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成長之殤北宋末年,常州武進縣的鄉野間,靜謐的氛圍中彌漫著草藥的芬芳。
年幼的徐叔微,父母早亡,與祖父相依為命。祖父身為當地頗負盛名的郎中,醫術精湛,
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徐叔微懵懂的醫學之路。彼時,隔壁村有個郎中,名為趙三。
此人醫術遠不及徐叔微的祖父,卻滿心嫉妒,時常在暗地里使些陰招。一日,
祖父聽聞深山中有一味罕見草藥,對治療疑難雜癥頗具神效,便決定進山采摘。臨行前,
他仔細地在沿途做好標記,孰料,趙三趁夜悄悄跟在后面,將標記盡數破壞。
祖父在山中迷失了方向,四處探尋無果,天色漸暗,山林中危機四伏。慌亂間,
祖父不慎摔倒,腿部受傷,艱難地在山林中熬了一夜。直到第二日,
才被徐叔微和村民們尋到。看著祖父虛弱痛苦的模樣,年少的徐叔微,
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卻因年紀尚小,無力反抗,只能暗暗將這仇恨深埋心底。那段日子,
徐叔微日夜守在祖父床前,看著祖父因傷痛而憔悴的面容,心中的恨意如野草般瘋長。
他無數次在夜里暗自攥緊拳頭,發誓一定要讓趙三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然而,
理智又告訴他,此時沖動行事只會讓局面更糟。“孩子,別沖動。醫術才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只有醫術精進,才能真正堵住那些人的嘴。”祖父看出了他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說道。
徐叔微默默點頭,從那時起,他便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醫學學習中。時光流轉,
徐叔微在祖父的悉心教導下,醫術日益精進。一日,鄰村有位老者身患怪病,多方求醫無果。
徐叔微主動請纓,前去診治。經過一番仔細診斷,他開了藥方,滿心期待老者能藥到病除。
然而,幾日后,老者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就在這時,
趙三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在老者家人面前冷嘲熱諷:“哼,就憑那小毛孩,能治好病?
我看吶,他就是學藝不精,瞎胡鬧,把人給治壞咯!”老者的家人本就焦急萬分,
聽了趙三的挑唆,頓時怒不可遏,沖到徐叔微家中興師問罪。徐叔微心中既焦急又自責,
表面上卻強忍著怒火,沒有與老者家人爭辯。待他們離去后,他將自己關在房中,
對著醫書反復鉆研。他深知,唯有提升自己的醫術,才能讓趙三之流閉嘴。此后,
他日夜苦讀,跟隨祖父四處行醫,積累經驗,每一次診治都全力以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在書房中一坐就是一整天,眼睛緊緊盯著泛黃的醫書,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
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跑去請教祖父,祖父耐心解答后,他又會反復琢磨,直到完全理解。
跟隨祖父行醫時,他總是認真觀察祖父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診斷,將其中的要領牢記于心。
第2 章京城風云起隨著徐叔微的名聲在周邊地區逐漸傳開,
他的事跡傳到了京城一位達官貴人的耳中。這位貴人的母親身患重病,
京城諸多名醫皆束手無策。聽聞徐叔微的醫術,貴人如獲至寶,
趕忙派人快馬加鞭將他請到京城。徐叔微懷著忐忑的心情踏入京城,
繁華熱鬧的景象并未讓他分心,他一心牽掛著貴人母親的病情。見到貴人母親時,
徐叔微不禁眉頭緊鎖,只見老夫人面色蠟黃,氣息微弱,臥床不起已有數月。
經過一番詳細診斷,徐叔微心中有了底,這病乃是多年積勞成疾,加之心情郁結所致。
他開出了一副調理身心的藥方,并建議老夫人每日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活動。然而,
徐叔微的治療方案卻遭到了府中一位老御醫的反對。這位老御醫在京城行醫多年,資歷頗深,
一向自視甚高。他聯合其他幾位御醫,結成同盟,試圖排擠徐叔微。在宮廷醫館中,
他們故意不給他提供藥材。徐叔微需要的幾味關鍵藥材,總是莫名失蹤,
或是被以各種理由推脫沒有。“這幾味藥是給老夫人治病的關鍵,為何遲遲沒有?
”徐叔微焦急地詢問醫館管事。管事卻一臉不耐煩地回答:“藥都發完了,你要用藥,
自己想辦法去。”同時,他們還篡改徐叔微記錄的病歷,
將癥狀描述和用藥記錄弄得混亂不堪,妄圖讓他在貴人面前出丑。徐叔微發現病歷時,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病歷上的字跡歪歪扭扭,癥狀與之前記錄的大相徑庭。
徐叔微很快察覺到了異樣。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民間積累的人脈,
偷偷從外面的藥鋪獲取藥材。他托人四處打聽,找到了幾家信譽良好、藥材地道的藥鋪,
以高價購得所需藥材。為了確保藥材的質量,他親自去藥鋪挑選,
仔細查看每一味藥的成色、質地。另一方面,憑借自己過目不忘的本事,重新整理病歷。
他仔細回憶每次診斷的細節,詳細記錄治療思路,
每一個癥狀、每一味藥的用量和原因都寫得清清楚楚。他在書房中,一盞孤燈相伴,
對著空白的紙張,將記憶中的病情和治療過程一點點還原,額頭上的汗珠滾落,
他卻渾然不覺。在與老御醫等人的多次交鋒中,徐叔微憑借智慧和勇氣化解了一次次危機。
有一次,老御醫故意在貴人面前質疑徐叔微的用藥劑量過大,可能會危及老夫人生命。
“這藥劑量如此之大,萬一出了事,你擔得起責任嗎?”老御醫陰陽怪氣地說道。
徐叔微不慌不忙,詳細解釋了藥物之間的配伍原理,以及針對老夫人病情所需的特殊劑量,
有理有據,讓貴人連連點頭,老御醫則面色鐵青。“貴人,老夫人的病情特殊,
這幾味藥相互配伍,劑量雖大,但相互制衡,方能起到療效。
我對自己的診斷和用藥有十足的把握。”徐叔微自信地說道。在此期間,
徐叔微還意外結識了一位同樣被老御醫等人打壓的年輕醫官,名為李逸。李逸為人正直,
醫術也頗為不錯,只因不愿與老御醫等人同流合污,便遭到排擠。兩人志同道合,
很快結為好友,共同應對老御醫等人的刁難。他們時常在夜深人靜時,在小院中促膝長談,
分享彼此的醫學見解和應對困境的辦法。“李兄,那些人實在可惡,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徐叔微氣憤地說道。李逸點點頭:“徐兄說得對,我們要想辦法反擊,不能讓他們得逞。
”他們相互交流醫術,分享經驗,在困境中攜手前行。
第3 章宮廷迷局徐叔微在京城為貴人母親治病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宮中的注意。
宋徽宗聽聞有如此神醫,便宣他進宮為一位寵妃治病。這位寵妃近日茶飯不思,
身體日漸消瘦,宮中御醫皆無良方。徐叔微懷著敬畏之心走進皇宮,
金碧輝煌的宮殿卻讓他感到壓抑。見到寵妃后,經過一番診斷,
他發現寵妃的病并非單純的身體疾病,而是心病。原來,
寵妃背后的家族與朝中另一股勢力正在明爭暗斗,她夾在中間,憂心忡忡,
心情一直郁郁寡歡,導致茶飯不思。宋徽宗雖然表面上對寵妃寵愛有加,但因朝堂局勢復雜,
也有所顧慮。徐叔微在治病過程中,不小心卷入了這場權力斗爭。一方勢力,
以宰相蔡京為首,試圖拉攏他,承諾只要他為他們提供寵妃病情及宋徽宗對寵妃態度的情報,
便會給予他榮華富貴。“徐郎中,只要你肯與我們合作,以后在這京城,你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蔡京的親信在宮中的偏殿里對徐叔微說道。另一方勢力,以大將軍高俅為首,
則威脅他,若不配合,就會暗中加害他和他的家人。“小子,別不識好歹,若不乖乖聽話,
你和你家人的性命可就難保了。”高俅的手下在陰暗的小巷中攔住徐叔微,惡狠狠地說道。
徐叔微陷入了兩難境地。他深知,一旦選錯邊,后果不堪設想。但他一心只想治好寵妃的病,
不想卷入這復雜的宮廷斗爭。他一方面巧妙地敷衍著蔡京等人,
每次只是說些無關痛癢的病情表面情況,讓他們得不到關鍵信息。“蔡大人,
寵妃的病情目前稍有起色,但仍需悉心調養,具體情況還得再觀察些時日。
”徐叔微面對蔡京時,總是這樣模棱兩可地回答。另一方面,又時刻警惕高俅等人的威脅,
小心保護自己。他出門時,總是留意周圍的動靜,不敢有絲毫大意。回到住處后,
還會仔細檢查門窗是否關好,有沒有異常的跡象。在為寵妃治病的過程中,
徐叔微不僅要應對宮廷各方勢力的壓力,還要精心調理寵妃的病情。
他通過開一些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藥方,同時建議寵妃多參與一些宮廷活動,轉移注意力,
放松心情。“娘娘,您平日里可多去御花園走走,欣賞欣賞花草,心情或許會好些。
這藥方您按時服用,定能有所改善。”徐叔微對寵妃說道。在他的悉心照料下,
寵妃的病情逐漸有了好轉。然而,高俅等人見徐叔微不肯就范,決定暗中下手。
他們派了一名殺手,混入宮廷,伺機刺殺徐叔微。一日深夜,徐叔微在回住處的途中,
殺手突然從暗處殺出。月光下,殺手的刀刃閃爍著寒光。徐叔微雖然不通武藝,
但他反應敏捷,一邊大聲呼救,一邊利用身邊的物件抵擋殺手的攻擊。
他慌亂中拿起路邊的一根樹枝,試圖擋住殺手的凌厲攻勢。就在千鈞一發之際,
李逸恰好路過,他學過一些武藝,與殺手展開搏斗,最終將殺手擊退。“徐兄,你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