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異常的時間線雨水順著車窗蜿蜒而下,模糊了外面的世界。
周予安盯著導航上"青州市第一高級中學"的字樣,手指無意識地敲擊方向盤。第三次了。
這是他第三次活著經歷這一天。第一次,他死于三十二歲那年的車禍;第二次,
他重生回到大學時代,卻依然沒能救下溫念;現在,命運給了他更早的起點——2009年,
溫念還在家鄉讀高二,距離遇見林嘉辰還有整整一年。導航提示目的地已到達。周予安熄火,
望向馬路對面的校園。正值放學時間,穿著藍白校服的學生如潮水般涌出校門。
他的目光急切地掃過人潮,尋找那個魂牽夢縈的身影。沒有。也許她值日,
也許她走了另一扇門。周予安深吸一口氣,
拿起副駕駛上的文件袋——里面裝著他的新身份:青州一中實習教師周予安,二十二歲,
北京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偽造這些材料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
真的周予安此時應該正在北京準備考研,而不是坐在青州市一所高中門口,
等待一個尚未認識他的女孩。門衛檢查了證件后放行。周予安按照記憶中的信息,
徑直走向教務處。前世溫念曾提過,她高二時的班主任姓陳,教語文。
"你就是新來的實習老師?"教務主任推了推眼鏡,"陳老師請假了,下周才回來。
你先跟著高二(7)班的英語老師聽課吧。"周予安點頭應下,心跳加速——(7)班,
正是溫念的班級。教師辦公室簡陋但整潔。周予安的工位被安排在角落,
旁邊是位五十多歲的女教師,正在批改作業。"新來的?"女老師抬頭問道。"是的,
我叫周予安,請多指教。"他禮貌地回答。"李芳,教英語的。"女老師笑了笑,
"正好明天早讀是我的課,你一起來吧。"周予安正想詢問關于(7)班的情況,
辦公室門被推開,一個女生抱著作業本走進來:"李老師,作文收齊了。
"那個聲音像電流般擊中周予安。他猛地轉身,動作太大導致椅子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女生穿著普通的藍白校服,馬尾辮扎得有些松散,幾縷碎發垂在耳邊。
她的眼睛——那雙周予安在無數夢境中見過的眼睛——正疑惑地看著他。溫念。活生生的,
十七歲的溫念。"放這兒吧。"李老師指了指桌面,然后對周予安介紹,
"這是(7)班的學習委員溫念。"周予安張了張嘴,卻發不出聲音。眼前的溫念如此年輕,
臉頰還帶著嬰兒肥,眼神清澈得不像話。與前世那個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女孩相比,
簡直是兩個人。"這是新來的實習老師周予安。"李老師繼續介紹。
溫念禮貌地鞠躬:"周老師好。"老師。這個稱呼讓周予安胸口發緊。前世他們是學長學妹,
如今卻成了師生。但他很快調整好表情:"你好,溫念。"他故意直呼其名,觀察她的反應。
溫念微微睜大眼睛——通常老師會叫"溫同學"——但很快恢復常態,
放下作業本離開了辦公室。周予安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她的背影,直到門關上。
他的掌心全是汗,心臟跳得像是要沖出胸腔。"這孩子很優秀,
"李老師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年級前十,作文寫得尤其好。就是性格太內向,不愛說話。
"周予安點點頭,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他知道溫念內向的原因——母親早逝,
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從小跟著奶奶長大。這些信息是前世他們熟悉后,
溫念在某個夜晚哭著告訴他的。"對了,"李老師突然想起什么,"下周有個英語演講比賽,
溫念代表我們班參加。你有空可以指導她一下,你們年輕人交流起來應該更容易。
"周予安眼前一亮:"我很樂意。"放學鈴響起后,周予安站在校門口對面的便利店,
假裝挑選飲料,實則觀察著魚貫而出的學生。五點半左右,溫念獨自走出校門,
沒有和任何同學結伴。周予安保持距離跟了上去。溫念走路很輕,書包看起來沉甸甸的,
她不時調整肩帶。轉過兩個街角后,她走進一家名為"靜心"的書店。透過櫥窗,
周予安看見她和店主——一位白發老太太——熟稔地打招呼,然后徑直走向角落的書架,
取下一本書開始閱讀。那是她前世最愛的《挪威的森林》。周予安推門而入,
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響。溫念抬頭看了一眼,認出是新老師后明顯愣了一下,然后迅速低下頭,
耳朵卻紅了。"歡迎光臨。"老太太從柜臺后抬頭,"需要什么書?""隨便看看。
"周予安微笑回應,故意走向溫念所在的位置。他在她斜對面的書架前停下,
抽出一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假裝閱讀,余光卻注視著溫念。她讀得很專注,
時不時咬一下下唇——這個小動作讓周予安眼眶發熱。前世每當溫念思考或緊張時,
就會不自覺地咬嘴唇。"又看這本啊?"老太太走過來,遞給溫念一杯茶,"都第三遍了。
"溫念接過茶杯,輕聲道謝:"每次讀都有新發現。""年輕人少看這些憂郁的書。
"老太太瞥了眼書名,搖頭道。周予安抓住機會插話:"村上春樹不只有憂郁,
他寫的是孤獨中的微光。"溫念驚訝地看向他,眼中閃過一絲共鳴。
這正是周予安想要的效果——建立共同話題。"您也喜歡村上?"她小聲問道。
"最喜歡《挪威的森林》,尤其是直子消失后,渡邊在雪地里尋找她的那段。
"周予安故意提到書中最凄美的情節,因為他知道溫念最愛這部分。果然,
溫念的眼睛亮了起來:"那段描寫太動人了,就像...""就像整個世界只剩下你和雪。
"周予安接上她的話。溫念微微張嘴,顯然沒想到新老師能如此準確地猜中她的想法。
周予安暗自微笑——作弊的感覺真好,畢竟前世他們討論過無數次這本書。
"您是教什么的老師?"溫念好奇地問。"語文,不過也會協助英語教學。
"周予安順勢坐到她對面,"聽說你要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溫念點點頭,
手指無意識地摩挲書頁:"但我沒什么信心...""題材選好了嗎?
""想講'文字的力量',但李老師說太抽象了。"周予安想起前世溫念曾提到,
她母親生前是文學教授,家中藏書豐富,正是那些書陪伴她度過孤獨的童年。"不抽象,
很貼切。"他輕聲說,"文字確實有力量,它能跨越時空,連接靈魂。"溫念猛地抬頭,
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周予安知道他說中了——這正是她對文字的感受。
"您...您真的這么認為?"她的聲音微微發顫。"當然。"周予安微笑,
"如果你需要幫助,我很樂意提供建議。"溫念猶豫了一下,然后輕輕點頭:"謝謝周老師。
"他們又聊了一會兒文學,氣氛逐漸輕松。當溫念看向窗外發現天色已晚時,
慌忙合上書:"我該回家了。""我送你吧,天快黑了。"周予安提議。
溫念搖搖頭:"不用了,我家很近。"她匆匆告別,把書放回書架,快步走出書店。
周予安沒有堅持。他知道溫念的警惕性很強,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
他買了那本《挪威的森林》,在扉頁寫下"給孤獨的靈魂一盞燈",打算改天送給溫念。
回到租住的公寓,周予安攤開筆記本,開始記錄今天的觀察:溫念比前世更害羞,
沒有朋友同行,常去靜心書店,與店主關系親密...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來電顯示"北京號碼"。"喂?""周予安?"一個男聲問道,"我是張教授,
你怎么還沒來實驗室?項目進度匯報明天就要交了。
"周予安這才想起——真正的他現在應該在北京師范大學讀大四,跟著張教授做課題研究。
"張教授,我...家里出了點急事,請假回老家了。"他編造借口。
"什么急事連個消息都不發?"張教授語氣不悅,"項目怎么辦?""我遠程完成,
今晚一定發給您。"周予安保證道。掛斷電話,他打開電腦,
憑借前世的記憶快速完成了那個早已做過的課題報告。發送郵件后,
他繼續完善自己的"溫念保護計劃"。首要任務是阻止她和林嘉辰相遇。
按照前世溫念的說法,他們是在高三上學期的一次校際辯論賽上認識的。
林嘉辰是青州二中的辯手,風度翩翩的發言吸引了當時擔任記者的溫念。
周予安在日歷上圈出辯論賽的預計時間——大約六個月后。他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
第二天早讀課,周予安跟隨李老師走進高二(7)班教室。四十多雙眼睛好奇地打量著他,
但他的目光只鎖定在第三排靠窗位置的溫念身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的側臉,
為她鍍上一層柔和的輪廓。"這是新來的實習老師周予安,
未來三個月將協助我們的英語教學。"李老師介紹道。周予安簡短地自我介紹,
故意用了些年輕人常用的幽默表達,引起學生們善意的笑聲。他注意到溫念也抿嘴笑了,
但很快又低下頭,假裝看書。下課后,幾個大膽的學生圍上來問東問西。周予安耐心回答,
同時留意到溫念安靜地收拾書包,準備離開。"溫念,"他叫住她,"關于演講比賽,
放學后能聊聊嗎?"溫念猶豫了一下,點點頭:"好的,周老師。"接下來的幾天,
周予安謹慎地建立著與溫念的聯系。他借指導演講的機會,
小時;"偶遇"她去書店的路線;在批改作文時留下比其他人更詳細的評語...周五下午,
周予安正在辦公室備課,溫念敲門進來。"周老師,這是您要的參考書目清單。
"她遞過一張紙,上面工整地列著十幾本書名。"謝謝。"周予安接過清單,
注意到她手腕上戴著一根褪色的紅繩,"這手鏈很特別。
"溫念下意識捂住手腕:"是...媽媽留給我的。"周予安想起前世溫念說過,
這紅繩是她母親臨終前親手編的。他溫柔地說:"很珍貴的東西,要好好保管。
"溫念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似乎沒想到他會理解。大多數老師看到學生戴飾品,
第一反應都是要求摘掉。"對了,"周予安從抽屜里拿出那本《挪威的森林》,"送給你。
"溫念驚訝地接過書,翻開扉頁看到那句題詞時,
手指微微發抖:"這...太貴重了...""就當是謝謝你幫我整理書單。"周予安微笑,
"記得你說過讀了三遍,這本是限量版,里面有作者后記。"溫念小心地撫摸著書封,
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光:"謝謝您,周老師。"看著她珍視的模樣,周予安胸口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