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這后世居然說咱不懂大明寶鈔?這寶鈔可是咱親手搞出來的,咋就說咱不知道呢!”朱元璋一臉懵圈。
雖說紙幣并非大明首創(chuàng),但大明寶鈔的確是朱元璋一手推動發(fā)行的。
可后世之人竟說他不懂寶鈔,還稱他發(fā)布的詔令如同兒戲。
馬皇后看著自家丈夫吃癟的模樣,笑著說道:“后世這么說,想必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馬皇后,不明白她這話是什么意思。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轉頭對朱標說道:“標兒,你來說說。”
朱標也有些蒙圈,但還是站出來說道:“后世大概率是說您不懂經濟和發(fā)行量這些門道,就盲目推行寶鈔,應當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
朱元璋虎目一瞪,說道:“要是那些人欺騙咱怎么辦?
依咱看,還是自己來才好,這樣官員們就不敢瞎搞。”
朱標接著說:“所以后世才說您不懂發(fā)行,流通,管理這些,就胡亂指揮。”
朱元璋一時語塞,這么說來,他確實不太清楚該怎么做。
朱元璋揮了揮手,說道:“等光幕說完,開朝會時再商議此事。
讓咱好好想想,把大明寶鈔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到底合不合適。”
此時,趙匡胤看著光幕中展現的北宋和南宋,總覺得它們像是同一個國家,但為何后世卻將其稱為北宋和南宋呢?
趙匡胤滿心疑惑,便問趙普和文武百官:“這北宋和南宋本是咱大宋,為何在后世被稱作北南兩宋?
莫不是和西周與東周,西漢與東漢,西晉與東晉的情況一樣?”
趙匡胤這話一出,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畢竟在場的可都是人精。
【既然提到了大宋朝的鈔能力,那就不得不講講大宋之后的元朝和明朝這兩個王朝。
這兩個王朝可謂是典型的站在交子的肩膀上,卻摔得更慘。
畢竟可以說大宋是第一個發(fā)明紙幣的,能做到那樣已經很不錯了。
但后面這兩個王朝的操作,實在讓人無語。
好了,咱們這就前往大元。
雖說交子已退出歷史舞臺,但紙幣的故事仍在繼續(xù)。
元朝是由外族建立的王朝,不過在如今,這些民族都已是華夏56個民族的一員,所以也不能算外族建立的了。
好了,廢話不多說,接著講元朝。
元朝的忽必烈堪稱鈔能力天花板,他吸取了交子的教訓,推出了中統(tǒng)鈔,直接把紙幣玩成了古代的美元。
你可能會驚訝發(fā)問:“什么?在古代那種條件下,還能搞出古代美元,這也太離譜了吧!”
但up主想說,別小瞧古人。
接下來,就好好講講忽必烈是如何把元朝貨幣打造成古代美元的。】
【其實,元朝貨幣超發(fā)還算不上最嚴重的,真正離譜的是它的藩屬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在海合都汗時期效仿元朝印紙幣,可他們只印紙幣。
結果不到半年,就把伊爾汗國的經濟搞崩潰了,以至于現在波斯語里還有鈔這個詞。】
【元朝發(fā)行紙幣是有實物作為準備金的,用的是鹽。但元朝發(fā)行新紙幣時,并不廢止舊鈔。到元朝滅亡時,市面上還有忽必烈時期的紙鈔。
再加上假幣泛濫,導致紙鈔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元朝后期私鹽販賣猖獗,使得作為硬通貨的鹽也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明朝的大明寶鈔也走上了元朝的老路。不過,元朝因為實行包稅制,財政崩潰得更厲害,對百姓的壓榨也更狠。】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大明寶鈔更離譜。】
【明朝亡于通貨緊縮,元朝亡于通貨膨脹。】
嬴政看著光幕中展現的元朝,驚訝地說:“沒想到元朝竟是外族建立的,不過后來他們也融入了華夏民族,挺好的。”
李斯看著光幕上的內容,疑惑地說:“南北宋都有相關經歷,真不明白后面這兩個王朝為何會把事情搞砸。
咱們大秦都會吸取教訓,這大元和大明怎么就不吸取呢?”
嬴政搖了搖頭,說:“這是你們看得不夠長遠。
之前后世之人也說過,交子本就是復雜的事情。
況且,你能保證自己這里穩(wěn)定,可你的后代子孫個個都是賢明之君嗎?”
李斯被嬴政說得沉默不語。嬴政不再看李斯,轉而對扶蘇說:“扶蘇,你要記住,若將來當上皇帝,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君主。”
扶蘇趕忙回應:“好的,父皇,兒臣記住了。”
李世民看得嘖嘖稱奇,說:“沒想到小小一張紙竟如此復雜。”
杜如晦笑著說:“正因為復雜,才說明這東西的確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李世民點點頭,說:“不過讓朕沒想到的是,元朝竟是外族建立的。
朕倒是好奇,元朝是如何玩轉貨幣的,看看外族人有什么高招。”
【那么,忽必烈的操作究竟有多厲害呢?
先從全球硬通貨說起。
一提到全球硬通貨,很多人立馬會想到現代的美元,而元朝貨幣就有類似美元的地位。
忽必烈頒布法令,規(guī)定中亞,歐洲的商人來元朝做生意,必須使用元朝紙幣,否則就斷絕商路。
當時的**商人拿到中統(tǒng)鈔時,都驚掉了下巴,沒想到這紙居然比金子還管用。
更夸張的是,元朝還在大都設立了國際貿易結算中心,所有跨國交易都必須使用中統(tǒng)鈔。
這波操作,比現在的美元霸權還要霸氣。
元朝甚至發(fā)行了回回鈔,專門用于和阿拉伯地區(qū)的貿易,上面印有漢文和波斯文,堪稱古代的雙語紙幣。
為了推廣中統(tǒng)鈔,元朝在絲綢之路沿線設立了大量兌換點,方便外商兌換,還派遣使者到各國宣傳元朝的鈔法。
在信用方面,忽必烈更是做到了極致。
他設立了平準庫,儲備了海量金銀,并承諾紙幣隨時可以兌換真金白銀。
老百姓拿著紙幣,就如同拿著紙質黃金,安全感十足。
據說,當時的歐洲傳教士來到元朝,看到百姓用紙幣輕松購物,回去后在日記里驚嘆道:“東方人掌握了點紙成金的魔法。”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為了增強信用,元朝官方規(guī)定,每發(fā)行一錠中統(tǒng)鈔,必須在平準庫存入一錠白銀,真正做到了有多少銀子就印多少鈔。
更絕的是,平準庫的金銀儲量會定期向公眾展示,甚至允許百姓代表現場查驗,這種透明程度在古代是獨一無二的。
吸取了宋朝的教訓,元朝還對交子制度進行了升級。
制定了《至元寶鈔通行條畫》,詳細規(guī)定了紙幣發(fā)行,流通的規(guī)則,還設置了倒鈔庫回收舊鈔,防止紙幣貶值。
這波操作,連現代經濟學家都稱贊不已。
元朝甚至發(fā)明了紙幣折舊制度,舊鈔根據使用年限折價兌換,有效控制了市場上的紙幣總量。
更超前的是,元朝官方還設立了鈔法提舉司,專門負責監(jiān)督紙幣的發(fā)行和流通,這相當于古代的中央銀行。
元朝還規(guī)定,紙幣的設計必須包含天文、地理、歷史等元素,既美觀又具有文化意義。
比如有的紙幣上印有《千里江山圖》片段,堪稱藝術與金融的完美結合。】
【這簡直就是古代的移動支付啊!】
【雖然看著很厲害,但不得不說元朝幾句。大宋和元朝的交子有所不同,材質不同、貨幣制度不同,貨幣的流通范圍和影響也不同。
前面兩點就不多說了,單說最后一點。大宋算不上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而元朝疆域遼闊,貨幣流通情況自然也不一樣。
大宋交子多與鐵錢掛鉤,貨幣體系復雜,元朝以紙幣為本位,禁用金銀,強制推行寶鈔,二者貨幣本位差異顯著。問題顯而易見。】
李世民看著光幕中顯示的大宋和元朝的交子情況,雖都是交子,但仍有區(qū)別,他有點摸不著頭腦,說道:“看來貨幣本位是最重要的。
朕在想,我們大唐能不能用糧食作為本位呢?”
李世民這話讓大臣們面面相覷,他們哪里知道行不行啊。
李世民笑著擺擺手,說:“朕只是隨口一說,大家別當真。”
劉徹摸著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這么說,交子不管怎么搞,最后都會走向崩潰嗎?那怎樣才能保證它穩(wěn)定呢?這可是個大問題。”
劉徹看得很明白,交子前期看著確實不錯,但要是遇到一個昏庸的君主,那前面再好,最后也會變成廢紙一張。
他看著元朝如今如此厲害,但敢肯定,元朝后期的貨幣肯定會出問題。
【可惜的是,元朝后期的皇帝們集體擺爛。
為了填補財政窟窿,他們瘋狂印鈔,中統(tǒng)鈔從世界貨幣淪為廢紙,物價暴漲300倍。
所以,元朝再厲害,只要皇帝出了問題,再好的政策也會玩完。
貨幣一旦失去控制,遭殃的就是百姓。
當時的百姓和宋朝百姓一樣苦不堪言。
甚至有人編段子說:“中統(tǒng)鈔,變廢紙,不如回家種麥子。”
更離譜的是,元順帝為了挽救經濟,居然想出了面值升級的昏招。
把一貫鈔改成十貫,結果物價直接翻了十倍,徹底把元朝經濟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當時的文人寫下詩句諷刺道:“昨日千錢買斗米,今朝萬貫換顆蔥,紙鈔雖在人難活。”
由于紙幣貶值,民間甚至出現了以物易物的復古潮流,用馬匹換糧食,用布匹換農具,貨幣體系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