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年的廚房空白與奇妙憧憬小時候,
電視里總循環播放著那句洗腦廣告詞:"遇到廚師就嫁了吧!
" 年幼的我把這句廣告當成了某種預言。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命運的齒輪早已開始轉動,
在未來的某天,這句玩笑般的話會成為我人生最溫暖的注腳。記憶里的廚房,
始終是父母忙碌的身影。為了讓我們姐弟三人專心學習,他們幾乎包攬了所有家務。
每當寒暑假,父母偶爾外出工作,
家里便會開啟"姐弟協作模式":姐姐系上褪色的碎花圍裙,
在灶臺前笨拙地翻炒;我握著比自己還高的掃帚,
把地板掃得沙沙作響;弟弟則端坐在餐桌前,眼巴巴地等著開飯。那時的我,
對廚房充滿敬畏,總覺得廚房是個神奇的地方,但又是我捉摸不透的的地方。
我曾經試過在廚房里面炒土豆絲,但是土豆絲不會切,切成了土豆條,
那個味道像媽媽的味道,但僅僅像,雖然能吃但不好吃。有次放假,我因為起床沒疊被子,
被正在拖地的媽媽念叨:"女孩子家,總得學著做點家務。
"爸爸也在一旁附和:"你媽做飯時,你多在旁邊學著點。"我歪著頭,
脫口而出:"等我長大了,找個保姆,或者嫁個會做飯的人!
"媽媽轉頭對爸爸打趣:"瞧瞧你女兒,書還沒讀完,工作沒著落,
就想著找'長期飯票'了。"我不服氣地頂嘴:"想想還不行嗎?
現在不會做飯的人多了去了,大不了以后找個會做飯的老公!"說這話時,
窗外的陽光正斜斜地照進來,在地板上投下細碎的光影。誰能想到,
這句帶著孩子氣的玩笑話,竟會在多年后成真。2 滑動中的命運軌跡大三的深秋,
圖書館的白熾燈管總在頭頂發出細微的嗡鳴。我正在備考英語專業八級真題和考研真題,
經過一上午的時間學習,到了吃飯休息的時候,看著周圍的一切,想到自己以后的路,
迷茫了。玻璃窗外的銀杏葉簌簌飄落,我摘下眼鏡揉了揉酸澀的眼睛,
鬼使神差地解鎖了手機。屏幕彈出一條推送:"遇見心動只需輕輕滑動",
附帶的軟件圖標是兩顆交疊的愛心。或許是被"三分鐘匹配同城好友"的廣告語吸引,
又或許只是想逃離眼前的書本,我鬼使神差地點擊下載。注冊頁面要求填寫興趣標簽,
我勾選了"美食""旅行"和"懸疑小說"。APP的規則簡單粗暴:左滑無感,右滑喜歡,
匹配成功才能聊天。手指機械地在屏幕上滑動,
穿著自拍桿濾鏡的面孔走馬燈般閃過——有捧著奶茶嘟嘴的女生,西裝革履的職場人,
還有戴著貓耳朵特效的二次元愛好者。直到那張奇怪的照片出現。
畫面里的男生用左手撐著下巴,頭微微低垂,像是在挖鼻孔。這個角度實在太迷惑,
我忍不住點進他的主頁。相冊里其他照片倒還正常:穿著潔白廚師服在灶臺前顛勺,
舉著剛烤好的面包對鏡頭笑,還有一張是在海邊抱著吉他的側影。但封面那張實在太扎眼,
我猶豫片刻,拇指輕輕向左滑動。兩周后的周五傍晚,我背著塞滿復習資料的雙肩包,
擠上開往家鄉的大巴。靠窗的位置能看見暮色中的城市天際線,
梧桐樹影在車窗上搖晃成模糊的線條。車程要2個小時,可能不適合車上嘈雜的環境,
緩存的視頻也不想看,更睡不著。百無聊賴間,我又點開了那個交友軟件。
滑動到第七張頭像時,心臟突然漏跳一拍。還是那張令人費解的"摳鼻照",
但這次右下角多出了一個小紅心——原來我們之前已經互相劃過。
系統提示:"這是你們第二次相遇,緣分指數92%。"車窗外的路燈次第亮起,
暖黃色的光暈映在手機屏幕上,我盯著那張照片看了足足半分鐘,最終向右滑動。
匹配成功的提示音響起時,大巴剛好到達家長的那個高速路口。
他的第一條消息帶著幾分調侃:"看來命運覺得上次的擦肩太可惜?
"我咬著下唇打字:"建議立刻更換那張照片,容易讓人誤會你在挖鼻子。
"對話框上方很快顯示"對方正在輸入...",
他發來一張新照片——穿著熊貓睡衣舉著泡面,配文"這樣夠陽光嗎?
"聊天框里的文字越積越多,我才知道他是和我一個地方的,現在是一家中餐廳的主廚,
比我小半歲,但是姐姐說過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他的心態年齡足夠成熟就挺好。我們就這樣,
每天都有機會聊天,聊著聊著林科院,快過去了。10月的最后一個深夜,
我們不約而同提到即將到來的11月。他發來一條消息:"11月1日,
我正好放假我們見面吧。窗外的月光灑在枕頭上,我盯著手機屏幕,嘴角不自覺上揚。
這場始于滑動的相遇,或許真的是命運精心安排的劇本。
3 戀愛里的酸甜苦辣見面后他帶我去街上吃飯,他還記得我跟他說過,
我不喜歡一個人過馬路過馬路需要人牽著我的臉,過馬路的時候他問我我牽著你過馬路吧,
那是我們第一次線下見面,我還挺緊張的牽著他的手,手心都冒汗了。
那也就是那一天我們確定了交往。交往后,我滿心期待著米其林級別的浪漫晚餐,
現實卻給了我溫柔一擊。第一次去他家,他做的是最普通的家常菜,
只是這些家常菜的分量過少,還加了一些擺盤,我忍不住問:"你可是廚師長,
就做這些家常菜?"他擦著手從廚房走出來,眼神認真:"中餐講究本味,
這些看似簡單的菜,最考驗功夫。而且飯本就是一個補充劑,吃飽就行了,味道好就行了。
”我有時候問他有沒有推薦什么好吃的,他說吃的太多了,都不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對于他來說都一樣的,這瞬間讓我對廚師長了一個幻想破滅。剛開始他做菜一個菜量又少,
又需要很多,盤子我很不理解。后來我才知道,他主攻傳統中餐,
對西餐的創意擺盤并不擅長。有時為了擺盤好看,他會用好幾個小碟子分裝菜品,
結果每次洗碗時,我都對著小山似的盤子發愁。為此,
我們制定了"廚房公約":他做飯盡量少用盤子,我負責洗碗;他掃地,我擦桌子。
但隨著相處漸深,這個約定漸漸失效——婚后,他幾乎承包了所有家務,
笑著說:"你負責吃,我負責做,分工明確。"既然他不能帶我吃我沒有吃過的,
而且他也跟我說因為一些原因,他沒有上過大學,高中就出來工作了。為了我們的以后,
那我就帶他去感受一下我的大學生活,順便吃大學周邊食物,我常吃的就是麻辣燙。
記得戀愛初期,我帶他去吃麻辣燙。在學校后門那家開了十幾年的小店里,
我興奮地挑選食材,往碗里加了兩大勺醋。他看著紅彤彤的湯底,
皺著眉頭嘗了兩口:"這酸味...不會壞了吧?"我這才想起他不愛吃酸,
趕緊解釋是自己失手放多了。他無奈地笑:"長這么大,第一次吃麻辣燙,還是和你。
"那一刻,店里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的臉,卻讓我的心變得格外清晰。螺獅粉很火的時候,
我們又去感受了一下,當然也是他沒吃過的,但那是一段"血淚史"。第一次吃的時候,
因為趕時間我們打包回家吃的,經過一個小時的路程,回到家里面,粉已經吸了不少湯,
有點干了。吃了一半,當天晚上他就開始不舒服想嘔不出來。從那以后,
螺螄粉成了我的"獨享美食"。每次我吃得津津有味時,他都躲在房間里,
笑著抗議:"你這是'投毒'!"4 三餐四季里的愛意結婚后,我們的生活被煙火氣填滿,
但浪漫和驚喜依然在:知道我喜歡吃萵苣絲,不喜歡吃萵苣片,雖然嘴上說比較麻煩,
但實際行動還是切絲;知道我喜歡吃藕條丁,不喜歡吃藕片,就特地去超市買來給我弄,
不論多晚;知道我愛吃披薩,就特地去網上買披薩面團和烤箱給我做……最難忘的是孕期,
我突然特別想吃蘆筍和秋葵,但那個時候由于時間不對,這兩個還沒出現。
他跑遍了半個城市,終于在一家老店里找到了其中一樣,
雖然另外一個之后的某個時刻也吃到了。當他提著已經處理好的秋葵,雖然不是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