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先生,等大軍開拔后,我們去南方各縣城走走吧。”
“目的何為?”
沈知行擔憂道:“之前打下來就匆匆離開,從未在一個地方長時間停留,對當地民生具體情況也不了解。”
“無論父親成功與否,南方對我們都很重要。”
“我需要了解百姓的真實情況,才知道能招收多少青壯入伍,才知道能最大限度收上來多少糧草。”
“怎么不派一個人下去查?”
沈知行搖頭:“我雖然是大公子,但在軍中并無威望,除了先生和大老虎將軍之外,沒什么得用的屬下。”
“更何況,如今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的,父親走后,這南方就是我說了算。”
“我的決策一旦出現一點失誤,就有可能給當地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所以我打算親自去看看。”
這種兵荒馬亂的時候到處走,其實危險性不小。
他若帶著大隊人馬,那就看不到真實情況。
如果只帶幾個隨從,危險性不小,可沈知行也沒辦法。
大老虎將軍勇猛無比,可不擅長干調查這種事兒。
畢先生善謀。
可這種人看得也高,在他們的眼中,為達目的,犧牲一些平民百姓是能接受的。
這跟沈知行自己的想法有些沖突,所以他打算自己去親眼看看。
既要盡可能的收糧食上來,也不能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
每個地方受災情況不一樣,糧食收成多少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分開制定稅收情況。
畢旺杰:“可以,我陪公子走走,我也是第一次來這南方,之前匆匆一瞥,未能領略南方的風土人情,正好開開眼界。”
從頭到尾一聲不吭的大老虎,嚼著肉干,抽空回了句:“我聽公子的安排。”
“那我和畢先生離開時,就麻煩將軍坐鎮望雍城,訓練新兵,管一下紀律。”
“行。”
……
隨著一場又一場的雨,山上零星的樹木也抽出了新芽,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對于百姓來說,每一場雨帶來的都是希望。
有雨水,意味著旱災過去了,意味著莊稼收成好,意味著可以挖野菜,撿蘑菇。
至少不會被餓死。
青陽縣。
民工們的日常伙食中又增加了一個菜,紅薯藤。
紅薯種下去已經兩個月,到了翻藤的時候,喬南枝下令,每天采一部分最嫩的紅薯藤當菜。
民工們除了大米飯之外,增加一個水煮紅薯藤,雖然沒有什么油水,但里面放了鹽。
老人孩子不是民工,喝的是粥,在粥里喬南枝也加了一些紅薯藤進去,加了鹽。
從以前的白粥,變成了蔬菜粥。
這兩個月的時間,喬南枝沒有其他的大動作。
棉花地里,紅薯地里和山上,幾頭跑。
棉花和紅薯長勢非常喜人。
特別是紅薯,喬南枝從富戶手里收回來的田地全部都是上等田,肥力不錯。
種出來的紅薯,藤蔓綠的發黑,盡管不懂農業,喬南枝也知道產量應該低不了。
另外就是青陽縣周邊都種上了樹。
基本都是竹子和雪松,經過多次補種之后,成活率也非常不錯。
百姓們每天都能吃大米飯,鹽也不缺。
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調養,已經告別了原來的骨瘦如柴。
雖然大街上看不到特別壯碩的,可大家的精神面貌卻非常好。
畢竟生活有了盼頭。
與之相反的是喬南枝,她這幾天愁的頭發都快掉光了。
無他,糧食又沒了。
現在青陽縣總人口三千多,農民家中幾乎無糧,除了偶爾挖點野菜,采點蘑菇之外,就是靠做民工。
可以說,這三千多人幾乎都是喬南枝在養。
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大人。”盧自望對于糧食的消耗心知肚明,最近也是愁的整宿睡不著覺。
“這糧食最多能再撐十來天。”
“我知道了,盧師爺,我要離開縣城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青陽縣就交給你和李謙來負責。”
“大人要離開?”
“嗯。”
“可是……”
“沒什么可是的,我心中有數。”
“既然大人已經決定了,我也不多說什么,只是如今南方雖然歸屬起義軍,卻也不是很太平。”
“大人多帶些人防身。”
“行,我知道了,我明天一早就走,青陽縣就交給你多費心。”
“大人放心。”
第二天一早,喬南枝天剛亮就悄悄的離開。
連靖萱都沒有說一聲,人更是一個都沒帶。
反正青陽縣這么多人,也不是每天都要點名的。
盧自望知道她離開,肯定以為她向張三要了人,張三他們以為肯定是盧自望派了人。
而喬南枝之所以不帶人,則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打算去危險的地方。
離開了青陽縣后,喬南枝直接就朝山上走。
“小音,把我所有的聲望點都換成金幣。”
這兩個月她和百姓打成一片,公務都是早晚處理的,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和百姓一樣親力親為的種樹。
加上鹽被不斷的提純出來,如今已經不限量購買,價格也一直很低廉。
百姓對她的好感不減反增。
又增加了一千個青壯,有大米飯吃,前途一片光明,又許諾他們,只要忠心就可安頓他們的家人。
這一千人很快歸心,每天也能給喬南枝提供大量聲望。
宿主:喬南枝
莊園:青陽縣
聲望:47
金幣:1831
已解鎖物品:小米(1金幣/噸)大米(1金幣/噸)紅薯(1金幣/噸)籽棉(1金幣/噸)
這是喬南枝的金幣首次破千。
這就是人多帶來的好處。
那一千個青壯初來乍到,以前過的是豬狗不如的日子,來到青陽縣后,得到了公平對待,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青陽縣。
很容易對她這個縣令產生正面情緒,因此聲望漲得非常快。
加上盧自望去招收這一千人的時候故意大力宣傳,因此,她的名氣在周邊縣城也算是聲名遠揚。
那些從未見過面的百姓,也給她提供了不少聲望,所以才能漲得這么快。
盯著這一千八百三十一個金幣,喬南枝心潮澎湃。
如今青陽縣總人口三千多,如果把這些金幣全部買大米的話。
在只保證不餓死的情況下,夠大家吃四年。
不過她沒打算全部買成大米,畢竟人也不能光吃大米。
現如今百姓有糧有菜有鹽,但還缺少油水。
那些小豬雖然試驗成功,可要等它們繁殖擴大族群,吃上肉,也是明年的事兒了。
所以喬南枝只能把油水打在植物身上。
“小音,我有幾次解鎖機會?”
“宿主,這段時間聲望破萬了十五次,您一次都沒有用,因此還剩下十五次解鎖機會。”
“這么多!”
以前機會難得,喬南枝用起來都是摳摳搜搜的,恨不得把每一次機會都用在刀刃上。
這次有整整十五次機會,喬南枝覺得很多之前想買的東西,終于可以弄出來了。
默默盤算了一會兒。
“小音,給我指定農作物:花生、油菜籽、草籽、玉米、甜菜籽。”
花生和油菜籽可以用來榨油。
玉米可以作為除大米和紅薯外的主糧補充。
甜菜籽是用來種甜菜,榨糖的。
草籽則是用來恢復生態的。
不是她想浪費一次機會,而是目之所及全部都是泥土,看不見一點草。
沒有草,水土流失的會更快,植被豐富不起來,生態也永遠恢復不了。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山里不見一點綠色,鳥都不來拉屎,百姓們又能如何。
小音:“好的,五種農作物解鎖成功,宿主還剩下十次機會。”
“我要水泥制作圖紙、鋼鐵煉制圖紙、中醫百科知識,肥皂制作圖紙、竹樓建造圖紙。”
小音:“好噠,指定五種圖紙已全部解鎖,宿主還剩下五次機會。”
這讓喬南枝有一種錢多到花不完的錯覺。
“……我還要曲轅犁制作圖紙,紙張制作圖紙。”
“剩下的三次機會先不用,留著,等我想到了再說。”
“好的,所有物品已全部解鎖,請宿主查看。”
宿主:喬南枝
莊園:青陽縣
聲望:47
金幣:1831
已解鎖農作物:(所有農作物均為1金幣/噸)小米、大米、紅薯、籽棉、花生、油菜籽、草籽、玉米、甜菜種子
已解鎖圖紙:水泥制作、鋼鐵煉制、中醫百科,肥皂制作、竹樓建造、曲轅梨制作、造紙技術
能用的東西一下子豐富起來,喬南枝暫時忽略那些圖紙。
找了個能暫時當做庇護所的山洞,休息了一晚。
到第二天,她才重新回到青陽縣城外的一片山谷。
“小音,我要一噸甜菜種子,一噸玉米,一噸草籽,一噸油菜籽,一噸花生,一百二十噸大米和十噸小米。”
其他的都是用來種的,大米和小米作為主糧,撐三個月綽綽有余。
再三個月,紅薯可以挖了。
紅薯收獲后,百姓家中的旱稻也到了收獲的季節。
今年她不打算收稅,不出意外,到那個時候應該就不需要她再接濟了。
免費的粥都可以停了。
小音:“好噠,金幣減135。”
所有東西瞬間出現在山谷間,比上一次更多,更震撼。
總共一百三十五噸糧食,全部用麻袋裝著,堆的整整齊齊。
看著還剩下1696個金幣,喬南枝感嘆。
“真便宜呀!”
可惜,不能直接買肉和衣裳,要不然隨便花幾百個金幣,就能讓青陽縣上下所有百姓都吃飽穿暖。
當一身狼狽,衣擺全是泥的喬南枝出現在城門口,百姓習以為常的打著招呼。
“大人,這是剛從地里回來?”
“大人怎么穿著長衫去地里,這弄臟了可不好洗。”
經過將近小半年的相處,大家已經摸透了這位縣尊大人的脾氣。
只要不是觸及底線,犯了大錯,平常開開玩笑,并不會怪罪。
在很多年長一點的人眼中,這位縣尊大人和自家的孩子沒什么區別。
“有點事兒,你們誰跑一趟縣衙,找盧師爺或者李謙,張三也行,讓他們帶人到城門口來,本官在這里等他們,多帶點人。”
“好勒,大人您歇著,我剛好要回去順便跑一趟。”
青陽縣小,城門口距離縣衙也不算太遠。
不多一會兒,盧師爺就帶著二十多個衙役的急匆匆趕了過來。
見到一身狼狽的喬南枝,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大人可是受傷了?”
不怪他這么想,昨天才離開,今天就回來,很顯然是沒弄到什么糧食。
又沒回縣衙,而是讓個百姓過去通知,除了受傷,他想不到其他原因。
“我沒事兒,你怎么才帶這么點人?”
“不夠嗎?”
“算了。”喬南枝說著:“去兩個跑得快的,一個去通知李謙,讓他把剩下的衙役帶過來,能抽調的民工也全部抽調過來。”
“另一個跑去通知張三,讓他把那一千護衛軍全部帶過來。”
“記住,還是上次搬東西的那片山谷。”
不少經歷過搬糧食的衙役,眼睛瞬間就亮了。
“大人,有糧食?”
喬南枝笑著點頭:“快去,別磨蹭。”
“是。”
喬南枝帶著盧師爺和衙役們來到那片山谷。
“這,這是糧食啊?”盧師爺嘴角都在抖:“那么多?大人,這真的全部都是糧食?”
“廢話,要不然能用袋子裝著,這可是我花了大代價才弄過來的,別廢話,趕快讓人搬,要不然天黑都搬不完。”
“大人放心吧,您歇著,交給我們。”衙役們一個個干勁十足。
每人扛起一包,飛快的離開。
累點怎么啦?
這些可是糧食。
“……大人,這到底怎么回事?”盧自望覺得不可思議。
這少說也有百噸!
百噸糧食,就這么隨便的堆在這山谷間了?
喬南枝一臉虧了的表情:“這可是我用了秘方換來的,別說出去。”
“秘方?”
“不錯。”
“什么秘方能換來如此多的糧食,難不成,大人把制鹽的方法交出去了?”
“還不止呢,除了制鹽的方法,還有造紙的技術,以及煉鋼的方法,我可是跟好幾家做了交易,這才籌集到這么多糧食。”
“請他們幫忙運到這里,這一天一夜可把我忙壞了,擔心他們反悔,我是一宿都沒敢合眼。”
“辛苦大人了。”盧自望信了。
無他,光是這幾樣技術,就駭人聽聞。
造紙技術,煉鋼技術,這些都是把控在世家大族手里的,是支撐一個世家傳承數百年的根基。
如果大人真的拿出去,找對了人,能換來這么多糧食也不奇怪。
還有鹽的提純技術,都是無比珍貴的東西。
如果不是他們如今最缺的是糧食,這三樣東西換來百噸糧食,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