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王承恩的帶領下,率領百官分別視察德勝門和安定門。
沿途所到之處,貧民老百姓都是雙眼麻木,衣不蔽體,隔著很遠能聞到散發的尸臭味,一具具干枯的尸體隨意丟棄,像極晚清沒落的那個年代。
朱由檢內心動容,這還只是天子腳下的繁華京城,不知別的地方更是何等模樣。
他腦海里想起史學專家對明末的評價:明朝如同得了重病,萬歷皇帝把小病拖成重病,天啟皇帝把重病拖成絕癥,崇禎皇帝時直接上路。
天災人禍齊刷刷落在頭頂上,加上崇禎帝的剛愎自用,焉能不敗?
據他所知,崇禎二年,后金皇太極率領人馬避開袁崇煥防守的寧錦防線南下劍指京城。
當時各路總兵和藩王聽說京城告急,紛紛上書朝廷,有藩王捐錢犒勞軍隊,也有藩王請求帶兵進京勤王,結果被崇禎拒絕了。
第九任唐王朱聿鍵護駕心切,主動率領私人親兵數千人北上勤王。
你猜怎么著?
不僅沒有被崇禎感謝,反而惹怒崇禎,下令將其貶成庶人,永久關進皇宮監獄。
這荒唐一幕落在其他藩王眼里紛紛傻眼了,雖然明成祖有過鐵律:藩王不得擁兵,可你得分時候吧?
捐款捐的多,顯得王府有錢,樹大招風,這些藩王怕引起崇禎帝的忌憚,紛紛選擇裝傻充愣。
崇禎也是無奈,不怕宗室兄弟吃喝玩樂,就怕他們太上進,到時候再發動靖難怎么樣?
京城的破敗之象從朱由檢眼里掠過,他輕嘆一口氣,自己也無能為力。
最后他們來到德勝門。
這里在經過朱由檢的命令后,士兵和錦衣衛正把雜物堆放到城門后面,因為朱由檢下的死命令就是徹底堵死城門。
按史書記載,李自成大軍會從兩三個地方進攻,西直門的劉宗敏所部軍,德勝門的李自成所部主力軍等等。
朱由檢問起王承恩目前的京城城防部署。
王承恩有些奇怪的看著陛下,心想,不都是您親自部署的嗎?
礙于皇帝的威嚴,王承恩還是把京城的兵力闡明出來。
守城統帥是世襲勛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而王承恩是負責監督京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九門提督。
朱由檢看著面前這個微胖的大太監。
搞死一個魏忠賢,留下一個王承恩,不過史書記載王承恩行事作風并不張揚,還對崇禎帝格外忠心。
至于守城統帥襄城伯李國楨,朱由檢也有印象,忠心可以,就是能力不足。
他在視察完城防部署,心里已經清楚,就算明太祖和明成祖親自過來指揮戰役也無力回天。
朱由檢站在德勝門的城墻上遠眺,視線不禁有些模糊。
這里應該就是后來的北二環吧?老子當年還從這里經過。
沒過一會兒,百官大臣們氣喘吁吁的跑過來,艱難的爬上城墻。
朱由檢和王承恩都是騎著快馬,速度自然要快點,為難這些平時乘坐轎子的百官。
首富魏藻德在隨從攙扶下走到城墻,上氣不接下氣:“陛下,陛下,時候不早了,我們應該早做安排防守的準備啊,據說那個逆賊明后兩天就會發起進攻。”
話音剛落,下面響起喧嘩聲,眾人紛紛朝望去,原來是一個身穿盔甲的絡腮胡男子準備領著親衛上來。
隨從太監要阻攔對方,最后被對方的腰牌嚇住。
朱由檢眼前浮現出一道詞條:京城統帥,襄城伯李國楨。
李國楨走到朱由檢面前單膝跪下:“陛下,臣有要事秉奏!”
兵部尚書張縉彥站起來:“李統領,你現在應該在朝陽門值守,怎么跑到這里來?”
李國楨冷眼看向張縉彥:“我還想問你呢,讓你發詔令去尋求援軍,為何你遲遲不肯派人?你難道不知道你錯過最佳的時間嗎?我們還有吳總兵的三萬關寧鐵騎,如果吳總兵能夠率兵馳援,我們再內外夾擊,反賊肯定無法打進來。”
張縉彥還準備繼續說什么,朱由檢打斷對方的話,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想辦法,而不是在這里明爭暗斗。
他問李國楨有什么事情要秉奏。
李國楨聲音帶著顫抖:“陛下,微臣剛統計完守衛京城的兵力,尚書大人給的冊子上有九萬人,最后統計完只有一萬人,還都是老弱病殘,甚至連弓弦都拉不動!”
這話一出,所有人把目光落在兵部尚書張縉彥身上。
因為他在朝堂大言不慚,說守衛京師的兵力足足有十萬人。
李國楨起初還有信心,這兩天忙著安排部署,結果手底下將領紛紛說沒有人,兵冊上的名單都是假的,甚至死好幾年了。
外城的城墻每個垛至少要留守五六個人防御,結果發現一個士兵要守四個垛。
如果李自成發動攻城的話,根本守不住大順軍。
內閣首輔魏藻德問道:“張大人,能不能解釋一下?”
張縉彥急忙解釋:“陛下,事出有因,微臣統計守城兵力把別的也都算上了,駐京的親軍,還有勇士營和騰囊四衛營,還有東廠和錦衣衛...”
朱由檢知道勇士營和騰囊四衛營屬于皇帝的親軍,只歸屬于皇帝調動。
沒想到張縉彥把這么多人都算進來了。
李國楨打斷張縉彥的話:“陛下,你千萬別信他的話,老臣私底下調查過,守衛京城的軍士早就缺額,他們去勛戚之家作勞役,要么就在瘟疫中死去,多出的名額都是張縉彥貪圖的軍餉!”
張縉彥臉色變了,拂袖指責李國楨是無稽之談。
一時間雙方又辱罵起來,連帶著雙方陣營的官員也是你一言,我一嘴。
朱由檢一陣頭疼,他冷冷道:“夠了,先把尚書大人帶下去好好休息。”
隨即朱由檢遞給王承恩一個眼神。
王承恩立馬會意,招手喊來兩個東廠番子就要把張縉彥帶下去。
張縉彥的同僚還想抵抗,攔住去路。
朱由檢:“只是休息而已,你們別那么緊張,朕不會隨便殺人,更何況是尚書大人。”
殺是不會殺的,現在殺尚書大人引起的輿論就太大了,先慢慢查,查到證據之后再治罪。
那些百官們看尚書大人被東廠的閹黨帶走,紛紛跪下求情,表示于情于理都應該讓刑部暫時羈押。
朱由檢怎么可能再把張縉彥放回刑部呢,他態度和善的說道:“你們都先起來吧,朕不會拿張尚書如何的,只是讓他老人家休息休息。”
他發現不能在這種事情上面糾纏不清,你越糾纏越浪費時間。
李國楨繼續求情朱由檢,給吳三桂下命令,讓吳三桂回京馳援。
朱由檢腦海里對吳三桂的印象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