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了一車的禮物,老的小的,哥哥嫂子,陳玉壺挨個照顧到了。
離開的時候看了兩個孩子一眼,囑咐了一句:“要好好學。”
陳玉壺就拍拍屁股回家了。
晚上,穿著柔軟寢衣的陳玉壺坐在床上思索,家里的男孩兒都讓她打發出去了,自己去找自己的路。
剩下一個林清洛還太小,暫時先不管,反正親爹很快就就要回來了。
家里的女孩兒,她也有自己的打算。
門路都給他們找到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陳玉壺覺得她這個假媽做到這步就算是到位了。
如果托舉才是恩,那該托舉的她也算是托舉了。
剩下的,她就要暫時的放開手,享受一下貴婦的生活了。
第二天早上,陳玉壺獨自享受自己的早餐。
薄皮的燒麥,小菜,緊實的切成薄片的牛腱子肉,蝦仁餃,小餛飩,口味不一樣的粥,各色點心……
這還是陳玉壺縮減過的結果,否則只會更多。
在陳玉壺看來這還是太奢侈了,她一個人是吃不了這么多的,但也不是光為了吃,更多的是施恩。
陳玉壺吃不完的,或者沒動過的,基本上就會被下人瓜分,所以也不會造成浪費。
如果陳玉壺不賞給下人,她們平常想去大廚房吃點什么,還要自己拿錢。
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最后陳玉壺沒有特別的縮減這方面的開支。
府內的管家,是侯爺的人,貪污與否她不操心,那是侯爺的貼心人。
她只關心管家的辦事能力,以及是否聽話。
吃完了早飯,很快有人進來說:“夫人,請的女官到了。”
陳玉壺“嗯”了一聲。
她托自己的長嫂,給自己找兩個退休的女官出來。
雖然女官可以干到自己老去,在宮里養老,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宮里養老的。
也不是所有人女官都有資格,會被宮里養老的。
三個女孩兒被帶到了陳玉壺的跟前,和兩位上了年紀的女官。
其實兩位女官的年紀在陳玉壺看來并不算很大,四十出頭,但是在古代,四十都有人當奶奶了。
著急點的,可能都能當太奶了。
陳玉壺讓家里的女孩兒和兩位女官見禮。
“這兩位嬤嬤是我請回來教導你們的,你們和嬤嬤見禮吧!”
兩位嬤嬤仔細的打量著三個女孩兒。
陳玉壺答應了以后要給兩位嬤嬤養老,也不一定真的要她養老,人家只是需要侯府的名頭庇護,但是總歸差不多的。
當著女孩子的面,陳玉壺雖然坐在主位,但是對著兩個嬤嬤很恭敬。
陳玉壺說:“我知道世家大族的女子多金貴,有些世家的女子甚至為了尊貴的血統不外嫁。”
“我的女兒當然也金貴,可我卻不想按照傳統的規矩教養她們。”
“人家都說女兒家沾不得污穢,我不愿意把孩子們給養成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傻子,該知道的陰私還是要讓她們知道。”
“以免將來遇到了,只會慌張和茫然無措。”
“咱們提前教了,將來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有個心理準備。”
兩個嬤嬤雖然意外,但還是主家怎么安排,她們就怎么教。
沉思閣早就收拾出來了,就等著先生和小姐們到場了。
如今兩位嬤嬤到了,沉思閣也應該開課了。
陳玉壺也有了新的事情做。
兩個嬤嬤一個教姑娘們規矩,另一個教她們泡茶和其他的一些技法。
總之離不開體面和規矩。
等姑娘們正經的課程教導完,陳玉壺就會一起,當做和兩個嬤嬤閑聊磨牙了,說上一些罕見或者陰私的事情。
閑聊給家里的姑娘聽。
說完讓她們過耳就忘了,白嬤嬤管束她們很嚴,不讓他們多討論,怕好好的女孩兒養成了好聽閑的毛病,那可不好。
漸漸的,三個姑娘每天刷新一次三觀,陳玉壺聽了不少八卦,和兩個嬤嬤處的越發的好了。
陳玉壺盯著女孩兒們盯的很緊,可能幾個女孩子察覺不到,但是兩個嬤嬤察覺到了。
根據陳玉壺多年看小說和電視劇的經驗來看,不怕孩子不聰明,就怕孩子自作聰明。
尤其是女孩兒,這世道對女孩兒尤其苛刻,她要求家里的女孩子心要正,頭腦要清明。
兩位嬤嬤對陳玉壺的教育方法十分的認可,很少有夫人會這么養孩子。
整天忙活著女孩兒們,加上家里還有一個清洛,加上還有操持一下家里,陳玉壺過的還算充實。
偶爾還能品個茶,寫個字,看看花園里的風景,日子過的舒服。
天氣也越來越暖和了,陳玉壺沒忘了山上的老太太,派人去給老太太送新料子,送吃食。
原本陳玉壺是打算月底帶著孩子們上山去給老太太請安的。
順便帶著孩子們玩一玩,都辛苦,放風的時間不多。
結果前兩天陳玉壺的弟媳帶著他們家的小兒子上了山一次,回來之后那孩子就發了高燒。
老太太又急又氣,干脆說了,叫他們都不要去煩她,不要總去請安,打擾她清凈。
也好,省的折騰了。
天氣暖和了,陳玉壺帶著孩子們看料子,給大家都做幾身衣服。
兩個讀書的用不著,在舅家讀書,都是統一服裝。
但是陳玉壺還是給做了,那孩子還有放假的時候呢!
練武的那個更是用不上好料子了,十分的費衣服,陳玉壺已經給送了好幾次衣服了。
家里的女孩兒表面上吃住都是一樣的。實際上也是一樣的。
有了差距就會有攀比心,那孩子就不好管了。
陳玉壺摸著香云紗,十分的喜歡,這可是奢侈品,從前她只在視頻里看過。
陳玉壺指了那匹香云紗和一匹妝花緞給自己做衣服,又指了兩匹軟煙羅和浣花錦讓給家里的姑娘做衣裳。
家里的姨娘讓她們自己挑。
陳玉壺指的是要額外做的。
一眨眼,自己成貴婦了,這誰能想到呢?
閑著無事的時候,陳玉壺就拉著姨娘小聚,花姨娘的手巧,給陳玉壺做的手帕抹額都十分細致好看,就跟藝術品似的,陳玉壺自然也不虧待她。
胡姨娘嘴巧,總是能把陳玉壺給哄的樂樂呵呵的。
家里大小王十分的分明,日子過的自然也就和睦。
陳玉壺帶著兩個姨娘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加上孩子們在旁邊,自然和諧融洽。
陳玉壺常和兩個姨娘開玩笑說:“侯爺不在家,我一個人帶著你們兩個,你們兩個哪個賢惠,我娶來做妻子算了。”
兩個姨娘一愣,然后是止不住的笑。
陳玉壺有時候開玩笑起來沒輕沒重,到底不是個真古人,但是她也沒有看不起兩個姨娘。
起碼胡姨娘彈的一手好琵琶,花姨娘那一手刺繡她是不上的。
她真誠的贊美兩位姨娘,兩位姨娘也真誠的贊美陳玉壺。
其中幾分真假陳玉壺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