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集結兵馬,前往準塔等人失蹤的位置。”
得到授意的多鐸也行動起來了。
每一支小隊搜索的區域和方位都是規劃好的。
也就是具體的失蹤位置,還需要一一探查。
但大體方向卻是早就鎖定了的。
而他們既然發現了龍國的城鎮,那還有什么難找的?
為了盡快替他們大清掙回臉面。
多鐸迅速調動眼下能最快調動的力量,將近三千騎兵。
以及數倍服務于他們的包衣奴才!
迅速前往準塔消失的方位。
想當初他六七千的鑲白旗面對十倍于己的明軍隊伍。
照樣打得他們愴惶逃竄。
在他看來,他們大清是世界上最強的勇士。
這是一場場勝利堆積起來的自信。
只要不是什么要塞,只是一個小城的話,那能有多少兵力?
還不是分分鐘拿下?就算是要塞。
以他們騎兵的機動力,這龍國又能拿他怎么樣?
這個面子若是不找回來。
不僅是他大哥多爾袞會問罪于他!
他們剛剛拿下,還不是很穩定的中原王朝怕也會橫生變故。
到那時候必會動搖他們在中原王朝的根基。
這是絕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唯有彰顯自己的強大,才能威懾漢人。
才能讓這龍國低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鐵蹄聲噠噠作響,所過之處,煙塵滾滾,頗有踏破山河的雄壯氣勢!
疾馳駿馬上,多鐸抬頭向上一看,看著那浮現出來的財富排行榜前三王朝!
【第三名:大唐。】
【第二名:宋朝。】
【第一名:龍國。】
隨后眼睛不由得瞇了起來,露出了貪婪的笑意。
“這龍國除了糧食儲量驚人外,財富竟也是第一嗎?!”
“看來這一趟,收獲不會少,就是不知道這龍國能富裕到什么程度?”
這幾天龍國皇城的生活都映在世人眼中。
除了使用紙幣外,他們也看到了黃金白銀是龍國貨幣基礎的硬通貨。
越想越是心中難耐……
畢竟大唐,大宋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富裕。
這龍國能在這兩個王朝之上。
其富裕程度想必也相當驚人。
這一個排行榜一出來,各王朝之人瞬間沸騰。
【嬴政:龍國,竟然又是這個龍國排行第一?】
【朱元璋:我大明這一次竟然連前三都進不去,不過……這都怪大元殘暴,戰亂過于頻繁,留下一地爛攤子。】
他統治天下時,天下已經在漢人手里丟了數百年!
數百年的異族統治,加上大元末期各種戰亂。
他想要發展起來,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不像大唐李世民有些底蘊。
不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最大程度減少了中原內部的戰爭。
這兩個王朝的基礎比起他大明來說,要深厚太多了。
這一次輸得倒也好像沒那么不可接受。
【李世民:果然一個國家能再上榜,而且龍國以商救農,發展如此繁華,也大概率能上排行榜,只是沒想到這一次還是第一名。】
【趙匡胤:不過第一也不一定就能獲得天幕獎勵,最重要還是要得到世人的認可。】
比別的,他或許還沒什么信心。
但是比財富的話,他還是蠻有信心的。
因為這些年他大宋的經濟是蹭蹭的往上漲。
【魏征:兩榜第一,真是難以想象!】
【房玄齡:應該后面不可能再是第一了吧,一個國家有一個比歷代王朝都強的優點,已是十分了不起,現在卻能在兩個方面成為歷朝歷代之首,應當是極限了。】
【嬴政:可惜,又不是我大秦所擅長的!】
嬴政覺得大秦最強之處,應在征戰這軍事方面。
【忽必烈:本來就因為糧食產量驚人遭人惦記,如果財富真的凌駕唐宋,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忽必烈一句話頓時讓熱絡的天幕一下子都沉寂下來。
這警醒不單單是龍國,而是每一個王朝!
【高銘:還請各位不要有不該有的想法,我們龍國雖然愛好和平,但也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聽著高銘這話,眾帝忽然有一種古怪的不協調感。
如果先前的小插曲是真的。
那試問哪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子民。
能夠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搞定一支正規軍小隊?
而且還不是步卒,而是騎兵!
一個能夠滅掉舊王朝的強大騎兵。
所以直到現在,他們確實都更愿意相信那支小隊是運氣不好。
正好找到了一個重要的要塞,又被設下了埋伏。
才在這么短時間內全軍覆沒的。
不過天幕不會因為他們的各種想法而受到影響。
排行第三的大唐王朝財富榜開始播放了。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登臨皇位。
他端坐皇位之上,一次次朝議的畫面切換間。
一道道命令發往全國各地……
他授田于民,保障農民的基本生存。
而他授田不僅僅是授予男丁。
就連寡婦,奴婢,工商業者也有田地。
這讓全國耕地比之隋末增強了一倍多。
同時嚴懲豪強非法占有他人田地。
規定土地交易需官府批準,盡可能遏制門閥擴張。
在唐初,曲轅犁普及江南,使耕種效率提升三倍!
在這種原始社會結構中,農業的提升,就意味著經濟的提升……
在基于這均田制的基礎上,推行了“租庸調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讓百姓們可以用錢貨折抵役期。
讓百姓們可以自由選擇服役或上交貨物,實際賦稅比之前朝少了一半左右。
同時靈活的選擇,也解放了勞動力!
讓百姓們能減去服役時間,從而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而在商業上,他廢除了隋五銖,重鑄貨幣,讓錢重統一。
促進了不同州府間的貿易。
尤其是重視絲綢之路,興建驛站,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系。
借助大唐上的影響力。
讓東西方貿易往來,胡商急速增加。
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發達。
以絲綢,瓷器等手工業產品,與胡人交換玻璃,香料等物品。
精簡重視少府監,集中管理絲綢,瓷器,兵器的生產。
還給私營的手工業免稅,便利商人,一定程度倡導商業。
讓長安西市的商鋪暴至數萬家,其中胡商商鋪將近有三分之一……
以至于在這個時期,長安隨處可見來自大唐以外的諸多異域人種。
雖然此時大唐還沒發展至巔峰,卻已是有萬國來朝的盛世之象。
【嬴政:沒想到這大唐也頗為重視商業,而且政治影響力也非同一般,竟能讓這么多異國人來中原經商,氛圍似乎還不錯,確有明君之相。】
【劉邦:這么看來,商業確實是讓一個國家快速富有的辦法,只不過……就算是這被后來者稱為千古一帝的后世君主,還是沒能借助這一行業,讓百姓們的田產免于被人惦記和侵占,不然之前的糧食榜,說不定也有大唐的一席之地!】
【趙匡胤:那位龍國君主的想法確實太大膽了,我大宋也推行商業,但也不敢對農業進行那么大刀闊斧的改革!】
【魏征:好像有些不對,我記得現階段有些事還在準備階段,但天幕已經播放了,難道說,這播放的不止是當前,而是與當前皇帝有關的整個時代?甚至是時代前后的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措施?】
【朱元璋: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的吧,再者說,你們對我們來說,也已經是歷史,這些事都是既定歷史中注定會發生的。】
朱元璋,多爾袞,趙匡胤等人卻沒覺得有什么不對。
先前連過去發生的事都能呈現。
那對他們來說,大唐也好,大秦也罷。
這都是過去之事。
當然這似乎有一個范圍,那就是局限于當代帝王時間尺度來,前后偏差不會太大。
【忽必烈:再怎么樣,有些污點是難以洗掉的,我看唐皇李世民如此勵精圖治,也有洗脫污名的嫌疑吧。】
【朱元璋:玄武門之變,弒兄囚父么?確實不妥,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他或許是正確的,就算是大唐之后,也鮮有萬國來朝的盛世之象!】
【朱棣:確實,至少歷史證明唐皇是一位明君!】
說這話時,朱棣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李世民欣慰自己的功績得到肯定的同時。
卻也是有苦自知。
如果不是五姓七望牢牢掌控了太多賺錢的渠道!
在他繼位前期,處處受制于門閥世家。
他又何必如此鋌而走險,這么大力的推行商業。
畢竟他是提倡以德治國的!
但商業是最容易敗壞道德的!
之后畫面切換到了李世民的后宮。
所見畫面,卻讓前朝歷代皇帝很是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