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書,本該是你弟弟的!”春節的氛圍在親戚們的竊竊私語中變得異常沉重。
我端著茶杯的手微微顫抖。長輩們的眼神在我和弟弟之間來回游移,
仿佛我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到,原來成功也可以成為一種罪過。
我靜靜地坐在角落里,試圖理解這荒謬的一切。從小到大,
我都是那個徹夜不眠復習功課的人,是那個放棄無數周末娛樂時間的人,
是那個被老師當作班級榜樣的人。而弟弟呢?他的游戲賬號等級永遠比他的考試排名高得多。
“命里有一本書”——這句話像詛咒一樣刻在我們家的命運里。
媽媽在那年我高考、弟弟中考時去找的算命先生,用神秘莫測的語氣宣布了這個“預言”。
從那以后,一切都變了。我盯著窗外的煙花,思緒飄回了十年前。1小時候,
我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家里條件不算好,但也不至于太差。
爸爸是工廠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媽媽在附近的小超市當收銀員。我五歲那年,弟弟出生了。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那個皺巴巴的小臉蛋讓我有些失望。“這就是我的弟弟嗎?
”我天真地問道。媽媽笑著摸了摸我的頭:“是啊,以后你要好好照顧他哦。
”那時候我不懂,為什么照顧弟弟的責任落在了我身上,而不是父母身上。
這只是眾多不平等中的第一個。弟弟長大后,家里的一切似乎都開始圍著他轉。爸媽工作忙,
家務自然落在了我的身上。“姐姐,我餓了。”“姐姐,幫我洗衣服。”“姐姐,
我的作業不會做。”十歲的我已經學會了做簡單的家務,會照顧五歲的弟弟,
甚至會教他認字。而這一切,在父母眼中都是理所當然的。“女孩子嘛,就是要學會這些。
”媽媽總是這樣說。我沒有反駁,因為在我們家,乖巧懂事是對我的基本要求。上小學后,
我很快發現自己對學習有著異常的熱情。每當我沉浸在書本中時,
那種平靜和滿足感是在家里從未有過的。我開始努力學習,不僅僅是因為喜歡,
更是因為我隱約感覺到,這可能是我唯一的出路。考試成績出來后,我經常名列前茅。
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羨慕,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你看看人家,多努力。
”爸爸會對弟弟說。這時,我才能感受到一絲被父母認可的喜悅。然而,
弟弟的教育方式卻完全不同。他考砸了,爸媽只會說:“沒關系,下次努力。”他不寫作業,
爸媽只會輕輕責備幾句。他打游戲到深夜,爸媽竟然還會送上宵夜。*憑什么?
同樣是他們的孩子,為什么對我和弟弟的要求和寬容度如此不同?*這個疑問,
我埋在心底十幾年。2初中時,我的成績依然出色。班主任甚至找我父母談話,
說我有希望考入市重點高中。那天晚上,我偷聽到爸媽的對話。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將來還不是要嫁人。”爸爸說。“話不能這么說,
讀書好歹能找個好工作。”媽媽反駁道。“可是培養弟弟才是重點啊,他以后是要養家的人。
”“那是當然,不過讓姐姐多讀點書也沒壞處,萬一弟弟學習跟不上,家里總要有個出息的。
”這段對話像刀一樣刺痛了我。原來在他們眼中,我只是弟弟的“備胎”。從那天起,
我更加發奮學習,不是為了證明給父母看,而是為了給自己一條出路。
我要靠自己的力量離開這個家,去一個沒有人把我當作附屬品的地方。每天晚上,
當弟弟沉浸在游戲世界中時,我在臺燈下刻苦學習。寒冷的冬夜,我的手凍得發抖,
但我依然堅持做題到深夜。炎熱的夏夜,蚊子在耳邊嗡嗡作響,汗水打濕了書頁,
我仍舊不肯放棄。沒有人知道我付出了多少,也沒有人在意我的努力。在家人眼中,
我的成功仿佛只是運氣好。而弟弟的每一點進步,都會被無限放大,成為全家人歡慶的理由。
為什么同樣的汗水,卻換來不同的掌聲?為什么同樣的心血,卻得到不同的認可?高中三年,
我幾乎忘記了什么是休息。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周末也不例外,
甚至節假日我也堅持學習。弟弟則完全相反,他的初中生活幾乎都在網吧和游戲中度過。
每次被老師叫家長,爸媽都會苦口婆心地勸他一陣,然后一切照舊。我曾經試圖幫助他,
但換來的只是他的不耐煩和父母的責備。“你干嘛管他那么多?人家是男孩子,
玩一玩怎么了?”“你自己學習好就行了,別總是拿你的標準要求弟弟。”漸漸地,
我學會了沉默。我把所有的委屈和不公都化作學習的動力。總有一天,我會用事實證明,
我的努力不是徒勞的。高三那年,命運似乎開始和我開了一個玩笑。弟弟中考,我高考。
媽媽突然迷上了算命,四處打聽哪里有靈驗的算命先生。最終,
她在一個偏遠的村莊找到了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那天回來后,媽媽的臉色異常凝重。
“算命先生說,我們家命里只有一本書。”她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和弟弟。我當時覺得可笑,
這種迷信的東西,怎么會有人相信?但媽媽和爸爸顯然深信不疑。從那天起,
他們看我的眼神變得復雜起來。特別是當我在模擬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
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為我高興。而是擔憂地看著弟弟,仿佛我的成功會帶走他的機會。
弟弟似乎也受到了影響,他開始刻意疏遠我,甚至在背后說我的壞話。曾經雖然不親密,
但至少和平共處的兄妹關系,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我不明白,為什么一個算命先生的一句話,
就能夠改變一個家庭的氛圍。高考前夕,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僅是來自學業,
更多的是來自家庭的那種詭異氛圍。爸媽開始頻繁地詢問弟弟的學習情況,
對我卻少了許多關心。有幾次,我甚至聽到媽媽在深夜祈禱,
希望那“一本書”能夠屬于弟弟。這個認知讓我心如刀割,但我沒有表現出來。
我只是更加努力地復習,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我的價值。高考那天,天氣異常炎熱。
我穿著白色的校服,走進了考場。三天的考試,我發揮得很穩定。走出考場的那一刻,
我知道自己考得不錯。回到家,卻沒有人問我考得怎么樣。爸媽都在擔心弟弟的中考,
仿佛我的高考根本不重要。那一刻,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即使我考上了最好的大學,
在家人眼中,我也永遠比不上弟弟嗎?成績公布那天,我顫抖著打開了查詢頁面。
當看到自己的分數時,我驚呆了。680分,比一本線高出了近100分。這個成績,
足以讓我進入全省前50名。我激動地跑下樓,想要告訴爸媽這個好消息。然而,
當我沖進客廳時,看到的卻是弟弟哭喪著臉,爸媽愁眉不展的樣子。“怎么了?
”我小心翼翼地問道。“你弟弟沒考上重點高中。”媽媽嘆了口氣。我想說我的好消息,
卻發現沒有人在意。最終,我只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那個晚上,
我第一次質疑自己多年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如果成功帶來的只是更多的孤獨和不被理解,
那這樣的成功還有什么意義?然而,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
當我收到省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家里不但沒有慶祝,反而彌漫著一種奇怪的氛圍。
弟弟的成績只夠上一所普通高中,這讓爸媽非常失望。那天晚上,媽媽坐在我的床邊,
神色復雜地說了一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那本書,本該是你弟弟的。
”我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認為命里的那“一本書”本該屬于弟弟,卻被我“搶走”了。
這句話像一把鋒利的刀,深深地刺進了我的心臟。多年的委屈和不公,
在那一刻全部爆發出來。“為什么?”我質問道,“為什么那本書應該是他的?
因為他是男孩子嗎?還是因為在你們心中,他永遠比我重要?
”媽媽被我突如其來的反應嚇到了,
她結結巴巴地解釋:“不是的只是算命先生說......”“算命先生?”我冷笑,
“一個陌生人的一句話,就比我多年的努力更重要嗎?”我的聲音越來越大,
積壓多年的情緒一下子全部爆發出來。“你們知道我每天學習到幾點嗎?
你們知道我為了考上好大學放棄了多少娛樂時間嗎?而弟弟呢?他除了打游戲還做過什么?
憑什么那本書應該是他的?”爸爸聞聲趕來,試圖讓我冷靜下來。“你這孩子,怎么說話的?
我們是為了誰?不都是為了你們好嗎?”“為我好?”我苦笑,“從小到大,
什么時候你們真正為我考慮過?弟弟考試不好沒關系,我呢?我必須是第一名你們才滿意。
弟弟可以整天打游戲,我呢?我連看一會電視都被說浪費時間。
現在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學,你們卻說那機會本該是弟弟的?
”我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多年來,我一直以為只要我足夠優秀,就能得到父母同等的愛。
但此刻我終于明白,在他們心中,我永遠只能是第二位的。不是因為我不夠好,
而僅僅是因為我的性別。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對父母發了脾氣,
也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認識。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包括父母。
我的價值不需要別人來定義,我的成功也不是偶然或運氣。夏天很快過去,
我收拾行李準備去大學報到。出發那天,家里的氣氛依然尷尬。媽媽幫我整理行李,
欲言又止。爸爸只是簡單地叮囑了幾句注意安全的話。弟弟躲在房間里打游戲,
甚至沒有出來送我。站在家門口,我突然意識到,也許離開是最好的選擇。在這個家里,
我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3大學的生活如同新世界的大門向我敞開。
這里沒有人知道我的過去,沒有人用有色眼鏡看我。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覺。我的努力和才華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
我的性格和熱情吸引了許多朋友。我開始明白,原來我的價值不需要家人來定義。
我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大一的寒假,我回到家中。
本以為時間和距離會改變一些事情,但我錯了。春節期間,親戚們聚在一起,
話題又回到了那個讓我心痛的點上。“嘖嘖,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被她拿走了。
”大姑低聲對二姑說道,卻刻意讓我聽見。我端著茶杯的手微微顫抖。“是啊,
本來以為小弟會有出息的,誰知道......”二姑搖頭嘆息。我感到一陣眩暈,
仿佛回到了過去那個被忽視和輕視的日子。弟弟依然沉迷游戲,高中的成績一塌糊涂。
爸媽卻把這一切歸咎于我“搶走了他的機會”。那天晚上,我獨自一人走在小區的小路上,
抬頭望著星空。為什么努力變成了一種罪過?為什么成功反而帶來更多的傷害?我不明白,
也不想明白。無所謂了。我的人生道路,由我自己來定義和書寫。回到大學后,
我決定和家里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專注于學業和社交,努力構建屬于自己的新生活。漸漸地,
那些來自家庭的陰影開始淡去。我開始相信,總有一天,我會用自己的成就證明,
我的選擇是正確的。而那本所謂命中注定的書,從來就不應該屬于任何人。
每個人都有權利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和書寫屬于自己的命運。
這是我在成長中學到的最寶貴的一課。大學二年級的秋天,我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你弟弟要復讀了。”她的聲音透著疲憊。我沉默了一會,不知道該說什么。
高考失利對弟弟來說并不意外,他的整個高中生活幾乎都耗在了游戲上。“他同意復讀?
”我有些驚訝地問道。“不是他同意,是我們決定的。”媽媽嘆了口氣,“他那個樣子,
不上大學將來怎么辦?”我想起弟弟那滿不在乎的樣子,心中涌起一絲復雜的情緒。“所以,
你們覺得他復讀能考上嗎?”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算命先生說,今年是他的轉運年。
”我差點笑出聲來。又是算命先生。這個陌生人在我們家有著超乎尋常的影響力。“媽,
你真的相信這些?”我忍不住問道。“你不懂。”媽媽的聲音突然變得有些激動,
“當年他說你們家只有一本書,不就應驗了嗎?”我深吸一口氣,決定不再糾纏這個話題。
“那弟弟自己怎么說?”“他說他會努力的。”媽媽的語氣中透著一絲不確定。掛了電話,
我望著窗外的銀杏樹,葉子已經開始泛黃。我應該為弟弟感到高興嗎?
他終于決定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了。但內心深處,我知道事情不會那么簡單。從小到大,
弟弟的“努力”從來都是三分鐘熱度。而父母對他近乎盲目的期待和包容,
只會讓他更加依賴他們,而不是真正成長。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
我站在一座橋上,橋的另一端是弟弟。我們之間隔著一條湍急的河流,無法靠近,
也無法交流。醒來時,我的枕頭濕了一片。4期中考試后,我意外收到了弟弟的微信。“姐,
你在學校還好嗎?”這是他第一次主動聯系我,我愣了好久才回復。“挺好的,你呢?
復讀還適應嗎?”“還行吧,就是有點煩。”我能想象他皺著眉頭的樣子。“為什么煩?
”“爸媽整天盯著我,連打個游戲都偷偷摸摸的。”果然,他還是那個他。“那你學習呢?
”我試探性地問道。“還可以吧,就是好多東西不會,老師講太快了。”我沉默了一會,
然后鼓起勇氣問道:“需要我幫忙嗎?”對話框顯示他正在輸入,然后停了又停,
最后只發來一個簡單的“嗯”。就這樣,我開始每天晚上通過視頻輔導弟弟的功課。起初,
我很擔心會重復那些不愉快的經歷,弟弟的不耐煩,我的失望,以及那種無力感。
但讓我驚訝的是,弟弟似乎真的變了。他會提前準備好問題,認真聽我的解釋,
甚至會記筆記。有幾次,我看到他熬夜做題的樣子,恍惚間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某天晚上,輔導結束后,弟弟突然問我:“姐,你覺得我能考上大學嗎?”他的聲音很低,
帶著一絲我從未聽過的不自信。“當然可以,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我真誠地回答。
“可是,我浪費了太多時間。”他罕見地流露出懊悔。“時間從來不會真正浪費,”我說,
“重要的是你現在意識到了這一點。”視頻那頭,弟弟沉默了一會,然后輕聲說:“謝謝你,
姐。”那一刻,我感到心中有什么東西被輕輕觸動了。也許,
我們之間的隔閡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也許,時間和成長真的能夠改變一些事情。
隨著輔導的繼續,我和弟弟的關系漸漸改變。我們開始聊一些學習以外的事情,
比如我的大學生活,他的新朋友,甚至是一些共同的愛好。有一次,
他甚至向我抱怨爸媽的嘮叨,就像普通的兄妹一樣分享生活中的煩惱。這種感覺很奇妙,
仿佛我們正在重新認識彼此。直到有一天,弟弟問了一個讓我措手不及的問題。“姐,
你恨我嗎?”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為什么這么問?”“因為爸媽總是偏心我,
還有那個什么‘一本書’的事情。”他的聲音帶著愧疚。我深吸一口氣,
思考著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恨你,弟弟。”最終我說道,
“我只是......有時候會覺得不公平。但那不是你的錯。”“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