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秘邀約林雨晴將車停在路邊,搖下車窗,讓微涼的夜風吹散她額前的碎發。
手機屏幕亮起,顯示時間是晚上8:23。導航顯示距離目的地還有不到兩公里,
但前方的路已經越來越偏僻,路燈間隔越來越遠,在黑暗中形成一個個孤立的光圈。
"您已偏離路線。"導航機械的女聲突兀地響起。林雨晴皺了皺眉,
重新查看手機上的地址——梧桐路177號,莫言催眠工作室。三天前,
那封燙金邊的邀請函出現在她的診所信箱里,沒有寄件人信息,
只有一行優雅的手寫字:"誠邀林雨晴醫生參加'潛意識探索'特別講座——莫言"。
作為市立醫院心理科的主治醫師,林雨晴對各種心理療法都有涉獵,
但催眠術一直是她最感興趣的領域。
莫言這個名字她并不陌生——近年來在業內聲名鵲起的催眠治療師,
據說能通過催眠幫助病人找回深埋的記憶,甚至治愈頑固的心理創傷。
但關于他的傳聞也頗為神秘,有人說他師承某位隱世的催眠大師,
有人說他的技術已經接近超自然。林雨晴的手指輕輕敲擊方向盤。理智告訴她應該掉頭回家,
這種臨時收到的神秘邀請多半是營銷手段。但好奇心卻像一只不安分的小貓,在她心里抓撓。
"最后一次機會。"她對自己說,在下一個路口右轉,而不是按照導航建議的掉頭。
道路兩旁的樹木越來越密集,車燈照射下,樹影如同張牙舞爪的怪物。又行駛了約十分鐘,
一棟三層別墅突然出現在視野中,燈火通明,與周圍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
別墅前的空地上已經停了七八輛車,看來她不是唯一的受邀者。林雨晴停好車,深吸一口氣,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白襯衫和深藍色西裝外套。作為心理醫生,她習慣保持專業形象,
即使在非工作時間。她拿起副駕駛座上的邀請函和筆記本,走向別墅大門。門廊下,
一個穿著黑色燕尾服的中年男子正在核對名單。他抬頭看見林雨晴,
嘴角扯出一個標準的微笑:"請出示您的邀請函。"林雨晴遞上那張燙金的卡片。
男子仔細檢查后,微微鞠躬:"林醫生,歡迎您。莫先生正在等您。請隨我來。
"別墅內部的裝潢出乎意料地豪華。深紅色的波斯地毯,水晶吊燈,
墻上掛著幾幅抽象派油畫,看起來價值不菲。男子引領她穿過走廊,來到一個寬敞的客廳,
已經有十幾個人坐在那里,低聲交談。他們年齡各異,但都衣著考究,看起來都是專業人士。
"請隨意就座,講座即將開始。"男子說完便離開了。林雨晴選了一個靠后的位置坐下,
悄悄觀察四周。她注意到客廳正前方有一個小型舞臺,上面放著一把高背椅和一張小圓桌。
舞臺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眼睛形狀的圖案,瞳孔部分似乎是用某種反光材料制成的,
在燈光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各位晚上好。"一個低沉的男聲突然響起,林雨晴猛地回頭,
看到一個身材修長的男人不知何時已經站在舞臺中央。他穿著深灰色的三件套西裝,
黑發中夾雜著幾縷銀絲,面容棱角分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漆黑如墨,
卻仿佛能看透人心。"我是莫言。"男人微微頷首,
"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今晚的'潛意識探索'講座。"客廳里立刻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個神秘的男人吸引。林雨晴感到一陣莫名的不安,
莫言的目光似乎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秒,讓她后頸的汗毛微微豎起。"在正式開始前,
我想問在座各位一個問題。"莫言緩步走下舞臺,"你們有多少人相信,
自己的記憶是完全真實的?"他停在第一排座位前,
直視著一位中年女性:"您認為您童年的每一個記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嗎?
"女人顯得有些局促:"我想...大部分是吧。"莫言微笑:"有趣的是,科學研究表明,
人類記憶的可塑性遠超我們想象。一個簡單的暗示,一個精心設計的問題,
甚至一個特定的場景,都可能改變或創造一段從未發生過的'記憶'。
"他轉向所有人:"今晚,我將向各位展示,
如何通過催眠技術探索那些被遺忘、被壓抑甚至被篡改的記憶。
誰愿意成為我的第一位志愿者?"客廳里一片寂靜。林雨晴看到幾個人不安地挪動身體,
沒有人舉手。"看來需要一點鼓勵。"莫言從口袋里取出一個懷表,
銀色的鏈子在燈光下閃閃發光,"這樣吧,我將做一個簡單的集體催眠演示,
讓各位親身體驗催眠的神奇。"他打開懷表,讓它自然垂落,開始有規律地左右擺動。
"請大家放松,
于表盤的擺動...深呼吸...感受眼皮越來越重..."林雨晴作為一名專業心理醫生,
對催眠術有一定抵抗力。她知道催眠本質上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
而非失去意識的睡眠。但奇怪的是,隨著莫言低沉的聲音和懷表有節奏的擺動,
她確實感到一種異常的困倦襲來。"當我數到三,
你們會發現自己置身于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莫言的聲音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一...二...三..."林雨晴眨了眨眼,
驚訝地發現自己站在一片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微風拂過臉頰,帶來青草的清香。
遠處有一棵巨大的橡樹,樹蔭下放著一張野餐毯,上面擺著她最喜歡的草莓蛋糕和紅茶。
"這不可能..."她喃喃自語,伸手觸摸草地,指尖傳來真實的觸感。
她清楚地知道這是幻覺,但所有感官都在告訴她這是真實的。
"在你的思維花園里散步感覺如何,林醫生?"莫言的聲音突然在她耳邊響起,
林雨晴猛地轉身,發現他就站在自己身后,嘴角掛著神秘的微笑。
"你怎么會——"她的話戛然而止,眼前的景象突然扭曲,草地、陽光、橡樹全都消失了。
她發現自己回到了客廳,其他人也陸續"醒來",臉上帶著困惑和驚奇的表情。"歡迎回來。
"莫言站在舞臺中央,"剛才的體驗就是輕度催眠狀態。在更深層次的催眠中,
我們不僅能創造場景,還能探索記憶的迷宮。"掌聲在客廳里響起。
林雨晴卻感到一陣寒意——莫言是如何知道她想象中的"安全地方"是童年常去的那個公園?
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
的催眠技巧:讓一位志愿者暫時忘記數字"7"的存在;讓另一位體驗到自己正在南極探險,
冷得直打哆嗦;甚至讓一位中年男性短暫地"回到"五歲生日派對,
用童稚的聲音描述蛋糕上的蠟燭。林雨晴一邊記錄,一邊觀察莫言的手法。
他的技術確實精湛,但某些細節讓她感到不安——他引導被催眠者的方式過于強勢,
幾乎是在植入而非發掘記憶。"最后,我想邀請一位特別的嘉賓參與今晚的壓軸演示。
"莫言的目光掃過全場,最后落在林雨晴身上,"林雨晴醫生,作為專業的心理醫師,
您愿意體驗一下深度催眠嗎?"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她。林雨晴感到心跳加速,
本能地想拒絕,但職業好奇心占了上風。她緩緩站起身:"可以,但我有幾個條件。
"莫言微笑:"請說。""第一,我只接受輕度催眠,不進入無意識狀態;第二,
你必須明確告訴我你要做什么;第三,我有權隨時終止。"林雨晴的聲音很平靜,
但手指不自覺地捏緊了筆記本。"完全合理的要求。"莫言點頭,
"我計劃做的只是一個簡單的'記憶回溯',幫助您重新體驗一段被遺忘的愉快記憶。
整個過程您都會保持意識清醒,就像做了一場特別生動的白日夢。"林雨晴猶豫了一下,
走上舞臺,在那把高背椅上坐下。莫言從圓桌上拿起一杯水遞給她:"先喝點水,放松一下。
"水有淡淡的檸檬味,清涼解渴。林雨晴喝了幾口,將杯子放回桌上。"現在,
請專注于我的聲音..."莫言拿出懷表,開始擺動,
"深呼吸...感受你的身體越來越放松..."與之前的集體催眠不同,
這次林雨晴感到一股更強的困意襲來。她努力保持清醒,但眼皮卻越來越重。
"想象你站在一條長長的走廊里..."莫言的聲音仿佛從水下傳來,"走廊兩側有許多門,
每一扇門后都是一段記憶...現在,
走到標有'去年夏天'的那扇門前..."在林雨晴的意識中,
她確實看到了一條長長的走廊,兩側是無數扇門。她不由自主地走向其中一扇,
門上用金色字體寫著"2022年7月"。"打開門,
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莫言引導道。林雨晴推開門,
眼前的景象讓她倒吸一口冷氣——她站在一個陌生的公寓里,窗外是傾盆大雨。
房間里燈光昏暗,一個高大的男人背對著她站在窗前。"這是哪里?我不認識這個地方。
"她在催眠狀態中說道,聲音聽起來很遙遠。"觀察那個男人,"莫言的聲音引導著,
"你認識他嗎?"林雨晴試圖看清男人的臉,但他始終沒有轉身。突然,場景變換,
她看到自己和那個男人在激烈爭吵,對方抓住她的手腕,她奮力掙脫..."不!放開我!
"林雨晴在椅子上劇烈掙扎,手臂猛地一揮,打翻了桌上的水杯。
玻璃碎裂的聲音讓她猛然驚醒。她大口喘息,發現自己渾身冷汗,右手腕隱隱作痛。
"沒事了,你安全了。"莫言站在一旁,表情難以捉摸,
"看來我們觸及了一段...有趣的記憶。"客廳里的觀眾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剛才的一幕震驚了。林雨晴顫抖著站起身:"那不是我記憶中的場景,
我從未去過那個公寓,也不認識那個人。""你確定嗎?"莫言輕聲問,"有時候,
我們的大腦會為了保護我們而封鎖一些痛苦的記憶。"林雨晴搖頭,感到一陣眩暈:"不,
這不可能...催眠狀態下看到的并不都是真實記憶,也可能是幻想或暗示的結果。
"莫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也許吧。不過..."他的目光落在林雨晴的右手腕上,
"你的手腕看起來有些發紅。"林雨晴低頭,
驚恐地發現自己的手腕上確實有一圈淡淡的紅痕,就像被人用力抓握過一樣。
她猛地抬頭看向莫言:"這是怎么回事?""催眠有時會引發身心反應。"莫言平靜地說,
"建議您回去后記錄下剛才看到的場景,也許過幾天會有新的發現。"講座結束后,
林雨晴幾乎是逃也似地離開了別墅。夜更深了,月亮被烏云遮住,只有車燈照亮前方的路。
她的思緒一片混亂——那個公寓,那個陌生男人,還有手腕上的紅痕,一切都太真實了。
"等等!林醫生!"一個男聲從身后傳來。林雨晴回頭,
看到一個穿著深色風衣的年輕男子快步走來。他大約三十歲出頭,面容英俊但帶著幾分疲憊。
"你是...?"林雨晴警惕地問。"周明,記者。"男子出示了記者證,
"我在調查莫言的一些...可疑活動。能占用您幾分鐘時間嗎?
"林雨晴猶豫了一下:"關于什么?""關于您剛才在催眠中看到的場景。"周明壓低聲音,
"您不是第一個在莫言的催眠下'回憶'起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的人。
但您是少數幾個敢于質疑的人。"林雨晴心跳加速:"你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
"周明環顧四周,確保沒人注意他們,"莫言可能不是在幫助人們找回記憶,
而是在植入虛假記憶。而且,有證據表明,這與一宗失蹤案有關。"林雨晴感到一陣眩暈,
不得不扶住車門才能站穩:"什么失蹤案?""三個月前,
一位名叫陳默的心理學家在參加完莫言的講座后失蹤了。"周明遞給她一張照片,
"認識這個人嗎?"照片上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性,戴著眼鏡,面容和善。
林雨晴盯著照片看了幾秒,突然感到一陣尖銳的頭痛——照片中的人,
赫然就是她在催眠狀態下看到的那個陌生男子。
第二章:破碎鏡像林雨晴的手指緊緊攥住照片邊緣,指節泛白。頭痛像一把鋒利的刀,
從太陽穴直插進大腦深處。照片上的男人——陳默——正透過鏡片溫和地注視著她,
那眼神莫名熟悉。"你認識他?"周明敏銳地捕捉到她的反應,向前邁了一步。
林雨晴猛地將照片推回給周明,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心跳:"不,不認識。
只是...他和我催眠時看到的那個男人一模一樣。"周明的眼睛亮了起來:"果然如此。
"他從風衣內袋掏出一個筆記本,快速翻到某一頁,"陳默,45歲,心理學副教授,
專攻記憶研究。三個月前參加完莫言的講座后失蹤。你是第四個在催眠中'見到'他的人。
"夜風吹過停車場,帶來一絲涼意。林雨晴抱住自己的手臂:"前三個是誰?
""一位退休教師,一個大學生,還有一位書店老板。"周明合上筆記本,
"他們都和你一樣,在莫言的催眠下'回憶'起與陳默有關的場景,
但堅稱現實中從未見過他。"林雨晴的醫學知識告訴她,
集體催眠中產生相似幻覺并非不可能,但四個人都"回憶"起同一個陌生人?概率太小了。
"警方調查了嗎?"周明嘴角扯出一個苦笑:"立案了,但證據不足。莫言有不在場證明,
而且..."他壓低聲音,"據說他背后有某些大人物的支持。
"林雨晴想起別墅里奢華的裝潢,那些價值不菲的油畫和古董。
莫言確實不像普通的心理治療師。"為什么告訴我這些?"她直視周明的眼睛,
"我們素不相識。"周明沒有立即回答。月光下,他的輪廓顯得格外鋒利,
眼睛里閃爍著林雨晴讀不懂的情緒。"因為你是心理醫生,"他終于開口,
"你會用專業知識保護自己。而且..."他猶豫了一下,
"你看起來不像其他人那樣盲目崇拜莫言。"遠處傳來車門關閉的聲音,
講座的其他參與者陸續離開。周明警覺地后退一步:"我得走了。如果你想起什么,
或者決定調查,這是我的名片。"他遞來一張簡潔的白色卡片,上面只有一個電話號碼。
林雨晴將名片塞進外套口袋,看著周明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她坐進車里,雙手握住方向盤,
卻發現自己仍在微微發抖。后視鏡中,她的臉色蒼白得嚇人,眼睛下方有淡淡的陰影。
發動車子前,她鬼使神差地再次看向別墅。三樓的某個窗口,一個修長的身影正站在那里,
靜靜地注視著停車場。即使隔著距離,林雨晴也能感受到那目光的重量——莫言在看她。
回到家已近午夜。林雨晴的公寓位于市中心一棟安靜的老樓里,兩室一廳,裝修簡約。
她將鑰匙扔在玄關的碗里,疲憊地踢掉高跟鞋。
"喵~"一只灰白相間的英國短毛貓從沙發上跳下來,蹭著她的腳踝。"嗨,阿爾法。
"林雨晴彎腰撫摸貓咪,緊繃的神經稍微放松了些。
這只五歲的公貓是她三年前從收容所領養的,性格高冷但對她格外親近。
她給阿爾法添了貓糧,然后徑直走向浴室。溫熱的水流沖刷過身體,
卻洗不去那種被窺視的不安感。手腕上的紅痕已經變成淡淡的淤青,
在白皙的皮膚上格外顯眼。"只是身心反應..."她喃喃自語,重復著莫言的話,
卻無法說服自己。擦干身體,林雨晴裹著浴袍走向書房。這是一間小而舒適的房間,
一面墻是書架,另一面掛著她的學位證書和執照。她打開電腦,
在搜索欄輸入"陳默 心理學家 失蹤"。幾秒鐘后,屏幕上出現一系列新聞鏈接。
的一條——三個月前的地方報紙報道:"著名心理學家陳默教授自上周五晚離開學校后失蹤。
據家人透露,陳教授當天提到要參加一個私人講座。
警方呼吁知情者提供線索..."報道附有一張照片,正是周明給她看的那張。
林雨晴盯著照片,那種奇怪的熟悉感再次襲來。她確信自己從未見過陳默,
但為什么他的面容會出現在她的"記憶"中?她繼續搜索,找到幾篇陳默發表的學術論文,
主題都與"記憶的可塑性與操縱"有關。
其中一篇的摘要引起了她的注意:"...實驗證明,通過特定引導和藥物輔助,
受試者會在催眠狀態下接受完全虛構的'記憶',并堅信其真實性。這種技術若被濫用,
可能成為極危險的心理操控工具..."林雨晴的呼吸變得急促。
她想起莫言給她喝的那杯水——微妙的檸檬味,喝下后異常強烈的催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