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
北上廣,市北部的邊緣地界,一家獨院房里。
一少年端坐在臥室里的木桌旁,在房頂昏亮的白熾燈的照耀下,所映出的背影和棱角分明的側臉光暈感絕美。
少年的手緊緊握著筆,時斷時續的在卷面上書寫,只不過思考只是片刻,寫答案所花費的時間才是最多的。
少年奮筆疾書著,筆與紙交鋒所發出的刷刷聲成為了此刻房間里的唯一響聲。
明天是星期一,新一周的開始,也是禮拜天的結束。
明天就要開學了,可是少年的作業還沒有寫完。
這不是因為他貪玩,而是他真的沒有時間去做。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在禮拜天吃喝玩樂,享受勞累一兩周后的閑適假期,可這家的孩子不一樣,他還要在這個時間里打工,打零工,為自己的生活開支做準備。
少年的做題速度很快,這并不是他以敷衍的心態去做題,而是他真的在經過自己認真思考后才開始寫的。
腦海記憶相映浮現,經過簡單的知識點串聯,答案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
少年很喜歡做題時的感覺,這不僅是對腦力的鍛煉,而且在這期間會讓他萌生一種奇特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溫馨、很幸福,就好似有個自己所熟悉的人陪在身旁。
題海漫游,直到晚上十點左右,不到三個小時的做題時間,少年就已經將周末兩天的作業量寫完。
簡單的洗了下漱,少年便要休息了,因為他是真的累了。
這個周末,他不想浪費一點時間,白天零工,晚上兼職,一直到今天晚上,他才有個休息的空檔。
兩天一夜的工作,要換做常人估計早就忍不住了,可少年不同,他對自己的身體疲勞度有著清晰的認知,可就連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精力。
一開始少年也僅僅只在白天打零工的,可漸漸他發現,自己依然還有足夠的精力去支持他晚上去兼職。
可再怎么有精神那也抵不住這兩天一夜不休息啊,所以此刻少年已然疲倦了。
打開臥室門,一張劣質的木床擺在房間里的一角,為使床鋪能夠達到合適的高度,少年還在床腳墊起三四塊石磚以來支撐。
臥室里沒有特別的家具陳設,僅僅有一張緊挨臥室門的木桌和一把放在桌子旁的木椅。
少年不作打量,一下癱趴在木床上,連身上的衣服都懶得脫去,翻了個身,看向有些陳舊的天花板和昏黃的白熾燈。
燈光并不耀眼,可在長時間的注視下,少年的目光也漸漸的失了明。
閉上眼睛。
“我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么希望自己去上學?”
這個問題少年幾乎每個晚上都會思考,可始終都沒有一個答案能夠說服自己內心的。
他也曾問過老師,為什么要上學,可老師大多的答案都一樣的:
“上學就是為了學習呀,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為將來多一條出路,多一條人生道路的選擇。”
“考大學呀,好好學習,在上大學的時候,是自己去選擇學校而不是讓學校去選擇你。”
“當然是學習了,不上學就回家種地吧,當一輩子的農民,只有學習才是你的唯一出路。”
“大多數人都是沒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身份背景的,所以上學是你唯一一種可能超越那些你比不上的人,也是唯一一種將來做到和他們平起平坐的手段。”
……
對于這些言詞,少年還是認可的,但這些都難以說服他那顆渴望到來這里上學的心。
“如果只是為了學習知識的話,那我已經做到了啊,那些知識看一眼就能夠記住,而且我也確定對這些知識已經做到很好的理解,可為什么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呢?”
少年躺在木床上,思緒逐漸沉寂,剛毅的少年終還是熬不過疲倦,沉沉睡去。
清晨,朝氣的陽光透過陳舊泛黃的玻璃射入,將陰暗樸素的臥室照亮使其煥發新穎。陳舊的房間染上了朝陽的光暈,一時間竟看不出這間臥室的老舊。
窗外的聲音也漸漸清晰,嘰嘰喳喳的鳥鳴聲朝歌四起,都紛紛爭著朝氣去尋覓那早起的蟲兒。
街坊四鄰也紛紛早起,有的趕著清晨不熱不曬的特點去田里干活,有的則是早早起來騎著那有些年頭的電動車去城里的工地里干活……而更多的則是留下來早晨起來走動的老人們。
那些為生活而奔波的人,趕著太陽,爭著朝夕,點綴著這個本應該清靜的早晨。
臥室里的少年,也隨他們醒來。
此刻少年一洗疲態,周末的勞累全都能夠在一覺之后消失的無影無蹤,少年的恢復力就是如此的強悍!
少年看了眼手機,時間不晚,才六點多,早上八點的課程,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再怎么他也不會遲到的。
簡單的洗了個漱,寥寥的吃了些東西后,少年便換上了校服,約摸著快六點半后,帶上書包和另一套校服以及換洗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大包拎小包的開門上學了。
整個過程是無比的寂靜,唯有那少年在行動時所發出的動作聲響,除此之外什么聲響都沒有。
這是因為整個房間里就少年一個人……
臨上學走時,沒有父母的搭車接送,更沒有離家時的父母的關切問候,少年獨自一人鎖上房門。
“這次離開得兩星期后才能回來,還是在門上留個記號吧。”
少年隨手從衣服上扯下一段細細的毛線,繞過門上的鎖孔將其系牢固,確保不會因外力因素將細線扯斷后,少年這才將院門上鎖。
不放心,又推了推院門,使其推進至鐵鎖的極限,再次確保細線沒有斷后才安然轉身離去。
這并不是為了防誰,況且如果有人真的想進,一段細細的毛線根本就防不住什么,少年做這些只為求一份心安,等到下次回來的時候,確保并沒有人進過這棟獨院。
少年步旅長途,到達這片地界的唯一一個公交站,獨自一人靜默的站在方形石頭標站點。
倚靠在石頭上,靜靜等著首輛公交的到來。
身旁,等車的還有幾位阿姨和幾個跟少年服飾相同的學生。
他們之間,年長的都在有一搭沒一搭聊著,年小的相互對視都流露出對他們話語的反感和不耐煩,但也都沒說什么,只是默默的聽著。
家長跟著孩子們一起等公交。
都是些街坊老鄰的,話題都是些家常便飯、生活咸蛋什么的,沒有任何的避諱,但有孩子在場時,他們的話題就都扯到了自家的孩子身上。
交流間,也都是說些誰家的小孩學習好,自家的小孩不爭氣,學習一直跟不上……等老套嘮嗑詞。
一旁的孩子們低著頭,不愿做聲,但心底都在喃喃:“學習不好能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
而一旁倚靠在石頭上的少年沒被任何人在意,也沒有任何人理睬。
并非沒有看到,而是并不認識,況且父母眼里都只有自己的孩子,哪還容得下別人家的……
自認為不是社交牛逼癥的少年,也自然是默默的待在一旁等待著公交車的到來。
公交靠站,少年大包攜小包的抓緊時間上車,他可不想將車上的空座白白讓給別人。
車上正好還有三個空位,少年抓緊時間搶占一個坐下,放好行李,便就不再做什么動作。
后上來的三個學生,也坐上了僅剩的兩個座位,只不過還有一個學生就得站著了……
車輛起步,少年望著窗外倒退的景象,思緒也漸漸的發散。
少年返校的行程是一個人,是……孤獨的。
不像他們一樣,都有家長的陪送,有朋友陪同,雖然自家家長一直在別人面前調侃自己,嘮叨自己,但這又何嘗不是做家長的對自己孩子的一份期待,一份愛呢。
窗外風景倒逝。
少年一個人的路途,沒有親人的牽掛,沒有友人的陪伴,沒有過多的奢望,沒有過分的追求……
就仿佛少年被所有人拋棄了一般,無人理會。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好像與這位少年無關,他好像就本不屬于這個世界般,所有他過去的人生仿佛都只留這少年一個人,蹣跚獨生。
至此少年淺淺搖頭,淡淡一笑,路是他選的,今后也應該他來走!
不過他還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為什么那般渴望上學?難道就是求一份心安嗎?
少年顯然不信這個答案。
公交到站還有多半個小時,少年決定從記憶里找尋答案,哪怕這份答案再怎么不合理,但少年的目的只在找到那個符合自己內心的答案。
腦海翻滾,記憶涌現,從入學到現在的畫面一一浮現,這一刻,少年仿佛身處在電影院,導演般控制著畫面一幀一幀的播放。
在龐大的記憶長河里,畫面云卷云翻,記憶似膠卷播放、似細水倒影長流,最終膠卷滾停,倒影清晰。
在這里,少年看到了大姐姐帶著自己進入市里最好的高中,然后進入校長室報到,簡單做了個入學考試,在他們都難以置信的目光下,成功被校長接納;
看到了自己剛進入班級后的其他女生同學眼睛發亮的目光;
看到了第一次放學后自己走在那條陌生而又熟悉的路,直到很晚才回去……那晚大姐姐生氣的斥責自己不要亂跑,下學后就要趕快回家;
看到了自己向大姐姐表達尋找記憶的急切想法,在她的再三推辭下最終還是帶自己來到當初發現自己的地方,可依舊無果;
看到了學校的老師講課、同學玩耍;看到了他們飯后坐在班里聊天,說前幾天全校的第一轉學了;
看到了自己對大姐姐說的話,男孩子要自己養活自己,在大姐姐猶豫和調侃下答應下來;
看到了自己帶著大姐姐到達的獨院房,在大姐姐怪異的目光中和自己的堅定下,闊綽的將其買下送給自己;
看到了自己打工的日子,所搬的一箱箱重物、說過的好話、彎過的腰、低過的頭……
少年反復觀摩在校園里的記憶時光和辛歷,可還是并沒有任何的答案,就仿佛那個答案早已不在這座校園。
車到站,少年揉了揉眉心緩和了一下腦力疲倦,然后攜著大小包擁著人群笨拙的從擁擠的車上下來,無視同校生,獨自一個人邁向校園。
校門口,各樣的汽車把臨近校門外為數不多的停車道給排滿了,但也難免會有些電動車穿插在其中。
來送孩子們的家長,千叮囑萬囑托的將孩子目送至校內才肯離開。
更有甚者提著孩子行李的家長到校門口跟看門老大爺吵吵嚷嚷著,非要將孩子的行李送進校內,可最終還是被拒之校門外。
盡管家長們知道不能進校,可他們還是想要嘗試一下,這萬一要是能進去了,還可以幫孩子減輕一些行李負擔。
到最后還是只能由孩子提著行李箱背著書包笨拙的進入校園。
這些家長們雖然憨厚,但他們對孩子們的愛未曾減少。
可就是這份最普通,最平凡的愛,那位少年卻不曾體驗過……
少年站在離校門不遠的路邊,靜靜的看著同學們及他們的家人。只是靜靜的看著,卻不曾有一絲渴望。
或許人間存在真情,可是并未施舍給這個少年。
可少年懂得:命是自己的,要想活下去,精彩的活下去,那必須靠自己!
靜默的少年肩負著過去十幾年來的空缺記憶和如今慘淡的人生獨活,重新邁開那腳上的堅定步伐,徑直的走向校園。
少年穿過摩肩接踵的人群,每一步都好像踏碎了過去時空,將過去的記憶消逝,將過去的陰晦拋卻。每一步少年都以堅定目光邁出,邁向未來,邁向心中的美好!
少年身著一件藍白色的校服上衣,一條黑色卻在褲腿兩邊加有白道校服長褲。
白與藍的雜和,黑與白的相間。
獨行的少年猶如一匹獨行的孤傲雪狼,踏在當下,邁入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