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舊地在顧銘的悉心治理下,宛如一顆重新煥發光彩的明珠,經濟繁榮、文化交融、軍事漸強。然而,顧銘還沒來得及松口氣,新的挑戰便接踵而至。
這天,顧銘正在營帳中審閱各地呈上的經濟發展報告,臉上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可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平靜,傳令兵匆匆而入,單膝跪地,神色焦急:“將軍,大事不好!秦國與趙國的邊境局勢突然緊張起來,趙王集結了大量兵力,似有進犯之意。大王緊急傳召您回咸陽商議對策。”
顧銘心中猛地一沉,手中的竹簡 “啪” 地一聲掉落在案幾上。他眉頭緊鎖,暗自思忖:“楚國舊地剛剛穩定,這趙國又來添亂。邊境局勢一旦失控,秦國多年的發展成果恐將毀于一旦,統一大業也將面臨巨大阻礙。”
“我這就出發,你去準備快馬。” 顧銘迅速起身,大步走出營帳。一路上,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應對之策,卻又不斷被自己推翻。“趙國此次來勢洶洶,必定是經過了精心謀劃。貿然出兵對抗,只會讓百姓生靈涂炭,而且秦國目前的重心仍在楚國舊地的發展上,不能輕易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當顧銘快馬加鞭趕回咸陽時,朝堂上早已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嬴政高坐龍椅之上,面色凝重,下方的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顧卿,你可算回來了。如今趙國陳兵邊境,意圖不明,你有何看法?” 嬴政的目光緊緊盯著顧銘,充滿了期待。
顧銘上前一步,恭敬行禮后說道:“大王,依臣之見,趙國此次舉動絕非偶然。他們或許是看到楚國舊地剛剛平定,以為秦國無暇他顧,想趁機撈取好處。但我們也不能輕易被他們的氣勢嚇倒。”
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站出來:“顧將軍,話雖如此,可趙國兵力強盛,我們若不盡快采取行動,邊境百姓必將遭受戰火涂炭啊。”
顧銘微微點頭:“大人所言極是。但我們不能盲目出兵,應先派人前往趙國,探清他們的真實意圖,同時加強邊境防御,做好戰斗準備。”
嬴政沉思片刻,說道:“顧卿所言有理。那派誰去趙國出使呢?”
顧銘心中一動,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 李斯。李斯足智多謀,口才出眾,定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大王,臣舉薦李斯。他思維敏捷,善于言辭,定能在趙國周旋,為我們爭取時間。”
嬴政略作考慮后,點頭應允:“好,就派李斯前往趙國。顧卿,你即刻返回楚國舊地,抽調部分精銳兵力,支援北方邊境,同時加強楚國舊地的防御,防止有人趁機搗亂。”
“臣遵旨!” 顧銘領命后,馬不停蹄地趕回楚國舊地。一路上,他反復思考著如何在支援北方邊境的同時,確保楚國舊地的穩定。“楚國舊地的發展剛剛步入正軌,絕不能因為這次邊境危機而受到影響。”
回到楚國舊地后,顧銘立刻召集將領們,傳達了嬴政的旨意。將領們聽后,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奔赴北方邊境。
“各位將軍,此次支援北方邊境,責任重大。我們既要展現出秦國的軍威,又要盡量避免與趙國發生大規模沖突。記住,我們的目的是保衛邊境,而非挑起戰爭。” 顧銘神色嚴肅地說道。
“將軍放心,末將等定當全力以赴!” 將領們齊聲應道。
在安排好支援北方邊境的兵力后,顧銘又開始加強楚國舊地的內部防御。他增加了城防兵力,在各個重要關卡增設崗哨,密切監視周邊動靜。同時,他還組織了一支機動部隊,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而此時的李斯,已經踏上了前往趙國的路途。他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摸清趙國的底細,為秦國爭取有利的談判條件。”
經過數日的奔波,李斯終于抵達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得知李斯前來,立刻在宮殿中召見了他。
“哼,秦國派你來,是想求和嗎?” 趙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一臉傲慢地看著李斯。
李斯不卑不亢地說道:“大王誤會了。秦國向來愛好和平,此次派臣前來,是希望與趙國友好協商,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趙王冷笑一聲:“友好協商?你們秦國在楚國舊地大肆擴張,如今又對我趙國邊境虎視眈眈,這就是你們的友好?”
李斯心中一緊,但臉上依舊保持著鎮定:“大王,秦國平定楚國舊地,是為了結束戰亂,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至于邊境之事,想必是有些誤會。秦國無意侵犯趙國,相反,秦國希望與趙國攜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敵,共享太平盛世。”
趙王聽后,神色稍緩:“哦?你說攜手合作,如何合作?”
李斯心中暗喜,知道有了轉機,便詳細闡述了秦國的合作方案:“大王,秦國與趙國皆為大國,若能摒棄前嫌,互通有無,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定能使兩國百姓受益。而且,北方的匈奴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我們若能聯合起來,共同防御,必能讓匈奴不敢輕舉妄動。”
趙王陷入了沉思,李斯的話讓他心動不已。但他又擔心秦國另有圖謀,一時難以決斷。
就在李斯在趙國努力周旋時,顧銘在楚國舊地也沒有閑著。他深入民間,安撫百姓,讓他們不要驚慌。同時,他還積極組織百姓開展生產自救,確保楚國舊地的經濟不受太大影響。
“鄉親們,大家不要害怕。秦國的軍隊會保護好大家的。我們只要像往常一樣,安心生產,就是對國家最大的支持。” 顧銘在集市上大聲對百姓們說道。
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將軍,我們相信您。可這戰爭一旦打起來,我們的日子還能好嗎?”
顧銘握住老者的手,堅定地說:“老人家,您放心。秦國絕不會讓百姓受苦。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戰爭,就算真的打起來,我們也有信心保衛好大家的家園。”
在顧銘的努力下,楚國舊地的百姓們逐漸安定下來,生產生活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而在趙國,經過幾天的談判,李斯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趙王同意與秦國進行和談,并暫時撤回了邊境的部分兵力。
當這個消息傳到秦國時,朝堂上下一片歡呼。嬴政大喜,對李斯的表現贊不絕口:“李斯果然不負朕望,成功化解了一場危機。顧卿,你也功不可沒,楚國舊地在你的治理下,穩定如初,為秦國解決了后顧之憂。”
顧銘連忙跪地謝恩:“這都是大王英明領導,眾臣齊心協力的結果。此次危機雖暫時化解,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還需加強防備,同時積極推動楚國舊地的發展,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嬴政點頭表示贊同:“顧卿所言極是。楚國舊地的發展關乎秦國的未來,你要繼續努力,讓這片土地成為秦國的堅固后盾。”
顧銘領命后,回到楚國舊地。他站在城墻上,望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心中感慨萬千:“楚國舊地啊,你經歷了太多的風雨,如今終于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曙光。我定不會辜負大王的信任,不會辜負百姓的期望,要讓你成為秦國最璀璨的明珠。”
然而,顧銘知道,秦國的統一之路還很漫長,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和危機等待著他。但他毫不退縮,因為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秦國的統一大業必將實現,天下百姓終將迎來真正的太平盛世