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宮宴初遇大楚王朝景和二十三年春,京都城內繁花似錦。
鎮遠大將軍府的后花園中,一襲淡紫色紗裙的少女正端坐在梧桐樹下的石桌旁,
纖纖玉指輕撫琴弦。春風拂過,帶落幾片梧桐葉,飄落在她的裙擺上,她卻渾然不覺,
全神貫注于指下的七弦琴。"小姐,宮里來人了,
說是皇后娘娘特意點名要您今晚入宮獻藝呢!"丫鬟小翠急匆匆跑來,
臉上帶著掩不住的興奮。姜若璃指尖一頓,琴音戛然而止。她抬起頭,
露出一張精致如畫的臉龐,眉如遠山,眸若秋水,只是此刻那雙美目中閃過一絲不安。
"皇后娘娘怎會突然召我入宮?"她輕聲問道,聲音如清泉擊石般悅耳。
小翠搖搖頭:"聽說是為太子殿下慶生,特意辦的宮宴。
京城里數得上名號的閨秀都被邀請了,不過點名要獻藝的,只有小姐您一人呢!
"姜若璃長睫微垂,遮住了眼中的思緒。她雖出身將門,卻因母親早逝,
自幼被父親當作掌上明珠呵護,不僅請了最好的先生教她詩書,
還特意從江南請來琴師傳授琴藝。如今她年方十七,琴藝已名動京城,只是她素來不喜張揚,
除了必要的場合,很少在外人面前撫琴。"父親知道了嗎?"她輕聲問。"將軍已經應下了,
說這是莫大的榮耀。"小翠說著,眼中閃著光,"小姐,說不定太子殿下會看上您呢!
""胡說什么!"姜若璃臉頰微紅,輕斥道,"快去準備吧,我要沐浴更衣,
選一套素雅些的衣裙。"夕陽西沉時,姜府的馬車緩緩駛入皇宮。
姜若璃透過紗簾望著巍峨的宮墻,心中莫名有些忐忑。她今日穿了一襲月白色繡銀絲長裙,
發間只簪了一支白玉蘭花簪,素凈典雅,卻更襯得她肌膚如雪,氣質出塵。
宮宴設在御花園的清風閣,閣前是一片開闊的蓮池,此時蓮花未開,但池水清澈,
倒映著滿天星斗與閣中燈火,美不勝收。姜若璃被引入席位時,
發現閣中已坐滿了王公貴族和他們的家眷。她的位置不算靠前,但也不至于被忽視。剛落座,
就聽見太監尖細的聲音傳來:"皇上、皇后娘娘駕到!太子殿下到!"眾人立刻起身行禮。
姜若璃低著頭,只看見一雙繡著金龍的靴子從眼前經過,隨后是皇后華麗的裙擺。
待帝后入座,她才敢稍稍抬眼,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太子蕭逸身上。蕭逸約莫二十出頭,
一襲月白色錦袍,玉冠束發,面容俊朗,眉目如畫,氣質溫潤如玉,
與傳聞中殺伐決斷的儲君形象大相徑庭。他似乎察覺到姜若璃的目光,微微轉頭,
四目相對的一瞬,姜若璃慌忙低頭,心跳如鼓。宴席進行到一半,
皇后微笑著開口:"聽聞姜將軍之女琴藝超群,今日特意請來為太子慶生,
不知可否賞臉獻藝一曲?"姜若璃起身行禮:"臣女惶恐,愿獻丑一曲,
恭祝太子殿下福壽安康。"早有宮人將一架古琴擺在了閣中央。姜若璃緩步上前,
在琴案前坐下,深吸一口氣,指尖輕撫琴弦。她選的是《高山流水》,一曲既顯琴技,
又含深意。起初幾個音符如清泉滴落,漸漸匯成溪流,時而舒緩如春風拂面,
時而急促似驟雨傾盆。她的手指在琴弦上翻飛,整個人仿佛與琴融為一體,
忘記了周遭的一切。曲至高潮處,姜若璃不自覺地抬眼,正對上蕭逸專注的目光。
他眼中似有星辰流轉,全神貫注地聽著,仿佛這世間只剩她與琴音。那一刻,
姜若璃感到心臟漏跳了一拍,指尖微顫,險些彈錯一個音。曲終時,閣中一片寂靜,
隨后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皇后滿意地點頭:"果然名不虛傳,姜小姐琴藝超群,
今日讓本宮大開眼界。""多謝皇后娘娘夸獎。"姜若璃低頭行禮,耳尖微紅。
"這曲《高山流水》,姜小姐彈得極好。"蕭逸突然開口,聲音溫潤如玉,
"尤其是'流水'一段,指法靈動,意境深遠,令人如臨其境。"姜若璃驚訝地抬頭,
沒想到太子不僅聽懂了曲中深意,還能準確指出她的技法特點。她正欲答謝,
卻見蕭逸微微一笑:"不知姜小姐可愿改日到東宮,為本宮再奏一曲?"閣中頓時一片嘩然。
太子主動邀請閨秀入東宮,這是前所未有的事。姜若璃感到無數道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投來,
臉頰發燙,只能恭敬答道:"臣女榮幸之至。"回府的馬車上,姜若璃靠在窗邊,
腦海中全是蕭逸那雙含笑的眼眸。她不知道這個突如其來的邀請意味著什么,
但心底有個聲音在悄悄告訴她:命運的齒輪,從今夜開始轉動了。
## 第二章 情愫暗生三日后,東宮的請帖送到了姜府。姜正將軍看著燙金的帖子,
眉頭微蹙:"太子殿下為何突然對你如此青睞?"姜若璃低著頭,
手指無意識地絞著帕子:"女兒不知,許是那日宮宴上琴藝入了殿下的眼。
"姜正沉吟片刻:"太子為人正直,素有賢名,你去一趟也無妨。只是記住,謹言慎行,
莫要失了分寸。""女兒明白。"姜若璃輕聲應道,心跳卻不受控制地加快。
東宮比姜若璃想象中要簡樸許多,沒有奢華的裝飾,處處透著雅致與書卷氣。
她被引入一處臨水的涼亭,亭中已備好了茶點與一架古琴。蕭逸今日穿了一襲靛青色常服,
沒有宮宴時的華貴,卻更顯親近。見姜若璃到來,他起身相迎:"姜小姐不必多禮,
今日只當是知音相聚,切磋琴藝。""殿下厚愛,臣女惶恐。"姜若璃行禮道,
卻不敢真的放松。蕭逸似乎看出她的拘謹,親自為她斟了杯茶:"姜小姐可知,
那日你彈的《高山流水》,有個典故?"姜若璃抬頭:"伯牙子期,知音難覓?""正是。
"蕭逸眼中閃過贊賞,"本宮自幼習琴,卻少有能真正聽懂琴音之人。那日聽姜小姐一曲,
如遇知音。"姜若璃心頭一熱,沒想到貴為太子的蕭逸,竟也有這樣的感慨。
她鼓起勇氣道:"殿下若不嫌棄,臣女愿再奏一曲。"這一次,
她選了一首自己譜寫的曲子《春江花月夜》。這是她在一個不眠之夜所作,曲調婉轉悠揚,
又帶著淡淡的愁緒。蕭逸閉目聆聽,時而點頭,時而蹙眉,仿佛能透過琴音看到她的心事。
曲終時,他睜開眼,輕聲道:"姜小姐此曲,可是在思念什么人?"姜若璃指尖一顫,
沒想到他能聽出曲中深意:"臣女...思念亡母。"蕭逸目光柔和下來:"原來如此。
難怪曲調雖美,卻隱含哀思。本宮母后早逝,能體會這種心情。"就這樣,
兩人從琴藝談到詩詞,從詩詞聊到人生,竟忘了時間流逝。直到太監來報有大臣求見,
蕭逸才依依不舍地起身:"今日與姜小姐一席談,如沐春風。不知可否常來東宮做客?
"姜若璃心中歡喜,卻不敢表露:"若殿下不嫌叨擾,臣女自當從命。"自此之后,
蕭逸常以切磋琴藝為由,邀請姜若璃到東宮。有時是在涼亭撫琴,有時是在書房論詩,
兩人的關系日漸親密。姜若璃發現,蕭逸不僅精通音律,還熟讀詩書,心懷天下,
常與她討論民間疾苦與治國之道,絲毫沒有太子的架子。
而蕭逸也越發欣賞這個看似柔弱實則內心堅韌的將門之女。她不僅琴藝超群,還通曉兵法,
對時局有獨到見解,與他見過的所有閨秀都不同。春去夏來,
兩人的感情在一次次相處中悄然生長。一個雨后的傍晚,
姜若璃在東宮花園的涼亭中為蕭逸彈奏新譜的曲子。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
亭邊的茉莉花開得正好,香氣襲人。曲終時,蕭逸突然握住她的手:"若璃,我心悅你。
"姜若璃渾身一顫,手中的撥子掉落在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她抬頭對上蕭逸認真的眼眸,
心跳如雷。"殿下,這...這不合適..."她試圖抽回手,卻被他握得更緊。
"我知道自己的心意。"蕭逸聲音堅定,"我會向父皇請旨,娶你為太子妃。
"姜若璃眼中泛起水光:"殿下,臣女出身將門,如何配得上...""在我眼中,
你就是最好的。"蕭逸打斷她,輕輕擦去她眼角的淚,"等我好消息。"回府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