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等人等了片刻,光幕毫無反應。
于是,諸葛亮便帶著劉備和其他人前往工坊,眾人都想瞧瞧之前所說的飛機是否已經制作完成。
來到工坊后不久,就有工匠前來通報。
一個青年快步跑到諸葛亮等人面前,恭敬地說道:“諸葛軍師,您讓我們制作的那飛機,已經完工了。請隨我去看看,是否符合您的要求。”
諸葛亮等人相視一眼,臉上滿是抑制不住的興奮。
張飛大大咧咧地嚷道:“走走走,俺現在好奇得緊,真想看看咱們做的飛機和后世的是不是一個模樣。”
就這樣,在工匠的引領下,諸葛亮一行人來到了一處空曠之地。
工匠解釋道:“我們拿到張將軍的圖紙后,就覺得這物件肯定體積不小,所以就選了這兒來制作。”
另一個工匠笑著補充道:“制作這東西不算難,先打造個模型,然后在上面鋪上紙張,另一架則縫上羊皮。咱工坊這么多人一起動手,很快就完成了。”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辛苦各位工匠了。你們先回去吧,我們研究研究這東西。”
等工匠離開后,眾人圍在兩架竹制飛機模型旁,只見它們各有風姿。
其中一架,以細竹彎折成骨架,輕薄的紙面覆蓋其上,微微泛黃的紙張順著竹骨勾勒出流暢的輪廓。
竹制的螺旋槳精巧別致,尾翼上還用炭筆繪著標識。
另一架則用粗竹搭出硬朗的骨架,柔韌的羊皮細密地縫制在上面,針腳均勻整齊。
機頭圓潤,尾翼處的羊皮邊角輕輕垂落,在陽光下,竹紋與羊皮的褶皺相互映襯,透著一股古樸神秘的氣息。
張飛咂舌道:“這倆還真像后世的飛機,就是不知道咱們做的這個能不能飛。”
諸葛亮讓趙云和黃忠把飛機翻過來查看,兩人領命,立刻上前將飛機翻轉過來。
原來,諸葛亮他們并不清楚飛機是如何飛行的,只是依照飛機的模樣進行打造。
他們做的這兩架飛機,全身上下都裹滿了紙張和羊皮。
諸葛亮揮了揮手,說道:“帶上它們,我們去一個高處試試。”
眾人又帶著兩架飛機來到了一個高聳的山谷。諸葛亮對著趙云和張飛說道:“你們先把那紙做的飛機推出去試試。”
張飛一臉興奮,和趙云一起用力將飛機往山谷下推去,眾人都滿懷期待地看著。
大家原本以為,這飛機雖說不會像后世的飛機那樣翱翔天際,但多少也能飛遠一點。
然而,飛機在張飛和趙云的推力下,僅僅飛出去不到半米,就“啪嘰”一聲直接墜落下去。
諸葛亮等人面面相覷,諸葛亮遲疑了一下,開口道:“下一個就先別試了。”
劉備也點點頭,說道:“肯定是我們制作的過程中有什么地方不對,看看下次光幕會不會透露一些制作飛機的方法。”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主公所言極是,我們先回去好好商議一下這光幕之事。”
于是,眾人沒多做停留,便返回了營帳。
與此同時,大唐的李世民正與群臣們商議著光幕的事情。
李世民率先開口問道:“你們說說,這光幕祥瑞究竟是什么?”
房玄齡沉思片刻,見無人率先發言,便只好自己說道:“陛下,光幕中出現的畫面,類似民間藝人說史。
至于為何會有后世的藝人出現在我大唐,臣也不得而知。”
房玄齡的話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但李世民仍有疑惑:“既然這光幕來自后世,且出現了大唐的畫面,為何不說說大唐的未來呢?”
李世民的話讓眾人陷入了沉默,莫說李世民不清楚,他們也同樣摸不著頭腦。
這時,杜如晦給出了一個不同的答案:“陛下,臣認為這一次的光幕像是在對比百姓的生活情況。”
李世民皺了皺眉,不解地看著杜如晦:“你說說看,朕雖也看出后世之人提到他們那個時代百姓的生活質量比咱們大唐還好,但為何后世之人要跟朕說這些呢?”
杜如晦思索了一番,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臣覺得光幕中的人或許并不知道他所說的話會傳到我們大唐。
而且您看他說話的方式,似乎是對著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說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杜如晦繼續說道:“就如同陛下對百姓說,你們生在大唐,生活安穩,沒有戰亂之苦。
若讓你們回到隋朝末年,你們會覺得隋朝好嗎?”
杜如晦這么一說,眾人恍然大悟,李世民驚訝地點點頭:“如此說來,這后世之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話會傳到我們大唐,而這光幕不知被什么力量控制,才出現在我們這里。”
杜如晦笑著點頭表示認同。
李世民這才有些理解,為何之前光幕中的人說話不像是對著他們說的,原來是這么回事。
李世民揮了揮手,說道:“都下去好好研究研究這光幕所說的內容和所出現的畫面,一個月后,我們再繼續觀看。”
眾人領命退下,李世民看著殿中仍散發著白光的光幕,認真思索著這光幕是否是后世在提醒自己。
其實,看到這個光幕的各個朝代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像此時的大明。
“你說啥!你說這光幕不是跟咱說的?”朱元璋聽著朱標的話,一臉納悶。
朱元璋不解地看著朱標,問道:“標兒,你說說,它若不是對咱說的,怎么會出現在咱們大明呢?”
朱標無奈地聳聳肩,說道:“至于為何出現在咱們大明,兒臣也不清楚。
不過兒臣相信,之后肯定會講到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