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晨的相遇夏日的清晨六點,城市剛剛蘇醒。林夏站在公司陽臺上,
俯瞰著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他今年三十歲,在一家跨國企業擔任部門經理,年薪可觀,
外人眼中他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最近的日子過得如同嚼蠟。
"又是一天。"林夏揉了揉太陽穴,關掉了提醒他明天重要會議的鬧鐘。
他想起昨夜刷到的朋友圈——大學室友張強在冰島釣魚,照片中他站在極光下,
臉上掛著自由而滿足的笑容。"人生意義"四個字突然閃過腦海。公司今天加班,
林夏決定請假一天,去城市里走走。手機屏幕上顯示著天氣預報:"晴,28°—36°,
微風。"第一站是菜市場。七點鐘,這里已經開始熱鬧起來。空氣中彌漫著新鮮蔬果的清香,
攤位間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一曲城市晨曲。"老板,這個菠菜怎么賣?
"一位大媽正在和攤主討價還價。"三塊五一斤,今天早晨剛摘的。"攤主回答。
林夏走近一看,攤主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皮膚黝黑,背有些駝,
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腰間系著一條褪色的圍裙。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爺爺。"老伯,
您幾點起來的啊?"林夏隨意問道。老人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慈祥,"五點就來了,
新鮮菜得趕早。""這活累吧?""干了一輩子了,咋說呢,苦是苦,但人總得活著。
"老人笑了笑,繼續整理他的菜攤。林夏又問道:"您覺得這樣過日子有意義嗎?
"老人抬起頭,略顯驚訝:"意義?娃啊,這不就是生活嗎?每天賣點菜,孩子們能吃上飯,
孫子上學能有錢,我就滿足了。""滿足就是意義嗎?"林夏若有所思。老人沒再回答,
只是問道:"小伙子,要點啥?你看看,這菠菜新鮮著呢!"與老人的對話雖然短暫,
卻讓林夏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思考。他離開菜市場,決定去了解一下不同人的生活。
第二章:烈日下的環衛工七點半,林夏來到了城市的主干道。這里車水馬龍,行人匆匆。
一位身穿橘紅色工作服的環衛工正專注地清掃著街道。他決定上前搭話。"師傅,您好,
請問您貴姓?""我姓王。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嗎?"王師傅停下手中的掃帚,
有些警覺地問。"我叫林夏,想跟您聊聊,了解一下您的工作和生活。
"林夏露出友好的微笑。"哦,聊天啊。不過我還要工作,沒那么多時間。
"王師傅看起來很忙碌。"沒關系,我就耽誤您幾分鐘。"林夏拿出手機,調到錄音模式,
"這樣可以嗎?"王師傅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行吧,就幾分鐘。""王師傅,
您每天幾點開始工作?""我們四點就上崗了,得趕在大家出門前把街道打掃干凈。
""四點?天還沒亮呢!""是啊,這行就是起得早。我每天早上掃完主要街道,
中午還能回家吃個飯,睡個午覺。下午四點再接著干,晚上八點左右收工。
""每天工作這么長時間,累不累啊?"王師傅笑了笑,"累是肯定的,但習慣了就好。
這活雖然簡單,但責任重大。你想想,如果街道不干凈,大家出行會舒服嗎?
""您覺得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意義?哎,說實話,我沒什么大志向。
就是想著把地掃干凈,讓城里人有個干凈的環境。看到大家踩著干凈的地面走路,
我就覺得這活干得值。"王師傅頓了頓,"有時候,那些上班的人走得急,還會多看我一眼,
跟我說聲'謝謝',我感覺挺暖心的。"林夏注意到王師傅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滿足。
"那您有想過換工作嗎?""想啊,怎么不想?可是我沒文化,年紀也大了,
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再說了,這活兒雖然累,但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比起工地上的兄弟們,
我已經很知足了。"林夏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謝謝您,王師傅。""別客氣,小伙子。
你們年輕人要記住,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干干凈凈的,不管是地上的垃圾還是心里的負擔,
都得清理干凈。"王師傅笑著說。與王師傅告別后,林夏繼續他的探訪之旅。
第三章:面館里的煙火人生上午九點,林夏來到了"老周面館"。
這家隱藏在小巷深處的面館,每天早上排長隊,是本地人心中的美食圣地。他記得,
每次加班到深夜,都會懷念這碗熱騰騰的面條。走進面館,香氣撲鼻而來。
一位身材壯實的中年男子正熟練地揉著面團。"師傅,您是老周嗎?""是啊,小伙子,
要吃面嗎?現在早了點,還沒正式開賣。"老周笑著說。"不急,我找您有點事。""有事?
"老周擦了擦手上的面粉,"坐下說。"林夏在他對面坐下,遞上一張名片,"我叫林夏,
最近在做一個關于生活意義的小研究,想了解一下您的故事。"老周接過名片,瞥了一眼,
"林經理啊,不過我只知道面條,不懂啥'意義'。""沒關系,就從您的人生故事開始吧。
"林夏微笑著說。老周邊揉面團邊說道:"我十六歲就跟著我爸學做面。那時候在鄉下,
沒啥好吃的,一碗手工面就是最奢侈的享受。二十歲那年,我帶著媳婦來城里擺攤,
后來租了這家小店面,一干就是二十五年。""這么久啊!""是啊。剛開始幾年,
生意不好,房租都付不起。我老婆就跟我說:'老周,咱們回去吧。'我沒同意。我說,
咱們再堅持堅持,總會有轉機的。"老周的臉上浮現出回憶的笑容,"后來慢慢就好了,
我做的面有人喜歡,街坊鄰居都成了熟客。""那二十五年里,您覺得最艱難的是什么?
""最艱難?"老周停下手中的活,思考了一會兒,"大概是零八年金融危機那會兒吧。
城里人都不愿意出來吃飯,面館冷冷清清。有天晚上,我和我老婆坐在店里,
數著手里剩下的最后幾塊錢,想著明天要是還不開張,就只能把店盤出去了。""后來呢?
""后來啊,有個老顧客,看我們可憐,就拉了一群朋友來吃飯。他說:'老周,
你家的面條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再難吃也得支持!'其實他每次都夸我面做得好。
"老周憨憨地笑著。"這件事讓您有什么感悟嗎?"老周想了想,"可能就是堅持吧。
再難的時候也咬咬牙,說不定轉機就在下一個客人身上。人活著,總得有點盼頭。
"林夏點點頭,"那您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么?"老周放下手中的搟面杖,認真地看著林夏,
"意義這東西啊,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對我來說,就是每天做一碗好面,讓大家吃得開心。
看到客人吃得滿意,我的日子就有奔頭。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林夏若有所思,
"簡單卻深刻。""簡單點好,太復雜了想不明白。"老周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好了,
不聊了,我得準備開工了。小伙子,想吃什么面?我給你來一碗最好的。
"第四章:工地上的夢想上午十一點,烈日當空。林夏來到市中心正在建設的高樓工地。
這里機器轟鳴,塵土飛揚。"對不起,工地重地,外人不得入內。"一名保安攔住了林夏。
"不好意思,我想找一位建筑工人聊聊,就耽誤幾分鐘。
"林夏出示了自己的記者證(其實只是公司的工作證,但他臨時發揮了一下)。
保安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最終放行:"去吧,但別到處亂走,注意安全!
"林夏找到一位戴著安全帽、正在搬運磚塊的工人。他皮膚黝黑,衣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師傅,您好!我是...""你是記者吧?"工人放下磚塊,接過話茬。"啊?
您怎么知道?"林夏有些驚訝。"來我們工地采訪的記者多了,
有的還偷拍我們辛苦的樣子博同情。我一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了。
"工人笑著指了指林夏的鞋子和手,"你的鞋子和手都很干凈,不像是干活的人。
"林夏有些尷尬,"抱歉讓您誤會了,我確實不是記者。我叫林夏,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
想了解一下建筑工人的生活。"工人打量了林夏一番,"你是真想知道,
還是學校布置的作業啊?""真想知道。"林夏認真回答。"好吧。我姓李,
干了二十多年建筑工了。"老李卷起袖子,露出布滿老繭的手,"想問什么就問吧。
""您為什么選擇做建筑工人?""這還用選?咱農村出來的娃,沒啥文化,只會干活,
建筑工地收入相對高點,就干這行了。"老李抹了把汗,"開始那幾年,真苦啊,風吹日曬,
腰酸背痛。""那您現在還在干這個,是因為習慣了,還是有其他原因?"老李沉吟片刻,
"說實話,現在也累,但家里三個孩子要養,老人要養,不干這個怎么辦?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再苦也得干。""除了養家,您還有別的追求嗎?
"老李的目光突然變得溫柔,"有啊。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在家鄉修條馬路。我們村太窮了,
路不好,孩子上學要走很遠。我攢了點錢,就想著能幫村里做點實事。
"林夏被老李的目光觸動,"那您覺得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意義?"老李撓了撓頭,
"我文化水平不高,說不來啥大道理。但我知道,能讓我家人吃飽穿暖,
能讓村里孩子有書讀,我就覺得有意義。""您想過改變自己的命運嗎?""改變命運?
"老李苦笑,"以前想過,現在不怎么想了。兒子今年考上大學了,
我這輩子算是看到希望了。"林夏認真記錄著,"謝謝您,李師傅。"老李擺擺手,
"別說這些了,活還沒干完呢。看你長得白白凈凈的,應該是個讀書人,好好學習,別像我,
一輩子就困在這工地了。"林夏告別了老李,繼續他的探訪之旅。
第五章:背簍里的堅持午后,林夏來到城郊的農貿市場。在這里,
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背著竹簍叫賣菜的婦女。"阿姨,您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嗎?
"婦女轉過身,露出一張被曬得黝黑的臉,"嗯,我住在山那邊的村里。小伙子,要買菜嗎?
自家種的,很新鮮。""我想跟您聊聊,可以嗎?""聊啥?"婦女警惕地看著林夏。
"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生活,沒有惡意,就當是做個記錄。"林夏掏出工作證證明自己的身份。
"哦,你是記者啊。"婦女松了口氣,"我叫張姐,來城里賣菜十多年了。""張姐,
您每天都來賣菜嗎?""基本上是,除非有特殊情況。早上四點就得起床,
家里還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顧,忙得不得了。"張姐嘆了口氣。"這么辛苦,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