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板事故,命運轉折山環村,這個被青山溫柔環抱的小村莊,寧靜而祥和,
如同一顆被歲月遺忘的明珠,在時光的長河中緩緩流淌。村子不大,百十戶人家錯落分布,
房屋多是質樸的青磚瓦房,屋頂的煙囪在清晨和傍晚總會升起裊裊炊煙,
給整個村子增添了幾分人間煙火氣。村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四季不息,
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環繞著這片土地。溪邊,幾棵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隨風輕舞,
仿佛是大自然饋贈給這個村莊的綠色紗幔。楊疏德一家,就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村子里,
過著平凡而又溫馨的日子。楊疏德,一位樸實憨厚的中年漢子,
皮膚被歲月和陽光打磨得黝黑發亮,粗糙的雙手布滿了老繭,那是他辛勤勞作的勛章。
他的妻子,是一位溫柔善良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
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他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叫楊玲玲,那時正上初中,成績優異,
是班里的佼佼者,也是楊疏德夫婦心中的驕傲。在山環村,蓋板子是一項常見的活計,
也是楊疏德一家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村里的房屋大多年代久遠,需要經常更換屋頂的木板,
這便給楊疏德提供了生計。他手藝嫻熟,干活又踏實,村里有蓋板子的活兒,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每次接到活兒,楊疏德總是早早地起床,扛著工具,
邁著堅定的步伐前往雇主家。他仔細地檢查屋頂的情況,測量尺寸,
然后精心挑選合適的木板。在切割木板時,他全神貫注,每一刀都精準無誤,
木屑在他的身邊飛舞,仿佛是一場無聲的舞蹈。那是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
陽光暖暖地灑在村子里,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楊疏德像往常一樣,
在鄰村的一戶人家蓋板子。他熟練地爬上屋頂,將新的木板一塊塊地鋪好,
再用鋸子仔細地切割多余的部分。他的動作流暢而自然,
多年的經驗讓他對這份工作得心應手。然而,命運卻在此時悄然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正當楊疏德專注地鋸著木板時,突然,鋸子像是被什么東西卡住了,他下意識地用力一拉,
身體瞬間失去了平衡。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整個人便從屋頂直直地墜落下來。
“啊 ——” 一聲慘叫劃破了寧靜的空氣,在村子上空久久回蕩。
周圍的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愣了幾秒后,才紛紛圍了過來。只見楊疏德躺在地上,
臉色蒼白如紙,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他的右腿被鋸子死死地壓著,
鮮血如泉涌般不斷冒出,染紅了周圍的土地。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
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楊疏德痛苦的呻吟聲,一下又一下地刺痛著人們的心。
很快,楊疏德被緊急送往了附近的醫院。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他的生命雖然暫時保住了,
但右腿卻因為傷勢過重,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當楊疏德從昏迷中蘇醒過來,
看著自己空蕩蕩的右腿,淚水瞬間模糊了他的雙眼。他怎么也沒想到,一場意外,
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將他原本平靜的生活擊得粉碎?;氐郊液?,
楊疏德仿佛變了一個人。他整天沉默寡言,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
曾經那個充滿活力、勤勞能干的他,如今只能依靠拐杖勉強行走,
生活的種種不便讓他感到無比的痛苦和自卑。家里的經濟來源也因為他的受傷而徹底斷絕,
妻子既要照顧他和女兒,又要想辦法掙錢維持生計,整日忙得焦頭爛額。
看著妻子日漸憔悴的面容和女兒擔憂的眼神,楊疏德的心中滿是愧疚,
他覺得自己是這個家的累贅,是他讓這個家陷入了如今的困境。然而,
生活的苦難并沒有壓垮楊疏德一家。妻子雖然疲憊不堪,但始終堅強地支撐著這個家,
她安慰楊疏德說:“別灰心,日子總會好起來的。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
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女兒楊玲玲也變得更加懂事,
她主動承擔起了家里的一些家務,學習上也更加刻苦努力,她知道,只有自己變得更優秀,
才能讓爸爸媽媽感到欣慰。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楊疏德漸漸從絕望的深淵中走了出來,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未來的出路。困境中尋路,養牛初起一天,
楊疏德拄著拐杖,在村子里慢慢踱步,試圖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一些。路過村頭的老槐樹時,
他看到幾個村民正圍在一起談論著什么,言語中時不時提到 “牛市”“養牛” 等字眼。
楊疏德的心中一動,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豎起耳朵聽了起來。原來,
村里的老李前幾年開始養牛,去年在本地的牛市上賣了幾頭肥牛,賺了不少錢。
“那牛市可熱鬧了,全國各地的牛販子都來,價格也公道。只要養得好,根本不愁賣!
” 老李興高采烈地說著,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楊疏德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養牛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他想,自己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雙手還在,
腦子也還靈活,為什么不能嘗試養牛呢?而且,本地就有最大的牛市,
銷售渠道也不用太擔心。回到家后,楊疏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和女兒。妻子聽后,
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但很快就堅定地點了點頭,說:“只要你想做,我就支持你。
咱們一起想辦法。” 女兒楊玲玲也在一旁鼓勵道:“爸爸,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楊疏德的信心更足了。然而,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資金。
養牛需要購買牛犢、搭建牛舍、準備飼料,哪一樣都需要錢,
可家里的積蓄因為他的治療已經所剩無幾。楊疏德為此愁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他翻來覆去地思考著解決辦法,腦海中不斷閃過各種念頭。有一天,
楊疏德突然想起村里曾經宣傳過的殘疾人創業扶持政策,他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拄著拐杖,前往村委會咨詢。在村委會干部的幫助下,楊疏德了解到,
政府確實有針對殘疾人創業的小額信貸和補貼政策,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
這一消息讓楊疏德欣喜若狂,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接下來的日子里,
楊疏德開始四處奔走,準備申請材料。他拖著殘疾的身體,一家一家地跑相關部門,
雖然過程充滿了艱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終于,經過一番努力,
他成功申請到了小額信貸和補貼資金,解決了資金上的燃眉之急。解決了資金問題,
楊疏德又面臨著新的挑戰 —— 養牛技術。他深知,養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需要掌握科學的養殖方法,否則很容易導致牛生病甚至死亡。于是,
楊疏德開始四處尋找學習養牛技術的途徑。他先是到當地的農業農村部門及畜牧獸醫站咨詢,
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提供了一些養牛的技術資料和參觀培訓基地的信息。
楊疏德如獲至寶,他認真閱讀每一份資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同時,
他還按照工作人員提供的地址,前往參觀培訓基地學習。在基地里,他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
仔細觀察他們的養殖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及時提問。
技術人員被他的好學精神所感動,都耐心地為他解答。除了到實地學習,
楊疏德還關注當地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報名參加了相關課程的學習。
在課堂上,他結識了許多和他一樣熱愛養牛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心得,分享養牛經驗,
這讓楊疏德受益匪淺。此外,楊疏德還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
在網上搜索各種養牛技術視頻和資料。他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觀看視頻,
學習養牛的基礎知識、飼料配方、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識。為了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他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重點內容都記錄下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復觀看視頻,
或者向專業人士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楊疏德逐漸掌握了一些養牛的基本技術。
他知道了如何選擇健康的牛犢,如何合理搭配飼料,如何預防和治療常見的牛病。
這些知識讓他對養牛充滿了信心,也為他的養牛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技術探索,
艱難起步掌握了理論知識,楊疏德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實踐。他用申請到的資金,
購買了幾頭小牛犢,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牛舍。看著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牛犢,
楊疏德的心中充滿了希望,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美好的生活。然而,
現實卻給了楊疏德重重的一擊。養牛的過程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順利,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由于缺乏實際經驗,楊疏德在飼養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他按照書本上的方法給牛犢喂食,
卻發現牛犢總是食欲不振,生長速度也非常緩慢。他心急如焚,卻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有一天,楊疏德發現其中一頭小牛犢突然發起了高燒,還不停地咳嗽、流鼻涕。
他趕緊翻開自己記錄的筆記,對照著癥狀查找原因,懷疑小牛犢是患上了感冒。
他按照書上的方法,給小牛犢喂了一些感冒藥,可是病情卻沒有絲毫好轉。
看著小牛犢病懨懨的樣子,楊疏德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及時治療,
小牛犢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無奈之下,楊疏德只好拄著拐杖,匆忙趕到鎮上的獸醫站,
把情況告訴了獸醫。獸醫聽后,立刻隨他來到了家里。經過仔細檢查,獸醫告訴楊疏德,
小牛犢患的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肺炎,需要及時輸液治療。楊疏德這才明白,
原來養牛的學問這么大,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的獸醫指導。在獸醫的精心治療下,小牛犢的病情逐漸好轉,
最終康復了。這次經歷讓楊疏德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更加努力地學習養牛技術,
不斷向獸醫和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他經常帶著筆記本,到附近的養殖場參觀學習,
觀察他們的養殖方法和管理經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請教。
養殖戶們被他的執著和好學精神所打動,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
除了學習養殖技術,楊疏德還非常注重牛舍的環境衛生和疫病防控。他每天都會早早地起床,
打掃牛舍,清理糞便,給牛舍通風換氣,保持牛舍的干燥和清潔。他還定期給牛注射疫苗,
做好疫病預防工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牛群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生長狀況也越來越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疏德的養牛技術越來越熟練,他的牛群也逐漸壯大起來。
從最初的幾頭小牛犢,發展到了十幾頭、幾十頭。他開始嘗試繁育小牛,
通過科學的配種和管理,小牛的成活率也越來越高。看著牛舍里一群群膘肥體壯的牛,
楊疏德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曾經的夢想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牛市助力,事業漸起隨著牛群的不斷壯大,
楊疏德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 —— 銷售。雖然他的牛養得越來越好,
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銷售渠道,這些牛就無法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就在楊疏德為此發愁的時候,村里的牛市給了他新的希望。山環村所在的地區,
有著當地最大的牛市,每逢集日,牛市上便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來自全國各地的牛販子、養殖戶們齊聚于此,進行著一場場激烈的交易。牛市上,
各種各樣的牛被圈養在不同的區域,有膘肥體壯的肉牛,有活潑可愛的小牛犢,
還有產奶量高的奶牛。它們或悠然自得地吃著草料,或好奇地張望著周圍的人群,
時不時發出幾聲 “哞哞” 的叫聲,仿佛在為這場交易增添一份獨特的氛圍。
楊疏德第一次來到牛市時,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他看到牛販子們熟練地與養殖戶討價還價,用專業的眼光挑選著心儀的牛,
整個市場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那一刻,他意識到,這里就是他的牛的歸宿,
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從那以后,楊疏德便經常帶著自己養的牛來到牛市。
他精心照料每一頭牛,確保它們在上市時都能保持最佳狀態。每次到牛市,
他都會提前把牛洗刷得干干凈凈,給它們喂足草料,讓它們看起來精神飽滿。在牛市上,
楊疏德結識了許多牛販子和其他養殖戶,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