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三國之時,有智者名亮,字孔明,臥龍也,扶漢室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其夜觀星象,忽見一星自天際隕落,光芒璀璨,如日中天,復又倏然消逝。
孔明心知此象非比尋常,必有異事發生。未幾,風云驟變,天色昏暗,狂風呼嘯,雷電交加。
孔明只覺身形一震,如墜云端,天旋地轉之間,已不知身在何方。待其定睛觀瞧,
只見四周山巒疊嶂,林木蔥郁,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卻非其熟悉之荊州地界。
孔明心知此乃天意弄人,自己恐已穿越時空,來到一個未知之世界。然其心如止水,
不為所動,欲探明此地究竟為何方神圣。孔明遂沿林間小徑而行,欲尋人問路。行未多遠,
忽聞前方人聲鼎沸,喧囂不已。孔明心中一動,循聲而去,只見前方一片開闊之地,
篝火熊熊,火光映照之下,一群豪杰或坐或立,或持刀槍,或佩弓箭,正議論紛紛,
熱鬧非凡。孔明心中暗自思量:“此地英雄輩出,氣勢不凡,定有蹊蹺。”孔明悄然靠近,
細聽眾人言談,方知此乃梁山泊,乃是一群英雄好漢聚義之地。首領名曰晁蓋,勇猛過人,
義薄云天;智囊則為吳用,足智多謀,人稱智多星。孔明聞此,
心中暗自驚駭:“吾乃三國之孔明,怎會穿越至此?莫非此乃天意?吾既來之,則安之,
且以吳用之身,行吾智謀之道,看能在這梁山泊中掀起何種風浪。
”孔明正欲上前與眾人相見,忽見一好漢起身言道:“近日官軍蠢蠢欲動,欲剿滅我梁山泊,
兄弟們可有何良策?”此言一出,眾人皆面露憂色,議論紛紛,卻無計可施。孔明見狀,
心中已有計較,遂大步向前,朗聲道:“諸位英雄莫急,官軍雖強,然我梁山泊英雄輩出,
何懼之有?吾有一計,可保山寨無虞。”眾人聞聽此言,皆轉頭望向孔明,見其氣宇軒昂,
神采奕奕,心中暗自佩服。孔明遂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眾人聽后皆點頭稱妙,心中大喜。
孔明既已知身世之變,遂決意以吳用之身,行其智謀之道,助梁山泊度過難關。一日,
梁山泊得報,官軍已整裝待發,不日將至,欲一舉剿滅梁山泊。眾好漢聞訊,皆驚慌失措,
面露懼色,不知所措。孔明見狀,微微一笑,挺身而出,謂眾曰:“官軍雖強,
然我梁山泊英雄輩出,且占據地利之便,何懼之有?吾已有一計,可保山寨安然無恙。
”眾人聞聽此言,皆面露喜色,紛紛圍攏過來,聽孔明細細道來。孔明遂布下疑兵之計,
令部分好漢扮作官軍模樣,于山間險要之處設伏;又遣機敏之人前往官軍必經之路,
散布謠言,言稱梁山泊有重兵把守,且有神秘高人相助,官軍若貿然進攻,必遭慘敗。
官軍聞訊,果然心生疑慮,不敢貿然進攻。加之山路崎嶇,多有險阻,官軍行軍緩慢,
士氣低落。孔明又令好漢們于夜間在山間點燃火把,制造大軍壓境之假象,官軍見狀,
更是心驚膽戰,不敢輕舉妄動。如此數日過去,官軍仍未能前進一步。孔明見狀,
心中暗自冷笑,知計已成。及至官軍終于抵達梁山泊下,孔明又令好漢們突然出擊,
以少勝多,利用地形之便,將官軍打得潰不成軍。官軍大敗而逃,死傷無數,
梁山泊則毫發無損。此役之后,梁山泊威名大震,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眾好漢對孔明更是敬佩有加,稱其為“智多星再世”,言其智謀無雙。
孔明亦因此戰而奠定了在梁山泊中的地位,成為眾人之智囊,為梁山泊的發展出謀劃策。
孔明既助梁山泊擊退官軍,威名大震,然其深知,山寨之內,隱憂尚存。
好漢們雖皆英勇善戰,然性格各異,時有摩擦,加之物資匱乏,生活艱辛,長此以往,
恐難以為繼。孔明遂決意著手改革內政,以固根本。孔明召集眾好漢,共商大計。
孔明言道:“吾等雖已勝官軍,然山寨之內,尚需整頓。好漢們性格各異,需各司其職,
方能發揮所長。且物資匱乏,需設法解決,方能持久。”眾好漢聞聽此言,皆點頭稱是,
愿聽孔明之謀劃。孔明遂設立各司其職之機構,以好漢之長才用之。或擅長武藝者,
領兵打仗;或精通醫術者,救治傷病;或善于理財者,管理財務;或擅長農耕者,耕種糧食。
如此一來,好漢們皆能發揮所長,山寨之內,秩序井然。又推行公平分配之制度,
無論職位高低,皆按勞分配,不偏不倚。且設立倉庫,儲備物資,以防不測。
又命人外出采購物資,與周邊百姓交易,以物易物,換取所需之物。如此一來,山寨之內,
物資充裕,生活漸趨富足。然孔明又知,好漢們雖勇猛善戰,然多數目不識丁,缺乏見識。
遂設立學堂,教授好漢們讀書識字,以增其見識。又命人搜集古今之書,藏于學堂之內,
供好漢們閱讀。且設立講壇,邀請有識之士前來講學,傳授天文地理、兵法策略等知識。
好漢們初入學堂,皆感新奇有趣,紛紛努力學習。未幾,便能識字讀書,見解日增。
且因學識之增長,對孔明之智謀更加佩服,愿為其馬首是瞻。又設醫館,救治傷病。
孔明知好漢們常年征戰,傷病難免。遂命精通醫術之人,于山寨之內設立醫館,救治傷病。
且命人采集草藥,制備藥材,以備不時之需。如此一來,好漢們傷病得以救治,身體康健,
士氣高昂。孔明又知,好漢們雖勇猛善戰,然亦需休息娛樂。
遂于山寨之內設立樂坊、棋社等娛樂場所,供好漢們休息娛樂。且定期舉行宴會,歡聚一堂,
增進感情。如此一來,好漢們生活豐富多彩,心情愉悅,更加團結一心。經孔明之整頓,
梁山泊之內政煥然一新。好漢們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物資充裕,生活富足;學識增長,
見識日廣;傷病得治,身體康健;休息娛樂,心情愉悅。山寨之內,上下一心,士氣高昂,
為梁山泊之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孔明深知,梁山泊雖強,然孤軍奮戰,難以長久。
且周邊勢力眾多,或強或弱,或友或敵,需設法與之結盟,方能共謀大計。遂遣人四出,
與周邊勢力交涉。或贈以財物,以示友好;或助其解難,以結深情;或共謀大計,以圖共贏。
孔明又命人搜集周邊勢力之情報,了解其虛實強弱、性格特點、喜好厭惡等,以便對癥下藥,
結交盟友。未幾,梁山泊便與多股勢力結下深厚友誼。
或因其慷慨相助而感恩戴德;或因其智謀深遠而敬佩有加;或因其勇猛善戰而心生畏懼。
如此一來,梁山泊之盟友遍布四方,形成聯盟之勢。時有遼國入侵,邊疆告急。
遼軍鐵騎南下,勢如破竹,邊疆百姓苦不堪言。孔明聞訊,即遣精兵強將,與盟友共赴國難。
且命人聯絡其他勢力,共同抗擊遼軍。經數次激戰,梁山泊與盟友終于擊退遼軍,
保衛了邊疆安寧。遼軍敗退,不敢再犯。朝廷聞訊,亦對梁山泊刮目相看,知其英勇善戰,
智謀深遠,不再視其為叛逆,而欲招安之。孔明知朝廷之意,然其深知,朝廷之中,
奸臣當道,恐難容身。且梁山泊之好漢們,多數不愿受朝廷束縛,愿繼續為寇。
孔明遂與晁蓋等首領商議,決定暫不接受朝廷招安,而繼續為百姓除暴安良。然孔明亦知,
與朝廷關系需妥善處理,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遂命人前往朝廷,
表達梁山泊之誠意與決心。且定期向朝廷進貢財物,以示友好。
朝廷亦知梁山泊之實力與威名,不敢輕易得罪,遂與梁山泊保持和平共處之關系。
經孔明之努力,梁山泊與周邊勢力結盟成功,形成聯盟之勢;且擊退遼軍,
保衛邊疆安寧;又與朝廷保持和平共處之關系。如此一來,梁山泊之聲威更加遠播,
成為江湖上之一股強大力量。朝廷欲招安梁山泊之事,如春風拂面,悄然傳至山寨之中。
眾好漢聞之,反應各異,或喜或憂,或疑或懼。有愿歸順朝廷者,
謂此乃揚名立萬、光宗耀祖之機;有欲繼續為寇者,懼朝廷束縛,愿逍遙江湖,自在為樂。
孔明深知此事關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亂,使梁山泊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遂召集眾好漢,共聚一堂,商議此事。孔明端坐首位,神色凝重,
謂眾好漢曰:“吾等雖為草莽之輩,然胸中亦有忠君愛國之心。今朝廷愿招安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