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夜來客深夜十一點,窗外瓢潑大雨。雨滴砸在玻璃上,
發出密集如同鼓點般的聲響。林知秋坐在昏黃臺燈下,面前攤開一份報紙,視線卻游離不定。
他不是記者,卻對社會版面的每一樁命案都如數家珍。不是警察,
卻能從公開資料里剖析出偵辦者忽略的線索。他是推理作家,
同時也是城市中少數幾個“私人推理顧問”之一。正當他準備收起報紙休息時,
門鈴突然響起。雨夜中突兀的鈴聲格外刺耳。林知秋皺眉,披上風衣走去開門。
門外站著一位中年男子,穿著濕透的風衣,眼神慌張。“你是林知秋先生嗎?
”男子聲音顫抖。“是我。”“我……我需要你的幫助。我的女兒死了,警方說是自殺,
但我不信。”林知秋沉默數秒,目光掃過男子濕漉漉的袖口,那里沾有斑駁泥點,
不像是城市路面能留下的痕跡。“先進來吧。”男子名叫羅文,是一名建筑公司中層主管。
他說,三天前,他獨生女羅詩在家中上吊自殺,警方初步結論為“感情原因導致的輕生”,
但他堅信女兒不是那種輕生的人。“她前一天還跟我說,要請我吃飯慶祝新項目通過審核,
她不可能那么突然就……”林知秋聽著,手指有節奏地敲擊沙發扶手。
“警方有沒有留現場照片?”“有,我偷偷拍了些。”他從手機中翻出幾張照片。
林知秋盯著屏幕,皺起眉頭。照片中,羅詩的尸體吊在臥室房梁下,
雙腳距離地面不到十厘米,地上卻擺著一把翻倒的椅子。奇怪的是,
椅子并沒有直接倒在尸體下方,而是偏離了半米左右。“這椅子不是她上去的。
”林知秋喃喃。“你說什么?”“自殺者通常會在身下擺椅子或凳子,踢開后直接下垂。
但這椅子的位置,不像是被踢開的方向。它更像是被事后故意擺錯了位置。
”羅文愣住:“你是說,她是被人……”“別急著下結論。”林知秋站起身,轉身進了書房,
“我明天去你家一趟。”“你要現場看?”“當然。紙上談兵永遠比不上親臨現場。
”雨仍在下,但林知秋的眼中,已然泛起了另一種風暴。
---第二章:死者之家第二天清晨,雨停了,灰白的天空像一層濕漉漉的幕布,
籠罩著城市。林知秋和羅文乘車來到羅家小區——一處建于上世紀末的老式住宅區,
電梯略顯陳舊,墻角還殘留著拆遷廣告的涂鴉。羅家的房子在七樓,三室一廳。
羅文用鑰匙打開門時,動作略顯遲疑。“自從出事,我就沒再踏進這里。
”空氣中有股混合著灰塵和淡淡腐敗味道的氣息。羅文捂住口鼻,林知秋卻像是完全不在意。
“別動任何東西。”他說著,徑直走向臥室。這是一個年輕女性的房間,布置整潔,
粉白色的墻紙和書架上仍擺著幾本暢銷小說。房梁上還殘留著一段掛繩的痕跡,
被警方割斷后留下粗糙的斷口。林知秋掃視整個房間。地毯上有模糊的踩痕,窗戶緊閉,
門背后掛著一件沒有穿過的外套。他蹲下身,目光停留在那把“翻倒”的椅子上。
他用手比量了尸體懸掛位置與椅子的距離,低聲說:“高度不對。”“什么意思?
”“從遺體腳尖到地面的距離,如果她是從這把椅子上跳下來的,
那么繩索的長度也應有所對應。但你看,這房梁到椅子的高度不過一米六左右,
而死者身高接近一米七,根本騰不出自縊所需的下墜距離。
”羅文面色變了:“那她是怎么……”“不是她自己掛上去的。”林知秋環視四周,
忽然走到衣柜前打開門。衣柜深處的木板上,有一道極淡的擦痕,
像是被什么物體拖拽過去時留下的。“你女兒力氣大嗎?”“她?很瘦,根本沒什么力氣。
”林知秋點點頭,起身拉開窗簾,視線投向窗外。“房門有被反鎖的痕跡嗎?
”“警方說門是從里面鎖著的,但我記得——”他頓住,“她那天說臨時換了一個反鎖把手,
新的是可以從外面用螺絲刀撬開的。”“你還記得哪家公司來換的嗎?
”羅文點頭:“是我公司的一個工人幫忙安的。我可以問他。”“問清楚他當天有沒有進屋,
最好讓他寫份口供。”林知秋緩緩走回客廳,目光落在玄關處的一排鞋架。
“這里原本放幾雙鞋?”“六雙。”“現在只有五雙。”“可能是我收走一雙。”“不。
”林知秋搖頭,“這里少的是一雙37碼的女士帆布鞋,鞋印卻還留在鞋架灰塵中。
說明死者穿過那雙鞋出去過一次,但她‘死在’臥室,腳上穿著的是家居拖鞋。
”“你是說……”“她那天可能被人帶出去了,回來時已經昏迷,
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回來的。”一陣沉默在兩人之間拉開。羅文臉色越發慘白。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自殺’了。有人偽造了一個密室自殺現場,還動了非常細致的手腳。
”林知秋說。“可是——”羅文喉結滾動,“她沒有仇人啊,也沒惹上什么人。
”“或許……不是她惹上了人,而是——有人需要她‘死’。”林知秋的視線落在書架上,
那里有一封信,淡粉色信封,封口已被撕開,紙張邊緣還有一小滴深色印跡。他戴上手套,
小心抽出那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話:“我們都得為選擇付出代價。”落款處,沒有署名。
“看來,這封信才是鑰匙。”林知秋目光一凜,像是一只獵犬嗅到了血的氣味。
“我要見她生前最后一個聯系人。
”---第三章:最后的通話羅詩生前的手機仍由警方保管,但在羅文的請求下,
林知秋得以查閱她生前的通話記錄和短信往來。
最后一通通話發生在案發當晚的19點27分,通話時長四分鐘,聯系人備注為:“周沁”。
“是她大學同學,也是最好的朋友,”羅文解釋,“兩人關系一直很好,幾乎每天都聯系。
”林知秋點點頭,撥通了號碼。“喂?”電話那頭是個溫柔的女聲,帶著些微警惕。“你好,
我是林知秋。關于羅詩的事情,我想和你談談。”片刻沉默后,
周沁答應在下午三點于一家咖啡館見面。林知秋如約而至。周沁穿著黑色風衣,
臉上化著淡妝,神情哀傷卻不失鎮定。她的眼睛腫脹,顯然哭過,卻并未失控。
“我已經被警察問過很多遍了。”她一開口就表明立場。“我不是警察。”林知秋微笑,
“我是來找你說‘她’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周沁怔住,手指緊握著杯沿。
“你是最后一個和她通話的人。你們那天聊了什么?”“她問我晚上有沒有空,說想聊聊。
我當時正加班,就說讓她自己早點休息。她說她‘最近有點累’,但沒提別的。
”“她有情緒異常嗎?”“沒有,她……她只是聲音有些低沉,我問她是不是感冒了,
她說沒事。”林知秋觀察她的表情,不動聲色:“她有沒有提過最近有人接近她,
或者讓她不安?”“沒有。”周沁低頭攪動咖啡,“她很少說負面情緒,反而總是安慰我。
”“你知道她收到了一封信嗎?”周沁抬頭,目光微變:“什么信?
”“信上說:‘我們都得為選擇付出代價’。這封信寄到她家中,落款沒有名字。
”她咬住嘴唇,沉默了許久,終是低聲道:“……我見過那句話。”“在哪?
”“她的筆記本上,她在日記里寫過這句話。”“你能讓我看看那本日記嗎?
”周沁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我前幾天幫她收拾遺物時,她媽媽把日記本交給了我,
說看不懂那些話,讓我保管。”兩人離開咖啡館,來到周沁的公寓。
日記本是一本普通的黑色硬皮本,第一頁寫著:“日記非記事,只為存疑。”字跡工整,
仿佛隨時準備被別人看到。林知秋翻到最后幾頁,果然看到了那句話——但在這句文字旁邊,
還畫著一張涂鴉:一個女孩被影子纏繞,影子背后,是模糊的人形。
“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林知秋問。“她說過這是‘夢境中的畫’,總是重復出現。
”林知秋盯著影子的輪廓,
忽然皺起眉:“這不是普通的人形……這像是穿著某種制服的輪廓。看這肩章和帽沿,
像是……”他頓住,看向周沁:“你見過這身制服嗎?”她臉色一白,幾乎要把杯子摔下。
“你知道是誰了。”“我不確定……”她聲音顫抖,“她曾經交往過一個男人,
說他‘有權力’,‘能讓人消失’。但她沒說名字,也不肯見他。”“你見過那男人嗎?
”“沒有。”“那你知道她和他為什么分手嗎?”“她說,
她發現他在她不知道的情況下進入過她家,還偷翻她的電腦和文件。她覺得害怕,
就切斷了所有聯系。”林知秋閉上眼,腦中快速推演時間線。
重復出現的影子、偷入家中的前任、“看似”自殺的離奇死法……這不像是一場簡單的復仇,
更像是一次“有預謀的警告”。他忽然問:“她是否在最近加入過什么新項目?
”周沁點點頭:“她說在接一個‘特別調查’,具體內容她沒細講,
只說‘查到某些不該知道的東西’。”林知秋眼神一凝:“這是動機。
”周沁臉色蒼白:“你是說,她不是自殺,是被……”“謀殺,
而且是經過完美設計的‘心理誘導式謀殺’。”周沁倒吸一口涼氣,
嘴唇顫抖:“那你打算怎么辦?”“先找到那個男人。”---第四章:影中人夜色漸沉,
林知秋回到家后,將羅詩的日記復印件、現場照片、通話記錄和信件內容一一歸檔。
他不是警察,沒有權力去查戶籍、通聯或金融信息,
但他有一張比數據庫更強的“大腦”——和一群愿意通風報信的“朋友”。
他撥通了一個電話。“喂,老賀,我需要你查一個人。”“又來了,你就知道麻煩我。
”電話那頭是市報的一名老記者,賀三江,消息靈通,是林知秋的“地下信息渠道”。
“幫我查一下羅詩三個月前是否和一位穿制服的男人交往過。制服可能是保安、協警,
甚至是執法系統。”“范圍太廣,縮窄點。”“他能調取她的電腦和資料,不留痕跡,
甚至掌握她行蹤。”賀三江沉吟:“聽起來像是某些……‘灰界限’的人。”“對,
很可能不是官方系統內的。”“給我點時間。”掛斷電話后,林知秋翻閱羅詩的社交賬號。
她是個習慣把照片和日常分享在朋友圈的人,可自案發前一個月起,所有發布內容驟然中止。
“這是有人在收緊她的表達空間。”林知秋喃喃。第二天清晨,賀三江回電。
“我這邊有點眉目。”“說。”“羅詩一個月前確實和一個叫周啟然的男人接觸頻繁。
他以前是街道協警,后來被一家公司挖去當‘信息顧問’。你猜那家公司是誰的外殼?
”“誰?”“鼎辰安保,實質是某些房地產和私營資本的外圍團隊。
這家公司正在你朋友女兒的公司進行一項‘安全評估’項目。
”林知秋瞳孔一縮:“也就是說,她在項目中查到的問題,可能與這家公司有關。
”“很可能她知道了某些不該知道的事,而周啟然,就是那個被派去‘處理’她的人。
”“你能搞到這個人的檔案嗎?”“只能搞到一部分。之前他因濫用職權被街道除名,
但沒有對外通報,是內部封鎖。”“地址?”“我發給你。”十分鐘后,
一條地址短信發來:“綠灣郡小區,11棟302。”林知秋立即出發。
綠灣郡小區地處市南,樓層高、物業嚴、訪客需登記。他換上快遞員馬甲,混進電梯,
直上三樓。302室緊閉,門前堆著快遞,顯示幾天無人取件。他取出細針狀工具,
試圖檢測門鎖是否有人近期動過。就在這時,樓下傳來腳步聲。他立即閃身至樓梯口,
看見一個穿灰色夾克的男子抱著外賣盒上樓。兩人擦肩而過時,那男人看了他一眼,
眼神里閃過一絲警覺。就是他。林知秋假裝在打電話,悄悄從身后拍下一張照片,
發給賀三江:“確認這是不是周啟然。”不到一分鐘,對方回復:“就是他,小心,
他曾打傷過記者。”林知秋若無其事地下樓,避開攝像頭,從地下車庫口離開。但他知道,
他已經被盯上。當晚十點,一封匿名郵件發至他郵箱,附件是一段視頻。
視頻畫面是他白天在小區拍照的瞬間,角度來自一處監控死角。“你也該為選擇付出代價。
”林知秋臉色陰沉,眼中燃起一種名為戰意的光。“你想開始博弈?好,我陪你。
”他打開抽屜,取出一個陳舊的文件夾,
封面寫著:“非公開案件編號2317:心理操縱誘導型連環謀殺未破案卷宗。”這一刻,
線索開始交織。“你不是第一個‘死者’,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可我……要讓這場游戲,
終結于你。”---第五章:檔案2317午夜時分,林知秋將卷宗2317攤在桌上。
這是三年前他協助警方調查的一起懸案。三名死者,
三起分別被判定為自殺、意外和心臟病突發的案件,
卻在林知秋的分析中暴露出大量共通點:——死者在死亡前都收到匿名威脅信件。
——均在短時間內表現出焦慮、驚恐、社交隔絕等異常行為。——現場無明確暴力痕跡,
但均存在人為干預“誘導”因素,如藥物、信息封鎖、精神操控痕跡。“這種謀殺方式,
不靠刀槍,而靠‘心理環境控制’,讓人陷入死境,卻看似毫無破綻。
”林知秋當年向警方提交了詳盡推理報告,卻因證據不足被束之高閣。而現在,羅詩的死亡,
幾乎復刻了當年的模式——甚至連那句話都一樣:“我們都得為選擇付出代價。
”“兇手是同一人,或同一個組織。”他低聲。他打開案卷最后一頁,
那是當年他寫下的警告:> “此案兇手極具心理操控能力,
擅長通過暗示、信息剝奪、環境構造誘導目標陷入崩潰邊緣,
最終實現表面無痕的‘自我毀滅’。如不及時制止,必再現他案。
”他撥通一個封存多時的號碼。“喂,邢隊,我是林知秋。”“……你終于還是打來了。
”對面聲音低沉,“又出事了?”“第四起。目標是一個女孩,叫羅詩。
和2317號案模式一模一樣。”對方沉默數秒:“我知道這姑娘。
我們曾在查一起安保公司暗網調查時,接觸過她提交的資料副本。她可能……知道得太多了。
”“你們現在在查鼎辰安保?”“不是查,是盯。我們沒權限立案,
因為它和多個地方政企掛鉤。”林知秋冷笑:“所以你們只能‘盯’,不能‘抓’?
”“這是你擅長的領域。你追線索,我幫你擦邊。”“我想知道三年前那幾位死者,
生前有沒有接觸過鼎辰安保。”“我們查過,但沒有公開聯系。”“有沒有非公開接觸?
比如……被‘約談’,臨時換工作,或有記錄被刪除。”“等等……有一人叫秦棲文,
案發前突然從科研單位調入一家‘技術安全咨詢’公司,三個月后‘車禍身亡’。
”“那家咨詢公司叫什么?”“盛源風險管理。
”林知秋眼中寒光一閃:“我昨天剛查到資料,鼎辰安保的子公司。
”“該死的拼圖開始拼上了。
. 受害人接觸敏感項目2. 收到匿名威脅信3. 被引導至“自毀”結局而幕后操盤者,
極可能是通過這些子公司、灰色人脈系統化“解決”問題的團隊。這時,
他的郵箱再次收到一封郵件,標題是:“你再往前一步,就不只是她出事了。”附件,
是一張照片——他和周沁下午在咖啡館見面的畫面,角度極遠,
像是用高倍鏡頭在對面樓上拍下。林知秋手指一緊,捏碎了手中的鋼筆。
“他們開始反追蹤了。”他低聲。他立刻給周沁發了一條短信:“今晚不要回家,
有人可能在盯你。”一分鐘后,她回了:“我已經發現有人跟蹤我,在酒店。
”林知秋深呼吸,撥通電話。“邢隊,我需要你的人,把一個女孩接走藏起來。
”“你打算干什么?”“去敲響他們的門。”---第六章:影子里的獵人清晨六點,
林知秋站在一幢灰白寫字樓前,灰風中這座名為“盛源風險管理”的大廈靜得仿佛沒有人跡。
他知道,這棟大樓在過去三年中,不止一次被不同身份的人“悄悄造訪”,
卻從未留下過真實證據。“今天,我不是來找證據的。”他低聲說,“我是來釣魚的。
”他穿著筆挺西裝、拎著電腦包走入大廈前廳。前臺是一個清冷的女人,戴著無框眼鏡,
面無表情。“請問您有預約?”“有。林知秋,約見周啟然。
”前臺一愣:“周先生今天不在公司。”“我知道,他昨晚剛回來。但你不告訴我在哪,
合作銀行、政府監管單位和三家媒體發出一封‘盛源員工涉入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匿名爆料。
”女人臉色驟變。“你是誰?”“我是那個他們一直以為已經沉下去的人。”她瞪著他幾秒,
終究還是撥了個電話,低聲說了幾句,隨后道:“3102,自己上去。
”林知秋微笑:“謝謝。”電梯內,他按下31層的按鈕,鏡面映出他冷峻的臉。電梯上升,
他腦中卻在重建推理鏈:——羅詩的項目數據泄露,背后動手的人是鼎辰。
——周啟然是操控她心理環境的“執行者”。
——“盛源”是聯系前者與后者的中介和掩護網。而此刻,他即將面對的,
可能就是這個網絡中的“協調者”。叮。電梯門開。走廊盡頭,一扇深灰色玻璃門緩緩開啟,
周啟然站在門后,笑意冷淡:“你果然敢來。”林知秋掃他一眼:“你果然敢見我。
”房間內陳設簡潔,窗簾緊閉,幾臺電腦和一塊戰術地圖掛在墻上,
像極了某種“非官方作戰指揮室”。周啟然遞給他一杯水:“你想要什么?”“羅詩的真相。
”“她自己選的。”周啟然不閃不避,“她知道太多,又太堅持。我們不需要殺人,
只需要‘引導她自己走到那一步’。”“你對她用了什么?
”“環境施壓、信息封鎖、社交隔斷……再加上一點藥物暗示。她以為自己被全世界遺棄了,
就放棄了自己。”林知秋冷笑:“你以為這不算謀殺?”“法律上,
這種心理誘導沒有證據鏈。她死的時候,沒有人碰過她。”“但我已經找到證據。
她留下了一個你們沒發現的備份。”周啟然眼神驟冷。“她在自己郵箱的草稿箱里,
用一種隱蔽方式記錄了她的心理變化日志。
她寫了她的懷疑、害怕、發現的名字——你的名字。”周啟然沉默數秒,
輕聲笑了:“她比我想的聰明一些。”“還有更聰明的事。”林知秋看著他,
“她早就告訴過別人,如果自己意外死去,那就是謀殺。警方現在已經介入,
再也不是‘查無實據’了。”周啟然臉色不變,卻向后退了一步,手指輕點桌面。
房門忽然響起腳步聲。兩名黑衣男人推門而入。“你不該來。”周啟然冷冷地說,
“你比她更難控制,我們不得不換個方式處理你。”林知秋閉上眼,深呼吸。
“那就動手吧——”下一秒,門外炸開一聲轟響。“別動,市局刑偵隊!
”邢隊的聲音如雷而至。警察蜂擁而入,將三人控制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