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茶新綠二十一世紀(jì)的開頭,萬物皆飽含新的生命力,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發(fā)芽。
武茗山的春天一如既往,總是來得總是悄無聲息。當(dāng)山腳下的桃花剛剛冒出粉嫩的花苞時,
海拔八百米處的茶園已經(jīng)披上了一層新綠。明蘭站在自家茶園的高處,
晨風(fēng)吹拂著她額前散落的碎發(fā),她瞇起眼睛望向遠處——層層疊疊的茶壟如同綠色的波浪,
一直延伸到云霧深處。"明蘭!該開工了!"父親的聲音從山腰處傳來。"來了,阿爹!
"明蘭應(yīng)了一聲,將粗布頭巾在腦后系緊,挎上竹簍,輕快地沿著陡峭的山路向下走去。
她今年二十四歲,是村里公認采茶最快最好的姑娘。從十六歲開始跟著母親學(xué)采茶,
八年光陰讓她的手指變得靈巧而有力,能在茶樹枝葉間穿梭如飛。
茶園里已經(jīng)聚集了十幾個采茶女,都是村里的媳婦和姑娘。明蘭走到父親身邊,
接過他遞來的小竹凳。"今天采'明前茶',一芽一葉,要快更要精細。"父親嚴(yán)肅地說,
"茶商后天就來收第一批了。"明蘭點點頭,不用父親多說,她明白"明前茶"的價值。
清明節(jié)前采摘的茶葉最為珍貴,能賣上最好的價錢。她家五畝茶園,
全家的生計都指望這春茶一季。她熟練地將竹凳放在茶壟間,
雙腿微微分開保持平衡——這是陡坡上采茶必須掌握的技巧。明蘭深吸一口氣,
清晨的空氣里混合著泥土和嫩葉的清香。她伸出雙手,左手輕扶茶枝,
右手拇指和食指精準(zhǔn)地捏住嫩芽的基部,輕輕一提,一片完整的"一芽一葉"就落入掌心。
"啪、啪、啪",采茶的聲音在茶園里此起彼伏。明蘭的動作行云流水,
幾乎不用看就能準(zhǔn)確找到每一處符合標(biāo)準(zhǔn)的嫩芽。她的竹簍漸漸有了分量,
嫩綠的茶芽在底部鋪了淺淺一層。"明蘭姐,你采得真快。"隔壁壟的春桃羨慕地說,
"我才采了半簍,你都快滿了。"明蘭抬頭笑了笑:"多練練就好了。你看,
手指要這樣..."她示范著標(biāo)準(zhǔn)的采摘動作,"不要用指甲掐,要用指腹輕輕提,
這樣茶芽才不會受傷。"太陽漸漸升高,汗水順著明蘭的脖頸流下,打濕了粗布衣衫的后背。
采茶看似輕松,實則極為耗神費力——需要一直保持彎腰或蹲坐的姿勢,
眼睛要時刻盯著茶枝,手指要不斷重復(fù)精細的動作。到中午時分,
明蘭的腰已經(jīng)酸得直不起來,指尖也被茶葉的汁液染成了淡綠色。"歇會兒吧,吃飯。
"父親招呼大家。明蘭捶著后腰站起來,突然想起什么:"阿爹,你們先吃,
我回家看看阿娘。"她把上午采的茶葉小心地倒進父親帶來的大竹匾里,匆匆往家走去。
明蘭家是典型的茶農(nóng)木屋,三間正房帶一個小院。她輕手輕腳地推開母親的房門,
屋里彌漫著中藥的味道。"阿娘,今天好些了嗎?"明蘭坐到床邊,摸了摸母親的額頭。
母親虛弱地睜開眼睛:"好多了...茶園怎么樣?""很好,'明前茶'長得不錯。
"明蘭幫母親掖了掖被角。"我煮了粥,還熱在灶上,一會兒讓小妹端給您。
""你別總惦記我,"母親咳嗽了兩聲,"采茶要緊..."明蘭打斷她:"您別操心。
我采得很快,下午還能多采兩簍。"她看了看窗外,"小妹和小弟呢?""去溪邊洗衣服了。
"母親說,"明蘭,你還沒吃飯吧?
灶臺上有我昨天做的餅子..."明蘭匆匆吃了兩個冷餅子,灌了幾口涼茶,又趕回茶園。
下午的太陽更毒了,曬得人頭暈眼花。但她不敢懈怠,
家里的藥錢、弟妹的學(xué)費、今年的生計,全指望這些嫩芽。傍晚收工時,
明蘭的十個手指都麻木了,指甲縫里全是綠色的茶漬。
她幫著父親把當(dāng)天采的茶葉攤晾在竹匾里,然后趕回家做晚飯。"姐,我?guī)湍銦稹?/p>
"十歲的小弟蹲在灶臺前。"好,火別太大。"明蘭麻利地洗米下鍋,
又從菜園里摘了把青菜。她一邊做飯一邊檢查小妹的功課,
時不時去里屋看看母親是否需要什么。等全家吃完晚飯,弟妹睡下,
明蘭才有時間處理自己酸痛的雙手。她打來一盆溫水,加入少許鹽,將雙手浸泡其中。
水漸漸變成了淡綠色,指腹的皮膚被泡得發(fā)白起皺。
明蘭望著自己的手——這雙二十四歲的手上已經(jīng)布滿了細小的傷痕和老繭,指甲短而粗糙,
完全不像城里姑娘那樣白皙細膩。但她并不為此難過。這雙手采的茶養(yǎng)活了一家人,
支付了母親的藥費,供弟妹上學(xué)。明蘭擦干手,取出一個小瓷瓶,
里面是她用茶油和草藥自制的護手膏。淡淡茶香中,她輕輕按摩著每一根疲憊的手指。
夜深了,明蘭卻還不能休息。她點亮油燈,
開始檢查明天要用的采茶工具——竹簍有沒有破損,竹凳是否牢固,剪刀需不需要磨利。
這是父親教她的習(xí)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窗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接著是猛烈的敲門聲。"明蘭!明蘭爹!快開門!"是村里李大叔的聲音。
明蘭趕緊跑去開門。李大叔滿臉焦急:"快去看看茶園!氣象站說今晚可能有霜凍!
"明蘭的心一下子揪緊了。清明前的霜凍對嫩芽來說是致命的,一旦受凍,
茶葉就會發(fā)黑變質(zhì),一文不值。她匆忙叫醒父親,兩人提著風(fēng)燈就往茶園跑。
茶園里已經(jīng)聚集了幾個村民,大家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明蘭蹲下身,
用手輕輕撫摸那些嬌嫩的茶芽——它們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脆弱。"怎么辦?
今年全家就指望這些茶葉了..."父親愁眉不展。明蘭突然想起什么:"阿爹,
我記得爺爺?shù)墓P記里提到過,遇到霜凍可以用煙熏法!""煙熏法?""對!
在茶園四周點燃潮濕的柴草,產(chǎn)生煙霧可以阻擋霜凍!"明蘭的眼睛在夜色中閃閃發(fā)亮,
"爺爺說這是老輩人傳下來的方法!
"父親猶豫道:"可是...從來沒見人試過..."2 霜凍危機"不試試就全完了!
"明蘭堅定地說,"阿爹,您去叫更多人來幫忙,我回家拿爺爺?shù)墓P記確認細節(jié)!"那一夜,
明蘭幾乎沒有合眼。她組織村民們在茶園四周點燃了幾十個煙堆,
特意選了半干的雜草和樹葉,讓它們不至于明火燃燒,而是持續(xù)冒煙。
濃煙在茶園上方形成了一層保護罩,阻擋了寒氣的直接侵襲。明蘭整夜守在茶園,
不斷檢查各個煙堆的情況,添加燃料,調(diào)整位置。到黎明時分,她的眼睛被煙熏得通紅,
臉上滿是煙灰,但當(dāng)她看到那些茶芽依然鮮嫩翠綠,沒有被霜打過的痕跡時,
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喜悅的淚水。"明蘭,你救了整個村子的茶園!"李大叔激動地說。
父親拍著明蘭的肩膀,眼中滿是驕傲:"好閨女,你比阿爹有見識。"接下來的日子,
明蘭更加忙碌了。除了每天采茶,她還要幫著父親炒制茶葉。炒茶是門技術(shù)活,
火候、手法、時間,差一點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明蘭跟著父親學(xué)了六年,
已經(jīng)掌握了大部分技巧。"明蘭,今天你來主炒。"一天早晨,父親突然說。
明蘭驚訝地看著父親:"我?""你早晚要接手這門手藝。"父親把炒茶鍋讓給她,
"讓我看看你的本事。"明蘭深吸一口氣,系上圍裙,站在炭火旺盛的炒茶鍋前。
鍋溫已經(jīng)升到了適宜的溫度,她將早上剛采的鮮葉倒入鍋中,立刻響起"噼啪"聲。
明蘭的雙手迅速插入茶葉中,以特定的手勢翻動、拋撒、按壓。太輕了茶葉無法均勻受熱,
太重了又會損傷葉片。她的動作如行云流水,茶葉在鍋中翻滾,漸漸散發(fā)出清香。
"溫度再低一點。"父親在一旁指導(dǎo),"對,
就是這樣...現(xiàn)在快些翻..."汗水順著明蘭的臉頰流下,她的手臂已經(jīng)酸痛不已,
但絲毫不敢松懈。炒一鍋茶需要近一個小時不間斷的翻炒,是對體力和技術(shù)的雙重考驗。
當(dāng)茶葉終于達到理想的干燥程度和形狀時,明蘭幾乎虛脫,
但看著鍋中那些蜷曲如眉、色澤翠綠的成品,她的心充滿了成就感。"不錯。
"父親檢查了茶葉,難得地露出笑容,"比上次進步多了。"茶葉一批批制作完成,
很快就到了茶商來收購的日子。村里每年這時都會舉辦一個小型的"斗茶會",
各家的茶葉擺出來比較,最好的那家能賣出更高的價錢。
明蘭家的茶葉今年格外好——葉片完整,香氣清幽,沖泡后湯色明亮,回味甘甜。
幾位老茶客品嘗后都贊不絕口。"這茶...有股特別的香氣。"一位白發(fā)老者瞇著眼睛說,
"像是...像是帶著晨露的山花味。"茶商們爭相出價,最終,
明蘭家的茶葉以高于市場價三成的價格被收購。更讓人驚喜的是,
那位白發(fā)老者原來是省里茶葉協(xié)會的專家,
他特別推薦明蘭家的茶葉參加下個月的全省"斗茶大會"。"如果能在大會上獲獎,
價格還能翻倍。"專家說?;丶业穆飞?,父親難得地哼起了小調(diào)。明蘭挎著空竹簍跟在后面,
心里盤算著這筆錢該怎么分配:母親的藥不能斷,小妹下學(xué)期的學(xué)費,家里的屋頂該修了,
還得給小弟買雙新鞋..."明蘭,"父親突然停下腳步,"這次多虧了你。
要不是你的煙熏法..."明蘭搖搖頭:"是爺爺?shù)闹腔郏抑皇桥銮捎浀谩?父親看著她,
眼中閃爍著復(fù)雜的光芒:"你比你想象的更聰明,閨女。下個月的斗茶大會,你跟我一起去。
"斗茶大會在省城舉行,這是明蘭第一次出遠門。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讓她目不暇接,
但最讓她震撼的是展會中心里琳瑯滿目的茶葉——來自全國各地的名茶齊聚一堂,香氣交織,
令人陶醉。明蘭家的茶葉被安排在"特色茶"展區(qū)。她小心地擺好茶具,燒水準(zhǔn)備沖泡。
父親不善言辭,接待客人的任務(wù)自然落在了明蘭肩上。
"我們的茶葉生長在武夷山海拔八百米處,
終年云霧繚繞..."明蘭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向客人們介紹,時不時夾雜著方言詞匯。
但當(dāng)話題轉(zhuǎn)到茶葉本身時,她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描述茶葉的香氣、口感時用詞精準(zhǔn)而生動,
讓不少專業(yè)茶客都為之側(cè)目。一位評委在品嘗明蘭家的茶后,
驚訝地問:"這茶的炒制手法很特別,是誰的手藝?
"明蘭有些緊張:"是我...和我父親一起炒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
既保留了鮮葉的活性,又激發(fā)了內(nèi)在的香氣。"評委贊嘆道,"特別是這種回旋式翻炒手法,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了。"三天的展會結(jié)束后,頒獎典禮上,
明蘭家的茶葉獲得了"最佳特色茶"稱號,并被授予"茶王"的榮譽證書。
當(dāng)明蘭站在領(lǐng)獎臺上時,閃光燈照得她睜不開眼,
但她牢牢記得父親臉上從未有過的驕傲神情。從省城回來的路上,
明蘭一直緊緊抱著那個紅綢包裹的"茶王"證書。大巴車在蜿蜒的山路上顛簸,
窗外的景色從城市的高樓漸漸變成熟悉的茶園梯田。父親坐在旁邊,
黝黑的臉上難得帶著笑意,時不時瞄一眼女兒懷中的證書,仿佛還在確認這不是一場夢。
"到了縣城還得轉(zhuǎn)車,到家怕是要天黑了。"父親看了看天色說道。明蘭點點頭,
突然想起什么:"阿爹,我們得在縣城停一下,給阿娘抓新藥。
省城大夫開的方子...""記得記得。"父親拍了拍口袋,"錢都貼身放著呢。
"車到縣城,父女倆匆匆去了藥房,按方子抓了藥。明蘭仔細核對每一種藥材,
又問了煎藥的方法,這才放心?;卮宓陌嘬嚿蠑D滿了趕集的鄉(xiāng)親,見到他們紛紛道賀。
"明蘭丫頭出息了!給咱村爭光了!""聽說你家的茶葉賣了天價?
""啥時候教教我家閨女采茶啊?"明蘭紅著臉一一應(yīng)答,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證書的邊緣。
這份榮譽來得突然,卻在她心里種下了一顆從未有過的種子——或許,茶葉能帶給她的,
遠不止是養(yǎng)家糊口那么簡單?;氐郊乙咽钦茻魰r分。弟妹們早等在村口,
一見他們就飛奔過來。小妹搶著要拿證書,
小弟則好奇地翻看從省城帶回來的新奇玩意兒——其實不過是一包水果糖和幾本舊書,
但對山村孩子來說已是難得的寶貝。母親的氣色比他們離家時好了許多,
正坐在堂屋里縫補衣服。見他們進門,忙要起身,被明蘭快步上前按住。"阿娘,別動!
我們回來了。"明蘭蹲在母親膝前,仰著臉讓她撫摸,"您看,我們真的拿獎了!
"母親的手指顫抖著撫過證書上燙金的字跡,
眼淚無聲地落下:"好...真好...我閨女有出息..."那一晚,
明蘭家的燈火亮到很晚。鄰居們聞訊而來,屋里坐不下,索性在院子里擺了幾條長凳。
父親破天荒地取出了珍藏的老酒,
男人們小酌著討論今年的茶葉行情;女人們圍著明蘭問東問西,
省城的高樓、車馬、衣著打扮,無一不是新鮮話題;孩子們則在院子里追逐嬉鬧,
嘴里含著從沒吃過的水果糖。明蘭坐在母親身邊,一邊回答著鄉(xiāng)親們的問題,
一邊留意著母親的狀況。當(dāng)看到母親臉上浮現(xiàn)倦容時,她立刻起身道:"時候不早了,
阿娘該休息了。大家的好意我們心領(lǐng)了..."客人們識趣地告辭。送走最后一位鄰居,
明蘭麻利地收拾好院子,燒水給母親泡腳、服藥,又督促弟妹洗漱睡覺。等一切安靜下來,
她才得空坐在油燈下,仔細端詳那張改變了她命運的證書。燈光下,證書上的金字閃閃發(fā)亮。
明蘭輕輕撫過那些凹凸的文字,思緒飄回省城的斗茶大會——那些琳瑯滿目的茶葉包裝,
那些談吐不凡的茶商,那些她從未聽說過的茶葉品種和制作工藝...外面的世界如此廣闊,
而茶葉,遠比她想象的更加神奇。"還沒睡?"父親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明蘭回頭,
看見父親站在門口,手里捧著個老舊的木匣子:"阿爹?"父親走進來,
將木匣放在桌上:"這是你爺爺留下的。以前覺得你還小,
現(xiàn)在..."他看了看女兒手中的證書,"是時候交給你了。"明蘭好奇地打開木匣。
里面是一摞發(fā)黃的紙頁,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還有些草圖。她小心地翻看,
發(fā)現(xiàn)是祖父的制茶筆記——不僅有傳統(tǒng)工藝的詳細記錄,還有許多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
"你爺爺...是個有想法的人。"父親坐在明蘭對面,聲音低沉,"他總說,茶如人生,
不能一成不變??上?.."父親搖搖頭,沒再說下去。明蘭明白父親未言之意。
祖父去世得早,那些創(chuàng)新的想法大多沒能實現(xiàn)。而父親是個務(wù)實的人,
只守著祖?zhèn)鞯幕竟に?,不敢冒險嘗試新方法。"阿爹,我能試試爺爺?shù)倪@些方子嗎?
"明蘭指著一頁寫著"桂花烏龍"的配方問道。
父親皺起眉頭:"那些都沒經(jīng)過驗證...咱們現(xiàn)在茶葉賣得好,何必冒險?
""可是..."明蘭想爭辯,又怕惹父親不高興,只好改口,"我先看看,不一定真做。
"父親點點頭,起身準(zhǔn)備離開,又回頭道:"明蘭,咱們茶農(nóng)的本分是種好茶、采好茶。
那些花哨的東西,留給城里人琢磨吧。"看著父親離去的背影,明蘭輕輕嘆了口氣。
她繼續(xù)翻閱祖父的筆記,越看越入迷。
其中一頁特別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一種特殊的發(fā)酵工藝,祖父稱之為"回香法",
聲稱能讓烏龍茶的香氣更加持久綿長。頁邊還有小字注釋:"八月桂花盛開時,試摻入三分,
別有風(fēng)味。"明蘭的心怦怦直跳。現(xiàn)在是七月中旬,
再過半個月就是桂花開放的季節(jié)...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接下來的日子,
明蘭白天依舊忙著采茶、制茶,晚上則偷偷研究祖父的筆記。
她發(fā)現(xiàn)祖父的許多想法其實相當(dāng)超前,有些甚至與她在省城聽說的新工藝不謀而合。
但每當(dāng)她想與父親討論,看到父親那副"祖?zhèn)鞣椒ú荒芨?的表情,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一天傍晚,明蘭正在院子里晾曬新采的茶葉,忽聽門外有人喊:"明蘭姑娘在家嗎?
"她抬頭望去,只見一個穿著整潔中山裝、頭發(fā)花白的老者站在院門口,
身后停著一輛罕見的黑色轎車。明蘭覺得這人有些面熟,
猛然想起——這不是斗茶大會上那位茶葉協(xié)會的專家嗎?"陳教授!
"明蘭慌忙在圍裙上擦擦手,迎上前去,"您怎么來了?快請進!
"陳教授笑呵呵地走進院子:"我正好到縣里有事,順道來看看我們的'茶王'。
"他環(huán)顧四周,目光在晾曬的茶葉上停留,"嗯,晾曬的火候掌握得不錯。
"父親聞聲從屋里出來,一見是省城來的專家,頓時手足無措,連忙招呼進屋上茶。
母親也撐著病體起來相見。陳教授卻擺擺手:"別忙,我先看看你們的茶園。
"明蘭帶著陳教授參觀了家里的茶園。專家仔細檢查了茶樹的生長狀況,
詢問了施肥、修剪的方法,不時點頭稱贊?;氐皆鹤雍?,他品了明蘭泡的新茶,
閉目回味良久,突然問道:"明蘭,你想過進一步學(xué)習(xí)茶葉知識嗎?"明蘭愣住了:"學(xué)習(xí)?
""省農(nóng)學(xué)院下半年有個短期培訓(xùn)班,專門針對傳統(tǒng)茶藝創(chuàng)新。
"陳教授從公文包里取出一張宣傳頁,"我覺得你很合適。"明蘭接過宣傳頁,心跳加速。
現(xiàn)代茶葉加工技術(shù)"、"茶葉品質(zhì)分析與評價"、"茶葉品牌建設(shè)"等讓她耳目一新的課程。
但當(dāng)她看到學(xué)費數(shù)字時,心頓時涼了半截——那相當(dāng)于她家半年的收入。
"這..."她猶豫地看向父親。父親搓著手:"陳教授,這個...費用太高了,
而且家里離不開她..."陳教授似乎早有預(yù)料:"學(xué)費可以申請減免一部分,
剩下的我可以幫忙聯(lián)系助學(xué)貸款。至于家里..."他轉(zhuǎn)向明蘭,"培訓(xùn)班只有三個月,
而且結(jié)束后很可能在省城找到工作,收入會比現(xiàn)在高很多。"明蘭內(nèi)心掙扎。
她渴望學(xué)習(xí)新知識,但放心不下生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妹。正猶豫間,陳教授又說:"對了,
我認識省立醫(yī)院的一位中醫(yī)專家,對尊夫人的病癥很有研究。如果你們同意,
我可以幫忙聯(lián)系。"這句話打動了明蘭。她看向父親,見他也在沉思,
便鼓起勇氣道:"阿爹,我想試試。學(xué)成后一定能幫家里把茶葉賣得更好。"父親長嘆一聲,
終于點頭:"閨女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去吧,家里有我。
"陳教授滿意地笑了:"好!那就這么定了。八月二十日開學(xué),到時候我派人來接你。
"臨走前,他突然壓低聲音對明蘭說,"對了,
我在你家的茶里嘗到一種特別的韻味...你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工藝?
"3 新的挑戰(zhàn)明蘭一驚,沒想到專家如此敏銳。她猶豫片刻,
還是將祖父筆記中"回香法"的事告訴了陳教授。"妙??!"陳教授眼睛一亮,
"這種古法現(xiàn)在會的人不多了。下次來,咱們好好探討探討!"送走陳教授,
明蘭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既為能去省城學(xué)習(xí)而興奮,又為即將離開家而忐忑。
但更讓她在意的是陳教授對"回香法"的興趣——或許,祖父的創(chuàng)新理念,真的值得一試?
轉(zhuǎn)眼到了八月初,明蘭開始為去省城做準(zhǔn)備。一天清晨,她路過村口的桂花樹,
發(fā)現(xiàn)枝頭已經(jīng)冒出點點金黃的花苞,清香隱約可聞。祖父筆記中"八月桂花盛開時,
試摻入三分"的字句突然浮現(xiàn)在腦海。一個大膽的念頭閃過——在離家前,
她一定要嘗試制作"桂花烏龍"!明蘭悄悄收集了一些剛開放的桂花,
按照祖父筆記上的比例,與自己炒制的烏龍茶混合,然后采用"回香法"進行特殊發(fā)酵。
整個過程她都瞞著父親,只在母親好奇詢問時簡單解釋了幾句。
"你爺爺當(dāng)年也愛鼓搗這些..."母親微笑著說,"有一次他做的茉莉花茶,
香了整個村子。"三天后,當(dāng)明蘭打開試驗用的小茶罐時,
一股前所未有的香氣撲面而來——烏龍的醇厚中透著桂花的清甜,兩種香氣完美融合,
令人聞之難忘。她小心地取了一撮沖泡,茶湯呈現(xiàn)出琥珀般的色澤,入口綿柔,回味悠長,
與她喝過的任何茶都不同。"成功了!"明蘭激動得差點跳起來。她正想拿去給母親品嘗,
院門突然被推開,父親沉著臉走了進來。"你做了什么?"父親盯著她手中的茶碗,
"整個院子都是怪味!"明蘭知道瞞不住了,索性坦白:"阿爹,
我按爺爺?shù)姆阶釉囎隽斯鸹觚垼鷩L嘗...""胡鬧!"父親不等她說完就打斷道,
"茶葉就是茶葉,摻什么花花草草!好好的烏龍茶被你糟蹋了!
""可是真的很好喝..."明蘭試圖解釋。"咱們祖祖輩輩怎么做茶,你就怎么做!
"父親一把奪過茶碗,將茶湯潑在地上,"別整這些沒用的!"明蘭的眼眶瞬間紅了。
她蹲下身,看著滲入泥土的茶湯,心如刀割。這不是普通的茶,這是她心血的結(jié)晶,
是祖父理念的延續(xù)..."阿爹,"她抬起頭,聲音顫抖卻堅定,"茶葉比賽我們能贏,
不就是因為炒法特別嗎?如果永遠守著老方法,我們永遠只能是普通的茶農(nóng)。"父親愣住了,
似乎沒想到一向溫順的女兒會頂撞他。他張了張嘴,最終什么也沒說,轉(zhuǎn)身走了。
明蘭擦干眼淚,收拾好剩下的試驗茶。她相信自己的判斷,這茶絕對有市場。
既然父親不接受,她只好另想辦法。第二天,明蘭帶著一小包桂花烏龍去了縣城,
找到那家最大的茶莊。老板姓林,是個精明的中年人,曾買過她家的茶葉。"林老板,
能請您品鑒一下新茶嗎?"明蘭鼓起勇氣問道。林老板見是"茶王"明蘭,
熱情地招呼她坐下。明蘭小心地取出茶葉,沖泡后,
那股獨特的桂花烏龍香立刻充滿了整個店鋪。"這是..."林老板驚訝地嗅了嗅,
"桂花香?"明蘭點點頭,緊張地觀察他的反應(yīng)。林老板細細品嘗后,眼睛越來越亮:"妙!
太妙了!花香不掩茶味,茶味不壓花香,相得益彰??!""您...覺得能賣出去嗎?
"明蘭小心翼翼地問。"何止能賣!"林老板激動地說,"這種特色茶在城里肯定搶手!
明蘭姑娘,你有多少?我全要了!"明蘭沒想到反應(yīng)如此之好,
既驚又喜:"現(xiàn)在只有試驗的一小批...如果您真感興趣,我可以多做些。
"兩人很快談妥了價格——林老板給出的價錢是普通烏龍茶的三倍!他還預(yù)付了定金,
要求明蘭盡快供貨。回家的路上,明蘭的心像插上了翅膀。她不僅證明了自己的想法可行,
還賺到了第一筆"創(chuàng)新錢"!這筆錢她打算分成三份:一份給母親買更好的藥,
一份留作去省城的費用,剩下一份投入擴大生產(chǎn)。父親知道后,起初還是反對,
但看到明蘭堅定的眼神和林老板預(yù)付的真金白銀,
于軟化:"罷了...你爺爺在世時也這樣...或許時代真的變了..."有了父親默許,
明蘭大膽開始了小批量生產(chǎn)。她精選最好的烏龍茶坯,嚴(yán)格按祖父的配方和工藝操作,
每一批都親自把關(guān)品質(zhì)。林老板的茶莊很快反饋:桂花烏龍大受歡迎,供不應(yīng)求!
又是一個清晨,明蘭站在茶園里,看著新一季的茶芽在朝陽下閃閃發(fā)光。
她的竹簍里已經(jīng)裝了小半簍嫩芽,手指在枝葉間靈活地舞動。"明蘭姐,能教我采茶嗎?
"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問。明蘭微笑著讓出半個凳子:"來,坐這兒。記住,
采茶要用這里發(fā)力..."她輕輕握住小女孩的手指,引導(dǎo)她找到正確的位置。
晨風(fēng)吹過茶園,帶來遠處孩子們的笑聲。明蘭知道,這片茶園不僅滋養(yǎng)著一家人的生活,
更承載著代代相傳的智慧與堅韌。而她,將繼續(xù)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用雙手采摘希望,
用智慧守護傳統(tǒng),就像無數(shù)個武夷山采茶女曾經(jīng)做過的那樣。八月二十日轉(zhuǎn)眼就到。
臨行前夜,明蘭將制作桂花烏龍的要點詳細教給了父親和母親,又囑咐弟妹聽話。天不亮,
陳教授派的車就到了村口。"阿爹,阿娘,我走了。"明蘭背著自己縫制的布包,
里面裝著幾件換洗衣服和那本珍貴的祖父筆記,"三個月很快就回來。
:"在城里照顧好自己...錢不夠就捎信回來..."父親則塞給她一個小布包:"拿著,
城里花費大。"明蘭打開一看,里面是家里這段時間賣桂花烏龍的大部分收入。她剛要推辭,
父親擺擺手:"你的本事掙的,該你用。好好學(xué),回來...把咱家的茶做得更好。
"明蘭重重點頭,將布包貼身收好。轉(zhuǎn)身走向汽車時,
她回頭最后看了一眼生活了二十四年的山村——層層疊疊的茶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
那是她的根,也是她夢想起航的地方。汽車駛離村口,明蘭撫摸著包里祖父的筆記,
心中既有離家的不舍,又有對未來的期待。她相信,這次學(xué)習(xí)將為她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而桂花烏龍,只是她茶藝創(chuàng)新的第一個作品。省城,我來了。明蘭望著窗外飛速后退的景色,
在心中默默說道。茶葉的世界如此廣闊,而她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農(nóng)學(xué)院的鐵門在明蘭面前緩緩打開,她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布包。
眼前的景象讓她屏住了呼吸——寬闊的林蔭道兩側(cè)是紅磚砌成的三層樓房,
遠處玻璃溫室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學(xué)生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其間,車鈴聲響成一片。
"明蘭同學(xué)?"一位戴眼鏡的年輕女子從門衛(wèi)室走出來,"我是培訓(xùn)班的助教王琳,
陳教授讓我來接你。"明蘭慌忙鞠躬:"王老師好!"王琳笑著擺擺手:"別這么客氣,
叫我琳姐就行。來,我先帶你去宿舍。"走在校園里,
明蘭覺得自己的粗布衣裳和手工布鞋與周圍格格不入。幾個穿著時髦的女學(xué)生從身邊經(jīng)過,
好奇地打量她,明蘭不由得低下頭,盯著自己沾滿泥土的鞋尖。"別緊張,
"王琳似乎察覺到她的不安,"咱們培訓(xùn)班的學(xué)生背景都不同,有茶農(nóng),有茶商的子女,
還有食品專業(yè)的學(xué)生。陳教授就喜歡這種多樣性。"宿舍是四人間,比明蘭想象的寬敞明亮。
靠窗的下鋪已經(jīng)鋪好了被褥,王琳說這是特意給她留的。明蘭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放在床上,
里面除了幾件換洗衣服,最重要的就是那本祖父的筆記。"今天你先安頓,明天早上八點,
教學(xué)樓203教室開班儀式。"王琳交代完準(zhǔn)備離開,又回頭問,"對了,
你會用自來水龍頭嗎?"明蘭的臉一下子紅了。王琳善解人意地示范了如何開關(guān)水龍頭,
如何使用廁所沖水,還帶她去食堂認了路。這些對城里人再普通不過的東西,
對明蘭來說都是新奇的體驗。傍晚,室友們陸續(xù)到來。一個是茶商女兒張曉雯,打扮時髦,
一來就抱怨宿舍條件差;一個是食品廠技術(shù)員劉芳,三十來歲,
說話干脆利落;還有一個和明蘭年紀(jì)相仿的農(nóng)村姑娘李翠,緊張得一直搓衣角。
明蘭主動幫李翠整理床鋪,兩人很快熟絡(luò)起來。第二天一早,明蘭提前半小時就到了教室。
她選了第一排的位置,雙手放在膝蓋上,腰背挺得筆直。同學(xué)們陸續(xù)到來,
教室里漸漸嘈雜起來,直到陳教授走進來,所有人才安靜下來。
"歡迎各位來到'傳統(tǒng)茶藝創(chuàng)新培訓(xùn)班'!"陳教授的聲音洪亮有力,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我們將一起探索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與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的結(jié)合點。
"明蘭翻開嶄新的筆記本,一字不落地記錄著。當(dāng)陳教授講到茶葉生化成分時,
她雖然聽不懂那些術(shù)語,
但還是認真地把"茶多酚"、"氨基酸"、"芳香物質(zhì)"等名詞工整地記下來,
準(zhǔn)備課后查字典。"理論課結(jié)束后是實驗室操作,"陳教授說,
"今天我們要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不同茶葉的茶多酚含量。"實驗室里,
明蘭被那些閃亮的儀器晃得眼花繚亂。她看著其他同學(xué)熟練地操作設(shè)備,
自己卻連移液管都不敢碰,生怕弄壞了賠不起。"明蘭,過來。
"陳教授招手讓她到實驗臺前,"這是最傳統(tǒng)的審評方法,你先嘗嘗這五種茶,按口感排序。
"明蘭松了一口氣。品茶是她的強項。她專注地沖泡、聞香、品嘗,很快給出了準(zhǔn)確的排序,
與儀器分析結(jié)果幾乎一致。"看到了嗎?"陳教授對全班說,"傳統(tǒng)經(jīng)驗與現(xiàn)代科技的結(jié)合,
這才是我們培訓(xùn)班的意義!"下課后,明蘭鼓起勇氣追上陳教授:"教授,
那個...關(guān)于我爺爺?shù)?回香法'..."陳教授眼睛一亮:"對了!周三下午我沒課,
你來我辦公室,咱們好好聊聊這個。"周三下午,明蘭帶著祖父的筆記來到陳教授的辦公室。
教授仔細研讀了那些發(fā)黃的紙頁,時而點頭,時而皺眉。"妙??!"他拍案叫絕,
"這種半發(fā)酵后再熏花的工藝,與現(xiàn)代'窨制'理論不謀而合!你爺爺是個天才!
"明蘭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那...這個方法真的科學(xué)嗎?""不僅科學(xué),
而且很有創(chuàng)新價值!"陳教授激動地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厚書,"你看,
現(xiàn)代研究證明..."兩個小時里,
陳教授用明蘭能理解的語言解釋了"回香法"的科學(xué)原理,還指出了可以改進的地方。
明蘭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這些知識,原來祖父那些憑經(jīng)驗總結(jié)的方法,背后都有科學(xué)依據(jù)。
"明蘭,我想把你的'桂花烏龍'作為培訓(xùn)班的研究案例,"臨走時陳教授說,"當(dāng)然,
如果你同意的話。"明蘭又驚又喜:"真的可以嗎?""不僅可以,
我還想請你給同學(xué)們演示制作過程。"陳教授笑著說,"傳統(tǒng)工藝的實踐者親自授課,
比我們這些理論派強多了!"周五的實踐課上,明蘭站在操作臺前,面對二十多個同學(xué),
緊張得手心冒汗。但當(dāng)她開始講解采茶要領(lǐng)時,
語言突然流暢起來——這是她扎根于血液的知識。"一芽兩葉是最佳標(biāo)準(zhǔn),
"她示范著采摘手勢,"手指不能掐,要這樣輕輕提..."從萎凋、搖青到炒制,
明蘭嫻熟地展示著每一個步驟。當(dāng)進行到關(guān)鍵的"熏花"環(huán)節(jié)時,教室里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看著。"爺爺說,桂花要選初開的,香氣最濃,
"明蘭將新鮮桂花與半發(fā)酵的茶葉層層交替,"比例很重要,太多會奪茶味,
太少又不出香..."三天后,當(dāng)同學(xué)們品嘗到成品時,贊嘆聲此起彼伏。
張曉雯這個城里姑娘難得地服了軟:"明蘭,你這茶比我家店里最貴的還好喝!
"陳教授趁熱打鐵:"同學(xué)們,這就是傳統(tǒng)智慧的價值!明蘭的祖父沒有學(xué)過生物化學(xué),
但他通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了最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我們的任務(wù),
就是把這些經(jīng)驗科學(xué)化、標(biāo)準(zhǔn)化,讓更多人受益。"這次授課后,
明蘭在班里的地位悄然改變。同學(xué)們開始尊重這個"土氣"的農(nóng)村姑娘,
經(jīng)常向她請教傳統(tǒng)工藝的問題。
明蘭也從他們那里學(xué)到了許多新鮮知識——食品保鮮技術(shù)、包裝設(shè)計、甚至是市場營銷基礎(chǔ)。
每周日,明蘭都會去郵局給家里打電話。父親說桂花烏龍賣得很好,
林老板又加訂了一批;母親的咳嗽減輕了不少,能下床做些輕活了;小妹的學(xué)習(xí)進步了,
本站所有內(nèi)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權(quán)。版權(quán)聲明 - 投稿聲明 - 自審制度 - 免責(zé)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