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林小雨習慣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鏡,
指尖在筆記本電腦鍵盤上敲擊出清脆的聲響。她面前放著一杯已經涼透的美式咖啡,
杯壁上凝結的水珠滑落,在木制桌面上留下一圈深色的痕跡。"《都市光影》第37頁,
第三段第四行,'彷佛'應該是'仿佛'。"她小聲嘀咕著,
用紅色標記筆在打印稿上畫了個圈。作為新銳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林小雨以嚴謹著稱,
經她手的稿件幾乎找不出一個錯別字。咖啡館里人來人往,
談笑聲、咖啡機運作聲和輕柔的爵士樂交織在一起。林小雨卻仿佛置身于一個透明的泡泡中,
外界的一切都無法干擾她的專注。她習慣在周末帶著工作來這里,
這家名為"靜隅"的咖啡館是她偶然發現的僻靜角落,至少在她發現之前是這樣。"抱歉,
請問這里有人嗎?"一個低沉的男聲打斷了林小雨的思緒。她抬起頭,
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站在她對面,手里端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拿鐵。他穿著深藍色襯衫,
袖子隨意地卷到手肘處,露出線條分明的小臂。
一頭微卷的黑發看起來像是隨手抓了幾下就出門了,卻意外地有種不羈的魅力。"有。
"林小雨簡潔地回答,指了指自己放在對面椅子上的帆布包,"我在用。"男人挑了挑眉,
目光掃過幾乎空無一人的咖啡館,又回到林小雨臉上,"整個咖啡館就這里有人?
""我喜歡這張桌子。"林小雨沒有抬頭,繼續在稿子上做著標記,
"而且我的東西放在那里。"男人嘆了口氣,卻沒有離開的意思。他放下咖啡杯,
從背包里掏出一本書,正是林小雨正在編輯的《都市光影》樣書。"真巧,我也在看這本書。
"他說著,不等林小雨回應就坐到了她旁邊的椅子上,"介意我拼個桌嗎?
反正你也沒用這邊。"林小雨皺起眉頭,終于正眼看向這個不請自來的陌生人。
他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角微微上揚,帶著幾分玩世不恭的笑意。近距離看,
她注意到他下巴上有一道淺淺的疤痕,給他原本英俊的臉增添了一絲粗獷。"我很忙。
"她冷淡地說,把筆記本往自己這邊挪了挪。"看得出來。"男人翻開手中的書,
指著其中一頁,"不過我覺得這本書的第58張照片排版有問題,構圖被裁切得太厲害了,
失去了原有的張力。"林小雨愣了一下,再次抬頭看他,"你是攝影師?""周陽。
"他伸出手,見林小雨沒有握手的打算,又自然地收了回去,"自由攝影師,
偶爾給雜志供稿。這本書用了我的三張照片,但編輯處理得我不太滿意。
"林小雨合上筆記本電腦,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梁,"我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林小雨。
如果你對編輯有意見,應該通過正式渠道反饋,而不是在咖啡館里打擾陌生人工作。
"周陽的眼睛亮了起來,"哇哦,這可真是巧合。我正打算周一去出版社找編輯談談呢。
"他翻到版權頁,指著林小雨的名字,"原來就是你啊。"林小雨感到一陣煩躁。
她習慣了有序的生活和可控的工作環境,而這個叫周陽的男人就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風,
打亂了她平靜的周末計劃。"周先生,工作日再談公事可以嗎?現在是我的私人時間。
"她開始收拾桌上的文件,準備離開。周陽卻似乎沒注意到她的不悅,自顧自地翻著書頁,
"你看這張照片,我原本的構圖是想表現城市與自然的對比,但你們把它裁成了標準的方形,
完全失去了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林小雨瞥了一眼他指的照片,
確實是一張城市公園的風景照,但她不認為編輯處理有什么問題。"周先生,
出版社有版面限制和整體風格要求。不是每張照片都能按照原樣刊登的。
""但至少應該尊重攝影師的創作意圖吧?"周陽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引來旁邊幾桌客人的側目,"藝術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不能為了整齊劃一就閹割掉它的靈魂。"林小雨感到太陽穴突突直跳。
她最受不了的就是這種自以為是的"藝術家",總是把"靈魂"掛在嘴邊,
卻對實際工作中的各種限制視而不見。"如果沒有商業考量,
你們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連被看到的機會都沒有。"她冷冷地說,把最后一份文件塞進包里,
"周一如果你想來出版社,請提前預約。"說完,她拿起自己的東西快步離開了咖啡館,
連那杯沒喝完的咖啡都沒帶走。推開門時,初春的風迎面吹來,帶著微涼的花香。
林小雨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被攪亂的心情。"真是倒霉。"她自言自語道,走向地鐵站。
那個叫周陽的男人給她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自大、無禮、不尊重他人邊界。
她只希望周一他不會真的出現在出版社,否則她可能要考慮請半天假避開他。
然而命運似乎特別喜歡開玩笑。周一早晨的編輯會議上,
總編輯王莉宣布了一個新項目:"我們計劃出版一本城市主題的攝影集,
已經聯系了幾位攝影師。其中周陽的作品很有特色,市場部也很看好他的風格。
"林小雨正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聽到這個名字時鋼筆尖在紙上劃出一道長長的痕跡。
"小雨,這個項目由你負責。"王莉繼續說,"周陽的拍攝風格比較自由,
需要一位嚴謹的編輯來把控整體質量。"林小雨抬起頭,剛想找借口推辭,
王莉已經轉向下一個議題。會議結束后,她立刻去了總編輯辦公室。"王總,
關于周陽的攝影集,能不能換個人負責?"林小雨盡量保持專業的語氣,
"我和他的...藝術理念可能不太合拍。"王莉摘下眼鏡,好奇地看著她,"你們認識?
""不算認識,只是...有過一面之緣。"林小雨不想提及咖啡館的不愉快。"那正好,
熟人好辦事。"王莉笑著說,"其實是他點名要你負責的。他說看過你編輯的《都市光影》,
雖然對照片處理有意見,但欣賞你的專業態度。"林小雨驚訝地睜大眼睛,"他點名要我?
""是啊,很奇怪嗎?"王莉遞給她一個文件夾,"這是他的作品集和初步構想。
你們周三上午十點有個會面,好好準備一下。"走出辦公室,林小雨翻開文件夾。
第一頁是周陽的簡介:31歲,自由攝影師,曾獲多項攝影獎項,
作品在國內外多個展覽中展出。簡介旁邊是一張證件照,照片上的他穿著正裝,
卻依然掩不住那股隨性的氣質。她快速瀏覽后面的作品樣張,
不得不承認他的攝影確實有獨到之處。不同于常見的城市風光照,
周陽的鏡頭捕捉的是城市的呼吸與脈動——清晨霧氣中若隱若現的摩天樓,
雨夜里霓虹燈映照下的行人背影,黃昏時分老城區斑駁墻面上跳動的光影。翻到最后一頁時,
一張照片讓林小雨的手指停住了。那是一張逆光拍攝的側影,一個女子站在落地窗前,
晨光透過她的白色襯衫勾勒出纖細的輪廓。女子微微低頭,長發垂落,看不清面容,
卻傳遞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與溫柔。照片下方寫著標題:《晨光中的她》。不知為何,
這張照片讓林小雨心頭一顫,仿佛看到了某個自己都不曾察覺的內心角落。周三上午,
林小雨比約定時間提前十五分鐘到達會議室。她準備了詳細的企劃書,
列出了時間表、市場分析和編輯方向。會議室門被推開時,她正在檢查投影設備。"早啊,
林編輯。"周陽走進來,今天他穿了件深灰色針織衫,脖子上隨意地掛著相機,
"看來我們又要合作了。"林小雨保持著職業微笑,"周先生,請坐。
我準備了一些初步想法...""叫我周陽就行。"他拉開椅子坐下,
從背包里取出一個牛皮紙袋,"我帶了更多樣片來,有些還沒公開發表過。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林小雨詳細講解了出版計劃,周陽則展示了他的攝影作品。
兩人都刻意保持著專業距離,避免提及咖啡館的不愉快。會議進行得出奇地順利,
直到討論到照片選擇標準時。"我認為應該優先考慮藝術價值高的作品。
"周陽指著投影上的一組照片說。"但市場調研顯示,
讀者更喜歡有故事性和生活氣息的照片。"林小雨調出另一組,"這組街拍的反響數據更好。
"周陽皺起眉頭,"數據不能決定一切。攝影是藝術,不是商品。""出版是商業行為,
周先生。"林小雨盡量保持耐心,"我們需要在藝術性和市場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點。
""又是這套說辭。"周陽靠回椅背上,語氣變得尖銳,
"你們編輯總是想把所有東西都塞進同一個模子里。"林小雨感到一陣熟悉的煩躁,
"如果沒有'模子',讀者根本找不到他們想看的內容。結構、標準、規則,這些不是限制,
而是為了讓作品更好地被接受。""然后呢?把所有的棱角都磨平,
變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品?"周陽站起身,開始在會議室里踱步,
"你知道為什么我的作品能獲獎嗎?因為它們與眾不同,因為它們有棱角!
"林小雨也站了起來,雙手撐在會議桌上,"與眾不同不等于好,周先生。作為編輯,
我的職責是確保作品既保持個性,又能被目標讀者理解和喜愛。"兩人劍拔弩張地對視著,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最終,周陽抓起自己的相機,"看來我們理念差距太大了。
也許這個項目應該重新考慮。"他大步走向門口,卻在握住門把手時停了下來,
沒有回頭地說:"你知道嗎,林編輯?你辦公室里那張照片,那個小女孩,
她眼中的光芒和你現在扼殺的東西一模一樣。"門被關上的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里格外響亮。
林小雨愣在原地,一時沒明白他話中的意思。
然后她突然想起——她辦公桌上確實放著一張童年照片,
是她八歲那年參加鋼琴比賽獲獎時拍的。他怎么知道那張照片?他什么時候去過她的辦公室?
回到辦公室后,林小雨盯著那張照片看了許久。照片中的小女孩穿著白色連衣裙,
站在舞臺上捧著獎杯,笑容燦爛而驕傲。那時的她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做到完美,
就能贏得所有人的喜愛。長大后她才知道,世界遠比想象中復雜,完美幾乎是不可能的奢望。
于是她學會了用規則和標準來保護自己,用精準和可控來應對生活的混亂。
林小雨輕輕擦去相框上的灰塵,心中泛起一絲莫名的情緒。那個才見過兩次面的攝影師,
怎么會一眼看穿她多年來筑起的高墻?她打開電腦,重新審視周陽發來的作品集。
這次她不再用編輯的眼光,而是試著以一個普通觀者的身份去感受。
那些照片確實充滿了生命力,即使是最普通的街景,在他的鏡頭下也仿佛有了情感和故事。
特別是那張《晨光中的她》,林小雨發現自己無法移開視線。照片中的女子雖然看不清面容,
卻傳遞出一種強烈的存在感,一種既脆弱又堅韌的矛盾氣質。她點開郵件,猶豫了一會兒,
開始打字:"周先生,關于今天的討論,
我想我們可能都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與此同時,在城市另一端的暗房里,
周陽正在沖洗新拍的膠片。紅色的安全燈下,他想起林小雨辦公室里那張照片。
那天他去出版社送材料,偶然經過她的辦公室,門開著,
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張擺在顯眼位置的照片。
照片里的小女孩有著和林小雨如出一轍的倔強眼神,但更加明亮,更加無所畏懼。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林小雨對規則如此執著——對她而言,那不是束縛,
而是安全的堡壘。周陽停下手中的工作,拿出手機,看到林小雨發來的郵件。
他嘴角微微上揚,迅速回復:"明天下午三點,老城區梧桐巷23號,我的工作室。
帶你看看未經'編輯'的原片?"發完郵件,他走回暗房,繼續沖洗照片。
水槽中的影像漸漸清晰,是一張逆光拍攝的側臉——棱角分明的下頜線,微微蹙起的眉頭,
專注時輕咬下唇的習慣。那是上周在咖啡館里,他偷偷拍下的林小雨工作的樣子。
照片中的她沐浴在陽光里,黑框眼鏡后的眼睛專注而明亮,像極了那張童年照片里的小女孩。
周陽小心地將底片掛起晾干,心想也許有些棱角,
本就不該被磨平—第二章林小雨盯著電腦屏幕上周陽的回復,指尖在鍵盤上方懸停了許久。
她應該拒絕的——昨天的不歡而散已經證明了他們不適合合作。
但那張《晨光中的她》的照片卻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下午三點,梧桐巷23號。
"她最終回復道,簡短而專業,仿佛只是在確認一個工作會議。發送鍵按下的瞬間,
林小雨的手機響了。屏幕上顯示"母親"兩個字讓她呼吸一滯。她深吸一口氣才接起電話。
"小雨,你收到我發的郵件了嗎?"母親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清晰而克制,
每個字都像鋼琴鍵般精準落下。"還沒有,
我今天比較忙...""維也納音樂學院的馬庫斯教授下個月來北京,我已經幫你約了見面。
"母親打斷她的話,"他聽了你大學時的演奏錄音,很感興趣。
"林小雨的指尖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面,節奏是肖邦《雨滴前奏曲》的開頭幾個小節。"媽,
我已經很久沒練琴了。""所以才更要抓緊時間。你從小就有天賦,
不應該浪費在那些..."母親停頓了一下,"編輯工作上。""我喜歡現在的工作。
"林小雨輕聲說,目光落在辦公桌上那張童年照片上。照片里的小女孩站在聚光燈下,
懷里抱著比她人還高的獎杯。電話那頭傳來一聲幾不可聞的嘆息。"隨你吧。
見面時間我發你郵箱了,別忘了回復確認。"母親說完便掛斷了電話,沒有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