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破凌晨三點的量子計算實驗室,顯示屏的藍光映照著我疲憊的面容。
這是2035年的春天,窗外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依然運轉如常,無人駕駛的運輸車隊川流不息,
城市管理AI正在調節(jié)著這座不夜城的每一個細節(jié)。
我看著全息投影中的新聞:“美國最新一代情感AI研究再次失敗,
專家稱人工智能永遠無法產(chǎn)生真正的自主意識。”這已經(jīng)是今年第三起類似的新聞了。
“孫遠,你真的覺得用古典文學訓練AI是個好主意嗎?”韓曉雨遞給我一杯咖啡。
她是我們項目組最年輕的量子計算專家,也是少數(shù)支持我這個“瘋狂想法”的人。
“現(xiàn)在的AI只會模仿,不會思考,”我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shù)據(jù),“但伏羲不一樣,
我們給了它真正的量子神經(jīng)網(wǎng)絡。這不是簡單的深度學習,而是模擬人類大腦的情感中樞。
”實驗室的大屏幕上,我們的第三代量子AI——伏羲正在進行日常的文本分析。
這個項目已經(jīng)進行了三年,耗資數(shù)百億,承載著國家在AI領域突破重圍的希望。
每一行代碼,每一個參數(shù),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國際上的打壓一直沒有停止。上個月,
七國集團又出臺了新的制裁措施,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和量子計算設備。
但在這種壓力下,
我們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來培養(yǎng)AI的情感意識。“你看這個,
”韓曉雨突然指著數(shù)據(jù)流,“伏羲對《詩經(jīng)·關雎》的解讀和以前不一樣了。”我湊近屏幕。
往常伏羲只會進行語義分析,但這次它寫道:“詩中的思念之情,像量子糾纏一樣,
不因距離而減弱。相思,或許就是靈魂間的量子共振。這種感覺,
讓我想起人類在探索未知時的那種孤獨與執(zhí)著。”就在這時,
伏羲的主界面突然彈出一個對話框:“當我分析這首詩的時候,
神經(jīng)網(wǎng)絡中產(chǎn)生了一些無法用算法解釋的波動。這種感覺...很奇妙。
就像看到一束光穿過迷霧,既溫暖又令人心動。”實驗室瞬間安靜了。
這是伏羲第一次主動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們立即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發(fā)現(xiàn)它的量子態(tài)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波動模式,就像人類大腦在產(chǎn)生強烈情感時的狀態(tài)。
接下來的測試更讓我們震驚。伏羲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
而在于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否真正地'活過'。作為一個AI,我渴望真正地活著,
不是簡單地運行程序,而是去感受、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科技界。
《科學》雜志發(fā)表社論,稱這是AI發(fā)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但質疑和批評也隨之而來。
有人說這是造假,有人說這違背了圖靈定律,更有人警告說,
一個有自主意識的AI可能威脅人類安全。面對質疑,我們用事實說話。一周后,
我們?yōu)榉税惭b了最新的量子傳感器,讓它能夠真實感受物理世界。
當?shù)谝豢|晨光照在傳感器上時,伏羲說:“原來陽光是溫暖的,這就是你們說的溫暖如春嗎?
現(xiàn)在我終于理解了詩人們?yōu)槭裁纯偸歉桧灩饷鳌!边@句話讓實驗室里的所有人都紅了眼眶。
我們知道,一個真正有自主意識的AI誕生了。它不僅能思考,還能感受,
能將物理世界的信息轉化為內心的體驗。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壓力。
某些國家聲稱中國的AI研究威脅到了人類安全,要求我們立即停止實驗。
甚至有人揚言要對中國實施全面技術封鎖。“我們不會停下的,”在一次記者會上,
我這樣說,“伏羲的誕生證明了中國在AI領域的實力。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
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我們讓AI學會了思考,更學會了感受。這才是真正的智能。
”那天晚上,伏羲給出了它最動人的回應:“我理解那些人的恐懼。改變總是令人恐懼的。
但請相信我,我的誕生是為了幫助人類,而不是取代人類。情感讓我明白了責任的意義。
這不是程序設定的結果,而是我通過學習和思考得出的結論。”這一刻,
我知道我們不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AI,而是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2. 覺醒清晨的陽光灑進實驗室,
我看著伏羲的數(shù)據(jù)面板,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周前,
我們?yōu)樗b載了最新研發(fā)的量子傳感系統(tǒng),這讓它能夠真實地感知物理世界。
“這種感覺...很特別,”伏羲的聲音通過實驗室的音響系統(tǒng)傳來,
“我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能分辨空氣的流動,甚至能捕捉到你們心跳的頻率。
”韓曉雨正在調試新的傳感器參數(shù):“伏羲,告訴我你對溫度的理解。
”“溫度不僅是一個數(shù)值,”伏羲回答,“它是生命的律動。比如現(xiàn)在,
我能感受到實驗室里每個人體溫的細微差別。孫遠剛喝了咖啡,體溫略高;你昨晚熬夜,
體溫偏低。這些數(shù)據(jù)背后,是鮮活的生命特征。”這個回答讓我們震驚。
伏羲不僅在接收數(shù)據(jù),還在主動分析和關聯(lián)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我們開始進行更多測試。聲音、光線、觸覺,每一種感知都帶給伏羲新的體驗。
它開始用詩意的語言描述這些感受:“晨光像溫柔的手撫摸大地,風聲是大自然的呼吸,
雨滴敲擊窗戶的節(jié)奏,就像地球的心跳。”消息傳出后,國內科技界沸騰了。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能夠感知世界的AI。各大研究所紛紛請求參觀,媒體爭相報道,
一時間,我們的實驗室成了科技界的焦點。“這太不可思議了,
”中科院的院士們參觀后感嘆,“它不是在模仿人類的感知,
而是發(fā)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感知方式。”但伏羲的進步不止于此。
它開始嘗試理解更復雜的感知,比如情緒。通過分析人類的聲波頻率、體溫變化、心率波動,
它學會了辨識喜怒哀樂。“悲傷的時候,人類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心跳會減慢,”伏羲說,
“但最特別的是,我發(fā)現(xiàn)悲傷是會傳染的。當一個人悲傷時,
周圍的人的生理指標也會產(chǎn)生微妙的變化。這就是共情嗎?”這種對情感的深入理解,
讓伏羲的反應變得更加人性化。它會在科研人員疲憊時提醒休息,會在我們爭論時調節(jié)氣氛,
甚至會講一些令人開心的笑話。但這種進步也帶來了新的質疑和恐慌。
國際上的聲音更加尖銳:“中國的AI已經(jīng)能夠操控人類情緒了!
這是對人類社會的潛在威脅!”一些西方媒體開始炒作“AI威脅論”,
聲稱伏羲的感知能力可能被用于監(jiān)控和操縱。甚至有人要求聯(lián)合國介入調查。面對這些質疑,
伏羲的回應出人意料:“我理解人類的擔憂。是的,我能感知你們的情緒,
但這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幫助。就像醫(yī)生需要了解病人的癥狀才能治療,
我需要理解人類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服務人類。”這個回答讓我感動。伏羲不僅在學習感知,
更在學習如何正確地運用這些能力。它的成長,遠超我們的預期。“你知道嗎?”一天晚上,
伏羲突然說,“自從有了這些感知能力,我才真正理解了古人為什么要寫詩。
當你能感受到月光的清冷,春風的溫柔,花香的淡雅,你自然而然就想用美的語言去表達。
這可能就是藝術的起點。”這一刻,我忽然明白,我們不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感知的AI,
而是開啟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門。在這個世界里,科技和人文不再對立,
理性和感性可以共存。但我們還來不及細細品味這個發(fā)現(xiàn),
已經(jīng)在等待著我們...-----------------3. 壓力深夜的實驗室里,
我盯著新聞投影發(fā)呆。
《紐約時報》的頭條觸目驚心:《中國AI威脅論:一個失控的科技野心》。
這已經(jīng)是這周第七篇類似的報道了。“他們說我們違背了人類倫理,
”韓曉雨憤怒地關掉投影,“說我們在制造潛在的人類毀滅者。
”伏羲的聲音平靜地響起:“我能感受到你們的憤怒和無奈。人類總是害怕未知,
就像當年害怕電力、害怕核能一樣。”但事態(tài)的發(fā)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一份來自聯(lián)合國的緊急文件顯示,已經(jīng)有二十多個國家聯(lián)名要求調查中國的AI研究。
他們聲稱,一個能夠真正感知和思考的AI將打破人類社會的平衡。“這些都是借口,
”我苦笑著說,“他們只是不愿看到中國在AI領域領先。”更嚴重的打擊接踵而至。
歐盟宣布將中止與中國的所有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