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京都之約京都五月的風裹挾著櫻花的殘瓣,掠過李詩語發梢時,
她正站在 JR 京都站的拱門下,指腹反復摩挲著行李箱拉桿上的裂痕。
那是三年前母親用陪嫁的銀鐲子換的二手箱,
裂痕里還嵌著老家火車站的紅漆 —— 那天她騙母親說去省城面試,
實則買了連夜開往京都的硬座票。"詩語,到了嗎?" 手機屏幕亮起母親的視頻請求,
病床上的女人強撐著坐起,背后的枕頭還是李詩語用舊毛衣改的。
鏡頭掃過床頭柜上的中藥碗,李詩語喉嚨一緊,
瞥見自己映在玻璃上的倒影:白襯衫第二顆紐扣松了線,領帶是從夜市淘的尾單貨,
卻被她熨得平平整整。"媽,我住的地方可好了,帶獨立衛生間呢。
" 她對著鏡頭扯出笑容,身后突然響起尖利的高跟鞋聲。抬眼望去,
一位身著黑色吸煙裝的女人正從旋轉門走出,墨鏡遮住半張臉,
卻掩不住下頜線的凌厲弧度 —— 那是時尚圈無人不知的張嘉,
她即將入職的《Vogue Times》首席主編。雜志社位于京都塔附近的寫字樓,
二十八層落地窗外,城市像攤開的拼圖。李詩語攥著錄用通知書站在前臺,指節因用力泛白。
"李詩語?" 行政助理上下打量她,目光在她磨舊的牛皮包上停留,
"張主編正在開選題會,你先去茶水間等著。"茶水間飄著濃郁的咖啡豆香氣,
玻璃罐里的馬卡龍擺成整齊的菱形。李詩語正盯著價簽發呆,
忽聞隔間傳來壓低的議論:"聽說張主編剛從米蘭時裝周回來,
這次專題要是搞砸了......"" 噓!
她上周剛讓策劃部重做了七版方案......"金屬托盤碰撞聲驚得她手一抖,
紙杯里的美式潑在白襯衫上?;艁y間抽出紙巾,卻聽見身后傳來沉穩的女聲:"用蘇打水擦。
" 轉身時,張嘉正遞來一聽氣泡水,袖口挽起露出纖細的手腕,表帶是磨損的鱷魚皮質地。
"謝謝張主編!" 李詩語手忙腳亂地擦拭,忽然注意到張嘉西裝翻領別著枚舊銀胸針,
紋路像是朵殘缺的玫瑰。那瞬間她想起母親壓在箱底的老照片,父親西裝上別著的,
正是同款胸針。第二章:租房風波連續半個月,
李詩語下班后就背著簡歷袋穿梭在京都的街巷。高圓寺的老房子潮濕得能擰出水,
北新地的公寓租金抵得上她三個月工資,最后在伏見稻荷附近看中間閣樓,
卻被中介告知 "不租給單身女性"。
"叮 ——" 電梯到達二十八層的提示音讓她肩膀發酸。
深夜的辦公室只剩張嘉的工位亮著燈,玻璃幕墻外,霓虹將她的側影切割成冷硬的幾何圖形。
李詩語正猶豫是否要打招呼,忽聞茶水間傳來同事八卦:"聽說張主編的合租對象跑了,
那套三條邸的房子......"" 得了吧,誰受得了她的規矩?
連咖啡杯都要按尺寸擺成四十五度角......"三條邸。
李詩語攥緊電梯按鈕的手指突然發力。她記得上周整理資料時,
見過張嘉的住址 —— 那是京都傳統町屋改造的現代公寓,步行到雜志社只需十分鐘。
心跳聲在耳畔轟鳴,她摸出手機給母親發消息:"媽,我可能找到便宜房子了。
"電話接通時,張嘉正在批改樣刊。她盯著屏幕上跳動的陌生號碼,
指尖在 "掛斷" 鍵停留三秒,最終按下接聽。"張主編,
我是李詩語......" 對面的聲音帶著破釜沉舟的顫抖,"聽說您在找合租室友,
我...... 我可以試試嗎?"玄關的感應燈亮起時,李詩語聞到若有若無的雪松香。
張嘉倚在門框上,居家服是素色亞麻質地,頭發松松挽起,露出后頸淡青色的血管。
"鞋子放左邊,拖鞋第三格。" 她側身讓出路,語氣像在布置工作,"每周三次保潔,
廚房禁用明火,書房非請勿入。"客廳的落地窗前擺著組老式放映機,
膠片盒堆成整齊的塔狀。李詩語的目光被墻角的立式衣架吸引 —— 上面掛著件黑色風衣,
翻領處別著那枚銀玫瑰胸針。"那是我母親的。" 張嘉不知何時走到身后,
聲音輕得像片羽毛,"她去世前說,要把它送給懂得欣賞的人。"當晚整理行李時,
李詩語從箱底翻出本舊相冊。泛黃的照片里,年輕的父親穿著軍裝,
臂彎里摟著穿碎花裙的母親,
兩人中間站著個戴蝴蝶結的小女孩 —— 背景竟是京都御所的朱紅色宮門。
她指尖撫過照片邊緣,忽然聽見隔壁傳來輕微的鋼琴聲,彈的是《致愛麗絲》,
卻在中間段落突然轉調成晦澀的變奏。第三章:完美主義上司專題策劃會開到凌晨三點,
投影儀的冷光映著張嘉緊蹙的眉。"冰川主題?陳詞濫調。
" 她用紅筆圈住李詩語方案里的 "極光色搭配","去年二月號用過類似概念,
你連檔案庫都沒查過?"會議室里響起壓抑的抽氣聲。李詩語盯著自己熬夜做的 PPT,
指尖在桌下掐進掌心。昨天她為了趕方案,在便利店買的飯團都沒來得及吃,
此刻胃里絞著疼,卻聽見張嘉繼續道:"下班后去地下三層,把近五年冬季專題全看一遍。
"檔案庫的白熾燈嗡嗡作響,李詩語蹲在編號 "FW2018-2022" 的貨架前,
突然發現最頂層的盒子落著薄灰。抽出泛黃的策劃案,封皮寫著 "雪國列車?張嘉",
翻開卻見內頁被水痕暈開,許多段落被紅筆重重劃掉,
最后一頁貼著張票根:2018 年 12 月 24 日,京都到旭川的特急列車。
"需要幫忙嗎?" 身后突然響起的聲音讓她手忙腳亂合上書。張嘉不知何時站在身后,
手里抱著杯熱可可,"2018 年的冬季專題,原本想做北海道的鐵道美學,
結果遇上暴雪,拍攝組困在函館三天。" 她指腹摩挲著票根邊緣,
"后來我再也沒碰過冰雪主題。"李詩語喉嚨發緊,
想起剛才在方案里用的 "破冰" 概念。原來那些看似嚴苛的否定,藏著不為人知的傷疤。
"張主編,我想重做方案。" 她挺直脊背,"不是模仿過去,是創造新的可能。
"凌晨五點的辦公室,張嘉看著李詩語新畫的手稿。模特身著透明白紗,
內襯是流動的 LED 光纖,背景是用碎鏡面拼貼的 "融化的冰川"。
"用科技感解構自然災難。" 李詩語聲音沙啞卻堅定,
"就像...... 把傷疤變成勛章。"張嘉沉默良久,
突然伸手調整手稿上的配飾位置:"項鏈太低,會分散視覺焦點。" 她指尖掠過畫紙,
在鎖骨處畫了個小叉,"這里,用碎鉆模擬冰棱,記得標注施華洛世奇 2023 新款。
"第四章:曖昧初現連續加班兩周后,李詩語在沙發上醒來時,頸間搭著條駝色羊絨毯。
落地窗透進的晨光里,張嘉正坐在地毯上整理膠片,煙灰色睡袍滑下半邊肩膀,
露出蝴蝶骨上淡褐色的痣。"十點有個面料商會議。" 張嘉頭也不抬,"你枕頭上有口水。
" 李詩語慌忙擦臉,卻聞見毯子上混著雪松與柑橘的淡香,
那是張嘉常用的 Jo Malone 香薰味道。面料展會上,
李詩語被意大利廠商的英文術語繞得頭暈。張嘉突然從身后扶住她的腰,
將她往織錦緞的展臺前帶:"這種提花適合做秋冬大衣,
但要注意克重......" 溫熱的呼吸拂過耳后,李詩語感覺腰上的手像團火,
燒得她險些踩錯高跟鞋。慶功宴設在六本木的高空餐廳。李詩語喝了兩杯香檳,
望著落地窗外的東京塔出神。"想什么?" 張嘉的聲音混著爵士樂傳來,
她今晚穿了件酒紅色絲絨旗袍,領口別著那枚銀玫瑰胸針。"我媽媽以前總說,
人要像樹一樣活著。" 李詩語指尖摩挲著高腳杯邊緣,"可我覺得自己更像蒲公英,
風一吹就亂了方向。" 張嘉突然伸手替她拂去肩上的發絲,
動作輕得像觸碰易碎的瓷器:"蒲公英也有自己的軌跡,至少它敢往風里鉆。
"散場時下起小雨,張嘉將傘傾向李詩語這邊,自己半邊身子淋得透濕。路過便利店時,
她突然拐進去買了盒關東煮:"加班后吃這個最暖。" 魚餅在湯里浮沉,
李詩語咬下第一口時,眼淚突然砸進碗里 —— 這味道,和母親在冬夜煮的一模一樣。
張嘉遞來紙巾,指尖擦過她臉頰時停頓半秒。便利店暖黃的燈光下,
兩人的影子在玻璃上交疊,像幅未完成的水彩畫。遠處的警笛聲由遠及近,
李詩語突然想起檔案庫里那卷未看完的膠片,
標簽上寫著 "2018.12.24 函館暴雪",或許某天,她會鼓起勇氣問張嘉,
那天的雪,究竟掩埋了怎樣的故事。第五章:職場危機拍攝當天的攝影棚像戰場。
李詩語盯著掛在衣架上的高定禮服,冷汗順著脊椎往下滑 —— 原本該是煙灰色的緞面,
此刻卻泛著詭異的紫調。"面料商送錯色卡了!" 助理舉著 Pantone 色卡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