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春,上海黃浦江畔,潮濕的江風裹挾著硝煙與鐵銹味撲面而來。碼頭邊,
一艘遠洋客輪緩緩靠岸,白清川站在甲板上,凝視著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他身著筆挺的西裝,身姿挺拔,右手緊緊握著一塊老舊的銀色懷表,
那是他這么多年來從未離身的物件,承載著一段塵封多年的往事。
懷表表面的鍍銀層早已斑駁,歲月的侵蝕讓它褪去了昔日的光彩,卻增添了幾分古樸與厚重。
藤蔓狀的暗紋雕刻在表殼上,歷經時光打磨,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不清,
但依然能看出當初工藝的精湛。八年前,
父親白崇山將年僅十六歲的他送上遠赴歐洲的郵輪時,上海灘的格局還未如此復雜。
如今歸來,昔日的十里洋場早已成了各方勢力角逐的修羅場。白清川抬手整理了一下領帶,
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冷笑,他知道,屬于他的戰場,才剛剛開始。
在那風云變幻、局勢波譎的民國上海灘,白清川身為軍閥世家的子弟,
自幼便在權力與陰謀的旋渦邊緣游走。他的眉眼間透著與生俱來的冷峻與威嚴,高挺鼻梁下,
薄唇常抿成堅毅的線條,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仿佛能洞察這座城市的每一處暗流,渾身散發著上位者的氣場。
他的成長歷程滿是坎坷與挑戰。小時候,父親便嚴格教導他權謀之術與軍事韜略,
常帶他出入軍營,觀摩士兵操練,白清川八九歲時,便能騎馬馳騁,
指揮一小隊士兵進行簡單演練,那沉穩的模樣,絲毫不輸成年將領。稍大些,
被送往國外進修軍事與經濟,歸國后,迅速接手家族在上海的部分勢力。此時的上海灘,
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爭斗不斷。白清川剛回國,便卷入一場商會控制權的激烈紛爭。
商會的老牌勢力妄圖將新興商業力量打壓下去,而白清川敏銳察覺到新興產業的潛力,
決意扶持這些力量,以此擴充自身影響力。回到白公館的當晚,父親白崇山便將他叫進書房。
紅木書桌上攤開著一張泛黃的上海灘地圖,密密麻麻標注著各方勢力的分布。
白崇山指間夾著雪茄,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嚴厲而深沉:“清川,你在國外學了八年,
現在是時候學以致用了。商會的控制權之爭,為父年事已高,已經不中用了,
這上海灘終究是你年輕人的天下,關系著我們白家在上海的根基,你必須拿下。
”白清川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地圖上標著“鼎豐商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