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劉備出身東漢桓帝年間,幽州涿郡涿縣樓桑村的晨霧中,總飄蕩著若有若無的桑麻氣息。
村頭老桑樹下,年幼的劉備蹲在母親身旁,看著那雙布滿老繭的手靈巧穿梭,
將柔韌的草莖編成草鞋。這株高五丈有余的桑樹,樹冠舒展如帝王車輦的華蓋,
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一個久遠的秘密。劉備的祖父劉雄曾被舉為孝廉,
官至東郡范令,那時劉家也曾門庭若市。可父親劉弘早逝后,家道迅速中落。
八歲的劉備攥著母親給的幾枚銅錢,穿過狹窄街巷去集市賣草鞋時,
總能聽到路人的竊竊私語:“這就是中山靖王之后?”言語里帶著憐憫與懷疑。
但小劉備從不辯駁,只是把背挺得筆直,眼神堅定望向遠方。十五歲那年,
同宗的劉德然父親劉元起看著劉備日漸挺拔的身姿,對妻子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他慷慨資助劉備外出求學。在原九江太守盧植的學舍里,劉備結識了公孫瓚。公孫瓚年長,
常以兄長自居,教他騎馬射箭,帶他見識外面的廣闊天地。然而,劉備對經史子集興趣缺缺,
卻熱衷于觀察天下大勢,與同窗討論時,總能提出獨到見解。黃巾起義的消息傳來時,
劉備正在桑樹下擦拭父親留下的佩劍。劍身寒光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
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漢室江山的搖搖欲墜,讓他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他開始在涿縣廣交豪杰,織席販履的積蓄、劉元起的資助,都化作招募鄉勇的糧餉。某日,
一位游方道士路過樓桑村,望著那株神樹和樹下操練兵馬的劉備,喃喃道:“此樹華蓋,
必出帝王?!碑攧鋵⒖椇玫淖詈笠浑p草鞋擺在母親面前時,
母親顫抖著撫摸兒子滿是老繭的手:“玄德,此去兇險?!眲涔虻剡凳祝骸皟弘m出身微末,
然漢室衰微,天下蒼生受苦,兒當以先祖之志為念,救萬民于水火!”晨光中,他跨上戰馬,
帶著百余名鄉勇,向著未知的征途疾馳而去。此時的他或許還未料到,
自己將在這風云變幻的亂世中,書寫出怎樣波瀾壯闊的傳奇。二:關羽河東解縣的青石巷里,
一聲怒喝撕破長空。關羽將手中長劍狠狠插入惡霸胸膛,溫熱的鮮血濺在他青布長衫上,
宛如綻放的紅梅。這個身長九尺、髯長二尺的漢子,望著地上早已沒了氣息的惡人,
心中并無半分懼意,有的只是為民除害的暢快。關羽自幼隨父親習武,
一柄長劍在他手中舞得出神入化。父親常教導他:“習武之人,當以仁義為本,鋤強扶弱。
”他牢記于心,每當看到鄉鄰被欺凌,總會挺身而出。這次,當地豪紳之子強搶民女,
魚肉鄉里,關羽實在忍無可忍,便有了方才那一幕。殺人之后,關羽踏上了逃亡之路。
他晝伏夜出,風餐露宿,從河東輾轉到幽州。一路上,他見過太多百姓在戰亂中流離失所,
食不果腹。這讓他心中匡扶正義的信念愈發堅定。在路過一個小鎮時,
他看到一伙山賊正在搶劫難民,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山賊頭目見他單槍匹馬,
獰笑著揮刀砍來。關羽大喝一聲,長劍如閃電般刺出,瞬間洞穿了山賊頭目的咽喉。
其余山賊見狀,嚇得四散奔逃。難民們紛紛跪地感謝,關羽連忙將眾人扶起,
只留下一句“快些逃命去吧”,便又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逃亡的歲月里,
關羽的名聲卻不脛而走。人們傳頌著有位紅臉長髯的豪杰,仗義行俠,懲惡揚善。
當他抵達涿郡時,身上的長衫早已破舊不堪,但眼神中的堅毅與正義之光卻愈發耀眼。
在這里,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即將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與他們一同踏上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書寫屬于他們的傳奇故事。
三:張飛涿郡最熱鬧的集市里,“張記肉鋪”的招牌在風中搖晃。案板后,張飛豹頭環眼,
滿臉絡腮胡,正揮舞著八十斤的大刀,將半扇豬肉砍得“砰砰”作響。
他聲若巨雷:“鄉親們看好了,我老張賣肉,足斤足兩,童叟無欺!”粗獷的嗓音,
震得周圍攤販的貨物都微微顫動。張飛出身屠戶世家,雖以賣肉為生,卻生得一身好力氣,
且喜好結交豪杰。閑暇時,他常把肉鋪當作酒館,邀上三五好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暢談天下大事。有人問他:“如今漢室衰微,盜賊四起,你就只想守著這肉鋪?
”張飛猛地灌下一碗酒,把碗重重砸在桌上,怒目圓睜:“大丈夫生于亂世,
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怎可偏安一隅!”一日,集市上來了個紅臉長須的漢子,
正是逃亡至此的關羽。關羽腹中饑餓,卻囊中羞澀,站在肉鋪前躊躇。張飛見他器宇不凡,
主動招呼:“這位兄臺,若不嫌棄,來嘗嘗我老張的肉!”關羽拱手謝過,上前切了一小塊,
放入口中咀嚼。張飛在一旁盯著他,突然問道:“看你也是習武之人,敢不敢與我比上一比?
”關羽微微一笑:“恭敬不如從命?!眱扇藖淼娇諘缣帲瑥堬w抄起丈八蛇矛,
關羽拔出腰間長劍。你來我往,激戰數十回合,竟不分勝負。周圍百姓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叫好聲此起彼伏。正打得酣暢淋漓時,一個溫潤的聲音傳來:“兩位壯士好武藝!
”兩人收住招式,只見來人身高七尺五寸,雙耳垂肩,雙手過膝,正是劉備。
劉備上前抱拳:“在下劉備,見二位英雄武藝高強,義薄云天,實乃當世豪杰。
如今天下大亂,百姓受苦,不知二位可愿與我共謀大事,匡扶漢室?”張飛一聽,
大笑道:“正合我意!我早就盼著能有一番作為!”關羽也點頭贊同。三人相談甚歡,
只覺相見恨晚,當下便決定結為異姓兄弟,共赴前程。一場改變歷史的相遇,
在這喧鬧的集市中悄然拉開序幕 。四:桃園三結義涿郡郊外,一片桃花灼灼盛開,
粉色云霞般的花海中,三位身影并肩而立。劉備居中,身著粗布長袍,
眼神堅毅而溫和;關羽在左,紅臉長髯,身姿挺拔如松;張飛居右,豹頭環眼,氣勢威猛。
三人面前,擺放著烏牛白馬等祭品,清香裊裊升起。劉備環視兩位義弟,
鄭重說道:“備不才,欲與二弟共舉大義,匡扶漢室,拯救蒼生。然獨木難支,
今日愿與二位結為異姓兄弟,生死與共,禍福同當。不知二位意下如何?”關羽雙手抱拳,
朗聲道:“關某飄零半生,今日得遇大哥,如撥云見日。愿隨大哥左右,赴湯蹈火,
在所不辭!”張飛更是豪爽,大聲喊道:“俺老張早就等不及了!大哥說咋辦,俺就咋辦!
”三人跪地,對天盟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
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
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言在桃園上空回蕩,驚起幾只飛鳥。結拜完畢,
三人按年齡排序,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最小。從此,他們以兄弟相稱,
開始了共同的奮斗之路。張飛變賣家產,打造兵器,招募鄉勇;關羽四處聯絡豪杰,
擴充隊伍;劉備則憑借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漢室宗親的身份,聚攏人心。桃花紛飛中,
三人騎著馬,帶著新組建的隊伍踏上征程。他們或許還不知道,這一結拜,
將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兄弟情義象征之一;他們即將書寫的,
是一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而這桃園中的誓言,也將在亂世中熠熠生輝,
激勵著無數后人 。五:趙云出身常山真定的崇山峻嶺間,少年趙云手持銀槍穿梭于密林,
風聲掠過槍尖發出清越鳴響。他生于當地望族,卻全無貴公子驕矜之氣,
自幼目睹北方游牧民族侵擾邊民,十戶九空的慘狀深深刻入心底。
父親臨終前握著他的手:“云兒,習武不為稱霸,當護一方安寧?!边@番話如同烙印,
指引著趙云的人生方向。十二歲時,趙云拜入槍法大師童淵門下。寒來暑往,
他在懸崖邊扎馬步,任山風卷著碎石拍打身軀;在暴雨中舞槍,讓雨水混著汗水浸透衣衫。
童淵門下弟子眾多,唯有趙云能將“百鳥朝鳳槍”練得出神入化,
槍尖抖動時竟能同時幻化出七個槍頭,令人難辨虛實。出師那日,
童淵贈他一柄削鐵如泥的亮銀槍,語重心長道:“此槍名為龍膽,望你以膽魄護佑蒼生。
”黃巾之亂蔓延至常山,趙云自發組織鄉勇抵御。某次戰斗中,他單槍匹馬沖入敵陣,
槍挑黃巾渠帥,救下被圍困的百姓。當百姓們捧著粗茶淡飯向他致謝時,
趙云望著眾人面黃肌瘦的面容,心中暗下決心:僅守一隅遠遠不夠,須尋明主安定天下。
此時袁紹占據冀州,廣招賢才。趙云率部投奔,卻見袁軍燒殺搶掠與賊寇無異。
他失望離去時,正遇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冀州。公孫瓚嘲諷:“聽說你們常山人都投靠袁紹,
為何獨獨你來我這里?”趙云凜然回應:“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
云愿追隨仁政之所在!”在公孫瓚帳下,趙云結識了暫居此處的劉備。兩人夜談時,
劉備談及“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談及讓百姓“有衣穿、有飯吃”的愿景,
趙云眼中泛起光芒。他意識到,眼前這位織席販履出身的漢室宗親,
才是真正值得追隨的明主。多年后,當劉備兵敗長坂坡,趙云毅然決然調轉馬頭,
單槍匹馬殺回曹軍重圍……六:華容道長江南岸的暮春,
霧氣如輕紗籠罩著華容道蜿蜒的山路。關羽勒住赤兔馬,望著前方狼狽奔逃的曹軍殘部,
青龍偃月刀在晨霧中泛著冷光。他身后五百校刀手列陣以待,馬蹄踏在碎石上的聲響,
驚起林間宿鳥。三日前,諸葛亮夜觀天象,算出曹操必走華容道,
卻在點將時故意激關羽立下軍令狀。
此時的關羽內心正翻涌如潮:曹操曾在許昌對他禮遇有加,贈赤兔馬、賜錦袍,
甚至在他過五關斬六將后仍網開一面;可自己已向軍師立誓,若放曹操,便是違抗軍令。
“云長別來無恙!”曹操的聲音從前方傳來。只見這位梟雄雖盔歪甲斜,眼神卻依舊銳利。
他策馬向前,身后張遼、許褚等將領緊握兵器,冷汗浸透衣甲。曹操長嘆:“云長熟讀春秋,
豈不聞‘大仁大義’?操兵敗至此,望將軍念昔日之情……”關羽的長髯在風中顫動,
腦海中閃過五關路上曹操贈酒送袍的場景,閃過土山約三事時曹操的應允,
閃過白馬坡前自己斬顏良誅文丑時曹操的喝彩。赤兔馬不安地刨著地面,
他握刀的手微微發抖?!败姟妿煂⒘睢标P羽話未說完,曹操突然劇烈咳嗽,
嘴角溢出鮮血。那些追隨曹操的老卒們,面黃肌瘦、傷痕累累,竟有人跪地泣求:“關將軍,
求您可憐我等家中老小……”青龍偃月刀“當啷”落地,關羽猛然撥轉馬頭,大喝:“左右,
散開道路!”五百校刀手聞言,默默讓出通道。曹操抱拳一禮,率殘部疾馳而去。
待煙塵散盡,關羽解下頭盔,任由雨水沖刷面龐——他知道,自己抗了軍令,
卻守住了心中的義。此刻的諸葛亮在南郡城頭,望著北方陰云密布的天空,
輕撫羽扇嘆息:“亮早知云長義重如山,此乃天數也。曹操若亡,北方必亂,孫吳坐大,
于主公大業不利啊……”華容道上這場義與法的抉擇,不僅改變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更讓關羽“義絕”之名,永遠銘刻在歷史長河之中。七:七進七出建安十三年秋,
長坂坡的血色殘陽將大地染成暗紅。趙云銀槍白馬,戰袍已被鮮血浸透,
懷中幼主劉禪正沉沉安睡。他回首望向身后殺聲震天的曹軍,眼神如寒星般堅定,調轉馬頭,
再次沖入如潮水般的敵陣。三個時辰前,劉備攜百姓南逃,卻在當陽被曹操五千虎豹騎追上。
混亂中,甘夫人、糜夫人與幼主劉禪失散。趙云不顧張飛“你定是投降曹操”的誤會,
單槍匹馬殺回敵營。第一進,他在亂軍中尋到糜竺,一槍刺死曹將淳于導,
救下被擒的糜竺;第二進,撞見曹洪部將晏明,戰不三合,便將其挑落馬下;第三進,
于斷墻殘垣處找到糜夫人。此時糜夫人已身受重傷,她將劉禪托付給趙云,自己卻投井而亡。
趙云含淚推倒土墻掩井,懷揣幼主繼續突圍。第四進,
曹操麾下“八虎騎”之一的曹純率部圍堵。趙云左沖右突,槍影翻飛間,
曹純部死傷數十人;第五進,遇曹操堂弟曹仁部將牛金,趙云一槍貫穿其咽喉;第六進,
深陷張郃、高覽合圍,他縱馬一躍,竟從土坑中騰空而起,驚退敵軍;第七進,
面對曹操親率的中軍,趙云揮舞龍膽亮銀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曹操在景山之巔望見白袍小將勇不可當,不禁贊嘆:“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
”遂下令不許放冷箭,要抓活的。這道命令反而成了趙云的護身符,他越戰越勇,
連斬曹操五十余員將領。當趙云血染征袍,懷抱劉禪沖出重圍時,劉備接過孩子,
竟將其擲于地上:“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云跪地泣拜:“云雖肝腦涂地,
不能報也!”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壯舉,不僅成就了趙云“常山趙子龍,渾身是膽”的威名,
更讓天下人見識到劉備集團的忠勇與堅韌,在亂世中樹起一面不倒的旗幟。八,
救阿斗建安十三年的長坂坡,硝煙蔽日,殺聲震天。曹操的五千虎豹騎如洶涌惡浪,
將劉備的殘部與十萬百姓沖得七零八落。混亂之中,劉備與妻兒失散,
望著哭喊聲此起彼伏的戰場,他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趙云在亂軍之中來回奔走,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幼主劉禪和兩位夫人!他手持亮銀槍,騎著白馬,
在斷壁殘垣與尸山血海間穿梭。沿途不斷有曹軍士兵撲來,卻都被他凌厲的槍法一一擊退,
鮮血濺滿了他的銀甲白袍。終于,在一堵半塌的土墻旁,趙云發現了糜夫人的身影。
只見糜夫人懷抱著劉禪,坐在一口枯井旁,衣衫襤褸,臉上滿是疲憊與驚恐。趙云連忙下馬,
單膝跪地:“夫人受驚了!請速速上馬,云定當拼死護夫人和小公子周全!”然而,
糜夫人卻搖了搖頭。她深知此時局勢危急,一匹馬難以承載三人,若一同突圍,
不僅無法逃脫,還會連累趙云。她將劉禪緊緊抱在懷中,淚水奪眶而出:“子龍將軍,
此子乃劉家血脈,還望將軍無論如何也要將他護送至主公身邊!妾身已是累贅,
絕不能再拖將軍后腿!”趙云急得連連叩首:“夫人何出此言!請快上馬,云愿以性命擔保!
”但糜夫人心意已決,她將劉禪輕輕放入趙云懷中,趁趙云不備,突然轉身投入枯井之中。
趙云悲痛欲絕,對著枯井重重磕了三個響頭,隨后搬來巨石,將井口封住,
以免曹軍侮辱糜夫人遺體。抱著劉禪的趙云翻身上馬,準備突圍。此時,
大批曹軍已圍攏過來,為首的正是曹操麾下猛將張郃。張郃拍馬挺槍,
大喝一聲:“趙云休走!”便直取趙云面門。趙云毫不畏懼,左手護著劉禪,右手持槍迎敵。
兩人大戰數十回合,難分勝負。趙云無心戀戰,瞅準一個破綻,撥轉馬頭便往外圍沖去。
張郃緊追不舍,卻在一處土坑前,趙云的馬突然失蹄,連人帶馬栽入坑中。張郃心中一喜,
舉槍便刺。千鈞一發之際,只見趙云身下白光一閃,那匹馬竟憑空躍起數丈高,
帶著趙云和劉禪跳出坑外,嚇得張郃呆立當場。原來此馬名為照夜玉獅子,乃寶馬良駒,
關鍵時刻救了趙云一命。趙云一路沖殺,曹操在景山之上遠遠望見,見此將勇猛異常,
竟能在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心中大為贊嘆,下令不許放冷箭,要活捉此人。
這道命令反而讓趙云得以放開手腳,他越戰越勇,連殺曹營名將五十余員,終于殺出重圍,
將毫發無損的劉禪送到了劉備面前。當劉備從趙云手中接過劉禪時,
這位素來沉穩的主公眼眶泛紅。他看著渾身浴血的趙云,又看看懷中安然無恙的幼子,
一時百感交集。突然,他將劉禪擲于地上,大聲說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趙云見狀,急忙跪地抱起劉禪,淚流滿面:“云雖肝腦涂地,不能報也!”這一幕,
讓在場的將士們無不動容,也讓趙云對劉備的忠誠更加堅定不移,而“趙云救阿斗”的故事,
也從此成為了忠義的象征,在歷史長河中代代流傳。九、諸葛出身東漢光和四年,
瑯琊陽都的諸葛府邸內,一聲清亮的啼哭打破了深夜的寂靜,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他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諸葛亮。諸葛家族在當地乃是名門望族,
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擔任司隸校尉,剛正不阿,以執法嚴明著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諸葛亮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此后便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興平二年,曹操因父仇攻打徐州,所過之處雞犬不留,徐州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諸葛玄擔心禍及自身,便帶著諸葛亮及其兄弟姐妹前往豫章赴任。然而,
朝廷卻另派他人取代了諸葛玄的職位,無奈之下,諸葛玄只好帶著一家人前往荊州投靠劉表。
在荊州的隆中,諸葛亮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光。這里山清水秀,寧靜祥和,
諸葛亮一邊耕種田地,自給自足,一邊刻苦鉆研學問。他廣泛閱讀經史子集,
尤其喜愛《孫子兵法》《六韜》等兵書,常常與荊州的名士司馬徽、龐德公等人交往,
探討天下大勢。司馬徽學識淵博,精通經學、兵法、奇門遁甲,他十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
稱其為“臥龍”,與“鳳雛”龐統齊名。龐德公更是將諸葛亮視為子侄,對他悉心教導。
在這些名士的影響下,諸葛亮不僅增長了學識,還開闊了眼界,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見解。
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樂毅率領五國聯軍連下齊國七十余城,他以這兩位先賢自比,足見其志向遠大。然而,
當時的人們卻大多認為他太過自負,唯有徐庶、崔州平等好友堅信他有經天緯地之才。
在隆中隱居的日子里,諸葛亮密切關注著天下局勢的變化。他深知,自己雖然身處山林,
但總有一天會出山,輔佐明主,匡扶漢室,結束這亂世紛爭。直到劉備三顧茅廬,
諸葛亮被其誠意所打動,決定出山相助,從此,他的命運與劉備緊緊相連,
一場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即將上演,而他也將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
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十:成立蜀國建安十六年,
劉備在諸葛亮“跨有荊、益,保其巖阻”的戰略規劃下,應益州牧劉璋之邀入川。
表面上是協助劉璋抵御漢中張魯,實則暗藏奪取益州的雄心。劉備入川后,廣施仁德,
拉攏民心,與劉璋的昏庸統治形成鮮明對比。建安十七年,張松獻圖之事敗露被殺,
劉璋與劉備徹底決裂。劉備果斷揮師西進,以黃忠、魏延為先鋒,向成都進發。一路上,
諸葛亮、張飛、趙云等率荊州之兵溯江西上,與劉備會師。張飛義釋嚴顏,
不僅收服了這位巴郡老將,更讓益州諸多城池望風歸降。經過近兩年的激戰,建安十九年,
劉備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此時的成都城內,雖還有數萬精兵,但軍民早已對劉璋失去信心。
劉備派遣簡雍入城勸降,劉璋無奈開城投降,益州自此落入劉備手中。奪得益州后,
劉備并未急于稱帝,而是自領益州牧,廣納賢才,整頓內政。諸葛亮制定《蜀科》,
嚴明法紀;法正、劉巴等人協助劉備安撫益州士族,穩定局勢。劉備還大力發展農業,
興修水利,減輕百姓賦稅,益州在他的治理下,逐漸恢復生機。建安二十四年,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斬殺夏侯淵,占據漢中。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
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為五虎上將,正式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政權體系。
此時的劉備集團,坐擁荊州、益州、漢中,勢力達到頂峰。然而,隨后關羽大意失荊州,
敗走麥城被殺,荊州落入孫權之手,劉備集團遭受重創。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奪回荊州,
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他以漢室宗親的身份,
扛起了延續漢朝國祚的大旗,正式與曹魏、孫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稱帝后的劉備,
親率大軍討伐東吳。可惜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大敗,
劉備也一病不起。章武三年,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于諸葛亮,將蜀漢江山和幼主劉禪托付給他。
盡管劉備未能實現統一中原的夙愿,但他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
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匡扶漢室的志向,永遠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后世傳頌的傳奇。
十一丶空城計建興六年春,隴西大地寒風料峭,街亭失守的消息如驚雷般炸響蜀軍大營。
諸葛亮握著軍報的手微微顫抖,馬謖違背部署痛失要地,致使蜀軍糧道暴露,
十五萬魏軍在司馬懿的率領下,正浩浩蕩蕩向西城殺來。此時的西城,只剩兩千老弱殘兵,
連一員得力戰將都未留下。帳外探馬接連來報:“魏軍距西城不足三十里!
”“司馬懿親率前軍已過箕谷!”諸將面色如土,紛紛提議棄城而逃。諸葛亮卻輕撫羽扇,
目光沉靜如水:“傳令下去,將城頭旌旗盡皆隱匿,四門大開,
每門派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魏兵到時,不得妄動。”說罷,他換上鶴氅,戴綸巾,
攜兩小童登上城樓,焚香操琴。夕陽將諸葛亮的身影拉得很長,瑤琴古樸的音色在城頭流淌。
遠處塵煙漸起,司馬懿的大軍已列陣城下。次子司馬昭望著城門處掃地的“百姓”,
疑惑道:“父親,蜀軍如此反常,莫不是有詐?
”司馬懿卻盯著城樓撫琴的諸葛亮——只見他氣定神閑,左手按弦,右手撥弄,
《流水》的曲調舒緩平和,竟無一絲紊亂?!翱酌饕簧斏?,從不弄險?!彼抉R懿勒住馬頭,
目光如鷹隼般掃視城門,“城門大開,看似有伏兵,實則故意示我以弱;琴聲從容,
若城中有詐,必然急促。此乃空城,不可進!”說罷,他果斷下令退兵。
魏軍如潮水般退去時,諸葛亮額間已滲出冷汗,
手指撫過琴弦微微發顫——方才他正是賭司馬懿深知自己謹慎,不敢輕易涉險。當夜,
姜維率援軍趕到,聽聞空城退敵的經過,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丞相膽識,古今罕有!
”諸葛亮卻長嘆一聲:“若不是仲達生性多疑,亮今日必為階下囚。此乃不得已而為之,
萬不可再用?!边@場虛實莫測的博弈,不僅讓蜀軍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