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豬崽后,喬南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幾只小豬崽上。
這個可關乎到以后能不能吃上肉。
這段時間不是喝大米粥,就是喝小米粥,都喝膩了。
小豬就養(yǎng)在收山貨的宅子里,喬南枝親自照看。
除了她,誰都不允許觸碰。
雖然豬沒什么見不得人的,可喂的東西見不得人。
喬南枝給豬崽喂紅薯、大米。
這要是讓手底下的人看見了,要是讓百姓知道了,她一直維護的好名聲一準得崩。
哪怕她解釋豬崽子很重要,也沒人會理解她。
實在是有太多的人吃不飽。
在這種年代,她這種行為就是糟蹋糧食。
是要遭天譴的。
為了避免各種誤會,喬南枝干脆自己動手。
喂了幾天,小豬崽子活蹦亂跳,狀態(tài)良好。
百姓家里的地該種的也都種上,喬南枝再次把民工召集起來。
今天要開始種紅薯。
喬南枝從掐藤開始,手把手的教。
先掐了一段二十公分左右的紅薯藤,舉在手中:“都看到了沒有,大概就是這么長,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長。”
“全部掐好之后,一捆一捆搬到地里去,注意,這個就是種子,是用來種的,別踩爛了。”
???
看著她手中綠油油的嫩芽,眾人呆若木雞。
最后還是李謙委婉問道:“……大人,這真能種?”
這嫩芽埋到土里,這不爛了嗎?
他雖然是個書生,但卻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基本的農(nóng)業(yè)常識還是知道的。
哪有把這根野菜一樣的嫩芽埋到土里的,這要是能種出糧食來,那才見鬼了。
他都如此,底下一直跟莊稼打交道的百姓們意見就更大了。
見有李謙帶頭開口,大家也紛紛說出自己的不滿。
“大人,種地能兒戲,這個東西還不如掐回家里煮了充饑。”
“就是,這個要是埋地里,那不白耽誤工夫嗎?”
他們是民工,只要干一天就有飯吃,按理說大家不應該操心這些事兒才對。
畢竟長不長得出來,也不耽誤他們吃大白飯。
可是這位縣令大人跟以往的那些可不一樣,他們不想大人瞎耽誤工夫,浪費了時間,最后顆粒無收。
“我知道大家在擔心。”喬南枝耐心的解釋:“本官向大家保證,這就是秧苗,是能種出糧食的種子。”
“種下去不僅不會爛,反而會長得非常好。”
她指了指腳下郁郁蔥蔥的藤蔓:“會比這地里的長得更好。”
“只要大家按我說的做,一定不會出問題。”
這……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老農(nóng)們都抓麻了。
這根本就是違背常識的。
要是幾根藤就能種出來,那豈不意味著以后永遠都不缺糧種?
這不扯淡么。
可看大人的樣子,又不像是信口雌黃之人。
“別耽誤時間了,大家趕快動起來,這早一天種下去,就能早一天收糧食上來。”
“況且本官向你們保證,哪怕真的爛在地里了,本官也會想辦法讓大家填飽肚子。”
“只要你們愿意,一年四季,民工一直都在招,不會讓大家餓肚子的。”
為了讓大家盡心干活,不敷衍,喬南枝可謂是費盡了口舌。
好在她這段時間口碑一直不錯,大家盡管不相信這玩意兒能種出糧食來。
可在她良好的口碑,保證不會讓大家餓肚子的承諾下,一個個還是仔細的開始掐秧。
每一攏就有很多根藤蔓,喬南枝育苗的時候就整整種了三噸紅薯下去。
如今幾百個民工一起忙活,一捆又一捆的藤蔓被采摘,運到上等的良田中。
喬南枝又親自示范。
其實這玩意兒就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沒什么技術含量。
在已經(jīng)整理好的土地里挖個坑,把藤蔓放進去,留出幾公分露在外面就可以。
把大家教會,喬南枝留了張三當監(jiān)工,就帶著李謙回縣衙處理公務。
“大人,鹽已經(jīng)儲存的差不多,今后可以一邊賣一邊提純。”
“鋪子為了方便管理,選在了西街最靠近縣衙的一家,原本是賣布匹的,是從王地主家收上來的。”
喬南枝跟著去看了,一間還算寬敞的店。
原本的裝潢應當是還可以的,不過很顯然,這里也被什么人光顧過,有打雜的痕跡。
好在賣鹽也不需要重新裝修。
“頭幾天人肯定是最多的,你多派幾個人,除了互相監(jiān)督之外,也要保證讓排隊購買的百姓都能買到手。”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細節(jié),讓人把提純后的鹽一袋一袋的搬到這間鋪子里。
找了個銅鑼,哐當哐當?shù)厍庙懼螅介_賣。
沒有花籃,沒有開業(yè)大酬賓,甚至連宣傳都沒有。
眾人一看,縣太爺在門口敲鑼,李大人也在,一個個都知道肯定有事兒,瞬間手里沒什么要緊事的,全部都圍了過來。
“大人,啥事兒啊?”
喬南枝見人數(shù)差不多,就放下手中鑼。
清了清嗓子:“這段時間本官重新把鹽收歸官府所有,不少人都有怨言。”
此話一出,不少人,臉色瞬間就變了。
他們是暗地里罵過幾句,但誰也沒敢在人多的地方說,更沒敢當著縣衙的人說,怎么就傳到縣令大人耳朵里了?
這莫不是要秋后算賬?
沒等眾人往下想,喬南枝就說道:“今天呢,就是告訴大家,收歸官府所有,乃無奈之舉。”
“為了保證所有人都能吃上鹽,不得不為之。”
“這段時間。我們也弄到了不少鹽,知道大家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買到鹽,所以在這開了一家店鋪。”
“大家有需要的,還是老規(guī)矩,排隊。”
有鹽?
大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鹽這玩意兒,死貴,又苦又難吃,可不吃不行啊,不吃人沒力氣。
哪怕再窮,也得想辦法弄點兒。
現(xiàn)在一聽能買,瞬間高興壞了。
“沒錯,就是鹽。”喬南枝轉(zhuǎn)身。
用瓢從袋子里盛出一瓢雪白的鹽。
拿到眾人眼前。
“大家都嘗嘗。”
“這是……鹽?”一個正要伸手的婦女趕緊把手縮了回去。
“實在是太白了。”
“跟雪一樣,這東西是鹽?”
喬南枝:“沒錯,這就是鹽,經(jīng)過多道工序制作出來的精品鹽,沒有苦味兒,沒有澀味兒,沒有毒。”
“來來來,別客氣,大家都嘗嘗,就知道本官說的是不是真的。”
見他們不抓,喬南枝干脆抓了一把,每個人手里放了點。
好產(chǎn)品不得試吃一下才好推廣開。
“天爺呀,這真的是鹽。”
“咋這么好看呢。”
“真的不苦,一點苦味都沒有。”
眾人嘗過之后滿是驚喜。
“這不用石頭砸,就能直接往菜里放。”
“可不是,一點石頭渣子都沒有。”
大家看著手里的鹽,放了一點在嘴里慢慢的品嘗,露出享受的表情。
可驚喜討論的聲音,不知不覺低了下去。
到最后,大家臉色都變得很難看。
有人鼓起勇氣小聲問了一句:“大人,這么好的鹽,這得多少錢啊?”
見眾人眼巴巴的看著自己,既期待又害怕,喬南枝明了,這是擔心價格太高,吃不起。
也是,他們提純出來的這種鹽,比之前朝廷的精鹽更加的好。
在百姓的認知當中,越好的東西價格就越貴,翻倍的漲。
以前連粗鹽大家都快吃不起了,如今這比朝廷的鹽還好的,白花花的,又得是個什么天價。
東西好是好,可又是吃不起,那同樣啥用都沒有。
“大家放心,考慮到大家手頭都不寬裕,所以這鹽現(xiàn)在是統(tǒng)一定價,十文錢一斤。”
“多少?”
喬南枝話一出口,眾人驚呆了。
有激動的都想抓住喬南枝的胳膊,但見她一身長袍,出于對文人官員的敬重,又給縮了回來。
不過依舊掩飾不了語氣里的激動。
“大人,你確定是十文一斤,不是一兩銀子?”
十文,那是什么概念?
以前的粗鹽,那也是三十文一斤,至于朝廷的精鹽,那玩意兒普通百姓根本接觸不到。
原本以為如今這白花花的鹽,價格肯定比精鹽都貴。
沒想到,卻賣的比粗鹽還便宜。
這讓大家都懷疑,縣令大人肯定是說錯了,怎么可能十文一斤。
十文雖然也貴,但別忘了,鹽不是糧食。
一斤糧食一頓就吃沒了。
一斤鹽,省著點夠一家人吃好久了。
這么一算,簡直便宜的不能再便宜。
“別激動,別激動。”喬南枝安撫:“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
“現(xiàn)在由于咱們?nèi)耸钟邢蓿训V鹽變成這種雪花鹽,工序也十分的復雜,因此制作出來的并不多。”
“為了保證每人都能吃上鹽,所以是限量的。”
“等以后不缺鹽了才能放開,讓大家自行購買。”
“至于價格,就是十文一斤,不僅現(xiàn)在是這個價,以后也是這個價。”
“大家今天買不到的不要緊,明天再來也可以。”
“另外,每戶人家,只能買一斤,都聽清楚了沒有。”
恩人吶!
大家一聽真的十文一斤,不是說錯了,感動的稀里嘩啦。
沒聽到縣令大人說么,工序十分復雜,那得需要多少人力成本。
可大人不僅沒有賺他們的,甚至還貼錢賣。
有人在心里算了賬,忍不住建議:“大人,要不你賣貴一點吧。”
“對對對,這么好的鹽,一點毒都沒有,也不苦也不澀,才賣十文錢一斤,大人虧的也太多了。”
“對對對,大人您多收點吧。”
不少人反應過來,一個個都勸多收點。
不是他們有錢,大方,而是怕把自家大人買破產(chǎn)了,以后就再也買不到這么好的便宜鹽。
“沒事兒。”喬南枝笑笑:“鹽不賺大家的錢,十文一斤,也是本官計算過后的,也沒虧。”
“大家放心購買就是。”
“多謝大人。”大家深深的給喬南枝鞠了一躬。
一文錢沒賺他們的,這才是好官呀。
跟縣令大人比起來,以前朝廷派來的那些都是些什么玩意兒。
“好了,大家都排隊吧。”
刷了不少聲望,喬南枝功成身退,把門口讓出來給大家排隊。
從縣衙調(diào)過來的衙役們也開始充當賣鹽的。
喬南枝和李謙看了一會兒見大家有條不紊的賣鹽,沒出什么差錯,兩人這才打道回府。
一路上看到不少買了鹽的人,歡天喜地的拿著鹽回家。
也有些手里沒錢的,跑回家里拿錢,順便把這里在賣鹽的事情傳出去。
回到內(nèi)宅,喬南枝沐浴,換了身衣裳。
沒辦法,整個縣城連條石板路都沒有,別說拖地的長袍,哪怕是不拖地的,一陣風過來也能沾一身灰。
剛洗好出來,就聽說有人拜訪。
“帶過來吧。”喬南枝心中隱約有了猜測。
人是李謙帶過來的,是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者。
“草民盧自望,見過縣尊大人。”
行的還是文人的禮。
“老先生不必多禮,坐。”
“多謝大人。”
喬南枝笑問:“老先生求見,所為何事?”
“大人,草民想自薦為師爺。”盧自望有些忐忑。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qū)別他并非不知。
只是當初沒有下定決心。
別看青陽縣不大,可一縣之尊也不是誰都能當?shù)摹?/p>
尤其這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的,非大才者,根本不可能治理好青陽縣。
因此,當初在見到新的縣令是一個年輕書生之后,他猶豫了許久,還是退出了人群。
“實不相瞞,草民其實猶豫過。”
“可就是這么一觀望的功夫,青陽縣就變得越來越好。”
“孩童不再浪費光陰,嬉笑打鬧。老人不再閑談是非、成為累贅,年輕人也都可通過雙手養(yǎng)家糊口。”
“街道上再也看不到污穢之物……”盧子望說著自己都嘆息。
放在一個月之前,打死他他也不敢想象,短短時間,青陽縣居然會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
快到他都恍惚。
今天,老妻去買了鹽回來,聽到那鹽十文一斤,盧子望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很確定,這就是自己想要追隨之人。
飯都來不及用,他就匆匆來到縣衙自薦。
“草民從未見過,不,從未聽過像大人這般德才兼?zhèn)渲恕!?/p>
“雖然很多事草民百思不得其解,但草民知道,此乃草民愚鈍,看不破大人手段。”
“但草民相信,大人一定能帶著青陽縣的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也是草民平生之夙愿。”
說完,他起身深深一拜:“還請大人給草民一個一展才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