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銘聽聞王賁彈劾自己謀反,心中雖驚,但多年在秦國朝堂的歷練,讓他迅速鎮定下來。他深知,此刻慌亂只會讓局勢更加不利。在前往王宮的路上,他腦海中飛速盤算著應對之策。
踏入朝堂,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王賁站在前列,昂首挺胸,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嬴政高坐于龍椅之上,臉色陰沉,眼神中透著審視。
“顧銘,王賁彈劾你意圖謀反,可有此事?” 嬴政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冰冷而威嚴。
顧銘撲通一聲跪地,心中雖憤慨,但仍保持著冷靜,聲音堅定地說道:“大王,臣對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鑒,絕無謀反之事。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還望大王明察。”
王賁上前一步,冷哼一聲道:“哼,顧銘,你還想狡辯?證據確鑿,你休想抵賴!” 說罷,他向旁邊的侍從使了個眼色,侍從立刻呈上一疊竹簡。
“大王,這是從顧銘住處搜出的信件,上面皆是他與他國往來的密談內容,意圖打敗秦國,其心可誅!” 王賁言辭激烈,眼中滿是得意。
顧銘心中一驚,他從未與他國私通,這些信件定是偽造的。他迅速思考著,如何在這危急關頭,戳穿王賁的陰謀。
嬴政接過竹簡,仔細翻閱起來,臉色愈發難看。顧銘偷偷觀察著嬴政的表情,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此刻嬴政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關乎自己的生死存亡。
“顧銘,你作何解釋?” 嬴政冷冷地問道。
顧銘深吸一口氣,說道:“大王,這些信件皆是偽造。想我顧銘,自來到秦國,承蒙大王厚愛,委以重任,一心只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和百姓福祉。怎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王賁大人此舉,分明是嫉妒臣得到大王賞識,故而不擇手段地陷害臣。”
王賁一聽,暴跳如雷:“你這賊子,血口噴人!我王賁對秦國忠心耿耿,怎會做出陷害之事?大王,您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大臣面露懷疑之色,看向顧銘的眼神充滿了審視;有的則跟隨王賁,義憤填膺地指責顧銘。
顧銘心中焦急萬分,但他知道,此刻不能亂了分寸。他迅速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試圖找到一個突破口。突然,他看到了李斯,李斯站在一旁,神色平靜,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思索。
顧銘心中一動,大聲說道:“大王,臣請求與王賁當面對質。這些信件既然是在臣的住處搜出,那王賁大人是如何得知臣的住處,又如何能輕易地搜出這些所謂的‘證據’?其中定有蹊蹺。”
嬴政微微點頭,說道:“王賁,你且回答顧銘的問題。”
王賁心中一慌,但仍強裝鎮定道:“大王,這是微臣偶然得知的消息。為了秦國的安危,微臣不敢有絲毫懈怠,這才派人去搜查,沒想到竟真的發現了這些叛國證據。”
顧銘冷笑一聲:“偶然得知?王賁大人,您未免也太巧了些。再者,這些信件的字跡,與我平日所寫大相徑庭,只要找個字跡鑒定的行家,便可真相大白。”
嬴政聽后,沉思片刻,說道:“傳字跡鑒定之人上殿。”
不多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被帶了進來。老者在大殿上向嬴政行了大禮,然后接過那些信件,仔細端詳起來。
朝堂上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緊張地等待著老者的鑒定結果。顧銘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老者能夠識破王賁的陰謀。
過了許久,老者抬起頭來,說道:“大王,依老朽之見,這些信件上的字跡,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其中部分字跡與顧銘先生平日所寫確有不同。”
顧銘心中一喜,大聲說道:“大王,您聽到了吧,這些信件是偽造的。王賁大人為了陷害臣,不惜偽造證據,實在是居心叵測。”
王賁臉色變得煞白,他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但他仍不死心,狡辯道:“這…… 這字跡鑒定也未必準確。說不定是顧銘故意找人模仿他的字跡,混淆視聽。”
嬴政的臉色愈發陰沉,他對王賁的狡辯已經感到厭煩。他狠狠地瞪了王賁一眼,說道:“王賁,你屢次三番陷害顧銘,如今證據確鑿,你還有何話說?”
王賁撲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大王,微臣知錯了,微臣一時糊涂,被嫉妒沖昏了頭腦,才做出此等錯事。還望大王饒命啊!”
嬴政冷哼一聲:“哼,饒命?你身為秦國大臣,不思為國效力,卻在朝堂之上勾心斗角,陷害忠良。若不嚴懲,何以服眾?來人,將王賁拖下去,打入大牢,聽候發落!”
侍衛們立刻上前,將王賁拖了下去。王賁一邊掙扎,一邊呼喊著求饒,但嬴政不為所動。
處理完王賁,嬴政的臉色緩和了一些,他看向顧銘,說道:“顧卿,此次是朕錯怪你了。朕定會給你一個交代。”
顧銘心中感動不已,再次跪地謝恩:“大王英明,能明辨是非,是秦國之福,臣之福。臣不怪大王,只愿能繼續為秦國效力。”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顧卿,你起來吧。此次事件,讓朕更加看清了朝堂上的一些亂象。朕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為秦國的未來出謀劃策。”
顧銘站起身來,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決心。他知道,經過這次事件,自己在嬴政心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了。但他也明白,秦國的朝堂并非風平浪靜,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顧銘更加努力地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出謀劃策。他協助嬴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他還繼續在咸陽學宮授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為秦國的未來儲備了堅實的力量。
然而,顧銘并沒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自己雖然暫時戰勝了王賁,但朝堂上還有其他勢力對他虎視眈眈。他時刻關注著朝堂上的一舉一動,小心翼翼地應對著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危機。
一天,顧銘正在學宮授課,突然,一名侍衛匆匆跑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顧銘臉色微微一變,他知道,新的危機又來臨了……
原來,邊境傳來消息,楚國正在集結大軍,有進攻秦國的跡象。嬴政得知此事后,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朝堂上,氣氛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張立刻出兵迎敵,有的則建議先采取防守策略,觀察楚國的動向。
顧銘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討論。他心中明白,楚國是秦國統一大業的一個強大對手,此次楚國來勢洶洶,必須謹慎應對。
嬴政轉頭看向顧銘,問道:“顧卿,你有何看法?”
顧銘沉思片刻,說道:“大王,楚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此次他們主動出擊,我們不能輕視。但也不必過于驚慌。臣以為,我們可以先采取防守策略,加強邊境的防御工事,消耗楚國的兵力。同時,我們可以派人深入楚國境內,了解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意圖,尋找他們的破綻。然后,我們再伺機而動,一舉擊敗楚國。”
嬴政聽后,微微點頭:“顧卿所言有理。就依你所言,先加強邊境防御,同時派人去楚國打探消息。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
顧銘領命后,心中壓力巨大。他知道,此次任務關系到秦國的生死存亡,若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設想。但他沒有退縮,反而充滿了斗志。他相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秦國的實力,一定能夠戰勝楚國,為秦國的統一大業邁出堅實的一步。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顧銘日夜忙碌,奔波于邊境和咸陽之間。他親自指揮士兵們加強防御工事,同時挑選了一批精銳的間諜,派往楚國境內。他密切關注著楚國的一舉一動,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愈發緊張。楚國的大軍在邊境不斷挑釁,秦國的士兵們嚴陣以待。朝堂上,大臣們對戰爭的走向憂心忡忡。嬴政也時常召見顧銘,詢問戰事的進展。顧銘每次都能給出詳細的匯報和合理的建議,讓嬴政心中稍安。
終于,派往楚國的間諜傳來了重要消息。楚國的大軍雖然看似強大,但內部卻存在著諸多矛盾。將領之間爭權奪利,士兵們的士氣也并不高昂。而且,楚國的后勤補給線拉得過長,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顧銘得知這個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立刻進宮,向嬴政匯報:“大王,時機已到。楚國大軍內部矛盾重重,后勤補給也存在問題。我們可以趁此時機,發動突襲,一舉擊破楚國。”
嬴政聽后,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好,就依你所言。傳令下去,準備出兵!”
隨著嬴政的一聲令下,秦國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楚國邊境進發。一場決定秦國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