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這輩子最后記得的,是刺耳的剎車聲和劇烈的疼痛。那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樣,
騎著那輛二手電動車趕去農業技術院。天空陰沉沉的,預報說會有暴雨。她看了眼手機,
已經八點四十了,遲到要扣五十塊錢。紅燈亮著,但左右都沒車,她一咬牙,
擰動油門沖了出去。然后就是刺眼的車燈,尖銳的喇叭聲,和左側那輛突然拐彎的山地車。
"砰——"世界天旋地轉,馮玉感覺自己飛了起來,然后重重摔在地上。
劇痛從全身各處傳來,她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識。"娘,
娘你醒醒..."稚嫩的童聲在耳邊響起,馮玉皺了皺眉,感覺頭痛欲裂。她緩緩睜開眼睛,
映入眼簾的是一張臟兮兮的小臉,看起來不過五六歲,正用擔憂的眼神看著她。
"這是哪兒..."馮玉想說話,卻發現嗓子干得冒煙。"娘醒了!爹,娘醒了!
"小女孩歡呼著跑開了。馮玉這才發現自己躺在一張硬邦邦的木板床上,
身上蓋著打滿補丁的棉被。屋子低矮昏暗,泥巴墻上貼著幾張已經發黃的報紙,
角落里堆著幾個破舊的瓦罐。"我這是..."馮玉掙扎著坐起來,一陣眩暈襲來。
不屬于她的記憶如潮水般涌入腦海。1965年,紅旗公社,馮家村。她是馮玉,30歲,
和穿越前一樣,只不過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丈夫叫馮曉大,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穿越前,
她沒有結婚,也沒有遇到真愛。沒有想到,穿越過來不但結婚,還有五個孩子。"我穿越了?
"馮玉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得倒吸一口涼氣。門簾被掀開,一個身材瘦削的男人走了進來,
身后跟著剛才那個小女孩,還有四個年齡不一的孩子,最大的看起來有十二三歲,
最小的還在蹣跚學步。"玉兒,你可算醒了。"男人——她的"丈夫"馮曉大松了口氣,
"昨兒個你暈倒在自留地里,可把孩子們嚇壞了。"馮玉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什么。
她三十歲未婚,在現代社會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為房租和花唄發愁,
怎么一轉眼就成了五個孩子的媽?【叮!種田致富系統激活成功!
】一個機械音突然在腦海中響起,馮玉差點驚叫出聲。
【宿主:馮玉年代:1965年地點:馮家村家庭成員:丈夫馮曉大,
五個孩子當前任務:解決今日溫飽問題獎勵:10斤玉米面,5個雞蛋】馮玉眨了眨眼,
眼前浮現出一個半透明的界面,上面顯示著她的基本信息和任務內容。"系統?
"她在心里試探著問道。【本系統旨在幫助宿主適應六十年代農村生活,
通過完成任務可獲得現代物資及農業知識。請宿主努力種田,帶領家人走向富裕生活。
】馮玉深吸一口氣,看來老天爺給了她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雖然這個開始有點...特別。
"娘,我餓..."最小的孩子扯著她的衣角,眼巴巴地看著她。
馮玉這才注意到五個孩子都面黃肌瘦,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馮曉大的褲腿短了一截,
露出瘦骨嶙峋的腳踝。"我...我去做飯。"馮玉下了床,腿還有些發軟。
根據原主的記憶,廚房應該在屋后。所謂的廚房不過是個草棚子,一口鐵鍋架在土灶上,
旁邊放著幾個缺口的碗。馮玉掀開米缸,里面只剩下薄薄一層粗糧,還不夠一家人吃一頓的。
"這也太窮了吧..."馮玉小聲嘀咕。【檢測到宿主面臨溫飽問題,是否領取新手禮包?
】"領取!"馮玉毫不猶豫地回答。下一秒,灶臺上憑空出現了一個布袋子,
里面裝著金黃的玉米面,還有五個新鮮的雞蛋。馮玉瞪大了眼睛,伸手摸了摸,是真實的!
有了這些,至少今天不用餓肚子了。馮玉挽起袖子,開始生火做飯。雖然沒在農村生活過,
但原主的記憶幫了大忙,她很快點燃了柴火。"娘,今天吃什么?
"大女兒馮小花扒在門框上問。"玉米餅和雞蛋湯。"馮玉笑著說,把玉米面倒進盆里,
加水和面。孩子們歡呼起來,連馮曉大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哪來的細糧?
""我...我昨天去公社換的。"馮玉隨口編了個理由,
心里慶幸這個年代沒有監控攝像頭。當金燦燦的玉米餅和飄著蛋花的湯端上桌時,
五個孩子的眼睛都亮了。馮玉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鼻子有些發酸。在現代社會,
這樣的食物再普通不過,可在這里卻是難得的美味。"慢點吃,別噎著。
"馮玉給每個孩子盛了湯,又給馮曉大夾了塊餅,"你也多吃點。
"馮曉大憨厚地笑了笑:"你吃,你身子剛好。"飯后,馮曉大要去生產隊干活。
馮玉根據記憶知道,現在是集體勞動,按工分分配糧食。"今天公社開會,
說要搞'三自一包'。"馮曉大出門前說,"可能要分田到戶了。"馮玉心頭一跳。
1965年,正是農村政策開始松動的時期,雖然大方向還是集體經濟,
但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試行包產到戶。如果能分到地,加上她的系統..."你去吧,
家里有我。"馮玉送走丈夫,轉身開始收拾簡陋的屋子。五個孩子中,大女兒馮小花十二歲,
已經能幫不少忙;二兒子馮鐵柱十歲,
調皮但勤快;三女兒馮小梅八歲;四兒子馮小剛六歲;最小的馮小寶才三歲,還需要人照顧。
"小花,帶弟弟妹妹去挖點野菜。"馮玉吩咐道,"注意安全,別走太遠。"孩子們離開后,
馮玉才有時間好好思考現狀。她打開系統界面,仔細研究起來。
務:解決今日溫飽問題(已完成)獎勵已發放新任務:開墾一片自留地獎勵:優質蔬菜種子,
農業知識手冊】馮玉眼睛一亮。有了種子和知識,她就能種出更好的莊稼。雖然沒種過地,
但她大學時參加過學校的農耕社團,加上系統幫助,應該沒問題。傍晚,馮曉大回來了,
臉上帶著罕見的興奮:"真的分地了!咱家分到兩畝水田,三畝旱地,還有一片自留地!
"馮玉心中一喜:"什么時候開始種?""明天就去丈量。"馮曉大搓著手,"公社說,
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玉兒,咱們的好日子要來了!
"看著丈夫黝黑臉上綻放的笑容,馮玉突然覺得,穿越到這個年代也許不是壞事。
至少在這里,通過勤勞真的能改變命運,不像在現代社會,再怎么努力也買不起一間廁所。
"咱們一起努力。"馮玉握住馮曉大粗糙的手,"讓孩子們都吃飽穿暖,將來還能上學。
"馮曉大重重點頭,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第二天一早,馮家全家出動去看分到的地。
水田位于村東頭的小河邊,旱地在山坡上,自留地則在屋后不遠處。"這地不錯。
"馮曉大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好好侍弄,一畝能打三四百斤稻子。
"馮玉也學著丈夫的樣子檢查土壤,同時在心里詢問系統:"有沒有改良土壤的方法?
"【檢測到宿主已擁有自留地,獎勵優質蔬菜種子一包,農業知識手冊已存入系統空間。
土壤改良建議:施加有機肥,輪作休耕。】馮玉悄悄從系統空間取出種子,
是白菜、蘿卜和西紅柿的種子,包裝上還印著"高產抗病"的字樣。"曉大,
我想在自留地種點菜。"馮玉提議,"孩子們需要補充營養。
"馮曉大有些猶豫:"現在種菜是不是晚了?而且咱們沒多少菜種...""我這兒有。
"馮玉掏出種子,"上次去公社換的,一直留著。
"馮曉大驚訝地看著妻子手中的種子:"這么好的種子哪來的?""就...跟人換的。
"馮玉支吾道,趕緊轉移話題,"咱們先把地整出來吧。"接下來的幾天,
馮玉和馮曉大起早貪黑地開墾自留地。有了系統的農業知識,
馮玉知道如何合理密植、間作套種,這讓馮曉大很是驚訝。"玉兒,你咋懂這么多?
"一天晚飯后,馮曉大好奇地問。馮玉正給最小的馮小寶喂玉米糊糊,
聞言手一頓:"我...我小時候跟外婆學過。"馮曉大點點頭,沒再多問。
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從不多想,只覺得妻子病好后變得能干了,是好事。
村里人很快注意到馮家的變化。先是飄香的玉米餅味道引來了鄰居的詢問,
接著是馮家自留地里整齊的菜畦和茁壯的菜苗。"馮家媳婦,你這菜種得真好。
"路過的村民贊嘆道。馮玉謙虛地笑笑:"運氣好,碰上了好種子。"但并非所有人都友善。
隔壁的王嬸就經常陰陽怪氣:"喲,馮家這是發了橫財啊,天天吃細糧。"馮玉知道,
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眼紅的人不少。她必須小心行事,既要用系統改善生活,
又不能太引人注目。夜深人靜時,馮玉躺在硬板床上,
聽著身邊馮曉大的鼾聲和孩子們均勻的呼吸,思緒萬千。她想起了現代社會的便利生活,
想起了未完成的報表和沒還完的花唄,也想起了孤獨的公寓和冰冷的外賣。在這里,
生活艱苦,但一家人擠在一起取暖;食物粗糙,但孩子們吃得香甜;勞動繁重,
但每一滴汗水都能換來實實在在的收獲。"也許這就是我的新生活。"馮玉輕聲自語,
在月光下露出了穿越以來的第一個真心笑容。1965年的春天來得格外晚。河北平原上,
料峭的寒風依舊在光禿禿的田野上肆虐,卷起陣陣黃土。
馮玉緊了緊頭上已經洗得發白的藍布頭巾,把懷里剛滿三歲的小五往棉襖里又裹了裹。
這孩子生下來就瘦弱,如今已經三歲了,看起來還像只小貓似的。"娘,我餓。
"六歲的四丫頭拽著她的衣角,眼巴巴地望著她。馮玉蹲下身,
用粗糙的手掌抹去女兒臉上的塵土:"再忍忍,等你爹回來就有吃的了。
"她抬頭望向村口那條土路,心里默默計算著時間。馮曉大天不亮就背著雞蛋去集市了,
按理說早該回來了。自從去年冬天公社把自留地還給了各家各戶,
他們總算能在屋后那片巴掌大的地上種點菜,養幾只雞。
馮曉大隔三差五偷偷把雞蛋拿到集市上賣,換點糧食回來,這才勉強沒讓五個孩子餓死。
"馮玉!你家曉大回來了沒?"隔壁王嬸的大嗓門從院墻那邊傳來。馮玉心里一緊,
勉強擠出個笑容:"還沒呢,王嬸。""哼,又去搞資本主義那一套了吧?
"王嬸那張刻薄的臉上露出譏諷的笑容,"我可告訴你,現在政策變了,
搞'三自一包'是允許的,你們家那點自留地算什么?我家老李說了,
公社馬上要重新分配土地,誰家勞動力多,誰就能多包地!"馮玉沒接話,
只是低頭拍了拍四丫頭的背。王嬸家只有兩個孩子,丈夫又是生產隊會計,
自然看不上他們這種拖家帶口的困難戶。太陽漸漸西斜,馮玉把五個孩子安頓在炕上,
自己坐在門檻上剝玉米。最小的五娃餓得直哭,她只好把干癟的乳房塞進孩子嘴里。
奶水早就沒了,可孩子吮吸的動作至少能讓他暫時安靜下來。直到天完全黑透,
馮曉大才躡手躡腳地推開院門。月光下,他的臉色慘白,背上的竹筐空空如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