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天幕重新亮起,屏幕上顯現出一行字跡:
【10年統一六國!秦朝強盛至此,為什么14年就崩潰了?】
看見這個標題,嬴政嘩的一下站起來,天幕這是聽見他內心的呼喚了,從這里面他應該能夠窺見大秦滅亡的原因了。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他就能找到辦法挽救秦國。
“來人,準備絹布和筆墨,將天幕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抄錄下來,抄錄最全的人朕重重有賞賜。”
原本跪在地上的胡亥和趙高則是看著天幕一臉的灰敗。
胡亥還好,不管怎么樣他都是始皇帝的兒子,最嚴重不過貶為庶人趕出王宮去,而他,若是天幕講了他未來所做的事情,觸怒了始皇帝,他趙高命休矣。
趙高不傻,如果未來他真的像天幕所講的那樣矯詔篡位,想也知道,他和胡亥上位之后一定是做了許多奸惡的事情,才會導致大秦帝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崩潰倒塌。
李斯也同樣緊張的看著天幕,待會就會知道他到底在這場大秦的政變中扮演者什么樣的角色了,這決定著他之后的生死。
漢文帝時期。
賈誼看著天幕上出現的標題,知道天幕這是要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
之前他所作《過秦論》一文,在里面也分析了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他認為秦朝這樣一個統一了六國的龐大帝國之所以會在一統天下之后短短十四年就崩塌,就是因為秦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攤開來講就是在秦兼并六國后,原本社會應該進入安寧和休養生息的時刻,但是作為帝國的掌權者秦始皇卻急功近利。
十余年來不斷進行龐大的工程建設,征發百姓勞力,人不是器械,才會導致社會承受不住這種橫征暴斂,民怨沸揚,天下反秦。
“不知道天幕和我的觀點是不是一樣的,或許我還可以從天幕所講的內容里發現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其他原因。”
【公元前230年到221年,秦國以絕對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在短短十年內就相繼滅掉了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然而如此強大的秦國卻在統一后14年就迅速滅亡,或者更夸張的說,在秦二世胡亥上位僅僅三年就滅亡了。】
章臺殿內一陣安靜。
所有人都懼怕于王座上的那個周身此刻正散發著恐怖低壓的帝王,沒有人敢發出一點聲音。
嬴政陰沉地目光死死地盯著跪在地上抖如糠篩的胡亥。
三年就將朕的大秦給敗光了,胡亥這個無能的鼠輩,沒有實力,不會治理國家搶什么皇位?
嬴政不反感皇子之間為了權利而爭奪,胡亥雖然和趙高矯詔上位,但是他要是有那個能力把大秦帝國治理好就算了,可是偏偏他自己是個無能的。
不但無能,甚至還把他的大秦帶到溝里了。
此子野心極大,又蠢又毒,還無能至極,斷不可留。
還有趙高,嬴政又將目光望向一旁的趙高。
胡亥小的時候聰明伶俐,又乖巧又得他心,若不是天幕透露,他是怎么樣都無法相信自己一直以來喜歡的兒子竟然會變成這般。
定是趙高這廝教壞了胡亥,教壞了他的兒子。
枉費他之前還對趙高如此信任,覺得他精通律法,學識淵博,這才讓他做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的老師。
結果他就是將胡亥教成這樣的?
等天幕放完這個視頻,趙高斷不可留,直接腰斬于市。
【翻看我們的歷史課本呢,上面對于秦朝的滅亡其實寫的比較籠統。
基本上就是把秦朝的滅亡歸結于大一統之后秦朝的各種暴政和胡亥趙高玩弄權術和瞎折騰。
比如:完成統一后的秦始皇窮兇極奢和大興土木,秦二世殘忍昏庸,致使階級矛盾和統一階層內部的矛盾激化的。
實際上秦國的暴政并不是統一之后才出現的,而是已經延續了上百年,并且也正是因為這種暴政,才讓秦國能夠在戰國七雄里快速成長,并最終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
那么,這種暴政到底是什么?
它為何能讓秦國快速崛起?
而秦國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又到底是什么?
兩千年來,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許多人眾說紛紜。
那么今天我們就試圖從維護皇權統治這個封建帝王一以貫之的政治目標來解讀這2000多年來我國大一統王朝興衰迭代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天幕的這些問題逐一拋出來,同樣也引起了各朝各代的史學家們的深入探討。
“秦國的暴政就是不施仁義。
不能否認他修建長城,修建直道馳道等這些工程是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的。
但是修建華美的宮殿,大型的陵墓,純粹就是他個人的奢靡享樂。
并且這些所有的大型工程都被秦始皇集中在一起動工,這就需要極大的民力。
可是人終究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軀,并不是器械,他們也渴望能夠家人團聚,能夠生活安定,可是秦朝不允許,所以天下才會苦秦久矣。”
賈誼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苛待百姓。
晚唐時期。
觀看天幕講秦朝滅亡原因的杜牧也發出了自己的觀點: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當然,歷史是復雜的,今天我也只是選了一個特定角度去解釋它,現在咱們正式進入正題。
要解釋秦朝崩潰的原因,就要先搞清楚他崛起的密碼是什么。
我們還先看課本,上面的解釋是商鞅變法是秦國國富兵強,確實課本上這淺顯的一筆就是秦國崛起的關鍵。
但是為什么商鞅變法了秦國就崛起了呢?
而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秦志,它的本質又是什么呢?
其實商鞅變法的核心就一個,就是為了讓朝廷盡可能的汲取和控制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秦國的每一代統治者,他們的所作所為,目的都是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比如我們來看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