為一項技能,
現在在平臺上接一些簡單的定制家具訂單,雖然賺得不多,但至少能養活自己。
"林夏聽得入神。這讓她想到自己被困在廣告公司里的日子,那些看似光鮮的工作,
其實并不一定能帶來滿足感。技能展示結束后是"難題解答"環節。
幾位居民提出了自己最近遇到的問題,其他人則集思廣益提供解決方案。林夏驚訝地發現,
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在某些領域給出實用的建議。輪到林夏提問了。她猶豫了一下,
還是站了起來:"各位,我想問問,如果我想創業,但又沒有太多資金,該從哪里開始?
"全場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看向她。林夏突然意識到,在這個社區活動中心,
自己似乎顯得有些"不接地氣"。她來自大公司,穿著相對講究,
舉止談吐也與周圍人格格不入。正當她尷尬之際,王桂芳站起來說:"小林有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挺好。我認識的老張頭,以前是音樂老師,現在在公園拉二胡,
他知道怎么用有限資源做大事。"林夏看向角落,發現老張頭正微笑地看著她。
他朝她點了點頭,示意她稍后可以找他聊聊。午餐是簡單的便當,大家圍坐在一起,
分享著各自的故事。
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還有幾個老人分享了他們年輕時的奮斗故事...林夏聽得目瞪口呆。
這些看似平凡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平凡的經歷。下午的環節是分組討論,
林夏被分到了由王桂芳帶領的社區創業小組。組長是一位叫周明的中年男人,
曾經是國企高管,后來因為公司改制下崗,現在經營著一家小型家政公司。"小林的情況,
我大概聽說了,"周明開門見山地說,"在大公司待著不是不好,但如果你想創業,
我有幾點建議。"他詳細講解了注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申請創業貸款等基礎知識,
還分享了自己當年的失敗教訓。"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痛點,
"周明強調,"很多創業失敗,是因為創業者只是想賺錢,而沒有真正解決社會某個痛點。
"接下來的幾天,林夏經常泡在社區活動中心。
她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下崗后再就業成功的超市理貨員李姐,自學成才的網絡工程師小王,
務的退休醫生老趙...她逐漸發現自己眼中的"底層"與現實中的"底層"有著天壤之別。
這些她曾經認為是"社會底層"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技能和尊嚴,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找出路,創造價值。"林夏,"一天,
王桂芳神秘地叫住她,"今天老張頭有個演出,我帶你去看看。
"林夏跟著王桂芳來到了社區中心的禮堂。今天是社區文化節,禮堂里擠滿了人。舞臺中央,
老張頭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正閉目調弦。禮堂突然安靜下來,老張頭深吸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