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大學畢業后不分配工作的政策悄然啟動,1998 年大規模推行,至 2000 年,包分配制度徹底成為歷史。
而廖清華,恰在這命運的節點,錯失了畢業即獲工作分配的機遇。
大學畢業的廖清華,孑然一身奔赴深市尋覓工作。他懷揣著熾熱的夢想,帶著僅有的微薄積蓄,踏入了這座繁華卻又無比陌生的都市。
然而,現實猶如一記重錘,無情地擊碎了她的憧憬。
廖清華徘徊于深市的街頭巷尾,一家又一家公司地投遞簡歷,可等來的卻總是那冰冷刺骨的拒絕?!氨?,我們只招有工作經驗的?!薄澳鶎W的專業與我們的需求不符?!边@些話語宛如一柄柄鋒利的尖刃,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底,讓他痛徹心扉。
在一個悶熱得令人窒息的午后,廖清華踏入了一家小型企業的面試室。面試官用挑剔的目光上下掃視著他,眼神中滿是輕蔑與不屑:“你剛畢業?我們這兒可不歡迎毫無經驗的雛兒。”
廖清華緊咬嘴唇,強忍著內心翻涌的失落,竭力爭取道:“我雖是剛畢業,但我學習能力出眾,必定能迅速適應工作的!”然而,面試官卻極不耐煩地揮揮手:“下一個!”
廖清華拖著如同灌了鉛般沉重的雙腿走出公司,抬頭仰望天空中那熾熱似火的驕陽,只覺自己仿佛深陷于無盡的黑暗深淵,找不到絲毫出路。
時光悄然流逝,廖清華的積蓄日益減少,無奈之下,他只能遷至一間簡陋逼仄的出租屋。夜晚,他躺在那張狹窄的床上,聽著窗外嘈雜喧囂的聲響,內心被迷茫與無助所充斥。
終于,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廖清華獲得了一家公司的試用機會。她視若珍寶般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每日最早抵達公司,最晚離開,拼了命地學習和工作,只為能在這殘酷的職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歷經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廖清華成功轉正。她開始在職場中嶄露頭角,漸漸贏得了領導的賞識。然而,隨著職位的攀升,廖清華方才驚覺職場的殘酷遠超他的想象。
在一次至關重要的項目競爭中,廖清華所在的團隊與另一團隊為了搶奪有限的資源,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角逐。
對方團隊的負責人竟私下找到廖清華,妄圖將他拉攏:“廖清華,只要你放棄這個項目,好處定然少不了你的?!?/p>
廖清華嗤之以鼻,冷笑道:“我向來憑借自身實力,豈會受你這等卑劣手段的蠱惑!”
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對方不斷使出陰險的絆子,四處散布謠言惡意中傷廖清華的團隊。
廖清華忍無可忍,在會議上義正言辭地據理力爭:“我們始終堅守著公平競爭的原則,可某些人卻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實在令人不齒!”
最終,廖清華帶領團隊披荊斬棘,成功完成了項目,讓那些曾經等著看她笑話的人都乖乖閉上了嘴。
而此時的她,也在這殘酷的職場磨礪中,逐漸蛻變成為一個行事雷厲風行、毫不留情的人。她深知,唯有如此,方能在這如叢林般險惡的職場中頑強生存。
而恰恰相反,越優秀的人就越容易招來嫉妒心強的人。廖清華的做事風格成了辦公室里一眾人口中的滅絕師太。
不諳太多人情世故,一心只顧埋頭工作的廖清華,在不知不覺中于公司的氛圍里逐漸被孤立。而當她在項目中展現出卓越才能后,領導的目光也隨之聚焦到了她的身上。
然而,廖清華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項目成功帶來的那絲喜悅,新的麻煩便如潮水般洶涌而至。
領導看向廖清華的眼神不再單純是欣賞,其中多了幾分令人不適的不懷好意。
在一次公司聚會結束后,領導找借口讓廖清華送他回家。坐在車上,領導的手開始肆意妄為,變得不規矩起來,嘴里還吐出一連串輕佻的話語:“清華啊,你如此優秀,只要跟著我,往后定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廖清華又驚又怒,猛地一把推開領導那不安分的手,聲色俱厲地拒絕道:“林總請您自重!”
自那以后,林總便在工作中對她百般刁難。原本屬于廖清華團隊的資源被毫無緣由地克扣,重要的項目也不再交付給他們負責。而下面那些見風使舵的同事,也紛紛開始故意給廖清華制造麻煩。
同事小梅在提交的報告中故意弄錯關鍵數據,致使廖清華在匯報工作時當眾出丑。林總借機大發雷霆,毫不留情地狠狠批評了她。同事李紅則在背后惡意散布關于廖清華的謠言,聲稱她脾氣暴躁,難以合作共事。
面對這接踵而來的重重刁難,廖清華起初還妄圖憑借自身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去扭轉局面。她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工作,試圖力挽狂瀾,卻悲哀地發現,無論自己如何拼命,都難以改變這殘酷的現狀。
終于,在又一次的工作會議上,廖清華因林總對她的不公平指責而徹底爆發。
廖清華怒目圓睜,大聲反駁道:“林總,您一直對我百般刁難,無故克扣資源,還縱容同事陷害我,這難道就是您所謂的領導方式嗎?”
林總卻陰陽怪氣地說:“哼,你別不知好歹。你生不逢時,你以為現在還是包分配工作的時代嗎?離開了這里,看看還有哪個公司肯招聘你!”
廖清華氣得渾身發抖,喊道:“我就算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在這種烏煙瘴氣的地方繼續待下去!”
在這一場激烈爭吵后,廖清華心灰意冷地選擇了離職。離開公司的那一天,她緩緩回頭望了一眼那曾經揮灑過汗水與心血的地方,心中滿是感慨和無奈。
離職后的廖清華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收拾好心情,準備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