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外賣時用了優(yōu)惠券,結果商家立馬加了我的微信。
私信我,說這個單他們虧了,讓我補差價。
我看了看消息,覺得十分無語。
店里我不是沒去過,按照軟件這個價格,他們穩(wěn)賺不虧。
「優(yōu)惠券是平臺發(fā)的,活動是你們自己申請參與的,我按流程下單,憑什么讓我補差價?」
商家依依不饒:「要是人人都和你一樣,這生意我干脆不做了唄?就你們女的啰嗦,我這店鋪還不是靠男性購買力,才撐起來的。」
是嗎?那我不介意帶他認清事實。
1、
周末點開外賣軟件時,平臺彈出了12元的膨脹滿減券。
我狠下心,點了平時不舍得點的豬肚雞。
這家店我和同事時不時就會光臨,特別是天氣一冷,濃香的胡椒豬肚雞一進胃里,別提多舒服了。
只是一人承擔費用過于奢侈,兩人一起吃比較劃算。
可外賣還沒到手,手機就彈出新的好友申請,頭像不正是豬肚雞的招牌嗎?
我火速同意了申請。
老板也不啰唆,下一秒就發(fā)來一段語音。
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時不時還夾雜著幾句方言。
大概意思是,我用了券之后這個單子他們就虧了,問我方不方便把少的錢補上,否則騎手也沒必要把我的餐品取走了。
看似商量的語氣,卻暗含威脅。
如果我拒絕了,餐品送到我手上時,真的會是干凈的豬肚雞嗎?
但我還是咽不下這口氣,為了不讓他認出我是女孩子,我沒選擇發(fā)語音。
「優(yōu)惠券是平臺發(fā)的,又不是我自己造的,活動也是你們自己參加的,憑什么讓我補差價?」
商家卻沒打算放棄:「你這單我們真的沒利潤,你就行行好,補個幾塊錢吧!」
我卻不打算再理,如果他真的不賺錢,大可以在我下單時就取消我的訂單,何必等到現(xiàn)在呢?
這個餐,他愛出不出。
眼見等不到他想要的結果,老板再次破防了。
「我看你備注上寫著放在門口就行,不用打電話。你是女的吧?還是一個人住的吧?你最好考慮清楚。」
下一條語音接踵而至:「要是人人都和你一樣,這生意我干脆不做了唄?就你們女的啰嗦,我這店鋪還不是靠男性購買力撐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